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配电管理中需要相关管理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完善相应的制度,采取针对性的策略优化配电管理,这对于推动我国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配电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系统;配电管理;问题
随着人们用电的不断增加,对电力能源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电力事业和配电工程建设也得到较快发展,但在配电工程和电力事业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问题,因此,需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通过相关措施的改进和优化,不断促进我国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健康发展。
1配电自动化系统与配电管理
对于配电自动化系统而言,在功能层面,有如下五个要求,分别是:管理故障和负荷,进行SCADA配电,管理设备,做好自动绘图,实现对地理信息的系统化管理,以及高级应用配电网。和输电网里面的调动自动化系统相同,SCADA配电对于实现自动化的配电而言,也是基础,不过采集的具体数据不同,希望实现的具体目的也有差异,其针对的主要对象为变电站下级的配电网以及具体的用电用户,期望能够做到的是将基础性的数据提供给DA/DMS。不过如果只是三遥功能的话,还不能被叫做配电自动化,一定是在SCADA的基础上,进行了自动化的添加,也就是馈线自动化,英文缩写为FA。对于FA来讲,其对应的最基本的功能为自动的将馈线故障予以识别、做出隔离、进行恢复。对故障和表征予以具体的分析和考量,可以知晓判断故障的具体方法多种多样,而且对这些方法如果逐一的进行测试的话,那么工作量就会特别的大。诊断通常情况下适用于如下情况单相接地、相-相以及相-相接地,还有三相这些不同类别的故障。使用在如下的具体范围中:中性点和地面不衔接的系统或者说是小电流的和地面相衔接的系统。DA功能的完成和实现,要求配电SCADA不但要能够在正常的状态下对馈线状态量于以采集,还要求能够在故障状态下,对馈线状态作出准确而且灵敏的捕捉。不但要能够实现人工远程进行控制,还要能够做到借助设备实现自动化的控制,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自动化。
2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配电管理中的问题
2.1实用性与智能化的程度相对较低
当前,我国在电力配电的实用性以及智能化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仍然相差很多。导致其中西方差异性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前我国还没有完全实现电力配电自动化的全面覆盖系统。据相关的资料显示,国内只有百分之十五的区域实现了电力配电的自动化管理,而国外部分国家的覆盖率已经超过了百分之七十五。两者之间的差距非常明显。综上所述,提高国内电力配电系统的实用性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由于我国正处于电力配电自动化发展的初级阶段,所以电力配电的智能化水平相对较弱。
2.2电网运行技术水平较低
在当前的经济发展中,技术化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都十分的广泛,提高技术水平,可以提高供电企业竞争力,节省供电企业在人力物力上的支出。由于缺乏先进的科学技术辅助,在对收集到的信息数据进行整理和计算时,就很容易出现计算误差和数据遗漏,这样计算出来的数据必然不能代表配电系统的真实反映情况,也必然导致配电系统中心站难以及时、综合的处理配电网中任何一个配电结点的问题,甚至引起配电网的中断,导致断电事故的发生,这对于减少电网运行出错率、提高供电效率和可靠性具有阻碍作用。
2.3管理机制漏洞
在当前对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管理工作中,不难发现存在着很多不足和漏洞,如果失去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对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运营进行协调,再先进的自动化技术也无法完全发挥其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即使我国相关部门很早之前就已经颁布了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行业规范,但是在实际的运营管理过程中仍然还会出现一些不规范的现象,要解决好这些问题依然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
3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配电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3.1做好前期的统筹安排工作
配电自动化系统本身就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会涉及诸多方面的内容。要想保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则必须要在进行配电管理前做好统筹安排工作,提前对配电管理工作过程中涉及的部门与机构加以统筹安排有利于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完善,有利于合理分配工作,避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出现混乱。同时,合理的统筹安排工作还能对任务数据进行提前分析与研究,以应对在配电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使配电管理工作获得最佳效果。
3.2电力配电自动化的基本设备要不断的更新
电力企业部门要对电力配电自动化的相关设备进行分析,对于部分存在问题的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充分保证电力硬件设施的完善。此外要提高对电力自动化系统的重视,因为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完善对电力后期的相关管理工作影响甚大。因此电力企业在实际的工作管理中,要不断的组织安排人员定期对电力系统进行检测,及时更换落后的设备,科学的预防由于设备陈旧等引发的不良严重后果。电力企业在电力设备的购买方案中,要充分的考虑到影响设备质量的因素,实现与多个电力设备企业进行合作,充分保障电力设备的质量过关。电力企业要不断的完善电力自动化的管理水平,保证其工作的顺利开展。
3.3完善配网标准化制度管理体系
要想实现配网的标准化管理,必须建立健全配网标准化管理制度体系,通过标准化管理平台体系的构建、生产技术管理规范的建立、工作人员的规范管理等完善标准化管理制度内容。标准化管理制度包括配网生产、建设、技术、规划等。标准化制度体系平台包括管理评估、管理规划、规划项目库、管理设计、管理造价、管理审核、管理审批下达、管理实施等。在保证体系方面,主要由工程管理、标准化设计、规范管理构成。所以,全面系统的标准管理平台架构必须基于现行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完善的制度建设需从配网工程规划、评估贯穿于设计过程,对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实现PMS工程生产管理系统及EEP企业资源规划等标准化全过程管理。
3.4对于电力配电自动化工作进行整体规划
实现电力配电自动化和管理的主要途径,就是对这项复杂的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并做好准备工作,准备工作的重点就是资金的筹备和全国电网的全面连接。通过运用GPS、GIS等技术实现配电终端的通信连接,保证地区定位的准确性。此外,在保证国家转型资金到位的基础上,还应结合居民经济的承受能力,降低输配电成本,尽量将居民的花费降到最低点,其次还应保证有足够经验的技术团队来实现全国电网的相互连接,实现电网的高覆盖率。
结束语:
近些年我国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上涨。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相应的配电工程建设得到了极大的推广。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配电工程的工作量比较大,施工周期比较长,施工复杂性比较高,所以在配电管理中比较容易出现问题。这就需要相关管理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完善相应的制度,采取针对性的策略优化配电管理,这对于推动我国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政.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配电管理的问题的探讨[J].科技风,2017(08).
[2]叶家雄.配电管理及配电自动化系统实施中的关键问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4).
[3]郭明阳.电力配电系统自动化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科技展望,2016(3O).
论文作者:刘虓,汪伟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5
标签:自动化系统论文; 电力论文; 工作论文; 系统论文; 设备论文; 电网论文; 我国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