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抑郁也叫妊娠期抑郁,主要指孕妇在妊娠期间会出现郁闷、烦恼、自卑、沮丧等心理状态。当孕妇在妊娠期间情绪不稳定,就会严重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因此,需要采取必要的干预方法,调节孕妇的不良情绪。
一、引起产前因素的主要原因
生理因素:孕妇在怀孕初期体内的荷尔蒙含量变化比较剧烈,当知道自己怀孕之后心情很好,但是随着怀孕的开始身体也会发生各种变化,初期会出现呕吐、恶心、食欲下降等情况,当孕妇面对这些变化之后心理变化也很大,就会经常出现焦虑的情绪。怀孕中期孕妇的身体会发生改变,随着胎儿的逐渐在长大,身体的不适感越来越强烈,行动会受到限制,孕妇的不良情绪会持续升高。即将分娩时,孕妇会出现失眠、水肿等情况,晚上休息不好,白天无精神,心里会更加烦躁,心理得不到缓解、
心理因素:孕妇刚怀孕初期就会伴随着心理焦虑的心情,特别之前有过流产史的孕妇,不仅需要承受着生理方面的不舒服,还要面对的心理压力,害怕孩子保不住,孩子出生不健康等。此外,针对一些通过药物手段怀孕的孕妇,会特别重视胎儿,心理承受的压力相对更大。有些孕妇随着怀孕会伴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血糖高等疾病,孕妇会非常担心自己的身体情况会给胎儿带来哪些影响。目前的医疗水平无法准确检查出胎儿的实际健康情况,所以产前抑郁症患者才会持续增加。
社会因素:当孕妇怀孕之后,孕妇的人际关系会发生剧烈的变化,怀孕之后行动不便,同时家里人害怕出现意外,孕妇会长期闭门不出,严重影响孕妇的社会交际能力。此外,孕妇还会担心,一旦孩子出生之后就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与工作,需要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就会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对孕妇进行护理干预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主要指护理人员通过语言、行为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沟通交流,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只有孕妇的情绪平静,才会减轻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抑郁严重的患者需要医生的帮助,临床上对孕妇实施心理疏导的方法,就是为患者建立心理咨询档案,准确了解孕妇心理状态,展开全面的心理疏导。孕妇在生产之后会担心分娩的疼痛,担心胎儿的健康情况。因此,护理人员需要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帮助转变孕妇错误的理念,患者孕妇的紧张情绪,告诉孕妇应该面对什么问题,应该避免什么问题,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法,提高护理干预的效果与质量,保证分娩顺利完成。
分散注意力: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及时沟通,让患者放松心情。指导孕妇采取健康的体位,鼓励患者适当的看电视、玩游戏、玩手机等,需要与患者及时的交流,将分娩过程中需要的注意事项都告诉患者,让孕妇掌握更专业的分娩知识,进而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感受怀孕的乐趣。
适当训练:需要为孕妇提供安静的休息环境,护理人员与患者有效沟通,适当播放音乐,进行简单的运动锻炼。患者锻炼呼气吸气,感受身体的紧张与放松的感觉,从而让患者全身的肌肉都得到放松,整个训练过程就是呼吸配合的过程,调节呼吸的频率。
得到家庭的支持:产前抑郁患者患病因素与家庭因素离不开,因此,需要家庭成员关心孕妇,理解孕妇产前焦虑的原因,找到病根,给予一定的鼓励,当孕妇感受到家人的支持与理解之后,就会放松心情,缓解焦虑与紧张的情绪,消除抑郁状况。作为正常的生理现象,妊娠分娩会引起患者焦虑与不安,有些人还会恐惧,如果孕妇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胎儿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影响正常的分娩。
结论: 通过对产前抑郁患者的有效干预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让患者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以免出现产科并发症。
论文作者:刘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孕妇论文; 患者论文; 产前论文; 就会论文; 抑郁论文; 胎儿论文; 心理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