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规划(1999-2001年)(试行)(摘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上海论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摘要论文,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任务与重点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有两个方面:
1.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与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在自我认识、承受挫折、适应环境,以及学习、择业、交友等方面获得充分发展,以努力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和人格水平。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和工作重点。
2.对于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对于极少数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能够正确对待自我。能够悦纳自我,抱有自信,乐观向上。能够积极地认识自我、规划自我、调适自我、发展自我。能够积极面对生活与学习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应对潜能,使自己的能力不断得到发展,而不会为表面的、一时的、非本质的现象,如成绩、家境、体貌等相对不良状况而自卑自弃。第二,能够正确对待身处的外部环境。富有责任感,能够与他人友好相处,承当起多种社会角色,如子女、学生、同学、邻居、兄弟姐妹等,既能接纳他人,又能获得他人接纳。能够充分发展自我个性。能够积极地避免和克服在人际交往中所构成的心理问题。
方式与途径
1.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渗透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这是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要与学校德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紧密结合。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辅导员、思政教师和政工团队干部,要有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明确意识,能够基本掌握学校心理咨询辅导的理论与方法,并且注意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以便更好地完成各项具体的教学和德育任务,同时也能自觉地使教学与德育活动成为有助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载体。
2.高等院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尽快列入思想品德课等相关的必修课程中,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专题选修课。各校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及其他具体情况,根据学校具备的条件,自行决定并调整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方式、学年安排和具体课时。高等专科学校总量一般不少于12学时,高校本科一般不少于24学时。
3.各高校配备2-5名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到2005年,争取达到每1000名学生配备1-2名专职心理辅导教师的比例,各高校至2000年,所有的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均须获得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发的资格证书。学校心理辅导室还可以聘请兼职心理辅导教师若干名。
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工作职责有五个方面:1.替有需要的学生做团体或个体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2.通过心理咨询与辅导,访谈调查与心理测量,帮助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及时发现需要给予特别帮助的学生,并且掌握一般学生的心理状况;3.承担或指导其他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帮助其他教师掌握在教学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关知识与技能。4.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5.积极开展升学指导和就业咨询活动,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个性能力特点及有关学业与职业特点,以利学生作出合适的选择,同时满足社会的需要。
学校心理辅导室对本校学生或学生家长提供免费咨询服务。如需使用有关器械与材料,可酌情收取工本费。
组织管理与经费
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日常管理及组织研究与交流活动等项工作,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德育处为主,协同相关职能处室共同承担。
学校要明确分管校长或党委书记。学工部(处)或其他职能处室要在学校党政领导下,认真抓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与协调工作。学校心理辅导室负责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工作。学校各相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心理辅导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日常经费要列入学校专项经费,并逐年有所增加。要着重保证心理辅导室的建设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进修培训的需要。
师资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为,努力建设一支以思政、德育教师为主体、专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至2001年起,高教系统专职心理辅导教师职称评聘全部归入“心理学”系列。
评估与奖惩
评估内容主要包括:机构与队伍建设;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开设;日常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辅导室的建设与资金投入;科研工作;实际效果。
自1999年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每三年举行一次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和单位经验总结与表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