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工智能(AI)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其从属于计算机科学,主要是控制智能机器以人类的方式做出反应,人工智能研究的内容涵盖机器人、图像识别、语言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及专家系统等多个方面。人工智能可以模拟人的意识与思维,其控制的智能机器人在专项技能方面甚至可超过人的技能。人工智能技术控制的机器及电器设备具备智能化特点,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日常工作,或在一些恶劣的环境中代替人类工作。在电气自动化控制领域中的应用,有利于消除一些常规技术缺陷,使电气设备及各种仪器高效运作,提高设备运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控制;人工智能技术
一、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特征
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内涵在于针对人类智能进行延伸、模拟与适当扩展,进而构成了体系化的智能控制技术。由此可见,人工智能技术需要建立在机器感知与机器思维之上,通过运用智能化以及自动化的手段与方式来模拟人类的某些行为活动。具体针对当前的设计制造领域来讲,全面引进人工智能手段意味着提升工业制造以及工业设计的智能化水准,对于目前的工业制造流程也能做到有效进行简化。因此经过以上分析,可以得知人工智能技术体现为速度更快与精确度更高的技术优势。例如在目前的工作操作领域,运用人工智能手段可以实现针对海量信息的全面搜集以及精确分析,避免搜集信息或者处理信息时的各种误差。此外,对于自动化的电气控制也要做到适当引进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推行智能化的电气处理方式,应当能够达到优化电气产业结构的效果,并且针对电气控制系统也能够明显强化现有的系统控制能力。
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
1、有利于优化企业劳动力。自动化控制工序日趋复杂,操作难度越来越大。为了确保电气设备的有序运行,生产施工过程中,企业往往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人工智能化技术及其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能够通过计算机的辅助,帮助电气设备收集、分析、处理相关参数,实现对电气设施的自动化控制,减少企业生产施工过程中人力、物力的投入,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2、有效提高电气自动化的操作精度。人为失误始终是困扰电气自动化产业发展的难题。人工智能技术代替了传统的人工操作管理,解放劳动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人为操作失误,提升了电气自动化控制工作的准确度。人工智能化技术的应用,需要计算机辅助电气运转相关参数,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进行实时监控,使得电气自动化控制工作能够严格遵循计算机程序设定的相关命令,这大大提高了电气自动化的操作精度。
3、有利于规范电气设备运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电气设施实际运转过程中真正实现了模式化。电气自动化控制过程中,只需提前做好程序设定,就可使相关工作流程按照预定目标实施标准化作业,规范了电气设备日常运转。其还能根据相关变化,对程序加以调整,有效提升了企业的应对能力。
三、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人工智能技术
经过全面的技术演变,人工智能技术在目前已经能够运用在复杂的电气系统中,从而达到智能分析与自动控制相结合的效果。具体而言,人工智能技术主要涵盖了专家控制、神经网络控制、智能化的集成控制与模糊控制。技术人员通过全面引进人工智能的技术方式,应当能达到电气自动化的良好运行效果,并且做到及时察觉电气运行误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此前提下,关于人工智能技术适用在目前的电气自动化控制领域需要关注如下的技术运用要点:
1、关于专家控制
专家控制技术的基本特征在于建立专家系统,并且运用专家思维以及专家技术来做到科学控制各种电气运行。由此可见,专家控制技术需要依赖相应的运行机制以及专业规范,从而对于新的电气控制系统进行全面的构建。并且,专家控制理论对于人类经验与人类思维还能进行精确的模仿,然后将专家知识融入当前的电气系统运行。因此经过以上分析,可见专家系统构成了智能化的新型电气控制系统,该系统必须建立在专家技术与专家知识的前提下。在专家系统的帮助下,系统知识库即可获得精确的推理流程,并且还能做到调用既有的专家知识用于辅助解决电气控制难题。具体在控制电气运行的实践中,首先对于相应的电气数据进行输入处理,然后通过专家分析即可给出相应的推理结论,并且产生特定的电气控制行为。相比于原有的电气运行控制来讲,专家智能控制可以获得更为精确的电气运行推理结论。
2、故障诊断
生产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必然会存在各种故障,不同类型的故障原因各不相同。如果未能及时完成设备的故障处理,设备会持续故障运行甚至损坏,或对同一系统中的其他设备造成影响。传统的故障诊断技术与方法过于繁杂,故障诊断的可靠性不高,诊断错误会引发严重的后果,人工智能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结合设备的运行特点综合诊断电气设备故障问题,详细分析故障性质及原因,结合调查机制实现快速准确的诊断及处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效率,降低设备运营成本。
3、神经网络控制
神经网络控制主要依赖相应的功能模型予以实现,从而对于生物神经特有的某些基本功能进行模仿处理,在此前提下构成完整的神经网络。按照神经网络的基本控制模式与控制原理来讲,受到外界刺激状态下的生物神经元将会表现为特定的应激反馈现象,然后运用神经网络来传递神经元。因此可见,神经网络控制的核心与要点就在于变换非线性的数据输入以及数据输出关系,对于生物网络进行了全面的模仿操作。通常来讲,神经网络主要应当包含互相连接的多个神经元,在此前提下针对生物脑部的基本特性进行了全面模仿。神经元网络依照特定的信息输入以及输出规则,从而实现了针对多组神经元信息的同时处理。并且应当注意的是,由于受到复杂的神经元连接影响,那么需要格外注意判断输出信号以及输入信号之间的关联性,确保依照以上的网络构建思维来建立特殊的人工神经网络联系。作为经验模型而言,人工神经网络可以达到整合多种网络控制模式的效果。
四、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人工智能技术控制措施
在实际中,要树立正确的发展目标与发展方向,让人们清楚认识到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性与实际意义。只有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领域中的重要作用,才能真正了解该技术的特点与优势,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应积极借鉴参考国外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成功经验,建立人工智能技术人才队伍,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研究基础。加强技术投入,不断完善与更新人工智能技术,使其更加全面。优化电力产品设计,提升人工智能技术的附加价值,提升电力产品的科技含量。全面提升人工智能技术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应变能力,做好应急预案的强化,使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应用于电气自动化控制。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性,未来的研究与发展中,应简化相关控制流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代替人工操作流程与监管。可提前编制应急状况处理库,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第一时间给予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井萌,古东明.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思考[J].山东工业技术,2019(4):175.
[2]宋伟华.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1):32.
[3]石会.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风,2018(36):94-95.
[4]付盼丽,王娟.试论人工智能控制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8(33):44-45.
论文作者:王国莲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7
标签:人工智能论文; 技术论文; 电气论文; 神经网络论文; 自动化控制论文; 专家论文; 神经元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