宁乡市人民医院 湖南长沙 410600
【摘 要】目的 研究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对烧伤疮疡患者疼痛程度及创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课题选取的56例烧伤疮疡患者均是本院2017年6月—2019年3月收治,经等量电脑随机方式分组,各28例,对照组行常规疗法,实验组行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对比两组疼痛程度及创面感染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VAS评分有所降低,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创面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对烧伤疮疡患者疼痛程度及创面感染发生率具有积极的影响,能有效减轻创面疼痛,避免创面感染。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术;烧伤疮疡;疼痛程度;创面感染
烧伤是由于热力(如炽热固体或金属液体、火焰、高温气体、蒸气、热液等)导致的组织损伤,烧伤严重者可能累及皮下、黏膜下组织,具有愈合效果差、感染率高、致残率与病死率高、易留瘢痕等特点。当前,临床多采用常规药物换敷治疗,但疗程长,且渗出物极易浸湿纱布,导致再次感染,阻碍肉芽组织生长,不利于创面愈合,而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是近几年烧伤疮疡常用的一种治疗技术,有助于患者创面愈合、改善疼痛症状[1]。本研究选取56例烧伤疮疡患者,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对其疼痛程度及创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资料
课题选取的56例烧伤疮疡患者均是本院2017年6月—2019年3月收治,经等量电脑随机方式分组,各28例,对照组:年龄17—60岁,平均(37.89±5.10)岁;其中男16例、女12例;实验组:年龄15—59岁,平均(38.14±5.06)岁;其中男17例、女1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上未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需事先进行细菌培养,以此科学选择抗生素药物。对照组行常规疗法,具体内容:每日常规更换药物,引流分泌物,取出坏死组织,待高渗盐水配置完成后湿敷创面,再覆盖高利诺凡纱布,当肉芽组织覆盖住所有创面后,对植皮区进行加压处理,开展植皮手术。实验组行负压封闭引流术(VSD),主要内容:首先彻底清除创面分泌物、坏死组织等,用酒精对创面四周正常皮肤进行擦拭,选择2条150mm×100mm×10mm的PVA泡沫,置入多侧引流管内,再选择1条50mm×50mm×10mm和1条150mm×50mm×10mm的PVA泡沫,置入多侧引流管内,然后对患者创面进行上述常规换药处理,内容与对照组相同,之后根据创面大小,修剪负压封闭引流敷料,并对创面进行止血,再修剪完成的敷料覆盖在创面,针对大创面,可进行多块拼接,保证引流管与粘贴密封易操作原理相符,然后在VSD材料内置入冲洗管,若观察到创面渗出物,则及时冲洗,且使用丝线缝合VSD边缘和缺损部位邻近皮肤,用半透膜封闭VSD材料覆盖创面四周约3cm处正常皮肤,根据叠瓦法进行粘贴固定,调整负压值50—60kPa,若薄膜下无液体、VSD材料无明显凹瘪,则负压效果好,术后7d去除敷料,若观察到新鲜肉芽组织,则进行植皮手术,若无新鲜肉芽组织,则再次进行VSD操作,植皮后用凡士林纱布覆盖供皮区,无菌纱布加压包扎,保证VSD材料覆盖区域>缺损区,于中心区开展负压引流,治疗5—7d后揭开半透膜,去除敷料,更换药物时需用肝素冲洗引流管。
1.3 评定指标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估[2],分值0—10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疼痛感越强;观察、计算两组患者创面感染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在SPSS18.0软件中录入研究数据,x2检验计数资料,行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表示用(),若P<0.05,则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VAS评分有所降低,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创面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创面感染发生率对比(x2/t)
3 讨论
烧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组织创伤,烧伤后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和机体免疫力会降低,细菌极易进入人体,吞噬创面氧气和营养,大量释放内外毒素,导致感染,延缓创面愈合。以往临床多采用常规药物换敷治疗,但该方法无法有效清除坏死组织,容易阻碍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加剧疼痛。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是当前烧伤整形常用的一种新型纯物理疗法,通过早期VSD敷料封闭创面,抑制细菌感染,可彻底清除创面分泌物和坏死组织,改善创面供氧及营养状况,保证创面植皮成活率,且通过半透膜的通透性,能帮助稳定创面环境,促进创面愈合,利用负压引流可及时清除残余组织,缓解水肿、疼痛症状,促进新血管和新鲜肉芽组织生成,保证毛细血管基底膜完整性重建[3]。研究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VAS评分有所降低,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创面感染发生率3.5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1.43%(P<0.05)。
综上所述,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对烧伤疮疡患者疼痛程度及创面感染发生率存在积极的影响,可有效减轻创面疼痛,及时防治创面感染,有助于促进创面愈合,值得推广应用在烧伤整形患者中。
参考文献:
[1] 张睿,文科,杨艳秋,等.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伤序贯救治中的应用[J].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3):401-403.
[2] 季瑶瑶,吴杨炀,王冬,等. 银离子抗菌敷料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在深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及护理观察[J]. 中国美容医学,2018,27(11):104-107.
[3] 孙充洲,王帅道,赵婷慧,等. 二次负压封闭引流对小儿大面积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疗效研究[J]. 中国美容医学,2019,28(3):31-33.
论文作者:胡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5
标签:创面论文; 患者论文; 烧伤论文; 负压论文; 发生率论文; 疼痛论文; 组织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