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蒲江县供电分公司 611630)
摘要:在我国经济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背景下,用电单位对于配电电网的运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0kV配电网线路运行故障防范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当前我国10kV配电网线路运行过程中导致故障的外力破坏因素、自然环境因素以及设备质量因素等方面的原因进行了简单概述,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我国10kV配电网线路运行故障防范措施,旨在为关注这一领域的人士提供一些可行性较高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配电线路;设备质量;避雷装置
引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各界对于我国电力系统,特别是10kV配电网线路运行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10kV配电网线路直接负责输送电能到用户终端,其稳定性对于电能质量和用电单位电能使用可靠性具有关键影响。因此,如何在此种环境背景下,全面落实10kV配电网线路安全防范措施,提高问题的解决和处理能力是相关领域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之一。
一、10kV配电网线路运行故障主要原因
(一)外力破坏因素导致的线路故障
根据外力破坏因素的具体形式,可以将导致10kV配电网线路运行故障的外力因素划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其中,对10kV配电网线路影响最为严重,同样也是较为普遍的一种外力因素为机动车辆行驶所导致的10kV配电网线路短路故障。因为在我国电网系统全面改造之后,大部分线路被架设在公路路边,道路过于狭窄,道路重新规划效果不理想,容易导致机动车辆在运行过程中撞击电线杆,造成电线杆倒塌或是折断,导致相间短路或是接地短路等问题的发生。
(二)自然环境因素导致的线路故障
自然环境因素对10kV配电网线路运行造成的故障主要可以被分为雷电因素和强风因素等两个方面。雷电因素会使配电网线路当中的电压过高,在短时间内形成短路故障或者相间故障。对雷电因素导致10kV配电网线路具体故障可以继续细化分为线路绝缘子的抗雷击能力较差以及防雷设备老化等原因。在被雷电击中后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接地故障,特别是农村地区的配电线路网改造工作之后,在10kV配电网线路当中很少安装配备新型的氧化锌避雷装置,致使线路防雷能力较弱。强风天气情况下的树木枝叶容易被吹断散落在配电网电线当中,使线路发生短路或者是线杆倒塌等问题。地面杂物被吹起落在电线上还会引起线路接触不良导致跳闸。
(三)设备质量因素导致的线路故障
虽然我国对10kV配电网线路的改造工作仍在持续进行,但是出于各种原因,部分地区为经过线路改造仍存在着线路分支较多、线路较长并且线路设备老化较为严重等问题。部分配电线路导线松弛,在风力因素或是其他因素的影响下,极容易产生混线情况。配电站变压器的老化和漏油等问题,也容易使设备的绝缘能力降低,从而引起线路故障。除此之外,避雷器、柱上开关质量以及跌落保险长时间运行且没有定期进行检修维护等原因,会使10kV配电网线路设备在极端自然天气情况下,被雷电击穿造成线路短路停电事故。
二、10kV配电网线路运行故障的防范措施
(一)积极落实外因破坏防护工作
下表所示的为2014年导致我国某地区10kV配电网线路发生故障的外力因素: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2014年,当地10kV配电网线路发生跳闸的主要外力因素为树木和植被因素,因为树木植被原因导致的线路跳闸次数高达9次,占全部外力因素导致故障的47.37%。所以,在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工作基础上,当地电力系统配电公司加大了对10kV配电网线路周围树木植被等外界干扰因素的清除力度,同时有组织有计划地宣传用电安全和线路保护相关知识。在线路周围张贴警示标语和宣传海报,提醒用电单位和群众不能在配电线路周围放置杂物,也不能在周围地区组织放风筝活动。确保用电单位和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维护了电力系统10kV配电网线路的稳定运行[1]。
(二)安装配置可调控避雷装置
下表所示的为我国某地区10kV配电网线路在2013年发生的故障次数及到导致故障发生的自然环境因素:
从上表可以得出,引起10kV配电网线路发生跳闸的主要原因为雷电因素,在2013年,当地因雷电灾害所导致的线路跳闸次数高达16次,占全部自然灾害因素比例的69.56%。因此,安装配置可调控的避雷装置,能有效解决雷电灾害对电力系统10kV配电网线路造成的破坏。安装可控的避雷可以将落在配电线路周围的雷电转移到避雷装置上,之后通过导线将电塔塔杆与大地相连释放电能,从而降低雷电对10kV配电网线路的破坏性[2]。
(三)加强电网用户设备监管力度
在新入网的用户当中,因为经济条件以及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用户在主观上不愿意采用新型设备,对于10kV配电网线路运行统一管理方面造成了一定的阻碍。针对这一问题,我国某地区的电力系统配电公司对新用户采取了一定的鼓励措施,加强系统内部配电质量管理。例如,要求用户加装继电保护装置,并且在进行线路调配的过程中,安装真空开关在适当位置,对线路开关相关动作定值进行合理调控,确保线路发生故障时停电范围在可以掌控的范围之内,减少用电单位的经济损失。利用GPS定位系统,定期对10kV配电网线路进行线路维修检查。GPS系统可以实现精准定位,极大地提高了线路检修和维护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总结:综上所述,在实际生产配电过程中,10kV配电网线路的运行环境相对复杂容易受到不同环境和因素的干扰,导致运行出现故障,使电力企业和用电单位都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相关领域工作技术人员需要始终将提高10kV配电网线路安全管理能力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对运行故障和安全隐患的防控监管力度,最大限度地保障电力企业和用电单位的用电安全,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智良. 10kV配网运行事故事件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研究[J].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7(4):96-98.
[2]赵权斌. 关于10kV配电线路运维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24):191-191.
论文作者:张波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6
标签:线路论文; 配电网论文; 因素论文; 故障论文; 雷电论文; 外力论文; 设备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