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身份证号:13030419690629xxxx;
3身份证号:13022319780520xxxx;
摘要:在高层建筑物中,为了适应建筑物内上部小空间与下部大空间的功能需要,必须在楼层之间的交接部位设置一定的过渡结构,也就是转换层。转换层是整栋工程受力的主要部位,梁柱截面往往很大,钢筋相对较密,绑扎相当困难。本文针对结构转换层施工难度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高的问题,系统介绍了高层建筑转换层的施工工艺及技术要点,以完善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工艺,确保高层建筑的质量。
关键词:高层建筑;厚板转换层;施工
1.转换层施工重点及难点
1.1模板支撑系统
因转换层暗梁钢筋密集、混凝土与钢筋自重以及施工荷载非常大,因此如何确定转化层模板的支撑系统式转换层施工的重点,必须保证支撑系统的承载力和整体稳定性。
1.2钢筋的连接和绑扎
转换层暗梁及板的配筋量大,主筋长、布置密,在梁柱节点区域钢筋更是交错,因此,如何正确地翻样和下料,保证钢筋位置和数量的正确是钢筋施工的关键。
1.3混凝土浇筑及裂缝控制
转换层的板厚,梁柱交叉的核心区域钢筋纵横交错、钢筋间距小,混凝土自由下落困难,且易产生温度及收缩裂缝,因此,如何保证混凝土顺利浇筑和防止裂缝的产生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关键。
2.模板支设质量保证措施
转换层施工时,转换层下面两层的模板支撑架不拆除,这有利于转换层自重及施工荷载的传递,同时,在转换层混凝土浇筑前,应对下二层的模板支撑进行加固。为保证后支设的立杆能够顶紧,在所有后加固立杆的底部设置可调支托。另外,还需对转换层暗梁对应支撑的薄弱环节进行验算与加固。主要措施是,在第1层搭设加强脚手架对第2层的梁进行加固,搭设支撑时,要求上下层支撑在同一位置,以保证荷载的有效传递。为确保支模质量,在施工中采取以下措施:
(1)模板支撑前弹好轴线及柱、墙边线、洞口位置,在钢筋或钢管上定好标高,柱、墙底部焊好钢筋限位,并经技术复核无误,做好记录,按图进行施工。
(2)墙、柱、梁模板支撑前刷好脱模剂,板模可在铺设完成后刷脱模剂。
(3)拼缝及接缝必须严密,平台模板铺设不到模板模数时,用夹板镶嵌严密,防止漏浆。
(4)处理好柱、墙与梁,墙、梁与板部位及节点的搭接接头,一定要严密、平齐,以保证其混凝土表面平整,线角清晰。
(5)墙、柱模的垂直度用线锤或经纬仪来控制,外墙大角垂直度利用设置的预留孔用铅垂仪来控制。
(6)整个楼层支撑完毕后,对模板的标高、轴线、垂直度、平整度、截面尺寸、预留洞、预埋件等一次全面复核,并作好记录。
3.钢筋工程
转换层钢筋配筋数量大且直径普遍较粗,特别是在梁柱节点和暗梁相交处,钢筋更是交错,其就位和绑扎难度更大。因此,在下料时考虑好钢筋的相互关系以及绑扎的排筋次序,有利于钢筋的顺利就位和绑扎,可以确保钢筋工程施工的质量。
3.1钢筋的加工与连接
因转换层钢筋的直径均在25mm及其以上,故其连接均采用闪光对焊和电渣压力焊连接,可以充分保证其连接的可靠性。
3.2钢筋的绑扎
转换层的钢筋均在地面加工成型,为防止在吊装的过程中造成钢筋弯曲等变形,用塔吊并配以特制的桁架吊至施工楼层。因此,在钢筋吊装前对加工成型的钢筋逐一编号,按编号的顺序吊装、铺放,这样有利于钢筋的顺利绑扎。为保证梁底第2排或3排钢筋的位置准确,在每层钢筋之间每隔2m用与梁宽相同的25短钢筋作为垫铁。由于钢筋密集且计划混凝土分2次施工,因此,层中必须留设插筋,为方便验收和减少返工,采用分层分段进行验收,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转换层上预留插筋的定位控制
转换层上部为标准层住宅,其构件的截面尺寸都比转换层截面尺寸小,预留插筋位置准确是保证上层施工质量的关键,采用的具体措施是:
(1)转换层楼面放线时,分别放出剪力墙和暗柱的定位线和控制线,转换层暗梁的投影线和控制线。
(2)由测量人员分别通过各种构件的控制线来确定各自的预留插筋位置,并在其两端用鲜艳色彩标识,弹出墨线后,根据墨线按设计要去布置预留插筋。
(3)预留插筋完毕后,在通过剪力墙或其它标记用尺量测复核。
(4)检查无误后,插筋用点焊固定在原钢筋上,预留钢筋上部必须绑扎三道水平箍筋,并用临时斜撑固定,以增强其整体性。
4.混凝土施工及质量控制
4.1混凝土的泵送与浇筑
转换层混凝土采用自拌泵送混凝土浇筑,混凝土中掺一定比例的粉煤灰和WG-HEA高效抗裂减水剂,混凝土坍落度140mm-180mm。现场设HBT-60型混凝土输送泵,为避免混凝土离析的措施,故布料采用泵管直接下料。为确保模板支撑系统均衡受载,保证支撑系统的整体稳定性,混凝土采用从中部开始,逐渐向两边扩展的方式进行浇筑。
(1)混凝土浇筑前,应清理干净模板内的杂物,并洒水湿润。第2次浇筑混凝土前,应剔除表面的浮浆并冲洗干净,再浇上10mm-15mm厚的水泥浆。
(2)转换层混凝土浇筑根据设计要求两次浇筑完毕,为防止浇筑过程中产生冷缝或者施工缝,要严格事先确定的浇筑线路进行浇筑。
(3)混凝土应分层进行浇筑,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350mm左右,每层间隔时间1.5h-2.0h(初凝时间8h),以前一层混凝土初凝前浇注后一层为原则。在钢筋密集处用钢钎配合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
(4)混凝土表面控制。严格控制钢筋绑扎质量,按设计控制好钢筋骨架的标高;混凝土浇筑前,放线抄平,在预留插筋上弹出500mm标高控制线;由于转换层面积较大,为确保整个转换层的表面平整度,混凝土收面时要拉通线收面,以控制其表面平整度。
4.2混凝土的裂缝控制
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问题,应采用从原材料、外加剂、混凝土的配制、浇筑、养护等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采用的主要措施是:
(1)为防止温度裂缝,在混凝土中加外加剂和优质磨细粉煤灰,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
(2)为防止混凝土沉降而产生的塑性裂缝,在梁柱、梁梁相交的核心区域混凝土浇筑完毕的1h-1.5h后在初凝前,用直径35mm的振动棒二次振捣,加强混凝土密实度,提高其抗裂性。表层混凝土应收光,以避免水分大量蒸发而引起收缩裂缝。
(3)控制混凝土坍落度。施工中要求在在满足泵送混凝土的基础上尽量用小值。
(4)控制入模温度在25左右,避免内外温差过大导致温度裂缝。
(5)加强养护措施。为确保外加剂充分发挥作用,须用塑料薄膜和草袋对混凝土进行湿养护,对已浇筑完毕的待初凝以后及时在混凝土表面和外模覆盖一层薄膜,并用湿草袋加以覆盖,保证混凝土处于潮湿状态,养护不少于14d。在浇筑前三天,浇水湿透。在四层与转换板之间,凡无剪力墙部位,四周用塑料编织布作围护,使板下形成一温棚,以减少空气流动,达到保温作用。
5.结语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蓬勃兴起。结构形式日趋复杂,建造难度也日渐增大。目前,绝大多数高层建筑根据功能及结构的需要,都设有转换层,其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复杂。实践证明,在转换层施工中,只要做好模板支撑体系,钢筋的定位,大体积混凝土等施工措施,转换层的施工质量一般就能得到保证,并可达到降低成本、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参考资料:
[1]邝阳兴.高层建筑中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8).
[2]邝阳兴.高层建筑中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中华民居,2011,(7):902-903.
[3]秦国政.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3).
[4]李超.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3):223-223.
[5]聂茸,李磊.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5).
论文作者:冯瑞忠1 王卫东2,杨丽云3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6
标签:混凝土论文; 钢筋论文; 梁柱论文; 模板论文; 裂缝论文; 措施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