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数据:是指以多元形式,从许多来源搜集而来的庞大数据组,往往具有实时性。它的特色在于对海量数据的挖掘,但它必须依托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云存储和/或虚拟化技术。简言之,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就是大数据技术。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研究使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的学科,主要包括计算机实现智能的原理、制造类似于人脑智能的计算机,使计算机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应用。
精准化:“精”主要指简化、易操作,让目标和结果之间的时间成本、资金成本等不断降低,从而提高管理、学习效率和结果质量。“准”主要是指结果定义的清楚,就是要量化、细化、可操作化。
关键词:大数据,人工智能,精准化
一、研究的背景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逐步实现对学生日常学习情况的大数据采集和分析,优化教学模式。“使教学更加个性化、教育更加均衡化、管理更加精细化、决策更加科学化”。推动“互联网+教育”新业态发展,鼓励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更加优质、泛化、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不断拓展教育发展新空间。
二、研究的现状
大数据从2010年在美国白宫首先开始制定一些政策,到2012年我们国家开始热起来,这几年出台了很多政策规范,但是我们现在发现整个大数据产业仍然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2016年正好是人工智能诞生60周年,它从科学成果逐渐转化为商业应用成果,并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日益融入金融、科研等各个领域,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新型信息数据和资料的产生。
三、意义与研究价值
随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不断深入,我们认为教师针对性的教与学生个性化的学以及怎样帮助老师与学生减负增效成为各校教育信息化关注的焦点。
考测虽然是常态化存在的刚需,但在自然环境下,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的认知是混沌的,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具体的掌握情况缺乏清晰的了解,并且对于每天应学多少为宜,什么时间复习最为有效,如何只学习尚未掌握的知识等等的认识是模糊的,无法做到精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掌握的东西还在花时间学习,未学会的知识不能及时复习,很多时间花在重复学习、无效或低效学习上,造成学习效率低下。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会通过随堂测验、课后作业等方式检查教学效果及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但批改和分数统计占用教师大量时间和精力,教师无法对一段时间内的多次测验、作业的数据进行系统采集和整理,教学过程性与结果性数据遗失在纸质的练习册和试卷上;从另一方面来说,可以采集这些数据的线上作业模式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改变了传统教学习惯,面临很大挑战。
传统的考试和作业给学生的反馈只有对错和分数,评价反馈粗略、信息滞后,缺乏过程性学习诊断与评价,分数背后的价值没有得到挖掘。除此之外,仅凭学生的一次成绩无法评估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诊断教学难点,教师无法精准教学,更无法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实现考试、教学、评价、学习、管理等业务领域的融会贯通,促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管理方式有机转变,高效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整体水平,本次研究的目的是能够实现教与学全场景动态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帮助教育管理者高效决策、教师针对性教学、学生自主个性化学习,帮助家长实时了解孩子学习情况。
四、研究的目标:
(1)通过基于全场景伴随式数据采集、分析的智慧教学系统的建设,有效解决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并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学习意识,提高教师决策分析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2)系统使用过程中将自动采集师生各种动态数据,为教师综合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3)探索在信息化条件下依托教育大数据进行智慧精准教学与学习模式的变革,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通过系统的常态化应用,总结出更加先进的教育理论、方式方法,指导提升区域教育教学水平。
五、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上阅卷系统的应用对成绩提升的作用
2、人工智能阅卷在减轻教师批改和分析工作强度上的作用
3、云端网阅在组织模考或校际间联考的优势
4、全教学场景的学业数据采集,能否避免信息孤岛,实现数据汇聚
5、优质资源精准推送在实现教师精准备课,建设校本特色资源上的应用
6、智能评测分析对分层教学的影响
7、作文的自动评分及智能批改对写作教学的影响
8、大数据精准分析对提高教研教学水平,推动教研管理的作用
课题的研究方法:
1、访谈调查法:
组织学生和教师进行访谈,调查了解师生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看法以及对大数据、人工智能智慧教育体系运用的体会。
2、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当前高中教学中运用的效果。
3、比较检验法:
通过比较,掌握运用大数据精准教学的班级和运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的班级的教学效果。
4、经验总结法: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基础上,分析评价其在高中教学中的实效性,并不断总结经验,提升成为理论,写出经验总结性论文或研究报告。
六、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研究假设
“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下的高中精准化教学探究”课题,通过论证将假设确立为:一是以“大数据+教育”应用精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利用技术优势,将大数据的应用精准服务于教学之中。建立 “个性化学习评价体系”和智能化教学辅导平台,推动学业评测的信息化;开展智能评分技术在考试主观题评分中应用,同时,进一步研究智能化考试和阅卷的改革;通过数据采集和数据治理,开展多维评价,提升教学水平;利用智慧课堂解决方案,打造智能、高效课堂,推进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变革,构建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促进精准的教学、评价和管理。二是以教育信息化引领苏家屯区教育现代化发展。近几年,苏家屯区教育局深入立足“互联网+教育”发展新常态,把智慧教育建设列为重点教育工程之一,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拟创新点
互联网的手段,利用大数据与现代测量技术,可以对区域、学校、学科、班级、个人的教育教学进行全面的监测与评估。充分挖掘了数据背后的信息,把师生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从隐性过渡到了显性。对不同层级角色而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可以帮助学校对教师考核提供科学的依据,帮助学校和教师及时了解教学中的问题和缺陷,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学习中的困难和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帮助教师和家长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业水平和提出意见,从而促进个性化教育力的有效提升。
希望借助互联网的手段,利用大数据与现代测量技术对我区的教育教学进行全面的监测与评估,以期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教育管理机制,实现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积极利用分析结果对全区教育教学进行指导。引入“精准评价”和“增值评价”的理念,用具体、明确的量化指标和条理化的信息,取代笼统、模糊和经验式的评价模式,动态地监测和评价教学质量,从而通过监测数据跟踪到各层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展与变化,科学诊断教育质量问题,提高政府部门的教育决策的科学性。
论文作者:宋沫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6
标签:数据论文; 人工智能论文; 精准论文; 教师论文; 评价论文; 学生论文; 互联网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