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与学校教育_校本课程论文

校本课程与学校教育_校本课程论文

校本课程与学校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校本课程论文,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课程是组成学校教育的核心部分,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占主导地位。它是完成学校各种教育目的、任务、工作的有效媒介。但是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学生性格的个性差异,知识体系的更新与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又一个媒介。这也是教育改革深入的产物,不过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是必须合理而有效,这样才能促进学校教育。

一、课程与课程意识

要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首先弄清楚课程的含义及具有课程的意识。

1.课程。

笔者认为课程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既是学校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过程,它应该包括课程设置、有效的学习结果,又是必须让学生参与各项活动,增加生活体验的过程,它包括各种课外活动、必要的社会实践等。从另一个角度说,它可以大到对整个课程的计划,小到几分钟的计划。所以它在整个学校教育中是教师工作的指南,是评价教育结果的标准。可是针对以前的教育,课程仅仅是一些专家个人的事情,或是一种政治的产物。我们受教育的对象在被动地接受着成人的社会,课程变成了教条和已过时的经验;教育者也把课程理解为手中的那本教材。

2.课程意识。

它应该是一种理念。首先课程应该是开放的,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每个教师都要求学生考一百分,每个课程设置者都希望学生是专家,如果仅仅要求是六十分,教师就会不痛苦,学生就会不辛苦,这样其实就体现了课程的开放性;其次课程应该是民主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可以来讨论。比如说前几年对语文教学的大讨论,就保证了课程的民主化,课程不仅仅是专家的事情,而是全民的事情;再者课程应该是科学的,学科专家编写教材时过分注重知识点的联系,而学生并没有去过分地考虑它。而且以往的课程只注重经验,不强调试验,使我们的学生少了一些“格物致知”的精神品质,“高分低能”的现象让我们苦恼不已,这样我们的课程就缺乏了一些科学性。那么造成课程无意识的原因是什么呢?一是课程理论的缺少,过多重视“应该怎样”,课程关心的是“突然”而不是“应然”,自上而下没有一个清晰的目标,二是管理体制的单一化;三是开发课程的主体是学科专家,不是学习者,而我们基础教育的目的是造就合格的公民,不是尖端的专家。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显得尤为迫切,它可以弥补国家课程设置中的不足与滞后。上海第一、第二次课程改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3.校本课程。

关于对它的理解,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朱士雄先生在他的《关于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一文中是这样阐述的:“学校课程集中体现着一所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也制约着教育的活动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和整体教育的提高。因此面对时代的发展和未来的挑战,真正做到对国家、民族负责,对学生负责,对社会、家长负责,就必须注意在科学实施国家课程,努力探索各学科科学教学模式的前提下,根据地区、学校、教师的差异努力开发建设好具有地方特点、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这既是适应我国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和对教育多层次、多元化的要求,广泛地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促使学生和谐发展,形成学校特色的基本要求,也是不断实现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就是说校本课程就是根据实际情况,能激发学生极大兴趣的,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促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形成学校特色的,不断完善教师素养的学校个体行为的一个体现过程,它开发的前提是必须有效地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那么对它的开发与设计就有严格意义上的要求,具体来讲,就是要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相应学校活动方式之间构建一种科学合理的结构。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技术与有效的教学策略

1.影响学校课程的因素。

一是要有法定的学校自主权,这一点是保证校本课程开发和顺利进行的大前提,二是明朗的学校教育哲学,通常用培养目标或办学宗旨等来表示。如有些学校把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作为办学宗旨,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把“一切为了培养站直了的中国人”作为他们的校训,而且把它们具体化为下列这些品质:自信心、民族性、创新、现代化、健康、坚毅,这更体现了校本课程的意义;三是教师的专业精神和技能,以前对老师的要求是把书教好,而现在却要求他们是一专多能,需要他们建立自己的教研室,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教务室再也不是考务室;四是共享的课程资源,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只有实现这一点才能发挥校本课程的真正作用;五是与课程专家的合作,因为他们掌握着最前沿的教育理论和信息,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2.学校课程的开发类型。

谁来主持开发呢?可以是教师个体,可以是全体教师,也可以是教师小组,或是与校外专家合作。开发的范围可以是全部课程、部分课程、单项课程、非定向课程。开发的程度可以是新编的、改编的,再就是选编的。

3.校本课程方案的设计过程。

从宏观的角度说,它需要以下的步骤:议案的提出,相关教师或专家的集体审议,需求分析,就是把学校课程的要求建立在学生的基点上,资源的评估,就是对教师的资源和学校资源的分析;最后是编制方案和培训相关的教师。

在这儿,我们就以锡山中学的校本课程方案设计的主要流程为例来说明。A.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的依据是:学会交往,在合作中学习;学会自信,学会自我认同,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掌握两项技能(闲暇技能和健身技能);具有现代中国人的意识;学会探究,至少学习一门综合或探索性的课程;B.制定校本课程的结构: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周活动量为40课时,每课时40分钟;专题研究强调学习方式的改变,所给的课时主要用于课题组织与研究报告发布。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劳动技术教育采用分散或渗透的方式进行,主要体现在校本课程上;每位高中毕业生所学的校本课程的最低总学分为35分。其中:限选课为10分,任选课为25分。任选课学分包括:人文素养类为7学分,科学素养类为9学分,身心健康类为6学分,生活职业技能类为3学分。

以上对校本课程的设计过程得到了许多专家的认可,也作为上海二期课改时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当时具有参考的价值,我们也可以从中受到教益。

按照课程开发的要求,每一个教师经过教学实践,或在教学若干年后,都应成为学科带头人,研究型的教师,要具有现代化的教学理念,要了解学科前沿知识,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所以对教师的培训要采用多种方式。比如脱产集中培训,合作研究,校内交流,课题研究等,这样我们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才是合理而有效的,才能促进学校的教育,才能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4.有效的教学策略。

校本课程开发后,有效地去实施,它才有意义,否则就仅仅是“摆设”了,这就要解决教学策略的问题。

因为学校课程不像国家课程给每个教师一个明确意义上的建议,或已经给了一个教学的策略,这就需要教师要进行教学策略的续写。它应包括教学准备策略:对教学目标的续写、教学教材的处理、教学行为的选择、组织方式的编辑、教学方式的形成;教学实施策略,简单的说就是教学与管理;最后是教学评价策略,这一点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分,涉及评定方式、计分方式、成绩来源等。总之,只有建立了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校本课程才能发挥它积极的意义。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是教育改革深入的具体表现,它势必给学校教育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合理的张扬,潜能得到最好的挖掘。因为校本课程设置得灵活、多样,更多地培养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与方法,让他们学会探究,学会学习,学会体验成功,学会与他人合作,这也是校本课程达到的终极目标之一。

标签:;  ;  ;  ;  

校本课程与学校教育_校本课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