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圣博华康城市规划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摘要:中国建筑景观的设计受到儒家文化深刻的影响,其中儒家精神的文化思想非常丰富,中国建筑的景观设计本质上也同于儒家的思想文化中厚德与尚德的思想品格。儒家的精神文化中“厚德”思想作为中国建筑理念的核心,对中国整体的布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的传统建筑景观处处展现了儒家文化思想的“礼”与“乐”的布局以及“比德”和“比兴”的文化内涵。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儒家文化对中国建筑景观设计理念的影响,对具体理念的内容进行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儒家文化思想,中国建筑,景观设计,理念
引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主体是儒家思想文化,中国的景观设计中诸多方面展现了儒家文化的精髓,如建筑体系和景观园林营造以及建筑形制和园林审美等角度,处处展现中国儒家文化的设计理念踪影。儒家文化是中国的建筑景观空间设计理念核心,对中国人的精神文化已经审美兴趣产生了不同的心理。儒家文化的思想随着时间的变化以及历史的发展,开始进行积淀和有衍变,最终中国建筑景观设计能够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并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崭露独特的风采与头角。因此,在进行中国特色的建筑景观设计时,应坚持以儒家传统文学思想文化为根基,将中国建筑经过设计的艺术与社会和谐连接一起,指导中国建筑景观艺术的实践与创作。
1中国建筑景观设计的核心为儒家的“厚德”精神
中国的儒家思想文化是非常丰富的,其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儒家精神的思想文化主要包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崇尚气节的爱国精神和经世致用的救世精神以及人定胜天的能懂精神等,而正是因为这些儒家的精神文化影响着中国建筑景观设计的艺术理念。中国建筑的景观设计的取材广且内涵丰富,具有形式多样的特点。厚德文化可以从两个角度阐释,首先厚德文化体现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重视人在社会里的地位,主张个人的道德应自我完善,注重人文、注重道德与感性,培养起一种道德的精神。
儒家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应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其次,厚德精神体现为内圣外王,即要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和修身的方法将自己的内在修炼为圣人,然后按照圣人的标准去修炼。外王指的是要重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强调的是通过个人的积极努力将修养的内在功夫释放出来,服务于社会和国家,从而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抱负。儒家厚德精神是中国建筑景观设计艺术追求的和谐统一的思想主义特征。颐和园、明清故宫以及明清的皇陵建筑群、苏州古典园林以及承德避暑山庄等,是中国建筑界珍贵的建筑瑰宝,也是中国深厚的儒家文化的基调,它的价值在于能够将客观的环境转变为带有人文气息的建筑景观艺术,使中国建筑与儒家文化深度的结合起来。
2儒家“礼乐”文化对中国建筑景观设计理念的影响
中庸文化是中国礼乐文化的核心,而中国的古典艺术精神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景观园林的建设中,中庸文化被具体化的展现,表现在对自然、自由、秩序的审美追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礼乐文化作为中国众多文化流派中有高度价值的核心精神和理念,代表的是人通过自身的主观意识,产生自己的意识之外的文化存在物,对社会具有规范和整合的作用。以北京故宫的建筑为例,故宫在建筑的过程中展现了儒家的礼乐文化的思想,封建帝王权利的森严等级。北京故宫传统的建筑景观深受儒家美学思想的规范和礼乐制度。故宫作为帝王居住的场所,建筑以华贵和大气为主,同时展现了帝王的权威和富有,建筑的气势恢弘大气,建筑群体的布局上体现礼制文化对庄重和庄严的美感。
“乐”属于对人和社会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状态的描述,这里的“乐”指的是一种自由的理想,是在原始状态上与“礼”和“乐”结合在一起的思想。中国的建筑景观空间设计艺术中,是和谐统一的观点,这种二元化实质上一种相对统一的原则,在形而对立的文学审美中,将儒家的礼乐文化展现的淋漓尽致。儒学的审美文化通过次序谦卑对建筑景观产生影响,如从院落中间的火巷穿越达到北段的圆梦,这里栽有修竹数株,中间搁置了石笋,象征的是春山的景象。在园子的后半部分,展现了中国建筑园林景观遵循礼乐的布局,而这一现象中,圆明园就是很好的案例。
3儒家“比德”文化对中国建筑景观设计理念的影响
对于传统儒家文化而言,“比德”以及“比兴”是极为重要的文化形式,“比德”指的是我国古代的诗歌中描述的一类景观建筑设计的实际衍生物,“比德”本身就是通过花草树木植物来阐释建筑景观拥有者情感的一种实用方式,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玉堂春富贵”、“岁寒三友”、“四君子”等。“比德”是儒家格物致知的一种借物抒情的审美观,强调从个人的情感角度入手,对自然界的动植物的品性行为做以道德层面的深入分析,以“德行”高尚者为美,在景观建筑的设计中添加更多此类植物,来表明建筑景观拥有者的对道德层次的审美观念。在实际的建筑景观设计中,多用于此类设计的植物首选花木,而在所有备选的花木中,松、竹、梅又是最多被挑选的元素。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也有地域特征,北方松树多些,南方竹和梅更多一些,当然这也和主人要表达的情感有直接关系。相比较而言,“比兴”虽然与“比德”都有差不多的用意,即通过植物来抒发主人的情感述求,但不同的是,“比兴”更强调具体的情感表达和倾向,其要展示的寓意也更为实用,比如,在某些私人的园林中,可以经常看到栽植的石榴,这代表着多子多福。而紫荆树,则是兄弟和睦的象征,至于竹子,除了高大上的节气虚心等意味,还寓意平安,等等。如果“比德”是知识分子的志向描述,“比兴”则是平民阶层表达基本情感的普通方式。在目前建筑景观设计中,最常见到的景观装饰植物元素就是“竹”,第一,因为“竹”是“比德”范围的文化承载植物,素有正直和坚强的寓意,而在“比兴”的领域内也有平安的寓意,适用广泛,且其种植起来比较方便,成活率高,观赏性也不错,来源广泛且栽植成本低廉。这也是竹子成为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中最广泛采用的一种实惠景观植物。对建筑景观的设计,要强调和谐之美,具体来说,所谓的和谐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顺应自然。建筑景观的设计与布局必须充分考虑绿化、地形等实际环境的自然状况,将设计的实现建立在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尊重上。第二,学习自然。设计要模仿或效法自然的形态、功能和运动,人为的活动中能够品鉴出自然规律的味道,使人造景观贴近自然环境,成为自然循环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三,借势借力。对建筑景观的设计,是坚持一个宗旨,就是这是对自然环境的调整和修饰,在执行的过程中必须利用实际自然环境的各种特点和工具,擅长借景借势的设计方法,让人与自然在建筑景观的设计中巧妙地融为一体,彼此呼应,相得益彰。
结语:
儒家文化思想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中国建筑景观艺术精神的也是从中衍生出来的。建筑物具有中国的审美特征,却不仅限于色彩与造型上的视觉感受,而是强调儒家文化中深厚的理解。中国建筑景观是一种实用性高的艺术产品,其富含丰富的中华文化精髓和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建筑景观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儒家文化影响着中国建筑景观设计的发展,对中国建筑景观设计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范晓洁.儒家文化与园林景观设计融合的探究.《经济管理:全文版》 , 2016(11)
[2]钟意然.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融合发展探究.《现代园艺》, 2017 (24)
论文作者:张雪玲,董晓卿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4
标签:儒家论文; 景观论文; 中国建筑论文; 文化论文; 建筑论文; 中国论文; 思想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