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物流类专业应用人才培养保障措施研究
符 瑛1闻一鸣2吴碧莹1 王 炫1
(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长沙 410004;2湖南商学院,湖南长沙 410205)
摘要: 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企业对创新型物流类专业应用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机构,必须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客观要求,选取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并建立物流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物流发展要求的新型物流人才。
关键词: 物流类专业;人才培养;保障措施
1 前言
物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物流业已经被列入我国十大行业振兴计划之中,与此同时,伴随着新型流通方式如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的迅猛发展,物流人才也成为中国十二类紧缺人才之一。即使近些年来,物流类专业人才持续增多,供给数量不断上涨,但该项人才急缺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依据我国物流产业当前的实际现状,要解决目前存在的物流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较弱的问题,培养达到市场实际需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就必须建立适合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保障措施。
分级阅读是指通过对少年儿童生理和心理特征的科学分析,为不同的孩子提供具有差异性的读物。老约翰的绘本主要面向低幼儿童,并没有将阅读对象分级,没有将绘本按照儿童年龄阶梯分布。同时,缺乏分级也使得很难精准定位,小跨度的年龄段限制之下对应推荐书籍这一点很难实现。
2 我国创新型物流类专业应用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我国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具备物流运作过程的计划与控制以及企业物流经营管理、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资源优化配置等知识结构的物流工程人才;另一类是拥有物流网络规划、供应链规划、投资与项目管理知识结构和实践经验的物流管理人才。从近些年物流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就业去向可以看出,我国各类与物流有关的工商企业和管理部门对后者需求量相对更大,同时,对具有应用程序操作、系统设计、物流规划等能力的人才的需求也不小。但无论是哪一类人才都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即分析解决物流系统实际问题,优化物流系统的能力。所以,我们培养的创新性物流人才应当能够熟练运用管理学、经济学和工学理论、工具和方法,依据物流系统的相应要求,对复杂的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和实施。培养目标是:使他们成为拥有工科背景,可以熟练使用系统规划设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现代物流及供应链理论,能够单独从事企业物流系统的设计、规划、管理物流或工程项目规划、实施、管理的人才。
3 创新型物流类专业应用人才培养保障措施
3.1 构建教学环境保障体系
3.1.1 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模式
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稳定是高校正常进行实践教育环节的重要保障。在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过程中,要立足长远,要有整体规划,并强多实践基地的稳定性、专业行、社会性和互惠双赢性,而这可以通过良好的校企合作方式得以实现。学校致力于寻找选择一下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工作扎实、经营效益稳定的企业进行合作,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我校通过努力,近年来已与部分生产制造型企业、商贸流通型企业、仓储配送中心、货运基地等10多家企业建立挂牌实训实习关系,使学生在校期间有机会到相关物流企业顶岗操作,而企业也借此吸引了大量的急需的物流人才。通过学习和实践,一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企业足不出户招收到了所需的物流类专业应用型人才。
3.1.2 加强物流类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优化教学环境
物流实验室作为一个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重复吸收、加深运用的场地,学生可以在物流实验室通过实验来巩固、理解和综合运用知识,填补专业课理论中学习过的知识的空缺,将操作的专业活动或过程,衔接成一个知识体系,再运用到实践当中,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认知、检验、应用以及创新。学校应建立先进的物流实验室以优化教学环境。物流实验室包括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自动化立体仓、包括电子标签等设备的拣货系统、运输系统、以及相应的计算机、多媒体设备,这些硬件设备都是物流实验室的必备设施。必要的软件资源包括物流仿真软件、ERP软件、仓储系统软件、供应链软件和物料运输软件。
师资是教学质量保证的重要基础。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不仅要采取各种措施方法,积极提升现有人才队伍的平均素质和教学水平;还要努力争取学校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引聘需要的专业相关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创新型教师。教师在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掌握对应的教学方法和实验技能的同时,还要做到熟悉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方法和艺术。在教学当中,创新型的教师能够用创造精神和实践精神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导,使得学生更具有科研热情和创造思维。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的创新型教师是当前一项重大紧急的战略性任务, 创新型教师的培育需要营造氛围,提供合适的培养环境和多种途径。学校要满足现代化建设对创新型教师的需求,就必须从现实出发,放眼未来,统筹兼顾基础性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改善学科和专业设置, 调整学校布局,对教育结构进行优化。实事求是是创新活动的前提条件,倡导教师积极参与实践,培养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就是在提高创新力。在实践中,创新型教师常常能够发现问题状况,形成创新理论,反过来又能够指导创新教育实践。教师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其本身所具备高深素质应被充分发掘,同时在教研中,应提倡教师秉持研究性教学的理念参与课程环节的全程设计。
学校需要营造一个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创新兴趣和形成创作灵感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学生多接触物流类专业的前沿知识,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的现状、发展趋势,把物流类专业的热点和前言问题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鼓舞学生提出独特的、有别于书本的、具有创新性的新思想、新见解,加强创造性思维训练;尤其在学生提出创新的同时,应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校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学生们乐于创新乐于学习。
3.2 完善教学制度保障体系
建立职责明确、权责分明、层次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选取学校、学院、教研室三级监控,由学校侧重监控涉及面较为广的课程以及重要教学环节,同时确保专项检查定期或不定期展开,学院则重点监督教学的具体实施环节,而教研室主要负责该学科内的教学质量的日常监督。
3.2.1 形成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首先,以需求激励作为先导。结合整个评价体系的建设,充分体现创新能力在各方面的要求,总结出相应的培养评价,使学生们的目标需求更加明确,譬如将实际操作能力、研究探索未知的能力等作为培养评价。其次,以目标激励作为要点。设置合理的成才目标是目标激励的重点,基于明确的物流创新能力培养总目标,学校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物流职业生涯规划等有效方法帮助引导学生分段设立近景目标,避免出现期望过高,使得目标激励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最后,以强化激励作为重点。运用奖惩措施强化积极行为,削弱甚至杜绝消极行为,譬如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物流创新实践活动,通过颁发证书、参与奖项评审、指导撰写论文对学生实施正向激励。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拥有反馈功能,在实施过程中,学校同各级单位依据现实情况反馈信息,并结合自身的状况来制定整改方案和措施。同时学校应当强化对整改工作的督促与反思,保证整改的效果,使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去。
管理系统的目标设立一定要围绕培养目标如何实现来展开,以避免依照“一刀切”方法把所有学生培育成标准化的“流水作业人才”,且必须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化和创新性培养。
①苏华、徐新宇:《英国药业反垄断执法经验借鉴(二):辉瑞案的再思考》,载《中国价格监管与反垄断》2017年第1期。
3.4.1 以激励理论为指导,设立激励措施
3.2.2 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管理系统
3.3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师资保障体系
3.1.3 鼓励创新,创造校园创新的氛围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schemes for completing the closure of flyovers crossing national roads in open traffic conditions
模拟小试结果初步验证了植物能够在掺混有机肥料的底泥中生长良好。因此,在江西德兴铜矿水龙山排土场选择10000m2的区域进行了中试试验。按模拟小试最佳结果,底泥控制在体积30%与有机肥料配比,并与排土场表层30cm的土壤掺混,进行土壤改良。按2株/m2的用量直栽乔灌木袋苗与撒播植物种子、土壤种子库,种植完成后,用稻草覆盖遮荫。中试试验取得了良好生态恢复效果,进一步证实底泥添加有机肥料调配制成的人工基质能够满足植被重建的需求(见图2)。
3.4 建立鼓励创新的激励措施和评价体系
3.2.3 注重教学质量的监控和整改
税负公平不仅指纵向公平,也存在横向公平,所谓的纵行公平指的就是收入高的需要多缴纳税,收入少的少缴纳,所谓的横向公平,就是收入相同,所需要缴纳的税也是相同的。
3.4.2 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培养创新物流类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之一,我校物流类专业包含有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虽然专业方向和内容不同,但是评价体系都是围绕学生的创新能力来展开的,着重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第一,实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多元化评价。具体来说,是指针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可以是采取口试、活动报告、研究性成果、笔试等方式,也可以用开放式的学习小组评价、互评方法、全班集体评价、学生自评等方式。并以此为据去对学生进行比较公正、合理的评价;让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同时也注意“评”与“导”相结合,在评价的全程中,教师适当加以指导和点拨,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
基于分类效果与其指标层之间的关系,可认为分类效果取决于3方面的因素:公众支持率、管理执行难度、公众识别与实施难度。鉴于这些因素对分类效果的作用过程暂不明晰、无法量化,且取值时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对分类效果的评价指标进行了优化,采用基于试验分析的分类投放方案综合正确率来取代原来的3个指标,如图1所示。
第二、制定科学合理的创新型素质评价指标。对学生课堂纪律、学习态度、听课表现、学习成绩等几方面指标纳入评价之中,评价指标应充分展现学生个性特征,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性的能力,同时评价结果与激励措施紧密结合,如结合奖学金评定,增设成绩优异、品德优异、研究成果优异等各类型的奖项,这样可使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进行因材施教,也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具体表现和追求的目标。评价指标应当充分的体现个性发展的积极特征,在我校的实践中已经证明,上述素质评价的实施极大的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推动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三、坚持评价工作的制度化与规范化。只有在工作当中重视评价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和长期化建设,才能够充分发挥出评价在创新能力培养工作之中的强效作用。首先,建立、健全各项评价规章制度;其次,设置专门机构和工作人员负责考评工作;最后,把每一次评价结果落到实处,做到奖惩到位,这样才能不断保持并提高学生追求创新能力发展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强先.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应用型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黑龙江工程报.2017,4(31):77-31
[2]吴影辉.智慧物流环境下高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研究思路[J].高教学刊.2018.3(5):161-162(165)
[3]陈建岭.基于生态理念的物流+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3(40)145-147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10(2019)05(C)-0185-02
基金项目: 创新型物流类应用人才培养模式与保障措施研究(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改项目)。
作者简介: 符瑛(1972-),女,湖南湘潭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导,博士,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标签:物流类专业论文; 人才培养论文; 保障措施论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论文; 湖南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