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特色小镇红色资源融入及发展路径探析
尹行创
(安康学院/陕南乡村振兴研究中心,陕西 安康 725000)
摘要: 陕南特色小镇建设在国家和陕西省政策的扶持下正在积极开展。为把陕南地区丰富的红色资源融入特色小镇建设,做好红色教育和传承,分析了陕南特色小镇丰富的历史积淀和红色教育资源优势,提出了陕南特色小镇红色资源的发展路径,以期振兴陕南乡村旅游产业。
关键词: 特色小镇;红色资源;路径;陕南
特色小镇作为当前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结合点,是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2016—2017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陆续公布了第一、第二批国家特色小镇,共计403个,其中文化旅游类型特色小镇共253个,占比62.8%。陕南地处秦巴山区,目前已有5个国家特色小镇、4个陕西省重点培育和规划的特色小镇,但这些小镇在发展过程中特色资源不够突出,陕南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没有很好地与小镇发展相融合,导致特色小镇的发展陷入困局,因此,对陕南特色小镇红色资源融入路径进行了探索,以促进乡村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平台APP模式利用手机、平板等,广泛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有文章报道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14年开通了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中医”,利用互联网技术传递国家中医药新政、中医药医疗信息、征求社情民意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1] 。其他的社会或官方组织、企业也利用互联网技术纷纷开通微信平台、打造APP服务等,在平台上介绍中医药养生保健,如“寻医问药”、“养生有道”等一系列节目,激发了人民群众对中医药事业的热情,弘扬了中医药文化,有力的推动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1 陕南特色小镇发展现状
在国家战略支持下,近年来陕南特色小镇呈现出蓬勃之势,也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特色小镇重在“特色”,主要是指依赖某一特色产业、特色环境,如地域特色、文化特色、生态特色等,打造的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服务功能的综合服务项目[1]。实际上,因各地域资源禀赋的差异,特色小镇在发展中所凭依的“特色”也各有不同,如秀丽风景、古韵建筑、独特民俗或是著名的历史人物、事件、遗迹等,构建出一个三维的特色小镇空间的产业、社会、文化、技术诸要素的联动机制[2]。
拥有多重特色资源的小镇发展无疑更具有优势,因为他们在“特色”的选择上有更多可选项。但“特色”相对较少的小镇就面临着瓶颈,尤其是历史文化积淀不深的地方,其发展容易同质化。有的小镇为一己利益,不惜造特色、争特色;人造景观、建筑,争夺名人、名迹的出生地、落脚地,结果是投入资源的成本增大,有限的资源被内耗及弱化。
近年来,陕西省大力推进全域旅游,以区域内旅游业带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特色小镇的建设为地区全域旅游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目前,陕南地区特色小镇建设中,先后有汉中市宁强县青木川镇、勉县武侯镇、安康市平利县长安镇、商洛市山阳县漫川关镇、镇安县云盖寺镇5个镇入选全国特色小镇;商洛市柞水县营盘镇、安康市汉滨区恒口镇、宁强县青木川镇、城固县柳林镇4个镇入选陕西省重点培育和规划的特色小镇,陕南特色小镇的发展已有序展开。虽然部分特色小镇已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但也有部分小镇因为定位不准缺乏特色。例如,一些特色小镇在规划建设上没有独到的创意,单纯地模仿他人模式,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或是急于求成,大干快上、急于冒进,未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建成的小镇没有文化内涵。还有部分小镇因开发不足,缺乏特色产业支撑,盲目引进、揠苗助长,产业基础薄弱,最终导致特色小镇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条件,造成资源浪费。
原题是一道思维含量较高的题,解答结果也是唯一的,这类题在课内进行集中练习、反馈时经常会遭遇个别学生的抢答,从而造成其他学生参与度下降,练习效果大打折扣的情况,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呢?方法之一就是把它改成开放性的习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而且让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水平。本题我们是这样改造的。
陕南在革命年代是红色革命活动重要地区,土地革命时期建立的川陕苏区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苏区,陕南苏区是其重要地域据点。据历史数据统计,当时在汉中地区共有22个区(镇)95个乡320个村建立过苏维埃政权,遗留下的红色资源有101处。同时期的安康部分区域也隶属于川陕苏区,集中在石泉南区,汉阴漩涡、堰坪,紫阳瓦庙、白鹤等地。旬阳、安康、汉阴、石泉、宁陕等地也建立过地方革命政权。商洛也是这一时期红色革命频发之地,漫川关之战在此地发生,商洛第一个红色政权——白鲁础区苏维埃政府在此地建立,此外商南是鄂豫陕、豫鄂陕、豫陕鄂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区域。
2 陕南特色小镇红色资源的优势分析
2.1 拥有丰富的红色历史背景
特色小镇建设是将文化的创新和再造置于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3],缺乏文化之魂必然制约小镇的进一步发展。陕南地区作为革命老区,红色资源格外丰富,红色资源作为一种承载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的重要资源,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一个文化符号,它蕴涵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展现了革命先辈的高尚品德,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反映了中国人民捍卫民族独立、国家尊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爱国主义教育是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鲜活教材。在陕南特色小镇发展中也应当将这些红色资源融入其中。陕南大部分地区属于革命老区,这些老区在革命年代处于乡村偏僻地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地区已逐步积村为镇,在发展转型中,这样丰富的红色资源完全可以作为特色发挥好、运用好。特色小镇和红色文化的关系是相容的[4],入围全国特色小镇的漫川关镇即为最好的实践案例。
(4)输液泵阀及管道。本项目所选输液泵、阀、管道各项技术指标良好,很好的适应生产工况条件。尤其是CPVC塑料管道耐蚀耐温性好、适应性强,特别是在净化工序除铁除钴空气搅拌槽采用大口径O型密闭CPVC塑料管及附件后,显著改善了生产环境,节约了能源,达到了清洁生产效果、彻底消除了在其他镍项目中U型溜槽出现的溶液输送过程中酸性水蒸气、溶液的跑冒溢出现象。
陕南地区因为特殊历史原因,拥有非常丰富的红色背景,这些革命故事奠定了陕南特色小镇建设的红色文化基础。如抗日战争时期的汉中是中国抗战后方文化中心,中共汉中地区组织及其活动非常频繁,地下党组织遍布东起洋县、西至宁强的许多地方,搜集敌党、政、军、警、特情报资料,建立人民武装;中共安康组织在抗日救亡运动中,以安康县为中心建立党组织,发展抗日武装,大力开展统战工作,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商南是中国抗日的前沿阵地和抗日部队大本营,中共党组织曾领导发动沐河暴动,成立了商南县民众抗日自卫队;傅杰三等领导同善社联合多路武装在太吉河举行武装暴动,成立了丹江人民抗日义勇军,为解放战争胜利打下了基础;解放战争时期李先念率领中原解放区部队突围到陕南,创建了豫鄂陕革命根据地;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两次进军安康,1949年5月在湖北郧西成立的洵阳县民主政府,配合解放军解放旬阳;同年7月,安康城南的牛蹄岭之战,拉开了解放安康、汉中的序幕。在这一时期的商洛,人民解放军在商南六进五出,最终解放了商南。
2.2 红色教育资源禀赋
革命年代发生的红色斗争史不仅给陕南区域留下了革命老区的标签,更重要的是红色价值观教育及育人价值,留下了红色基因。红色资源是中国人民自近代以来在振兴中华和实现民族复兴目标下,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从革命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创造和形成的可以挖掘利用且能够彰显时代价值的精神及其载体的总称[5]。
The stability simulation and evaluation about massive karst cavern of Zhushabao tunnel on
推荐理由:《作文上的红双圈》是黄蓓佳的一本新书。作为书名的这篇散文,被收入了人教版统编语文教材,影响深远,教育了许多小读者,充满了人生励志的味道,激励着千千万万小读者们奋发向上。这本书收入的散文都具有励志味道,写出了一个作家的艺术人生,道出了人生真谛,对于成人读者也有启发意义。
红色价值观的核心是坚定的信仰、不畏困难和牺牲的奋斗,这对加强人民对党的认知认同,深入党员干部的革命传统教育,增强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也是现实教育的一部分。红色资源开发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必须坚定在关注红色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立场上,反思开发的内涵和目标,从而重视开发介体和环体建设,使得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建设达到协合状态,实现红色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6]。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国家在老区贫困地区安排的重大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以下(含县)以及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市地级配套资金。同时,提高国家有关专项资金投资补助标准,鼓励资源就地转化和综合利用。这无疑为川陕革命老区弘扬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带来了机遇。
3 陕南特色小镇红色资源发展路径
3.1 凸显红色特色资源
红色资源强大的教育意义还在陕南现代化小镇建设乃至乡村振兴战略中得以体现,使人们坚定发展信心,不忘奋斗的初心,为新时代走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将红色资源作为小镇发展的增长极,以红色旅游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发展红色旅游不仅能给革命老区带来大量的游客、资金、信息和技术,而且还能振兴老区的经济发展,帮助革命老区脱贫致富[8],尤其是在红色资源聚集区域,甚至可作为主要带动因素。
实际上,早在政策发布之前,陕南地区就已在特色小镇红色资源融入上进行过尝试,如商洛漫川关镇。但值得注意的是,各种特色小镇在红色品牌打造中只是将红色宣传作为一种摆设,并未实际下功夫,红色历史介绍平台狭小、宣传力度不够。红色旅游景区经营还停留在遗址参观、图片物品展览阶段,其配套设施建设落后,追思革命艰苦性体现得不够,没有很好地与当地自然资源、风土人情相结合,影响了红色旅游目的地的集聚效应。小镇的宣传着力点在引导旅游者去购物店买土特产、小吃街品尝各地特色小吃,以获取经济效益。红色资源表现得可有可无,与社会的期望值差距很大。笔者认为,要想将红色资源真正融入小镇发展,可以从以下几点切入。
1)依靠政策红利,做好顶层规划设计。陕南地区作为国家认证的红色革命老区,在区域发展中就应将这个特色红色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将红色文化中的“红色基因”融入特色小镇建设顶层设计中。陕西省出台的《加快发展特色小镇的实施意见》中也专门提到,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小镇,要延续文脉、挖掘内涵,做强文化旅游、民俗体验、创意策划等产业,建设保护文化基因、兼具现代气息的特色小镇。其中,延续文脉、保护文化基因对于历史文化相对缺乏的陕南来说,可以转化为红色教育和“红色基因”的传承。再者就是要挖掘当地文化,提出小镇“最红、最美、最文艺”的规划定位,并用理性的逻辑进行空间组织,最后落实规划设计方案[9]。做好特色小镇建设总体规划,建立能充分运用红色资源的嵌入模式,使其成为小镇发展的动力。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复兴的中国梦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正在走向实现,那么就应该让红色基因更广泛地被激活。红色资源是优质的精神教育资源,多年来一直在激励着后人向先辈学习,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作出自己的贡献[7]。应该大力发掘红色资源,提炼升华其精神内涵,使其成为新时期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
2)大力打造与众不同的红色特色。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是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一个特殊的类区别于其他类的根本依据,同时也是将具有相同属性或特征的事物聚合起来的根本依据[10]。很多以自然风光、古韵建筑、独特民俗、深厚文化积淀为特色的小镇,缺少的恰恰是红色资源特色。陕南特色小镇建设可以发挥其红色特色资源的优势,强化红色基因。因为红色基因不能被湮没,应该由广大民众知晓并代代传承,特色小镇便是传播红色基因的载体。
3)提升“红色”品牌定位。很多小镇在发展中容易互相抄袭产生同质化,降低了特色小镇的文化品位。品味的提升很大程度是靠厚重的人文积淀,作为人文历史一部分的红色革命斗争史可以充当这样的角色。因为红色时代的思想代表着一种追求、一种理想,红色的中国又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复兴中国梦必须依靠中国共产党,其奋斗史应该铭记在人们心中。作为革命老区的陕南在建设特色小镇中应旗帜鲜明地予以宣传赞美,用所在地人民壮烈的斗争诗卷激励人们,提升小镇的品位。
3.2 打造红色资源元素
目前的特色小镇建设中,旅游是主打方向之一,应当突出“红色”特色,加强对红色精神层面的引导,即给红色元素找位置、给政策,让红色元素贯穿在游览过程中。除此之外,还可以让高素质专业党史人才参与小镇管理。培训旅游从业人员的红色知识,使他们能在导游中随时介绍所到之处的红色记忆。也可以让红色革命老区人民参与。因为红色基因根植于革命老区人民心中,尤其是亲身参加过革命的人,以亲历者讲述的方式更能打动人、教育人(井冈山红色游中多采用这种方式,已逝者可用录音或由下一代讲述),这就需要提前做好挖掘和保护红色资源的工作。
还可以设立专门的红色景点区。红色景点环境建设必须要到位,让旅客在游览过程中能细心回味创业的艰难、信仰的强大、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在心灵里植入红色元素。使原有的“红色游”市场扩大到“红色+特色”游,让特色小镇增加了旅游新动能,进一步提升了旅游美誉度,增添了旅游舒适度,并拓展了旅游新内涵,还推进了特色小镇的智慧化发展[11]。由于红色革命区域大多位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经济落后,处在深山僻壤交通不便的地方,但其中发生的艰苦卓绝的历史故事不应因距离而埋没,因此可将该区域的红色资源整合移植到同区域的特色小镇建设中,例如陕南成熟的特色小镇青木川、武侯镇可以将汉中的宁强县、勉县的苏区历史纳入小镇建设;同样安康平利县长安镇、汉滨区恒口镇也可将本县区红色资源纳入小镇建设;商洛的山阳县漫川关镇可以红色为主打,锻造红色小镇,同时也可聚集周边红色资源。
总的来说,特色小镇建设中全方位的红色资源元素的介入是红色价值观的现代融入,是新时期教育的重要阵地,红色教育不光在课本、讲座里、节日的纪念回忆中,它应该扎根于乡土,深植于心灵,在基因传承中体现恒久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 猛.特色小镇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的意义与途径[J].现代经济信息,2017(16):343-344.
[2]詹杜颖.品牌效应下的特色小镇构建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6.
[3]周晓虹.产业转型与文化再造:特色小镇的创建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2017(4):12-19.
[4]叶潇涵.基于红色文化的南泥湾文旅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8.
[5]王文彦.对红色资源界定的研究综述[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3):254-255.
[6] 胡晓加,廖运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红色资源开发[J].求实,2011(3):94-96.
[7]牛艳娜.红色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8]余建波.基于价值链理论的瑞金红色旅游提升对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8.
[9]叶潇涵,黎 冰,黄 杉.红色文化在西北地区特色小镇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以南泥湾“红色文化小镇”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8(7):113-115.
[10]张泰城.论红色文化资源的分类[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7,10(4):137-144.
[11]易修政,卢丽刚,万 明.江西高铁新版图下红色旅游和特色小镇融合发展研究[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3):56-62.
Analysis on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red resources in small towns with characteristics in southern Shaanxi
YIN Xing-chuang
(Ankang University/Rural in Southern Shaanxi Research Center for Revitalization,Ankang 725000,Shaanxi,China)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in southern Shaanxi province was actively carried out under the support of the policies of our country and Shaanxi province.In order to integrate the rich red resources in the southern Shaanxi area into the characteristic small town, make a good job of the red education and the inheritance, analyze the rich historical accumulation and the red educational resource advantage of the small town in the southern Shaanxi,and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the red resources in the small town of the southern Shaanxi,with a view to revitalizing the rural tourism industry in the southern Shaanxi.
Key words: the characteristic town; red resources; the path; southern Shaanxi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39-8114(2019)18-0193-03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8.046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尹行创.陕南特色小镇红色资源融入及发展路径探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9,58(18):193-195,200.
收稿日期: 2019-06-26
作者简介: 尹行创(1967-),男,陕西安康人,副教授,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党史、地方史的研究工作,(电话)13991520370(电子信箱)6940741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