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江麓医院内一科 湖南湘潭 411100
摘要:目的:探讨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对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用家庭参与护理模式,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心功能改善状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综合健康状况、身体功能以及社会功能和心理健康状况等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均比干预前有明显提升,并且实验组提升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心率、左心室舒张末径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对于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心功能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其运用。
关键词: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心力衰竭;生活质量;心功能
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心肌收缩乏力,因此极易出现疲惫、呼吸困难等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均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因此,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必须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才能保障治疗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功能。为了探讨研究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对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及心功能的影响,本研究特对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进行分析,以期为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心力衰竭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58岁~67岁,平均(61.65±5.26)岁,病程4.5~15年,平均病程为(9.75±1.25)年。将本组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59岁~67岁,平均年龄(63.12±4.67)岁,病程5.0~14.5年,平均病程为(10.15±1.21)年;实验组50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58岁~66岁,平均年龄为(62.84±5.21)岁,病程4.5~15年,平均病程为(10.20±1.1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本研究经本院伦理部门审核并批准。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
1.2.2 实验组患者采用家庭参与护理模式,具体过程如下:(1)向患者讲解心力衰竭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2)指导患者家属与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缓解患者焦虑、紧张和恐惧等负性情绪;(3)指导患者多食用高维生素、高蛋白以及低盐的易消化食物;(4)帮助患者积极进行体育锻炼;(5)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帮助患者建立康复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心功能改善状况。其中生活质量观察指标主要包括综合健康状况、身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4个领域,共计100分,评分越高,则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心功能观察指标包括心率、左心室舒张末径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用t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后综合健康状况、身体功能以及社会功能和心理健康状况等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均比干预前有明显提升,并且实验组提升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对比 通过对比观察可以发现,护理后实验组患者三项指标分别为(70.2±7.5)min、(52.1±4.8)mm、(53.0±46)%,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7.1±8.3)min、(54.5±4.6)mm以及(47.7±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血流动力学疾病,其主要特征为慢性进行性泵功能衰竭的液体潴留[2]。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加深患者低心力衰竭疾病的相关认识,从而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3]。家属的关心、支持以及呵护对于心力衰竭患者来说极其重要,能够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保证患者拥有积极健康的情绪和态度。通过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对于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的恢复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本研究中,实施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的实验组患者,其身体功能、社会功能以及心理健康状况等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并且心率、左心室舒张末径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综上所述,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实施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能够缓解患者焦虑等负性情绪,有助于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并且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心功能各项指标。
参考文献:
[1]谢颂丽.家庭干预对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及康复的影响[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5,01(03):64-65.
[2]吕蓉,孙路路,安涛,等.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与心理状态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报,2011,03(02):71-73.
[3]李介平.家庭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13(06):14-15.
论文作者:陈丽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7
标签:患者论文; 心力衰竭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实验组论文; 功能论文; 家庭论文; 病程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