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体会论文_谈林燕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体会论文_谈林燕

浙江省桐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室

摘要: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临床价值进行探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6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其病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完毕后随访6个月,应用GOS评分对患者的预后效果进行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结果:经对应手术治疗后,预后良好患者例数为18例,轻残患者例数为28例,重残患者例数为9例,植物人状态生存患者例数为3例,死亡患者例数为8例。结论:对手术适应症进行准确掌握,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对促进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临床价值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危急重症,在脑卒中疾病中占比10%。其中由于高血压发生脑出血的患者在非损伤性脑出血患者中占比70%,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均比较高[1],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据相关研究报道,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效果与多种因素存在一定的相关联系,如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了进一步探究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颅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价值,我院对6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如下过程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6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对此次探究的目的、过程以及相关治疗方法进行了充分的了解并表示自愿参与本次探究。其中男性例数为45例,女性例数为21例,最大年龄为67岁,最小年龄为39岁,平均年龄为(60.58±4.12)岁。所有患者均存在高血压病史,并在发病前均存在饮酒、劳累、情绪激动等情况。排除非高血压性脑出血、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的患者。

1.2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必须同时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十二版《实用内科学》和《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摘要》,经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1.3方法

对于出血量较大、病情较重、病灶部位靠近内囊外侧的患者采用传统额颞开颅去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对于出血量在50ml以下、病情较轻的患者采用小骨窗微创开颅手术;对于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采用额角钻孔脑室外引流术和血肿穿刺引流术。

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主要适用于血肿块较大、病情较重的患者,先将患者的血肿块进行彻底清除,然后根据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的标准操作为患者减压,减压窗需足够大,以便充分减压,硬脑膜减压后需进行缝合操作。

小骨窗微创开颅主要适用于大脑半球血肿不明显及脑疝不明显的患者,术中需保证骨窗在3~4cm之间,皮层切口的直径需保证小于2cm,进入血肿腔后将血肿清除,并对患者进行彻底止血处理。

脑室引流适用于脑室铸形出血者,经脑室额角穿刺,从穿刺部位进行引流。

血肿穿刺引流术适用于一般情况较差、位置较深的血肿,需留置引流管,在引流过程中需要增加尿激酶溶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随访6个月,66例患者中,预后良好患者例数为18例,轻残患者例数为28例,重残患者例数为9例,植物人状态生存患者例数为3例,死亡患者例数为8例。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是脑血管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其发病率约为50~80%,我国在1997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脑卒中发病率较高的国家[2],因此,高血压脑出血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

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机制是由于患者颅内小动脉壁上微小动脉瘤发生破裂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出血症状,另外,小动脉的微小分层断裂也可引发患者出现脑出血[3]。

目前,高血压患者要进行手术治疗的理论基础是高血压脑出血后的血肿继续增大、血肿对脑组织产生了毒性作用、发生血肿占位效应[4]。据相关文献报道,患者在发生3h后易发生血肿继续增大,这种情况占比36%;高浓度的血红蛋白可对患者的神经元产生毒性作用进而引发出血;对患者进行解除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操作,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并预防脑疝的发生[5]。

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内科治疗和早期传统外科开颅手术的临床疗效均未能达到患者理想预期,均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因此,临床上针对其临床特点提出了新型治疗方式,包括颅内血肿清除术、额角钻孔脑室外引流术和血肿穿刺引流术等,其具有损伤少、安全性好的临床优势,更适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手术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颅内高压,并减轻患者血肿以及水肿的占位效应,进一步降低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出现的几率,对患者的身体损伤较小,可以有效清除血肿,并最大限度的保护患者脑组织。

针对于手术适应症,临床上一般认为小血肿不必要进行手术治疗;对于出血量大、病情凶险,在发病初期即对脑干生命中枢进行破坏的患者也不必要采取手术治疗,因为手术治疗难以奏效。因此,手术的适应症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判定,只能针对脑出血尚未引起致命性破坏的患者进行对应手术治疗,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但是,对于出现脑疝趋势的患者,需立即对其进行清除水肿操作,该操作是抢救患者的最有效手段。

在手术时,需要把握手术时机和进行正确手术方式选择,术中避免过度牵拉脑组织,且不必强求完全清除水肿,以免出现不必要损伤。

综上所述,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血肿位置不同、出血量不同等各项指标综合考量,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可以显著增强患者的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福征,王才永,张磊等.神经内镜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5,31(1):19-21.

[2] 魏胜程,王志刚,曲春城等.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40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8):4635-4636.

[3] 杨艺,张洪钿,陈立华等.便携式头颅CT导航下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12(8):806-809.

[4] 陶爱玲,刘明媚.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手术治疗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6):547-548.

[5] 黄超,步星耀,闫兆月等.锁孔超声导航显微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0):2374-2375.

论文作者:谈林燕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9

标签:;  ;  ;  ;  ;  ;  ;  ;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体会论文_谈林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