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_林艺坚,庄锡彬(通讯作者),何约明,黄弘

林艺坚 庄锡彬(通讯作者) 何约明 黄弘

(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 福建 泉州 362000)

【摘要】 目的: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临床上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89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例,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及探讨其并发症。结果:189例中,穿刺成功率100%,确诊率90.6%。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能够有效提高肺内病变的诊断成功率及准确性,其临床应用是安全的。

【关键词】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3-0152-03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具有准确率高、安全有效、创伤性小等优点。在临床明确肺部组织病理学过程中,可以避免传统开胸活检对患者造成的额外伤害,也可以弥补支气管镜检难获取有意义肺部组织病理数据的缺陷。[1,2]目前,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临床上广泛的使用于检测肺周围病变性质和组织学病理学变化。[2,3]在本研究中,我们针对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期间189例关于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气胸发生的潜在高危因素,以及最大限度降低气胸的发生。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收集

我们收集了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189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病例,其中男131例,女58例,年龄在24-83岁,平均年龄54.7岁。收集病例中的患者在穿刺前均行胸部CT扫描,必要时行增强CT扫描。回顾性分析CT图像,发现病灶≧ 3cm的有87例,病灶<3 cm的有102例;病灶位于肺上、中叶111例,肺下叶78例;病灶距胸壁距离≧ 2cm的有107例,距离<2 cm的有82例。

1.2 方法

1.2.1术前准备。手术前的常规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心电图、肝肾功能,通过胸部CT 检查以确定适应能力及禁忌。利用16排双螺旋CT机(日本东芝Aquillion),利用全自动活检枪和16和18G 自动活检枪套针(美国巴德公司),配有活检枪带槽针芯,选择1.0cm和2.0cm两种固定的取材档位。在活检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该项检查的必要性。同时操作过程需注意的事项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需要征求患者和家属的意见,同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1.2.2CT引导定位。首先用常规消毒穿刺点皮肤,穿上无菌手套,铺上无菌洞巾。用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穿刺点肋间肋骨的上缘自皮肤至壁层胸膜。接着根据肿块尺寸选择1.0cm 或2.0cm活检针档位,按CT检测的最适进针角度进针。当进针至胸壁后,指导患者调整呼吸频率,然后准备进针到设定的进针深度。重新CT扫描进针针尖的深度和位置,确保针尖进入病灶内,扣动扳机,活检枪迅速进针,切割肺病变组织,进一步完成活检。然后快速拔除取出穿刺针,用力压迫于穿刺处,将取得活体样本用含10%甲醛固定,通过病理检查。穿刺结束后再次行CT扫描,检测有无气胸或者出血等临床并发症的发生。

1.2.3术后处理。术后,患者由护士护送至病房,采用平卧休息4h。常规予吸氧、止咳、止血等处理。术后第二天常规行胸片检查,观察有无气胸或出血等并发症及其变化情况。

1.2.4活检组织呈现阳性结果:活检组织呈现阳性结果且至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则认为是真阳性:(1)观察CT扫描图,出现可疑恶性肿瘤的形状和着边符合标准恶性肿瘤组织的CT扫描图;(2)治疗后病灶无明显的减小,炎症无明显变化;(3)若有病灶发生,其尺寸增大且病灶有转移能力;(4)发现病灶增大且出现恶病质、死亡。

1.3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的统计学软件是SPSS 13.0软件,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肺部病变患者基本信息、病灶大小及分布分析

本研究工作共包括189例临床病例,其中男131例(69.3%),女58例(30.7%)。患者平均年龄在54.7岁。根据CT图像观察发现,病灶位于肺上、中叶有111例(58.7%),位于肺下叶有82例(41.3%)。所有病灶位置距离胸膜壁的平均距离为6.6 mm(±6.1,范围在0至48.1 mm)。见表1。

2.2 肺部病变患者病例诊断分析

回顾性分析189例肺部病变患者的病例。在本研究工作中,我们发现,在恶性肿瘤的检测中,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确诊106例,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为90.6%。其中腺癌病例最多,其次为鳞癌和转移癌。其中有6例未见恶性细胞后经术后病理确诊为假阳性,假阴阳率为9.4%。在良性病变中,结核居多,其次是肺脓肿、炎症。其中还有3例矽肺。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见表2。

2.3 肺部病变患者并发症情况分析

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20min再行局部CT扫描后观察到17例气胸患者病例,发生率为8.99%。气胸是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最重要的一种并发症,据报告,其发生率在0-20%期间。其中15例为少量气胸未经处理,且休息1周后吸收,2例患者气胸量超过30%,出现呼吸困难,经过胸腔闭式引流治愈,经静卧、补血补液处理后,1周后气胸吸收好转;5例穿刺部位出血量少,给予局部按压包扎后出血自行停止;2例术后出血咯血,经术后静脉应用止血药物治疗后痰中带血消失。见表3。

表3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并发症分析(n = 189)

并发症数量比例严重并发症

气胸17 8.99%2

咯血 2 1.06%0

穿刺部位出血 6 3.17%0

总计2513.23%1

3.讨论

1883年Legden第一次使用经皮针胸穿刺检查,影像学,特别是X射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医学工作者在临床检查中采用。1982年Lindgren首次利用自动活检枪系统用于肺部疾病诊断及治疗,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广泛的应用于临床诊断及治疗。

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具有微创、安全有效、准确率高、分辨率高、定位准确等优点,已经成为和胸部及肺部疾病诊断和鉴别等应用的重要技术方法。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穿刺路径长,同时患者的肺部功能的减弱且增加胸膜穿刺时的次数,引发针道出血,并诱发气胸等并发症的出现,所以穿刺前必须安慰和鼓励患者,指导患者的呼吸,提高患者的积极性和配合度。

综上所述,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目前一种安全有效、准确性高、并发症少的诊断方法,在肺肿瘤定性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Asai N, Kawamura Y, Yamazaki I,. et al. Is emphysema a risk factor for pneumothorax in CT-guided lung biopsy? [J]. SpringerPlus, 2013, 2 (1): 1-6.

[2]Khan M. F, Straub R, Moghaddam S. R,. et al. Variables affecting the risk of pneumothorax and intrapulmonal hemorrhage in CT-guided transthoracic biopsy. European radiology [J]. 2008, 18 (7): 1356-1363.

[3]郑慧锋.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肺占位病灶临床观察. 河北医药 [J],2013,35(7):1051-1052.

林艺坚,1983-,男,汉,福建惠安,大学本科,住院医师,主要从事呼吸内科专业(重点研究介入呼吸病学和矽肺)

庄锡彬,1970-,男,汉,福建泉州,主任医师,副教授,主要从事哮喘病及COPD的诊治、肺部感染的治疗

论文作者:林艺坚,庄锡彬(通讯作者),何约明,黄弘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7

标签:;  ;  ;  ;  ;  ;  ;  ;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_林艺坚,庄锡彬(通讯作者),何约明,黄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