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工程大学教学科研保障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00
摘 要:会议新闻摄像是电视新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但是许多摄像人员尤其刚从业不久的新手,因为没有掌握必要的摄像技巧,从而导致会议新闻画面单调沉闷,形式呆板枯燥,进而造成观众厌倦,达不到理想的视听传播效果。文中笔者结合多年的摄像经验,总结出拍摄会议新闻摄像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以期对广大初学者有所借鉴。
关键词:会议新闻摄像 景别 摄像技巧
一、准备工作要充分,胸有成竹不慌乱
拍摄工作前期的准备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设备器材的准备,另一方面则是对会议整个流程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接到任务后首先准备好需要的摄像器材和辅助设备。这主要包括有以下几点:
1.摄像机电池要充足电,长时间用过的电池会有虚电现象。
2.清空存储卡空间,确保足够的摄像存储空间。
3.将摄像机的记录格式调到所需格式。
4.检查音频调节按钮,防止音频被关掉。以上的准备工作做好后要试录十秒钟,然后回放,确保视音频都能被正常记录。
会议由几项议程组成,每个议程都有每个议程的任务。只有对每个议程的拍摄任务和主要人物做到心中有数才不会在会议拍摄中顾此失彼。摄像人员至少要提前半小时到达会场,以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需要事先了解会议内容,实地考察会场的大小、灯光情况、主宾位置、自己拍摄的位置等,以便打下草稿确定要拍摄的内容。另外,会前一定进行白平衡的调整。有时,不到会议开始时间,负责人不会开启主席台的灯光,这时要与会场负责人主动沟通,将会议时用到的所有灯光全部开启。一般来说,主席台的灯光色温和台下的观众席的色温是不同的。台上偏暖色调,台下偏冷色调。鉴于这一点,利用摄像机的A、B两个白平衡调节档位,台上、台下分别进行白平衡的调整。
二、抓住拍摄黄金期,时光一去不复还
会议刚开始的15分钟内,无论是台上的领导还是台下的听众都是注意力最为集中,精神状态最饱满的黄金时期,过一段时间之后有人便会或多或少的感觉疲倦、提不起精神。因此,建议摄像人员趁参会人员精神饱满的时候尽早地拍摄能够拍摄到的所有镜头作为保底,防止之后拍摄时人员东倒西歪、哈欠连天或者低头玩手机等影响画面的情况。另外,摄像人员要对新闻摄像精彩瞬间有预见性,在会议过程中有些环节进行得特别快,比如年终表彰大会等会有颁奖环节,这就需要提前对会议议程表做足够的研究,在领导把奖品证书等发到获奖者手中之前提前走到特定拍摄位置做好准备,如果都开始颁奖了才意识到自己该干什么,那可能该环节有一半都结束了。另外,有些领导讲话一直在低头读稿子,偶尔抬个头看台下。但这种画面用在新闻镜头里显然不是太好。所以遇到这种状况可以打开摄像机的预录制功能或者将摄像机一直处在拍摄状态,等完全拍摄到自己理想的镜头后再结束拍摄。
三、克服心理障碍,多拍几次不后悔
摄像人员在会后挑选摄像素材时总有一种感觉,每段视频总能找出一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或是背景不协调或者是陪体对整个画面有干扰,导致最后没有称心的素材可用。另外,会场是比较严肃的场面,更不乏大领导参加,新入行的摄像人员看到大领导会紧张、观众的眼神聚焦到自己身上就迈不开手脚,总觉得会影响现场秩序,所以一般匆忙拍摄就此了事。作为一名摄像人员一定要克服这种心理,要认清摄像工作的性质。为了能够得到自己满意的画面,应从自己觉得不错的角度多拍几次,或者从自己没尝试过的不同角度多试几次,且不受外界因素干扰始终将注意力放到画框之内。这样在会后的素材筛选整理时才不会出现镜头不够用,后悔当初没有多拍几组镜头的情况。
四、会议议程要完整,主要人物不能少
1.不能选择性的拍摄。会上每个发言人的发言都应记录下来,不能出现整个过程中三个人发言只记录两个人发言的情况,你的这种举动可能由自己疏忽或偷懒引起,但可能会造成对该发言人的发言不重视的误解。而且,从会议的环节上来讲也是不完整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不要近距离挡住他人视线方向长时间拍摄。有些拍摄者有拍摄完一段视频之后当即回放检查视频效果的习惯,回放检查固然是对的,但也要看场合,离开拍摄点走到不影响他人视线的地方多久都不会影响其他人。从不干预会议正常进行的角度来讲有时这样的举动会影响被拍摄者的视线与思考。
五、静态拍摄效果好,画面构图要讲究
会议现场属于动度非常小的场景,除了会场中的服务工作人员之外其他参会人员基本属于相对静止状态。所以,会议新闻摄像要尽量运用静态画面拍摄,以此来表现会场庄严肃穆的气氛。拍摄长度要比最后用的稍微长一些,便于后期剪辑,但不能太长,太长则无“生气”,短则“零散细碎”影响剪辑效率。时常大概10秒左右,且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近距离去拍摄,机位高度与被拍摄者眼神平齐,这样可减少光损,且画面清晰透亮。台下听会观众一个镜头7-8秒,角度略微俯拍10-15度,几个人成组拍摄,这样台上台下就显得有层次感。
取景构图时,正面拍摄领导要将主体放在画面正中,侧面拍摄时在主体眼神的方向多留一些空间,且上边不能切顶。有些摄像人员觉得竖向的过道非常宽敞便于拍摄站位,但建议不要把过道拍进画面。因为过道将排列整齐的观众从中间硬生生地隔开,会显得画面特别松散,影响美观。另外要时刻注意被拍摄者周围环境对画面构图的干扰。背景中出现抓耳挠腮、打哈欠等要马上停止拍摄。在拍摄取景时要遵循平、稳、清的原则。“平”,主要是讲摄像机一定要拿平,表现在摄像机取景框中就是会场中的横向线条,如:横幅、主席台成排的桌子要与取景框上下沿保持平齐。竖线线条,如:柱子,大屏幕的两个边缘等与取景框竖向保持平齐。“稳”表示摄像机要拿稳,不能一直在晃动,这样会让观众找不到画面的重点,且很累。“清”则表示画面的聚焦一定要实,这样画面才够清晰。遵循以上几点,即使是新手画面的构图也一定不会太差。
六、声音录制要清晰,意义表达要完整
新闻视频是由声音和画面组成,清晰的声音和良好的画面构图组成一个精良的镜头。会议摄像大多数是动度比较小的画面,声音才是主要吸引人的地方,所以在会议新闻摄像中声音的拾取尤为重要。如果碰到现场的扩音设备不太理想时,便于录音可以自带便捷设备。但要注意不要将拾音装置太靠近发音源,否则会有很重的呼吸声,或者会出现音量过暴现象。另外,声音的完整性是必须考虑的,一个镜头内发言人所说的话不论从语法上还是意思上都是一段完整的话。试想,如果一段慷慨激昂的发言在最高潮的部分被摄像人员停止录制而中断,那么肯定给看新闻的观众一种没吃饱的感觉。所以,会议新闻摄像中声音的拾取从清晰度和完整性上都要要求严格。
七、多景别多角度,记录会场全要素
多景别:景别,是指被摄主题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摄像的景别分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五个景别。景别所造成的视觉观赏方式,使观众得以抓住重点,远观气势,近细观察,具体品位,易于产生心理上的真切感,从而引起情感的冲动。在会议新闻拍摄的整个过程中不能始终用像会场的全景等的单一景别,这会使画面太过单一不生动,而是要合理运用多种景别来表现不同的拍摄内容。
多角度:是指适当的运用水平视角、倾斜角度、仰拍、俯拍、鸟瞰镜头、主观镜头等多种角度来拍摄,因不同的角度拍摄带给观众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从而调动观众的感情和心理,让观众更清晰地了解场景。
全要素:会议的要素有时间、地点、主题、人物、议程、效果等。时间要素用来表现会议举行的时间,地点要素表现会议在哪里举行,会议主题用来表现本次会议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参会人员则表现本次会议参会的最高领导是谁,哪些领导陪会,台下听众有哪些人。会议议程指会议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任务是什么。会议效果表现举行本次会议达到的效果。全要素就是指会议拍摄中摄像人员要把所有的会议要素通过拍摄的画面全部表现出来,达到非与会人员也能通过拍摄画面对本次会议有个大致的了解的效果。
新闻摄像技巧的养成对于摄像人员来讲不仅是一种身体技能的形成,更是审美能力的提升过程。人们都说好的狙击手是用子弹喂出来的,而对于摄像人员就是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用大量的时间在实际工作中实践体验。平时要多留意多借鉴央视新闻频道等专业新闻的拍摄手法与风格,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使其优点成为自身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拍摄出更新颖更好看的新闻镜头。
参考文献
[1]冯斌武 浅谈电视时政会议新闻摄像[J].CONTEMPORARY TV:73。
[2]杨琦 电视会议新闻摄像技巧[J].科技传播,2015,8,(下):20-26。
[3]刘万年 视音频处理技术[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9:148。
[4]晨曦 浅谈电视新闻摄像景别[J].海峡科学,2009年,第10期:92-93。
论文作者:孙文斌 钱万正 李淑霞 杨树林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1月总第1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3
标签:会议论文; 画面论文; 新闻论文; 人员论文; 镜头论文; 观众论文; 会场论文; 《教育学》2018年1月总第1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