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对比研究论文_张兵

张兵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腹部外科A区 010020

【摘要】目的:探究并对比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在胃间质瘤(GST)上的不同临床疗效。方法:择取2013年7月到2016年7月期间由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4例GST患者,以患者采用的不同术法作为依据进行分组:以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的32例患者归入对照组,以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的32例患者归入研究组。组间对比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在切口长度、进食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率等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在手术时间上,两组则较为相近,且研究组稍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无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具有出血量少、创伤小的优势,将其应用于GST患者不仅可以获得显著疗效,还能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胃间质瘤;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1-059-02

胃间质瘤全称为胃肠道间质瘤,其本质上是一种具有较强侵袭性的间叶源性肿瘤,可良性可恶性,且恶性潜在倾向更强,罹患此肿瘤的患者通常预后不佳,且肿瘤的生物学行为难以实现准确预测[1]。外科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瘤体彻底切除是其主要目标。传统手术可以彻底切除瘤体,但对患者机体损伤较大,患者术后恢复慢,而在近些年来,由于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在胃间质瘤治疗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患者可以实现更加微创的治疗。本文选取2013年7月到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64例患者,试为其分别实行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并对比其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3年7月到2016年7月期间由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4例患者,经过病理检查、CT或MRI等影像学扫描,确诊为胃间质瘤;行免疫组化检测可发现CD34、CD117、DOG1均呈阳性[2]。以患者采用的不同术法作为依据进行分组:以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的32例患者归入对照组,以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的32例患者归入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研究组:①性别构成:男性14例,女性18例;②年龄分布:最小者55岁,最大者75岁,平均(65.26±8.23)岁;③肿瘤位置:胃体12例,胃底-贲门16例,胃窦-幽门4例;④肿瘤直径:最短2.0cm。最长7.6cm,平均(4.78±1.25)cm;⑤临床症状:腹痛腹胀22例,消化道出血8例,无症状2例。对照组:①性别构成:男性15例,女性17例;②年龄分布:最小者56岁,最大者76岁,平均(65.39±8.42)岁;③肿瘤位置:胃体13例,胃底-贲门17例,胃窦-幽门2例;④肿瘤直径:最短2.2cm。最长7.4cm,平均(4.65±1.14)cm;⑤临床症状:腹痛腹胀21例,消化道出血7例,无症状4例。两组患者就肿瘤直径、肿瘤位置、临床症状。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等资料而言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行统计学对比。

1.2 方法

1.2.1 研究组-腹腔镜手术

为患者行全身麻醉,给予气管插管,令其保持仰卧体位与“大”字姿势,选择“四孔法”为患者穿刺,置入,在脐下1cm处取观察孔,在左锁骨与右锁骨的中线肋缘下方2~4cm处、剑突下取直径为0.5cm或1cm的操作孔,注入二氧化碳气体到患者腹内,建立内部压力为12mmHg左右的气腹,借助腹腔镜探查结果定位肿瘤,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决定具体术法。若腹腔镜直视困难,也可联合使用胃镜进行辅助。具体术法:①若肿瘤在胃前壁或胃后壁近大弯侧,可实行胃楔形切除手术,术中将肿瘤游离并提起,对肿瘤区域进行楔形切除。②若患者不适用于胃楔形切除术,或是肿瘤为腔内型且位于胃后壁的近小弯侧,则可以实行胃前壁切开后壁间质瘤切除术,术中借助腹腔镜获得清晰术野,以超声刀切开肿瘤所面对的胃前壁,将肿瘤从切口挤出,再行楔形切除,并在切除完毕后对胃前壁切口进行间断缝合,封闭切口。由于此术法有可能诱发腹腔污染,故术中应注意精细操作。③若肿瘤位于胃窦-幽门、胃底-贲门等位置或是肿瘤体积较大,则可以为患者实行全胃切除术或胃大部切除术[3-4]。

1.2.2 对照组-开腹手术

为患者行全身麻醉,给予气管插管,令其保持仰卧体位与“大”字姿势,取患者腹部正中即脐上15~20cm处为切口,绕脐开启手术窗口,基于患者实际情况为其进行与研究组相同的手术治疗,术中除了在医师直视下进行开放手术、未借助腹腔镜之外,具体手术步骤同研究组。对于全胃切除或胃大部切除的患者,可以酌情采取毕Ⅰ式、毕Ⅱ式或Roux-en-Y食管空肠或胃空肠吻合[5]。

1.3 观察指标

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进食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率等均为本研究的观察指标,本文试为两组患者进行组间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参与实验研究的患者,其临床所得相关数据均行软件包——SPSS17.0加以检验。计数资料采取(n,%)表示,并行卡方值加以检验。计量资料行(±s)表示,并进行t值检验。两组实验所得数据,经统计计算为P<0.05,则表明分组效果具有明显差异。

2 结果

2.1 疗效相关指标

见表1,研究组在手术时间上稍长于对照组但不明显,统计学无差异(P>0.05);研究组在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术后恢复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上均短于对照组,在术中出血量上少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

表1 疗效相关指标的组间对比(±s)

3 讨论

GST约占所有胃肿瘤的2%~3%,主要发生于胃体、胃窦-幽门或胃底-贲门等部位[6]。这是一种呈膨胀性生长的非上皮源性间充质瘤,通常不会累及淋巴结,瘤体多由上皮样细胞、梭形细胞以及多形性细胞排列而成,呈弥漫状束状,生化免疫检验可见CD34和CD117等蛋白呈阳性表达[7]。由于GST在生物学行为上具有低淋巴转移率、不沿着胃壁进行浸润性生长、主要经过血行转移的特点,所以可以通过外科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来实现有效的治疗[8]。

关于GST的临床治疗,现阶段有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两种主要术式。开腹手术为GST的传统治疗方法,其疗效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已经得到了有力的验证,然而这种术法需要在患者腹部取较长的切口,患者术中出血量多,腹腔内的脏器也会受到干扰,患者普遍恢复较慢,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手术的普及其临床应用价值已经有所下降,大多用于较大瘤体的切除,或是供不适用于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使用[9]。而腹腔镜手术可以借助仪器显示出清晰的术野,整个操作过程中可以避免给腹壁肌肉组织带来明显损伤,还可以减少给胃肠道带来的干扰,术中切口小,术后不易感染且疼痛度低,患者术后可以较快地恢复进食和肛门排气功能,就安全性和有效性而言均要优于开腹手术。就两种术法的价值而言,腹腔镜手术优于开腹手术,本文结果中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的出血量、恢复时间、并发症等(P<0.05)便是最直接的体现[10]。

结语:

相较于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更加微创,术中所取切口更小、出血量更少,对周边脏器组织的损伤较轻,患者在进食和排气上恢复更快,术后并发症更少,这种术法就临床治疗价值而言要远远优于开腹手术。

参考文献:

[1]王光成.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胃间质瘤临床效果对比[J].中国处方药,2014,12(08):76-77.

[2]丁伟超,张蓬波,张秀忠,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4,17(04):313-315.

[3]邢树亮.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对比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09):89-90.

[4]马宝庆,薛建,苏英锋.腹腔镜联合胃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间质瘤临床比较研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6,23(04):434-438.

[5]李冬尽.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02):16-17.

[6]赵德明,于金宁.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01):91-92.

[7]赵滢,王强.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胃间质瘤51例临床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11,38(08):463-465.

[8]胡凯,王明亮,冯波,等.腹腔镜联合胃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研究[J].外科理论与实践,2014,19(01):35-39.

[9]贾腾飞,李岩,王云海.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对比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36(05):667-669.

[10]张桂英,陈小春.胃间质瘤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比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15,30(06):917-918,921.

论文作者:张兵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2

标签:;  ;  ;  ;  ;  ;  ;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对比研究论文_张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