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评价中医护理干预对急危重症患者情绪、护理满意度的影响价值,为急危重症患者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住院治疗的96例急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以及配合中医护理的参照组和试验组,各48例。对比2组急危重症患者情绪评分改善情况、生活质量评分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试验组急危重症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总满意度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给予急危重症患者中医护理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情绪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中医护理;急危重症;不良情绪;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
急危重症患者患者有明显急、危、重症特点,所以对抢救工作要求较高。既往治疗中,针对急危重症患者以西药治疗以及护理为主,中医护理较常用于慢性病治疗中。相关资料指出,急危重症患者治疗期间配合中医护理干预利于患者正气恢复、脏腑功能改善,促进疾病改善以及恢复[1]。为了更好的了解急危重症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案,本文就我院96例急危重症患者为例,总结中医护理方案以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均为急危重症患者,时间选自2016-2018年期间,总计96例。纳入标准:(1)患者属于急危重症;(2)患者家属签署抢救治疗方案。排除标准:(1)患者实验不耐受;(2)患者合并精神类疾病情况。以随机法分组(参照组、试验组),各48例,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参照组:48例急危重症患者,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区间20-50岁,中位数(33.05±6.02)岁。试验组:48例急危重症患者,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区间22-50岁,中位数(33.30±5.80)岁。参照组以及试验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有实验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参照组——给予危急重症患者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状态变化观察等。
试验组——对照组基础上加行中医护理。(1)中医观念观察病情。患者的表现和病情轻重关系密切,也是预测患者疾病发展、转归的关键。危急重症患者病情较为复杂且变化迅速,观察病情变化的基础上迅速急救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中医中病情的观察包括望闻问切,以便短时间制定可行性急救方案。同时,护理人员需做好急救辅助工作。例如,一般患者病情变化时舌象、脉象变化明显,红舌转为红绛舌证实邪入营血,有明显危重特点。再如,高热患者体温骤降且面色苍白,需迅速准备抢救物品。通过中医理念作为参考,能够尽早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先兆,以便提供科学有效的治疗。(2)运用中医护理技术。针对突然昏迷、牙关禁闭的患者,可针刺或指压相关穴位刺激患者苏醒;针对高热不退、无汗患者,可针刺曲池、风池等穴位;针对急性口服药物中毒患者,可催吐后洗胃或中
药甘草、大黄制剂导泻。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简单、易行、便于掌握和实施。(3)运用中医情志护理。中医护理理念中以人体生理、心理看为整体,情志为病,直接影响脏腑,是护理工作重点。护理人员需综合患者个体情绪表现进行护理,例如怒气伤肝的患者可以引导其大哭消除怒气,忧伤过渡伤肺的患者可以通过讲笑话、听音乐等方式改善不良情绪,欢喜过度伤心的患者可以以害怕的事减轻其症状。另外,向患者和家属强调七情过激的负性影响,给予患者安慰、鼓励以及心理疏导的同时,强调树立治疗康复信心的重要性。
1.3观察指标
比较急危重症患者情绪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进行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
1.4指标评分标准
1.4.1情绪评分标准[2]
参考SAS、SDS情绪自评量表完成96例急危重症患者实验观察指标计算,总分均为100分,分数越低说明急危重症患者情绪状态越佳。
1.4.2生活质量评分标准[3]
参考GQOL-74生活量表,多个维度指标,总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急危重症患者生活质量越佳。
1.5统计学方法
96例危急重症患者实验观察指标结果以SPSS19.0计算。计数指标(护理满意度)以%形式展开,计量指标(情绪、生活质量评分)以形式展开,分别进行X2、t检验。结果为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情绪评分改善对比
试验组、参照组96例危急重症患者SAS、SDS情绪评分改善情况见表1。经统计学计算,干预后评分差异显著P<0.05。
表1 危急重症患情绪评分改善情况对比(,分)
3 讨论
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危急\起病急、病情复杂,增大了护理工作难度,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护理干预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中医护理以基本护理、中医护理技术以及情志护理的运用,通过和患者的有效沟通、病情观察,为抢救工作的开展建立了充足的准备[4]。曹静研究指出,急危重症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可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5]。
结果显示:组间SAS、SDS、GQOL-74量表评分结果以及护理总满意度占比情况对比,加行中医护理的试验组均优于参照组,P<0.05。和谢婷婷研究结果有一致性,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7.96%高于对照组79.59%,P<0.05[6]。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在急危重症中的运用成功改善了患者的情绪、满足了患者护理需求,促进抢救以及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杨,齐德霞.急危重症患者应用中医护理的效果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3):191-192.
[2]刘婷.中医护理在急危重症中的运用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2015,(5):106-107.
[3]李艳,刘变叶.对综合ICU中老年重症患者实施超早期中医护理的效果评价[J].西部中医药,2016,29(8):137-138.
[4]李明雁,张晓琳,盛英等.中医护理对急危重症患者不良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5,(31):4428-4429.
[5]曹静.中医护理对急危重症患者不良情绪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8):154-155.
[6]谢婷婷.中医护理对于急危重症患者不良情绪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9):159.
论文作者:易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患者论文; 中医论文; 危重症论文; 满意度论文; 情绪论文; 评分论文; 病情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