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听障儿童特殊教育; 听觉口语法;个别化评估诊断教学;教学质量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谈到:“要办好特殊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特殊教育是我国实现教育普及公平、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增加人民幸福指数、完成全面小康的重要环节,“办好特殊教育”即提升特殊教育质量,让特殊教育实施有效。
尊重残疾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化的评估诊断教学是实施特殊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增强康复训练有效性、提升特殊教育质量的关键举措。本文探讨的主题为:基于听障儿童语言学习能力差异,通过个别化教学诊断评估制定听觉口语法个性化方案,从而有效提升对听障儿童口语教学质量。
1 听障儿口语教学现状简析
听觉的恢复对口语教学意义重大,因为语言表达的学习主要来源于幼儿时期对于“说话声音”的模仿[2]。倘若“听不见”,也就切断了模仿的来源,因而导致听障儿童同时也“说不出”,故尽早地帮助听障儿童恢复听力能让其在口语学习方面恢复主动性。
然而我们目前对听障儿的口语教学忽略了“听力恢复”这一问题,我们的教学内容是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的肢体表达学习。这对于大龄学生适用,而对低龄儿童是不适用的。因为儿童正处于语言学习的黄金期,同时其听力仍具有较大的恢复潜能,故其是拥有一定的学会口语表达的机会的。目前对听障儿童的口语教学应该向“潜能开发”方面改革,应当重视听力恢复在教学中的应用。
2 听觉口语法简介
“听”的模仿对于“说”的学习至关重要,听障儿童语言表达的障碍由于其无法听见别人说,从而缺失了模仿学习的机会。我们对于听障儿童的传统表达教学主要通过唇语、手语训练,这实际上浪费了听障儿残余的听力,其实他们本可以重获正常的听力,从而学会“说话”。听觉口语法是在科技发展大背景下研发出的新型听说教学方法,其利用工具提升儿童听力,能实现健康语言学习环境的恢复。目前已有的恢复工具主要为助听器和人工耳蜗,通过为儿童佩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能够放大可听的声音[3],借此儿童可以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模仿,变被动接受肢体表达训练为对声音的主动学习。
听觉口语法的实施需要家庭、教师合作完成,因为它的原理是借助听力的恢复营造正常的语言学习环境,所以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保证儿童多接受声音的刺激。一方面,教师要采用游戏、音乐等多种方式加强互动交流,另一方面,当学生离开学校回到家庭中时,父母要多与其进行口语互动,巩固教学成果。学校和家庭是儿童的两大主环境,也是学习的最重要契机,因而家校要加强沟通合作,共同为听障儿口语学习搭建积极的语言交流环境。
3 个性化评估诊断教学概述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不是“批量生产”的机器,而是由于各种先天、后天条件和内在、外在因素而具有个别化差异的人。忽略个别差异的教学难以有效达成预期效果,尤其是在特殊教育领域,残障儿童更具有特殊性,教学难度更大,因而更需要“对症下药”。
平均主义的教学是没有营养的“大锅饭”,个性化教学的模式更能让学生从中获益。个别化评估诊断教学正是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对各学生单独的测试与分析,根据情况的差异为他们“量身定制”适合的教学方案。造成听障儿听力障碍的原因不同、先天天赋的不同、听障持续时间的不同、理解力与学习能力的不同、残留听力的不同等都会形成影响口语教学的差异因素,我们要做的不是绕过这些差异,而是利用差异提升教学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简析听障儿童语言学习能力差异
语言学习能力差异对口语教学影响很大。听障儿童由于听力的缺陷,早期接收的声音刺激较弱,因而语言学习落后于正常儿童,其语言学习能力也较弱。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图像、互动等其他方式的刺激帮助其进行语言学习,在这一学习过程当中,听障儿群体中能体现出一些学习能力的差异。比如,遗传语言天赋会影响儿童学习速度,智力差异会影响其对信息的理解、记忆能力;又比如,有的儿童是后天遭受听力损伤,其还保有一些语言基础,因而教学实施更顺利;再如,对于已长期处于“无声世界”,且接受过手语教学的学生而言,口语表达会更困难。这些差异造成了听障儿语言学习能力的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获取信息能力、学习语言能力、学习能力三个板块,且体现出年龄段的差别。
5 儿童语言学力差异对听觉口语法实施影响及运用
听觉口语法的两个模块是听力恢复和口语练习,其中听力恢复受儿童残余听力与设备效能影响,口语练习主要受儿童语言学习能力影响,对口语教学最终效果影响最大的是后者[4]。通过评估分析学生的个体能力差异,能够掌握学生个体情况,从而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让学生体验到有效的教学。
比如,经调查发现,对于部分听障儿,视触嗅等其他感官的刺激高于单纯的声音刺激,因而可以对视觉敏感的学生配合图像刺激,对触觉敏感的学生配合接触刺激,对嗅觉敏感的学生配合气味刺激,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发音及字词的意义。教师可以平时多观察学生行为,找出其感兴趣的方面,试验学生对特定刺激的反应,对其进行个性化评估诊断,从而在口语训练中有意结合这些刺激,或是照顾学力较弱的学生,对其进行单独辅导,便能提升特殊口语教学的有效性和公平性。
6 可能面临的障碍和问题及应对措施
综合分析当前我国普及听觉口语法的个性化评估诊断教学的环境,其实施将在实际中面临一些阻碍。其一,儿童听力器官脆弱,这对助听工具要求更高。我国在儿童用人工助听设备方面的科研尚不够成熟、专业,恐怕难以满足听觉口语法的普及。其二,听觉口语法训练要求儿童长时间佩戴助听设备,儿童天性好动,难以保证其严格佩戴措施。其三,要正确掌握学生个性差异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观察能力和专业素养,且需具备心理学知识。其四,我国人口众多,听障儿童所在班级学生较多,个性化的特殊教育推广有难度。
针对以上问题,可从以下思路出发应对:第一,要提高助听设备制造标准,鼓励发展专业的儿童助听设备,最好是能开发专门适用于听觉口语法教学的专门设备。第二,教师和家长要提前与学生尽量做好沟通,或在过程中严格规范,使其明白“佩戴措施是必要的”。第三,要提升从教人员专业素质,在高校教育及上岗培训阶段重视对个性化听觉口语法实施的培训。第四,要扩大教师人群,为其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从而让教学资源能更平均地分配到每位同学。因为学生语言学习的另一主要环境是家庭,故要让家长学习如何帮助孩子进行口语练习,根据自家孩子个体情况在家中进行针对训练[5]。
总结
语言教育的根本是通过语言环境的创造帮助儿童进行语言训练,从而提升其语言能力。尽早地帮助听障儿童恢复听力,能够减少语言学习黄金期的浪费让其能获得更多的声音刺激,对其尝试进行有声口语表达意义重大,听觉口语法是听障儿语言教学的创新性突破。儿童语言学习能力的差异会对口语教学产生影响,忽视个别性特征的教育是难以成功的,因而根据评估诊断听障儿获取信息、学习模仿、理解掌握等语言学习相关能力,制定出个性化、有针对的听觉口语教学方法是强化学生主体的又一教学进步。要想真正帮助残障儿童恢复正常能力,必须基于其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然而我国人口众多,听觉口语法又尚处于起步阶段,路漫漫其修远兮,个性化听觉口语教学还需接受实践的检验。
参考文献
[1]詹益智.李晓芸.以听觉口语法为例探讨学前听障儿童语言能力提升方法[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6,14(3):115-118.
[2]焦玉娜.对听障儿童实施听觉口语法康复训练的个案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7(23):39.
[3]吕明臣.高彦怡.听障儿童语言功能评估的意义[J].华夏文化论坛,2014,9(1):73-75.
[4]朱月情.陈璟.听障儿童听能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7,15(04):68-71.
[5]梁桂华.如何开展听障婴儿亲子同训工作[J].康复学报,2015,24(02):34-35.
论文作者:骆睿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