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与展望_国际直接投资论文

全球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与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直接投资论文,前景论文,全球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最近两年来,受全球经济持续增长、跨国公司盈利增加以及跨国并购交易复苏等因素的影响,全球国际直接投资连续高速增长。其中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已发展成为重要的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地,这些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兴起所带来的机遇,也为投资领域的“南南合作”提供了契机。本文将对全球国际直接投资近期所呈现出的这些新趋势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前景做出预测。

一、全球国际直接投资发展趋势

(一)国际直接投资持续增长,成为世界现象

2005年全球国际直接投资在2004年增长了27%的基础上,又增长了29%,达9160亿美元。如果说2004年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仅是扭转了连续三年下降的颓势进入复苏阶段,那么2005年全球国际直接投资则开始了全面的加速增长。2005年,在联合国贸发会议所统计的200个经济体中有126个的FDI流入量出现了增长,而相比之下2004年FDI出现增长的经济体只有111个(除非另外注明,本文所使用的统计数据均来自联合国贸发会议历年的《世界投资报告》)。尽管2006年全球国际直接投资的官方统计数据尚未公布,但联合国贸发会议依据82个国家的统计数据,估算2006年全球国际直接投资将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再增长26%,达到11600亿美元,这是自2000年以来国际直接投资首次超过10000亿美元大关(CPII,2006)(图1)。

图1 全球国际直接投资流入流量(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依据历年《世界投资报告》的数据绘制。

注:2006年为贸发会议估算数据。

2005年发达国家的流入量达到5420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了37%。但2004年全球FDI流入量的增加主要是除欧盟之外的其他发达国家的增长所导致的,而在2005年欧盟国家的FDI流入量则大幅增加(97%)。这在德国、 荷兰和英国三国表现得最为显著,这三个国家FDI流入增幅均超过400亿美元,而英国更是凭借1080亿美元的FDI流入量超越美国成为2005年最大的FDI东道国。

2006年第一季度,欧盟国家的FDI流入量继续大幅增加,例如荷兰从2005年第一季度的7.8亿美元增加到67亿美元,比利时从56亿美元增加到176亿美元,估计全年流入欧盟的FDI将达到4950亿美元。而美国在2006年前三季度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就高达1349.8亿美元,与2005年相比同比增长了68%(2005年前三季度美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为802.7亿美元,全年吸收FDI金额为994.4亿美元)。贸发会议估计2006年美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将达到1889亿美元,很可能会再次取得第一引资国的位置。总体上看,发达国家2006年国际直接投资流入量预计能在2005年的基础上再增长39%,达到7543亿美元(CPII,2006)。

发展中国家FDI流入量在2005年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3340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22%。具体来看,所有发展中地区的FDI流入量几乎均有所上升。流入非洲的FDI上升了78%(310亿美元);流入西亚的FDI增加了85%(340亿美元),流入南亚、东亚和东南亚的FDI则增加了20%。五十个最不发达国家的FDI流入量创下了97亿美元的历史最高记录。图2显示了1980年以来各组别经济体FDI流入的详细情况。

图2 1980—2005年全球和分组别经济体的FDI流入 (单位:10亿美元)

资料来源:《2006年世界投资报告》

(二)发展中经济体异军突起,成为重要的FDI来源

虽然发达国家在全球国际直接投资中占据了主要地位,但相关数据表明,来自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的企业越来越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角色,它们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为母公司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来自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的对外直接投资在2005年达到1330亿美元,约相当于当年全球外向流量的17%,其存量达到14000亿美元,约占全球总量的13%。在1990年,只有6个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期经济体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超过50亿美元,而在2005年,已经有25个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期经济体超过了这一数字。

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在外国直接投资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在能源、矿产和制造业等方面的大举对外投资,许多企业发展成为大型跨国公司。来自这些经济体的跨国公司数量近年增长迅速,目前约占全球跨国公司总数的四分之一。例如,巴西、中国、中国香港、印度和韩国拥有的跨国公司数量在过去十年内增加了450%,从2700家增加到14800家,而同一时期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母公司数量的增长率仅为47%。虽然这些企业都是规模相对较小的跨国公司,经营活动的地理范围有限,但其中大型跨国公司的数量也正在增加。标志之一是,在1990年前后列入《财富500强》的发展中经济体跨国公司只有19家,到2005年这个数字增加到47家。即使在全球竞争性最强的领域,如汽车制造、电子产品和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来自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期经济体的大型跨国公司也占据了重要的市场地位。如宏基(Acer)(中国台湾省)、华为(中国)和三星电子(韩国)等电子产品公司,现代汽车集团和起亚(Kia)(韩国)等汽车制造公司,Infosys公司和Wipro Technologies公司(印度)等信息技术服务业的跨国公司,都已经在各自行业位居世界前列。

来自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期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促进了大规模的南—南直接投资流量,从而促进了南南国家在投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这类投资对低收入国家而言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在一些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中,来自其他发展中经济体的外向直接投资占了绝大部分。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统计数据显示,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之间的外国直接投资流量从1985年的20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598亿美元。由于转型经济体外国直接投资在上述这些交易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因此上述数字可以大致反映出南南外国直接投资的规模。

(三)跨国并购交易复苏,成为国际直接投资增长主要驱动因素

与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情形类似,跨国并购刺激了2005年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2005年跨国并购的交易额和交易量均有所增加:金额增至716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加88%);交易量增至6134宗(比上一年增加20%);在全球国际直接投资总流量中所占的比重为78%,已接近1999年跨国并购达到第一次高峰时的水平。这样高水平的并购尽管是跨国公司战略选择的结果,但也确实受到全球证券市场复苏的推动。后者导致大宗交易(交易价值超过10亿)的大幅增加:2005年发生141起这样的交易,接近2000年175起的峰值水平,总交易金额达4540亿美元,是2004年交易额的两倍,在全球跨国并购交易中占63%。

2006年上半年,全球并购交易额高达1830亿美元,与2005年相比同比增加了43%。其中跨国并购交易继续增长。2006年上半年,发达国家完成的跨国并购交易金额达到4350亿美元,与2005年相比同比增加了48%,发展中国家的增速虽然相对低一些,但也达到了15%。可以预见全年的跨国并购交易额将在2005年的基础上继续增加,成为推动国际直接投资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CPII,2006)。

尽管进行严格的比较还为时尚早,但跨国并购目前的繁荣与上一次繁荣相比还是具有一些相似和不同之处(见表1)。2005年跨国并购的成交额、交易量及大宗交易的数目均与1999—2001年的平均水平相当。按照在(并购)总销售额中的份额计算,最大的三个并购目标国(英国、美国和德国)与上一次并购繁荣时相同。

另一方面,这两个时期并购发生的部门和产业分布却呈现出一些变化。在新近的这次并购高潮中,初级产品部门的份额相对较高, 而服务业的份额则比较低。2005年最大的三个并购目标产业分别是采矿、采石和石油,而上次并购高潮中的两个领先产业,即交通储运通讯业和金融业则分别被挤到第二和第三的位置上,商业服务业则被挤出了前三名。

与上一次并购高潮的驱动因素相比,当前的跨国并购高潮背后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因素差异。金融市场和网络经济的繁荣不再发挥关键作用。此外,考虑到经济增长提供的发展机遇,有理由认为当前的并购高潮主要是受公司的战略选择行为所驱动的。在当前的并购中,出于机会主义考虑的因素作用很小,因而交易所涉及的产业比上一次繁荣要少。除了新型投资者如私募基金通常对所有产业投资之外,大多数跨国并购都是在同一行业内进行的。

(四)服务业FDI迅速增长,但最大增幅出现在自然资源行业

由于我们仅能找到有限的一些国家的细分部门FDI数据,这使得我们无法对FDI进行全面的部门分析。按照能够获得的数据,2005年FDI的部门总体分布格局与上年基本相同。服务业从国际直接投资的迅猛增长中获益最大,尤其是金融、电信和房地产业。服务业在国际投资中占支配地位并不是新现象,而制造业所占份额则在进一步急剧下降(与上一年相比,制造业在跨国并购出售额中的比例下降了4个百分点,在购买额中的比重下降了7个百分点),以石油行业为主的初级产品部门的跨国并购出售额增长了5倍,在总额中的比重增长了11%(图3、图4)。

图3 2004—2005年跨境并购的部门分类(百分比)

资料来源:UNCTAD,基于其FDI/TNC数据库计算

图4 1987—2005年跨境并购销售的部门分解(百分比)

资料来源:UNCTAD,基于其FDI/TNC数据库计算

具体来看,2005年石油和天然气、公用事业(如电信和能源)、银行和房地产业是FDI的主导行业。石油产业在1987年(并购数据仅仅从该年以后可得)以后首次成为最大的FDI接受产业,占了全部跨国并购销售额的14%。紧随其后的是金融和电信,这两个产业FDI的快速增长部分是由于一些国家在投资领域实行的进一步自由化措施造成的。以上三个产业的并购活动占了并购交易总价值的三分之一。此外,大量FDI也投向建筑、交通和软件业等服务行业。在制造业内部,与初级产品相关产业的FDI有所增加。例如,石油精炼业的跨国并购额翻了一番,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翻了两番,金属制品业则增长了6倍。

a 包括进一步自由化,或旨在增强市场功能以及增加激励的变革。b 包括旨在增强控制以及减少激励的变革。

2006年的前两个月,最大的跨国并购交易依然发生在服务业,西班牙电信运营商Telefonica SA收购02Plc公司的交易以311亿美元的交易额排在首位,其它的大型并购交易也主要发生在金融业和与初级产品相关的行业。

总体上看,在经历了过去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大幅下降之后,初级产品部门FDI的重要性在过去的几年里略有复苏,而服务业FDI的份额则持续上升。这样,一个必然的结果便是制造业部门在FDI流量和存量总体中的份额进一步下降。无论是对于内向和外向FDI,还是在所有组别的经济体中,情况基本都是如此。

(五)投资自由化仍在继续,但保护主义开始抬头

2005年在世界许多地方都能看到人们关于自由化与经济保护主义的激烈争论。大多数国家继续扩大开放,但另一些国家则或者设法保护其经济免受国外冲击,或者增加国家对特定行业的控制。其中,拉丁美洲的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当2006年5月玻利维亚政府决定将其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收归国有时,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达到了顶峰。

2005年联合国贸发会议总共确认了205项与投资相关的政策变化,大多数政策变化营造了更便于国外公司进入和运营的环境(164项)(表2),其中采用最为频繁的措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部门和跨部门的自由化(57项)、促进措施(51项)、运营措施(22项)和FDI准入(19项)。51项新的FDI促进措施包括各种旨在推进某种特定经济活动投资的激励。例如,为促进旅游业和研发活动的投资,希腊引入了新的激励机制。大量国家继续降低公司收入税税率,这不仅能吸引FDI,而且也有利于本国企业的发展。税率的降低在欧洲最为明显,特别是新加入欧盟的成员国。

尽管2005年有利于FDI的政策变化仍占主流,但是许多变化使得东道国不再那么欢迎FDI,这种变化达到了联合国贸发会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实际上,不利于FDI的变化所占比重正在稳步上升,从2002年的5%上升到2005年的20%(41项)。这一比重在拉丁美洲尤其高,该洲有三分之二的政策变化中暗含着不利于FDI流入的措施。

在大多数情况下,引入的不利于FDI的新措施都与自然资源开采相关。玻利维亚2006年5月决定将其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收归国有,而委内瑞拉通过与国外投资者就特许契约重新进行谈判,以继续加强其对国有的委内瑞拉石油公司及其石油产量的控制。结果,许多国际石油公司同意签署新的合资契约,将其附属公司拥有的大部分所有权转移给委内瑞拉石油公司并接受一个更高的税率。在智利,一项新法律对年产铜50000公吨以上的矿主征收5%的营业利润税。阿根廷则将2002年实行的经济紧急状态法延长至2006年。在其他地区,我们也观察到一些使投资环境恶化的措施。例如,厄立特里亚政府撤消了投资促进机构(IPA)、暂停私人进出口许可并限制外汇的自由转移。中非共和国在一个不确定的时期内暂停增发黄金和钻石的许可证并禁止外国人进入采矿业,这反映出其对自然资源开采加紧控制的趋势。

对FDI控制增加的趋势引起了各国政府和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数据也显示,对FDI有利和不利的变化之间的平衡关系正在发生些许转变。但就目前来看,这种趋势仍主要局限于少数国家并主要与自然资源投资有关,投资自由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主导趋势。

二、国际直接投资前景预测

基于国际直接投资的上述特征,结合全球经济的发展态势,本文接下来将对全球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前景进行简单的预测。

(一)总量方面:国际直接投资短期内将继续增长

联合国贸发会议的全球调查报告显示,全球大多数受访的FDI问题专家、跨国公司和投资促进机构预测,全球FDI流量将继续逐步攀升,而其他调查对象则认为全球FDI的发展将保持稳定,只有少数调查对象表示,FDI将在不远的将来出现下滑。

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来分析,首先宏观方面,经过2002—2003年的缓慢增长或衰退以后,世界经济已进入恢复阶段,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相关数据显示,世界实际GDP在2004年、2005年分别增长了5.1%、4.3%,预计2006年将实现4.4%的增长,虽然发达国家2006年的经济增长率仅为3%,但发展中国家在近期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在6%以上的水平,而且据估计这种增长态势至少在中短期内能够持续。再看微观方面,跨国公司的盈利状况也普遍趋好。《财富》杂志的数据显示,全球500强的盈利2005年增长30%,2003、2004年的盈利都曾大幅度增长。500强的产值占全球GDP近三分之一,它的盈利情况预示着未来一两年企业运作和扩张的资本比较充足。因此,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情况来看,在短期内国际直接投资都将继续增加。

(二)地区方面:亚洲和东欧地区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

得益于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和经济的成功转型,亚洲和东欧地区的FDI发展前景将最为光明。在贸发会议进行的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区位调查中,85%的专家和87%的跨国公司都把中国列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国,至少高出排名第二的美国30个百分点,排在后面的依次是印度、俄罗斯和巴西。在FDI的来源地方面,由于亚洲和东欧地区跨国公司竞争实力的不断提升(该地区在发展中经济体跨国公司100强中占据了五分之四的比重),以及这些地区政府对外向直接投资的愈来愈重视(例如中国积极实施的“走出去”战略),这些地区在发展中经济体中的地位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行业方面:服务业仍占主导地位

各行业FDI的前景差异较大,服务业FDI的前景仍将好于制造业和第一产业。绝大多数专家和投资促进机构预计服务业中的计算机/信息通信技术(ICT)服务、公用事业、运输及与旅游业相关的服务领域的投资会有大幅度的增长。三分之二以上被调查的投资促进机构认为,第一产业中的采矿和石油行业,包括与第一产业相关的加工和供应,包括水、电、天然气的供应方面的投资会出现快速的增加;虽然制造业整体的预期并不十分乐观,但制造业中的电气和电子产品、机械和金属工业的投资仍会出现一定的增幅。

因此从总体上看,未来一段时间三大产业FDI绝对规模都将继续增长,服务业的主导地位不会改变,但制造业和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则会出现此消彼长趋于平衡的局面。

(四)FDI相关政策方面:自由化仍将继续

由于吸引FDI的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将进一步采取积极措施以改善自己的投资促进政策。大多数投资促进机构计划在未来两年内继续增加投资促进政策措施的力度、扩大投资政策措施的覆盖范围。尤其应该指出的是,鉴于资源有限,绝大多数投资促进机构透露,它们有意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投资促进措施。与此同时,一些国家会进一步加强对外资的监管,出台一些有关公司治理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政策措施。

在国际层面,持续的更进一步的自由化趋势,尤其是对大量双边、区域性和全球性投资协定和协商机制的追求,将使得FDI流量在接下来的时间内保持增长变得更加便利。

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全球FDI增长也面临着一些风险因素。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倾向、主要经济体中出现的不稳定金融因素、全球范围内的恐怖主义、石油价格及其他原材料价格的波动都有可能成为未来阻碍FDI增长的主要威胁。

总之,尽管全球FDI仍将面临诸多可能削弱其增长趋势的威胁,但它会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或者至少保持在目前的高水平上。

三、我国利用外资情况分析

据商务部最新统计,2006年1至11月,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42.63亿美元,同比增长2.14%,而全年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可望达到603亿美元,仍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全球第三位。

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继续表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最为关键的原因在于跨国公司仍然看好中国经济当前的快速增长形势和长期持续增长的潜力。除此之外,2006年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增长还有以下一些背景和影响因素。首先,如上所述,全球国际直接投资进入了新一轮的全面增长时期。第二,2006年以来,电信、金融保险等重要服务业的国际并购投资增长最为迅速,这对于入世过渡期已结束,面临电信和银行、保险等金融行业进一步开放的中国来说,意味着新的引资机遇。2006年前10个月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额为109.39亿美元,同比增长14.63%,主要集中在房地产、计算机应用服务业、分销、旅游、建筑、金融业。第三,2006年9月8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共同发布的《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正式实施,为跨国公司在中国国内的并购投资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有助于促进和规范外国投资者来华并购投资,对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们同时也应看到,我国吸引外资也面临着许多不利因素和挑战。一是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从数据来看,美国、欧盟、日本等三大经济体的并购投资流入实现了快速增长;周边国家吸引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强大政策攻势仍然在持续;这些对中国吸引外资都会形成较大的竞争压力。二是国内的宏观调控政策,对相关领域外资企业的投资活动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2006年钢铁、水泥行业实际利用外资大幅下降,电解铝行业没有新设外商投资企业。三是关于利用外资优惠政策调整的信号,社会公众对于跨国公司大型并购案件表现出的激烈情绪,也会使跨国公司增加对中国投资环境变化的担忧。2006年12月24日,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企业所得税法草案正式提交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进行审议,《反垄断法》草案也正处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这些都意味着外资在中国的经营环境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公平竞争”时代的来临已不再遥远。

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我国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综合以上因素,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不会出现大起大落,将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继续保持适度的增长。

标签:;  ;  ;  ;  ;  ;  ;  ;  ;  ;  

全球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与展望_国际直接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