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论文_郭琳 江春华

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曙光农场子弟中学教师

点 评: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曙光农场教育科教研员

课标要求及分析: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节录属《生物学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的第7个一级主题——“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课标具体要求是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此目标的行为动词是描述,属于知识性目标,了解水平,学习内容为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的重要概念:1、不同动物发育的方式可能不同。两栖动物的幼体与成体形态差别很大,属于变态发育。2、两栖动物进行有性生殖,后代的遗传信息来自不同的亲本。

另外,在《生物学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的第3个一级主题——“生物与环境”中指出,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形成“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这一重要概念。

教材分析:

本节位于《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第三节。本单元要探讨的是生物多样性是怎样形成的问题。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长期进化的结果,而生物进化实质上是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通过遗传和变异及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因此,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一章就安排了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之后才能顺理成章地学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生命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两栖动物是生物进化史上承上启下不可或缺的一环,其生殖和发育有其独特性,这就使其成为教材中《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一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在介绍两栖动物时,侧重讲两栖动物的体外受精和发育过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在引导学生认识两栖动物生殖过程和特点的同时,突出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对水环境的依赖。体现出整套教材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构建知识体系的思路。

学情分析:

优势:七年级的学生还处在充满童趣的阶段,对动画片、故事、猜谜语等还情有独钟。此外,这一阶段的孩子好奇心与探知欲望都较强。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有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合作能力。再有,青蛙是孩子们熟悉的一种动物,有的孩子还有过饲养蝌蚪的经验。

劣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资料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教学重点、难点:

课标要求“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材中侧重讲两栖动物的体外受精和发育过程。所以,通过对课标和教材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课标要求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形成“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这一重要概念。教材中是通过资料分析,突出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对水环境的依赖。然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资料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通过对课标、教材及学情的分析,确定本节的教学难点是: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学习目标:

基于以上对课标、教材、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以下为本节的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图文资料及观看视频,能够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学生通过对比早期蝌蚪及成蛙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结合昆虫的发育过程,理解青蛙的变态发育方式。

3、学生通过对课本“资料分析”的阅读及相应问题的探讨,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学流程:

活动一、谜语引入、回顾旧知(预设时间:4分钟)

1、谜语: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腿,大时脱掉尾巴长出腿。

2、青蛙属于哪类动物?

3、什么是两栖动物?

4、两栖动物的代表动物有哪些?

过渡:两栖动物中我们最常见的就是青蛙,今天我们就以青蛙为例来共同学习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点评:谜语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旧知的回顾即加深了对两栖动物概念的理解,又有利于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网络化。】

活动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预设时间:16分钟)

带着下列问题,观看视频(教参后的视频)和阅读课本14—15页图文,思考回答。

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描绘了江南梅雨季节,水草丰茂、蛙鸣声声的情景。(1)在什么季节?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鸣声?(2)所有的青蛙都能会鸣叫吗?蛙鸣有什么意义?

2、雌雄蛙抱对有什么意义?

3、青蛙的生殖方式是什么?

4、概述出青蛙的个体发育过程?

【点评: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及课本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视频引入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获取信息,起到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作用,有利于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活动三:对比分析、加深理解(预设时间:5分钟)

过渡: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中,小蝌蚪为什么历尽艰辛才找到妈妈呢?

列表对比早期蝌蚪与青蛙成蛙:

小结:青蛙的幼体蝌蚪与成蛙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也很大,所以青蛙的发育方式与昆虫的发育方式一样,都属于变态发育。

【点评:通过对比,学生具体感知到了幼体蝌蚪与成体青蛙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个发育过程与前面所学昆虫的发育过程相似,进而深刻理解了青蛙的发育方式属于变态发育。】

活动四、资料分析、讨论交流(预设时间:10分钟)

阅读课本第16页的资料分析,小组合作思考回答讨论题。

角色扮演:如果你是一只青蛙………如果你是一名政府官员……作为一名中学生……

【点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汇集体智慧突破难点。通过角色扮演促学生深入思考,引发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适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活动五、梳理课堂、归纳总结(预设时间:5分钟)

学生畅谈本节收获:学到了哪些知识?懂得了什么道理?

教师:出示顺口溜归纳本节知识要点

春末夏初蛙声鸣,雄蛙招引雌蛙到;

双方抱对产精卵,水中受精效率高。

幼体蝌蚪酷似鱼,有头有尾无四肢;

变态发育成青蛙,有头无尾有四肢。

水陆两栖吃害虫,农田卫士要保护。

【点评:把所学主要内容、零散知识经过整理总结出的顺口溜,不仅琅琅上口,便于记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体点评: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教师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谜语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营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

《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充分重视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利用。在新课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教参后的视频资源,引导学生与视频对话,深入思考。视频的播放,仿佛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充分调动了学生视听感官,弥补了课本静态图文的单调乏味,优化了教学过程,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构建知识。在讲解青蛙的变态发育时,从生活环境、外部形态、内部构造(呼吸器官)、食性、运动方式对比了早期蝌蚪及成蛙的差异,这种具体分析后的理解记忆会更加牢固。

一堂生动的课,应该讲究教学结构的安排,它不仅要有良好的开端,而且更应该有耐人寻味的结尾。教师在新课结束时,将本节重要知识点总结成琅琅上口的顺口溜,对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掌握重点提高能力,意义更为重要。

论文作者:郭琳 江春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5

标签:;  ;  ;  ;  ;  ;  ;  ;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论文_郭琳 江春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