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妇女的发展趋势_变革管理论文

21世纪中国妇女的发展趋势_变革管理论文

21世纪中国女性发展大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趋势论文,女性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21世纪,中国女性发展将显现出九大趋势:1)女性成为第三、第四产业主力军;2)女性进入领导层;3)夫妻搭档创业;4)女性生活方式从由他塑转向自塑;5)自主支配身体权利呼声增强;6)呼唤“家”为妇女服务;7)女性观念变革;8)女性文化发展;9)女性发展出现两极化。

罗萍,女,1945出生,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武汉大学妇女研究中心主任。

21世纪中国妇女发展的趋势是向前进的趋势,其表现在如下九大方面。

(一)女性成为第三、第四产业主力军

第三产业是以服务为主的产业,善于理解他人要求,使妇女更适合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更青睐妇女。21世纪中国第三产业大发展会使妇女大显身手。

电子信息业被称为第四产业。以电脑操作以及电子信息业为基础的文秘、公关行列都将成为女性天地。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2000年大趋势——90年代十个新趋向》中指出:“如果说男人是标准的产业工人的话,那么妇女就是典型的信息工人。”又说:“妇女和信息社会——强调脑力作用胜过体力——是天生的一对。哪里信息社会兴旺发达,哪里就有加入劳动力行列的妇女;哪有信息革命发生,哪里的妇女就涌入劳动力队伍。”

由此可见,妇女将成为第三、第四产业的主力军,这为21世纪妇女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二)女性进入领导层

21世纪妇女成为信息社会的劳动主力军,这必然提高她们的政治地位。这是妇女进入领导层的必然性。那么是否有可能性呢?回答是肯定的。

妇女进入领导层具有许多男性没有的优势。一是女性善长人性化管理;二是女性的管理和领导都较民主;三是女性支持部属工作。正如约翰·奈斯比特指出的“女性发展出一套成功的领导模式,她们摒弃军事化管理,改以支持部属,激发部属的能力”。四是妇女的敬业精神。因此,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第三本大趋势著作,即《女性大趋势》中指出:“不要多久,她们终将取代由男性领导的旧秩序、价值观和权力。”“女人终要与男人分享权力,与男人平等”。21世纪中国女性必将大规模进入领导层。

(三)夫妻搭档创业

夫妻结合各自优势、共同创造家庭企业,这是市场经济下发展起来的一种形式,其优势是团结协作,能集分散的力量为一股力量,在激烈竞争中有助于取胜。这种夫妻搭档的家庭企业形式目前在我国已经兴起,城市的个体户、小商小贩、甚至早摊店、卖菜摊都是夫妻模式配合为佳。乡镇中,乃至农村中的家庭企业更是比比皆是。夫妻搭档的家庭企业将是我国一段时期内中小企业发展的趋势。

(四)女性生活方式变革

21世纪女性生活方式将发生彻底变革。以往女性生活方式由男人塑造,建立的是为男人服务的方式。21世纪女性真正开始自己塑造、建立自己的生活方式。女性开始自塑人生是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出现的。而在21世纪,无论从能力,还是从思想上,中国妇女都将告别惧怕竞争、随遇而安的过去,她们会在竞争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当女性群体中有5—20%的人自觉参与竞争走向社会时,这就达到了“临界量”,妇女群体的生活方式就会发生质的变化。临界量出现时,就是趋势转变为大趋势的时候,也是旧的社会规范不再被人接受,而为新规范所取代的时候,女人开始赢得完整的人格。

婚姻生活是妇女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传统观念看来,婚姻生活是女人的唯一生活,生儿育女是女人的唯一贡献。婚姻成为妇女人生的目的与唯一追求。

21世纪中国女性的婚姻观念将发生重大变化。这些变化是:

第一,婚姻不再是目的而是手段。女人不是为结婚,而是为了生活得更好、更幸福而结婚。如果女人认为独身能给她带来更多幸福,她就会放弃对婚姻的追求。因为婚姻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为人服务的,人们都会乐意选择能更好地为自己服务的生活方式。

第二,婚姻是女人的重要生活,而不是唯一生活。婚姻是女人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女人生活的全部。女人的职业生活将在女人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第三,配偶不是摆设而是心心相印的伴侣。选择配偶的标准能充分体现自己的价值观。21世纪的中国妇女不再以政治标准、经济标准择偶,她们将追求心灵相通,感情交融。

第四,生育不再为传宗接代而成为女性价值体现。生育是婚姻的本原功能,它客观上起到传宗接代的作用。21世纪中国妇女不再把这一本原功能作为追求的目标,而将子女看作是夫妻感情的结晶,是爱情的升华。

第五,生育是女人对社会的重要贡献,但不是唯一贡献。参与社会劳动和社会管理同样是女人对社会的贡献。女人将把参与社会与人口再生产看得同等重要。

第六,结束“死亡婚姻”是优化生活方式体现。当双方挚热的爱情冷却,感情破裂,“爱人”成了“仇人”时,这样的婚姻生活应该结束。选择离婚是优化生活方式的必要举措。“宁拆千座庙,不破一门亲”会被社会宽容离婚所取代,离婚女人是“坏女人”的观念在淡化。

第七,自由再婚取代“好女不事二夫”观念。好女不事二夫”是“从一而终”观念的必然要求。在社会进步过程中,女人逐渐取得了再婚的权利,但社会依然对丧失了生育能力的中、老年妇女再婚予以歧视。21世纪的女性认为,是否再婚是妇女自己的选择,是基于生活经验和需要的选择。她们不会再因社会的态度而改变自己的选择,而再婚者也不再会改变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

21世纪中国女性生活方式变革趋势是由被塑到自塑,由单一家庭主妇角色到事业——家庭双重角色,由将婚姻视为目的到作为手段,自由选择婚姻生活方式,这是妇女生活方式变革趋势。

(五)自主支配身体权利呼声增强

在妇女广泛就业的社会里,妇女经济上独立,政治上自主,她们的人格意识不断完善,自主支配自己身体权利的趋势越来越强烈。自主支配自己身体权利表现在下列两个方面,一是选择是否生育的生活方式;二是性生活主权。女人不愿做男人性享乐的工具和男人性生活的客体,而要做性生活的主体。这是一种深层的平等,一种女性主体的文明生活方式。

(六)呼唤“家”为妇女服务

“足不出屋”是封建社会对妇女活动范围的规范。“家”封闭女人,束缚女人,窒息女人,曾经是禁锢女人的城堡。

21世纪的女性呼唤一个新的“家”,即为女人服务的“家”。女人要从“家”获得心理慰藉、心灵共鸣,要在“家”中获得事业上的支持。妻子为丈夫,母亲为子女纯粹是感情的需要,是自愿的,而不是被迫的行为。

(七)女性观念变革

本文前述的大趋势都伴随女性的观念变革。这里所论述的是一些深层次观念变革。即是价值观念变革;人格意识的树立和转型;权利意识的拓展。

1.价值观念变革

我国妇女传统的价值观是在“男主外、女主内”观念影响下的服务家庭。与此相联系的是女人追求男人在外干事业,子女成才的价值目标。妇女这一价值观树立后,便具有相对隐定性,成为妇女的心理定势和价值取向。这就出现具有传统价值观的妇女对现代女性追求事业不理解和被妇女传统价值观禁锢较深的人阻止现代妇女在社会上开拓人生价值的现象。这是两种价值观的斗争,这两种价值观的斗争不仅表现在妇女群体内部,更反映在社会上。

21世纪的女性将树立起新的价值观。她们把追求家庭的完美与事业的辉煌有机地结合起来,抛弃了传统的价值观,又保留了其中合理的积极因素,即治理好一个家的价值追求;否定了“女强人”舍弃家庭追求事业的极左形态的价值观,但又将其对事业的挚着精神加以发扬;她们追求家庭的完美,做一个好妻子、好母亲、好媳妇;又追求事业的辉煌,追求属于自己、能施展自己才能的一份工作。也许,许多女人的工作微不足道,但毕竟属于自己,是女人对社会的贡献。妇女价值观上的这一变革,使妇女人生的航向发生重大变化。她们将由家庭走向社会,由追求为家人服务到同时追求为社会服务,为社会贡献。由依附他人到依靠自己,由从属他人到人格独立。

2.人格意识的树立和转型

传统社会中,妇女没有独立的人格地位。她们必须嫁夫随夫,她们的行为模式受男性需要左右。在21世纪,中国妇女中将不同层次地实现由归属型人格向自尊型人格转化,由自尊型人格向自我实现型人格转化。人格类型的转化将是妇女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进步,是妇女观念变革的里程碑。

3.权利意识的拓展

妇女权利意识觉醒是从女权运动开始的。在21世纪,妇女权利意识将得到强化,妇女将被意识到是发展的动力,妇女的发展也将被纳入社会发展中。如果说早期女权主义是争取生存权利,那么新女权主义则是争取发展权利。由争取生存权利到争取发展权利是妇女权利意识的重大进步与变革,是女权主义前进的重要里程碑。

(八)女性文化发展

以往的女性文化是妇女屈尊为“第二性”的文化,从属于男人的文化,而新的女性文化是以女性为主体的文化。它包括:

第一,妇女参与社会与妇女发展的文化。妇女要发展就必须参与社会;妇女参与社会促进妇女发展。妇女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社会为妇女发展创造条件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妇女发展的结果是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创造了新的文明。

第二,妇女从事人口再生产的生育文化。生育是妇女对社会的贡献,是妇女价值的一种体现。妇女生育活动是社会延续发展的关键,应该被视为一种社会责任。生育行为是高尚,而不是卑贱的;生育是社会行为,而不是家庭私事;生育是妇女对社会的贡献,而不是妇女的累赘;妇女生育保健是社会应尽的义务;因生育而致的妇科病和因生育中的死亡应与物质生产中的因伤公亡同等看待。要使社会承认妇女的特殊生产力。但这种生产力今天却被排除在各种社会、经济、职业、文化、政治的事务之外,不但得不到承认,得不到应有的报酬,而且使妇女在职业活动中受到种种处罚。这种不公正的文化必须结束。

第三,治家文化。追求事业的女性应该治理好一个家。理家是女人的一大长处。一个优秀女性要在干好一份工作,在社会上开拓价值的同时理好一个家。妇女理家是出于她的能力,而不是被迫;妇女理家是对家庭的贡献,而不会因此失去社会大舞台;妇女能理好家是完美女性的形象,而不会因此被视为没有参与社会的能力;妇女能理家,但并不排斥男人必须理家。

第四,服饰文化。仪表美是女人价值的一个方面,女人通过服饰打扮使自己更美。女人爱美是为了爱自己,是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女人追求美仅仅是为了她自身。如果她客观上美化了环境,并引起了异性的审美,那不是她本身的追求,那只是客观效果。

第五,伦理文化。伦理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行为规范的总和。既然女人的伦理道德是调整女人与其他人的关系的行为规范,那么女人就是作为主体而存在的。行为规范应有利于主体生存和发展,是调整其行为,而不是压抑其行为;是为了使其更好地发展,而不是阻止其发展。在社会发展有利的同时,对女性发展应亦有利。

(九)女性发展两极化

奉行竞争的市场经济必然带来妇女发展两极化,这就是一部分妇女下岗回家,少数妇女脱颖而出,而大多数妇女甘居中游。无论是下岗还是脱颖而出的妇女都有其自我发展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如何使之得到更好地发展将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标签:;  ;  ;  ;  ;  

21世纪中国妇女的发展趋势_变革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