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美丽的心灵——访上海“市精神文明十佳好事”获得者唐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获得者论文,精神文明论文,上海论文,好事论文,善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不会忘记那张始终微笑着的清瘦的脸。从一年前的电视屏幕上、报刊杂志上,人们熟知了她的名字,熟悉了她的身影。唐铮——一位上海的女儿、共产党员、科技干部,用自己宝贵的造血干细胞救助了沈阳的一位白血病患者。当那100毫升鲜红的造血干细胞空运千里,植入20岁的花季少女郭娜的体内之时,人们的眼眶禁不住湿润了。一曲爱心和奉献的乐章在大江南北久久回旋。
一年过去了,笔者在“上海市精神文明十佳好事”的光荣榜上看到了唐铮的名字。唐铮近来好吗?她在捐献骨髓时有些什么感想和体验?郭娜好吗?带着这些问题,笔者来到了唐铮工作的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探访她。
她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
唐铮,1967年3月出生。她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党员,从小就培养她要有爱心,要做一个有文化的正直善良的人。她生性文静,爱读书,常常手捧一本书看上几个小时一动也不动;接受能力也强,才上小学四年级就已经自学初中的课本了。她不但文静好学,而且勇敢开朗。读小学时住读区体校练体操,不但锻炼了体魄,还学会了自主自力。由于她德、智、体全面发展,又乐于帮助同学,大家总是推选她当班干部,而她对集体工作也十分尽职。
唐铮顺利考入了上海科技大学材料科学系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大学的校园里阳光灿烂,莘莘学子像雨后春笋茁壮成长。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唐铮不但入了党,还知遇了自己的另一半——一位比她高一届的学友。母亲是开明的,她认为只要双方觉得合适,在大学里找好对象也未尝不可。而唐铮看中的就是他为人好、素质好。
她和他比翼双飞,在学业上互相切磋,在情感上互相慰藉。他毕业时留校任教了,而她毕业后来到了专业对口的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事业的旅途在他们的脚下展开。唐铮是从最具体的工作开始做起的,先在开发处熟悉业务做内勤,后到人事处当了一年半干事,又到党办搞宣传,兼任团委书记。从1995年起,她被提升为产业开发处副处长,分管所属10余家公司。2001年任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熟悉唐铮的人们都说,“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她都像螺丝钉一样尽职尽守,在生活的大海中,她像一朵浪花那样普通而又烂漫。”
她报名时有一点冲动
1996年,我国首例非血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沪获得成功。一时间,建行职工孙伟的名字传遍浦江两岸。当时任团委书记的唐铮被孙伟的事迹所感动,便收集相关资料,对骨髓移植予以关注。1997年,中华(上海)骨髓库刚成立,而唐铮也刚刚分娩了一个可爱的小生命,沉浸在做母亲的幸福和喜悦之中。抱着怀中柔嫩的女儿,她更体味到了生命的珍贵和庄严。这时,唐铮看到了报纸上关于骨髓库的介绍,当她看到医大一个班级54位同学全体报名参加中华骨髓库的消息时,不由地热血沸腾。只不过需要一点点勇气,捐出一点点造血干细胞,就能使一位白血病患者获得重生的希望。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于是她给骨髓库打电话。骨髓库老是忙音,她的心怦怦跳着,有一点冲动,有一点慌,但她的决心是坚定的。她不停地拨了40分钟电话,终于听到电话里传来了声音。“你是骨髓库吗?我要报名捐献骨髓……”唐铮明白无误地说。
从这一刻起,刚做妈妈的唐铮就成为骨髓库的一名志愿者了。她对笔者说:“当时报名是有一点冲动的。只是想,如果能用自己的血分离成造血干细胞去救活一个人,那是十分值得的。”
1998年初,骨髓库通知她入库血检。她应约前往,愉快地做了检测。这以后,因为工作繁忙,她对这件事渐渐地淡忘了。直到2001年3月,她突然接到上海红十字会的来信,被告知:在千里之外的沈阳,有一位白血病患者郭娜的HLA与她初步相配,她需要到上海血液中心作进一步检测。
这是“生死之缘”呵。唐铮至今感到惊讶,祖籍浙江瑞安的自己,怎么会和沈阳姑娘郭娜如此有缘?
虽然当时唐铮的支气管炎还没有痊愈,但她还是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二类分型的检查。检查结果出来了,她的二类白细胞抗原的6个位点与郭娜完全相符。5月,应上海红十字会的邀请,唐铮观看了情景剧《点燃生命的希望》,剧中的情节深深地打动了她。她真正明白了时间对于白血病患者决定生死的意义。从这时起,她便完全站在患者角度来看待捐献骨髓这件事了。当时科技党委正安排唐铮到市委党校参加为期一周的培训,但唐铮从确定造血干细胞采集时间考虑,只得放弃这次培训机会,她要与患者站在一起,为生命的重生而赛跑!
由于对捐献骨髓一事尚不明白,家中起了波澜。婆婆的理由很实际,万一媳妇有个三长两短,孙女怎么办?婆婆搬出4岁的孙女作“说客”,女儿棠棠奶声奶气地对妈妈说:“妈妈,假使侬身体勿好,阿婆叫侬勿要去抽血了。”唐铮问女儿:“那么,你说说看,如果别人有困难,我们要帮助吗?”女儿立即点头,鼓起小嘴回答:“要帮助呵,我也和你一起去嘛。”婆婆无奈地摇头。唐铮的丈夫钱先生耐心地做起母亲的工作,说:“妈妈,你不要阻拦了。我们总不能见死不救呀……”婆婆只得到厨房去为媳妇炖营养品了。
唐铮义无返顾。她想的是:绝不能因为有丝毫的犹豫,而使一个已饱受磨难的家庭,再次坠入失望的冰谷。
爱心飞越千里
20岁的沈阳姑娘郭娜永远记得这个大喜大悲的日子——1999年9月1日。这一天,她上午刚收到沈阳师范学院法律系的录取通知书,下午却接到了医院的白血病诊断书。这份诊断书粉碎了她人生的所有希望。化疗,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大把大把地脱落;由于长期服用激素药物,体重猛增;手背上再也找不到一根可以扎针的血管;花季少女的娇俏容颜,已经被病魔摧残得令人不忍目睹。郭娜的生命,已像风中残烛般不堪一击。父母终日以泪洗面,他们明白:对女儿而言,任何劝慰的话语都是无力的多余的,唯有找到与女儿骨髓相配的捐献者,才能改变她的命运。
郭娜的父亲郭德林怀着一线希望求助于上海骨髓库。通过上海骨髓库工作人员一次又一次的艰辛寻找,终于找到了一位合适的捐献者,她就是唐铮。深夜,躺在病床上的郭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她的眼前浮现出一位“爱心天使”,虽然她看不清她的面容,但她知道天使正在尽力地把她从病魔手中救出来。感激的热泪淌满两颊,她支撑着坐起来,展开信笺——
“……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能够在茫茫人海中寻找配对,这是每个患者做梦都渴望的啊!我真是个‘幸运’的白血病患者。真的很感谢骨髓库的叔叔、阿姨,并请转达对那位救我的好心姐姐的问候,没有她无私而又伟大的爱心就不可能有我生命的希望……”
而在上海,6月18日上午,手术前的唐铮悄悄地把一封亲笔署名的信和一瓶幸运星交到了上海红十字会的一位同志手中,请他转交给郭娜,捎去来自上海的问候和祝福——
“郭娜小妹妹:
读了你写给我的信,既为你考上大学却不能上学而惋惜,也为你与病魔顽强抗争的精神而感动。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不算美丽,更谈不上伟大,但善良是我的长处。在我走过的34年岁月中,曾经得到过别人无数的帮助,能给别人一些帮助也是普通的为人之道。感谢你给了我这样的机会,这是我的幸运。对于我,付出的只是一些造血干细胞,再加上一些勇气而已,却能给别人生存的希望,这样的事何乐而不为。
郭娜妹妹,你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想到疾病正摧残着你年轻而美丽的身躯,所有的人都会感到心痛。得知你已经开始大剂量化疗,你一定忍受了极大的痛苦。事实上,你需要比我大得多的勇气,同时你还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已为人母的我,深知你父母的艰辛,为了你的病,他们一定在心里不知淌了多少次眼泪,现在只有你能帮助他们,唯有你的坚强才是他们的精神支柱。所以勇敢些,坚强些,为了你的父母,为了你的亲人,为了所有关心你的人。
这是我们俩的缘分。希望我的造血干细胞能尽快地融入你的体内,加上你战胜病魔的坚定信念,彻底根治疾病。
郭娜妹妹,相信重返大学校园对你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所有关心你和关心我的人都在期盼着这一天的到来。
你的上海姐姐唐铮”
6月18、19日,连续两天的手术,8小时的造血干细胞分离,唐铮躺在手术台上。她的亲人,同事、领导和医院的医生护士们,都在无微不至地关怀着她——而她,此时此刻心中唯一想到的,是远在千里之外的沈阳小妹妹郭娜。
这是上海市第七次骨髓捐献手术,也是内地第一例异地移植手术。市红十字会会长谢丽娟在运送骨髓仪式上,代表市红十字会向唐铮深鞠一躬表示感谢。6月19日下午15点15分,由上海航空公司特意安排的“爱心航班”,带着100毫升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飞往手术地点北京;18点零1分,在北京307医院,唐铮的骨髓通过颈部静脉静静地输入了郭娜的体内……
术后第二天,唐铮就悄悄地出了医院。她想着为郭娜和她的家人节省一点费用,也想着身边那些忙不完的工作。
她继续着“爱心之旅”
唐铮,清瘦的脸庞,短发,戴着眼镜,脸上依然露出开朗的笑容。她个子不高,但走起路来风风火火,显得精干。身为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最近所里竞岗后又兼任了综合大办公室的副主任,她被诸多工作所围绕着。办公桌上常响起电话铃声,也有各处的同事来找她商量事情,也有下属分公司的人来找她谈业务。采访时断时续。看得出,这是一位体内积聚着很大能量的充满工作热情的知识女性和科技干部。
笔者问:“捐献骨髓以后,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吗?”唐铮笑着答:“你看我,不还是这样?筋骨蛮好,精神也蛮好。其实去年捐完骨髓后我只在家休息了4天,就照常上班了。有些人把捐骨髓想得很可怕,那是因为对造血干细胞分离不了解。”
笔者问:“不知沈阳小妹妹郭娜现在好吗?”唐铮点点头说:“也还好吧。按规定,供需双方一年内不能接触的。去年10月底,我听说郭娜因感冒引起肺部感染而住院,便打电话过去问候。后来郭娜的父亲打来回电,说郭娜没什么大碍,药物控制效果还好,元旦前已经出院了。”
唐铮的先生公派自费出国在外,家务和孩子都是唐铮管。她最近刚搬了家,原来住在天山街道,现在搬到中山西路长宁路附近,因女儿棠棠还在老地方上幼儿园,唐铮每天早晚要骑自行车接送女儿。唐铮说:“女儿很乖,从小就乐意帮助别人。她看到路上有石头会捡起来丢到一边去,看到海洋球掉外面了也会捡起来放回原处。幼儿园老师让孩子们把家里卷筒纸的芯子带去做小动物,她就把家中还没用过的卷筒纸都拆下芯子,然后把一堆芯子捧到幼儿园里去。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如果别的小朋友忘记了,我可以帮他们呀。’”
唐铮现在是市红十字会骨髓捐赠志愿者俱乐部的副秘书长,继续着她的“爱心之旅”。她衷心希望更多的人加入爱心捐赠的行列,让世界充满爱,让更多濒临绝境的生命燃起重生的希望。她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宣传骨髓捐赠,谈亲身感受,为人们释疑。
每逢周六周日,她都会抽空参加志愿者俱乐部的活动,做登录,搞查询,打电话通知配对结果,帮助那些急需捐赠的白血病患者。当她把电话打到报名者家中时,有时会遭到一些家人的曲解、搪塞,甚至谩骂,但她总是以亲身经历感动他们,耐心做工作。
有一位大学生是中华(上海)骨髓库的志愿捐献者,而且和一位小患者配对成功。但是,由于他的家人反对,捐献遇到阻力。唐铮知道后积极配合红十字会上门做工作,因为她本身就是捐献者,对捐献过程很清楚,体验很真切,她的劝导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使得那位大学生和他的家人消除了疑虑。每做通一位捐献者的工作,每当一位白血病患者获得重生的希望,唐铮的心中就多一份欣慰。
唐铮在奔波着,申城的各路志愿者大军在忘我地工作着,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善良和美丽的一群人。彩虹和他们相比为之逊色,世界因他们的奔忙而活力倍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