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人的“家长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累人论文,家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有人说,现代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圈子,例如朋友圈、同学圈、个人爱好圈,圈圈相套。当然,作为家长,还有一个重要的圈子,那就是家长圈。Web2.0时代,如果你不加入,那么你就OUT了。然而,我的切身体会是:圈内有烦恼,进入需谨慎。
家长QQ群比拼
2012年9月,自从女儿笑笑上学后,我的时间就被彻底绑架了,不是被女儿的课业绑架,而是被家长圈绑架。
孩子一入学,便有热心的家长迅速建立了一个家长QQ群。开学没多久,全班40名家长全部入了群,不入,你就OUT了。
孩子在校的一举一动,我们虽不在身边,个别家长却了若指掌,并在QQ群里全程直播。这要多亏一位在学校有内应的家长,当然也要感谢互联网。“内应的老师”帮我们留意着孩子在校的情况,并时不时地发一张照片为证。孩子在学校上课,我们则在校外不断地刷新他们的消息。
渐渐熟悉之后,个别有才的家长也会在上面晒晒自己的厨艺或旅行见闻,展示一下孩子的小才艺,说说自己的工作,唠唠闲嗑。40名家长七嘴八舌,热闹非凡。不少家长恶补电脑和手机上网知识,生怕输在了陪跑线上。
第一次月考后,群里简直像炸开了锅似的,家长们不断刷屏,生怕漏掉任何一条与自己孩子息息相关的信息。很快,儿子考了第一名的浩浩妈成了大家争相求教的目标。好在,浩浩妈是一个敞亮之人,很诚实地将孩子在上哪些补习班、课后加强了哪方面的训练以及自己的教育方法一一罗列出来。大家除了感叹浩浩课余时间利用得充分,更感慨自己对孩子不够上心,以为只要在学校学好就足够了。
此后一个多星期,家长群的讨论一直围绕各种补习班信息互通有无,争相介绍自己打探到的补习班的声誉、价位、地址。然后,很多家长相约着放学后一起送孩子去补习班。
在这个话题上,我一直保持沉默。孩子刚刚上一年级,培养学习习惯是最重要的。我坚持让笑笑放学后玩个够的原则。
不料,几天后,笑笑在放学路上生气地对我说:“妈妈,你一点都不关心我。班里除了我和家庭条件不好的王中溪没有在外面补习外,其他同学都上了补习班。好多同学放学之后还是同学。他们在一起说的那些事,我和王中溪都插不上嘴。妈妈,咱家没有钱吗?为什么你舍不得给我报补习班?”
说着说着,笑笑居然委屈地哭起来。我愣在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向女儿解释。再三思考后,我决定让她也上一个补习班,让她自己体验一下。就这样,笑笑被我送进了一个英语补习班。两天后,她对我说:“妈妈,我不要去补习班了,老师讲的那些东西在学校里已经学过了。而且,放学后还要上课,玩的时间都没有了,真没劲!”
我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
只是,我的原则并非固若金汤。在不断更新的留言里,总有热心的家长通报自家孩子上了某特长班,参加了某比赛拿了某奖。见别的家长为孩子付出金钱与时间,总令我感到深深的不安甚至焦虑,令我觉得不给孩子增加点额外的学业负担就是不负责任。
而像我这样在别人的忙碌中对自己的教育方法产生质疑与焦虑的人,并不在少数。心动不如行动,很多家长选择了从众,也“负责任”地让孩子从此没有了课余时间。我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可是,我无法在一轮又一轮的群消息面前安之若素。是的,我凌乱了!
八卦满天飞
女儿开学两个月后,一位热心的家长,同时也是家长QQ群的群主,在网上发起了一场聚会。一个周六的晚上,在沈阳海之润海鲜酒楼,全班40名学生的家长到了32位。虽然说好AA制,可是,还是有慷慨的家长带来了名酒名烟,聚会场面既友好又热烈。有人说着场面上的话:“既然咱们的孩子是同窗,那咱们这些做家长的就是战友啊。”酒越喝越多,感情也就越来越浓烈。话题也从孩子的教育渐渐转到各自的职业,那些有身份有地位的家长,被大家轮流敬酒、恭维着。好好的家长聚会就这样成了交际场。
第二天,群里热闹无比,大家久久地回味着昨夜那场团结、胜利的聚会,同时,也有话没说透的继续互相恭维。
星期一,学校的内应在9点钟播报:班里的两个小男生打架了。内应只在群里通报了两个男孩打架的事情,并没有道出打架的起因。可是,原因很快尽人皆知。原来,在星期六的聚会上,两个男生的妈妈一见如故,酒过三巡,话说得堪比闺蜜,一个妈妈将自己老公劈腿的事情说给另一个妈妈听。听者答应保密,但回家跟老公讲这则新闻时,不想隔墙有耳被儿子听到了。于是,童言无忌的孩子找那个倾诉者的儿子去核实,结果,两个孩子打了起来。一位家长与我私聊,神秘地告知了内幕,并说:“千万别说是我说的啊。一定要保密啊!”
可是,家长圈里哪有秘密?随着大家线上线下交往的加深,谁家开啥车、住多少平方米的房子、谁家离婚、谁是单亲等八卦,线上线下到处飞。
某一天放学,笑笑在车里对我说:“妈妈,咱家这车用不用15万元?”我愣了,问她为啥这样问。笑笑说:“今天,班里的鲁尼对我说,低于15万元的车都是破车,家里开的车不到15万元的家长都没素质。”
我愕然地问笑笑:“他为什么这么说?”
“他妈妈跟他说的,还叫他不要跟家里没车和车价低于15万元的同学交往。对了,妈妈,你知道吗?鲁尼的爸爸还送了班主任一瓶香水呢,据说很贵的。还有,班上肖剑妈妈的工作还是鲁尼妈妈帮着找的呢。所以,肖剑有时会帮鲁尼写作业……”
我已经听不下去了。我很难想象这些天真的孩子带着从家里偷听到的家长里短的八卦消息在一起探讨的场景。
我突然觉得无力,觉得自己没法跟那么强大的势利圈相抗衡,得把女儿从那个旋涡拉出来,让她免受荼毒。
终于静悄悄了
回头想想,自从有了这个群,我每天几乎每隔5分钟就要看一眼手机,生怕错过了最新消息。常常因为几句话展开一场讨论,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如今静下来想想,自己在这个群里到底有什么收获?每天发布的大量信息中有几条是有用的呢?几个月的经历告诉我,除了引发从众心理,加重教育的焦虑和攀比心理,以及窥探各个家长的个人信息,在这个群里或在这个圈子里,我并无更多有益的收获。
我想到了退群。可是,我打听过了,退群会在群里出现一条消息,在这个实名制的群里就等于将自己置于众目睽睽之下,会引发很多不必要的猜忌。我突然发觉,自己被绑架了——丧失时间、精力以及进退的自如。
思考了好几天,我终于想出了办法。2013年9月,在女儿第二个学年开始时,我用另外一个QQ号,以教育专家的身份申请加入这个家长QQ群。顺利进群之后,我发表了一篇声明《关于家长群利弊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1、一天24小时在线,其中有用的信息不足5条,严重地浪费了大家的时间和精力。据统计,大多数家长养成了10分钟或5分钟就刷一次屏的强迫性习惯。
2、100个孩子有100种教育方法,在群内晒成绩、比特长等现象,很容易让家长产生攀比、从众心理,并加深教育焦虑,进而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课业压力与负担。
3、家长群从线上聊天发展到线下深交,会直接影等到孩子,使他们成为八卦的继承者和隐私的再传播者。
4、直播孩子一天的在校生活,跟偷窥有什么区别?
我建议:1.让家长群成为信息栏,只通告与孩子学习有关的信息,起到相互提醒的作用;2.个别家长有咨询特长班、补习班的需求,可单线联系;3.停止内应对孩子在校生活的即时播报;4.在孩子们面前,请勿谈论家长间的是是非非;5.你可以不退群,但你有保持沉默的权利。
令我没有想到的是,这篇帖子后面什么回复都没有。想想也可以理解,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好像都不合适。自从发了那帖子之后,这个家长群变得静悄悄的。事实证明,没有群,也不会影响我们对孩子的了解与教育。
我们这些家长依然在接孩子时碰面,大家都很有礼貌地互相点头致意,偶尔说上两句与孩子有关的话题,再也不必像从前那样,把网上的热情一直延续到各自的生活中。用孩子她爸的话来说:“你开你的奔驰,我骑我的自行车,相安无事,各得其乐。对于特别容易产生比较心理的家长来说,君子之交淡如水是最好的距离。”
标签:补习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