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层级管理模式对精神科护理工作的促进论文_吴国华,张艳,张宪宾

(河南省驻马店市精神病医院 河南驻马店 463000)

【摘要】目的:探讨层级管理模式对精神科护理工作的促进。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药物依赖科﹚病区18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客体,运用层级管理模式在药物依赖科进行相关的护理管理工作,详细分析住院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相关的数据指标情况。结果:进行层级管理后发现,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并没有出现任何护理不良事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前有2起不良事件发生,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13%;病区实施层级管理后,患者对病区的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6%,高于实施之前的8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层级管理模式在精神科病区护理工作中的良好运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护理人员的自身素养,增强责任心,另外还能够使不同水平的护理人员工作的经验得到相应的提高,减少病区护理工作缺陷的发生,提高病区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及提高病区总体的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层级管理模式;精神科病区;护理差错;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8-0288-02

精神科病房是医院所属类型中比较特殊的病房,由于患者病情的特殊性,时时刻刻存在着安全隐患,所以精神科病房也是医院的高危科室,护理人员服务的对象是精神病患者,护理任务繁杂护理差错发生率较高。因此,层级管理不单单对于病房护理的整体环境具有非常严格的标准,同时对于医院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也具有严格的要求,需要不断地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同时大力拓展医院的职能,严格把控医院的护理行为,以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医院精神科病房的护理管理质量[1]。严防各类不良事件及护理差错发生,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本文以我院精神科﹙药物依赖科﹚病区的18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客体,运用层级管理模式在精神科病病房中进行相关的护理工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精神科(药物依赖科)病区的17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客体,护理人员男性13名,女性5名,年龄21~42岁不等,平均年龄26.5±4.2岁。工作时间1~26年不等,平均工作年限8.6±3.43年。在所有护理人员中:护士12人,护师5人,主管护师1人;本科学历5人,大专学历13人。我院我院精神科﹙药物依赖科﹚病区于2017年开始实施层级管理模式。

1.2 方法

运用层级管理模式在我院精神科(药物依赖科)病区进行相关的护理管理工作。具体分层方法,依据护士的工作能力、技术水平、工作经验、工作年限、职称和学历等因素进行分层,把病区护士划分为N0级护士、N1级护士、N2级护士、N3级护士、N4级护士五个层级。护士长的工作是统筹协调,管理整个病区的护理质量。在五个层级护士中设置两个责任组长(由高层级护士担任),组长的工作内容是对各层级护士进行业务培训,技术指导,严格把控病区的护理质量,带领各层级护士负责本组所管患者的病情观察、基础护理治疗处置、健康宣教、康复指导等护理工作,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针对患者的需求,做出系统的护理计划,给予相应的整体护理,同时在实施护理工作过程中,及时发现护理人员工作中的不足和整体护理计划的缺陷,对于发现的问题,反馈到护士长,由护士长组织病区质量控制组成员进行分析讨论,修改护理计划,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纠正护理人员工作中的不足,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与患者沟通协调,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1.3 观察指标

我院根据《三级精神病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及《河南省医院护理工作规范》制定我院精神科护理质量标准及精神科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每月进行护理不良事件和住院患者满意度的调查及统计。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充分了解在不同管理模式下精神科住院患者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于2017年随机发放100份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住院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

2.结果

实施层级管理模式后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并没有出现任何护理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精神科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满意率96%,显著高于之前的8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

3.讨论

层级管理模式通常是按照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技术水平、工作年限,职称及学历等要素进行分层,同时制定相关的层级管理计划和实施方案,使相关护理人员都非常清楚在自身的的定位和责任,通过这样的方式,才可以更好的为患者提供系统和完整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2]。层级管理的主要特点表现如下方面:首先层级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人员的自身责任感,让护理人员自身能够全面将自己擅长全面的进行展示和实践;其次工作经验相对较好护理人员可以树立榜样,以身示教,为其他护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引导和帮助,使其他经验相对薄弱的护理人员学到更多,同时更好的成长,提升自我的护理水平[3]。

通常的在层级管理阶段中,如果想要达到所有人都可以具体确定自我的责任和权利义务,对工作做到全面负责,那么必须要严格依据程序进行实施。在进行层级管理之前,即设置了质控小组,不过在具体实践中并没有严格的实施。因此实施层级管理模式之后,对其中的弊端进行了有效的改良,确定了所有成员的工作职责和定位。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由病区主任提当监督组长,把病房的护理质量考核涵盖进相关部门业绩考核和严格评优标准中;其次健全监督机制,实施详细的监督计划;在精神科病区实施层级管理模式后,对于不同层级的护士进行了具体相关内容的培训,切实的将培训落到实处,通过培训,各层级护理人员都确定了自身的职责和任务,使自己的综合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病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在精神科实施层级管理模式后,护理不良事件有了明显的降低,住院患者满意度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护理不良事件由实施前的0.13%降到0%,住院患者满意度由实施前的88%升到96%,因此可以得出相关的结论,层级管理模式在精神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运用,能很大程度上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另外还能够使不同水平的护理人员自身经验得到相应的提高,最终减少护理工作的出错率,提高病房护理患者的满意度及提升病区整体的护理质量[4]。

综上所诉,层级管理模式在精神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实践运用,能够很好的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使护理人员更好的确定自身定位,进而也能够让经验存在差异的护理人员有大幅度的提高,最终达到病区护理质量的提升,值得在医院各病区推广。

【参考文献】

[1]赵丽娜.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J].临床研究,2017,09﹙25﹚:127-128,130.

[2]张照亮,李严峰.层及护理管理模式在骨科病房的应用效果实证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12﹙15﹚:223-224.

[3]安会年,曹亚婵.患者满意度调查对护士工作的促进作用[J].吉林医学,2011,32﹙30﹚:6513.

[4]邬俏璇,王晨虹.助产士分组管理模式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0,17﹙1﹚:29-31.

论文作者:吴国华,张艳,张宪宾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9

标签:;  ;  ;  ;  ;  ;  ;  ;  

实施层级管理模式对精神科护理工作的促进论文_吴国华,张艳,张宪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