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基因突变(Val~(279)→Phe)与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

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基因突变(Val~(279)→Phe)与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

孙淑云[1]2003年在《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基因突变(Val~(279)→Phe)与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研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乙酰水解酶基因突变(Val~(279)→Phe)与中国人脑血管病的关系及其在脑血管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分析153例脑血管病患者及100例健康对照者基因组DNA的突变等位基因,并分别测定血浆PAF乙酰水解酶的活性。 结果 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突变基因型(42.7%,47.4%)及突变等位基因(24.0%,26.3%)的频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25.0%,13.5%)(均P<0.01)。伴高血压的脑血管病患者突变基因型的频率(39.1%)及突变等位基因的频率(21.7%)低于无高血压患者(55.3%,31.6%),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高血脂、糖尿病及有阳性家族史的脑血管病患者突变基因型及突变等位基因的频率高于无危险因素的患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分别P>0.5,P>0.2,P>0.1)。 结论 PAF乙酰水解酶基因突变(Val~(279)→Phe)所致的酶缺乏可能是中国人脑血管病的遗传学危险因素。

孙淑云, 李江, 张晨[2]2003年在《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基因突变(Val279-Phe)与急性脑出血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基因突变 (Val2 79-Phe)与急性脑出血的关系。方法 对 10 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17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 2 2 5例健康对照者 ,分别用多聚酶链式反应分析基因组DNA的突变等位基因 ,用Stafforini等的方法测定血浆PAF乙酰水解酶的活性。结果 脑出血组突变的发生率 (4 7.1% )显着高于对照组 (P <0 .0 1)。高血压组突变的发生率(32 .7% )与对照组 (2 4 .4 % )之间无显着差异 (P >0 .0 5 )。结论 血浆中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基因突变所致的酶缺乏可能是急性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孙淑云, 周畅, 张晨[3]2002年在《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基因突变与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研究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乙酰水解酶基因突变与中国人脑血管病 (CVD)的关系。方法对 15 3例脑血管病患者及 10 0名健康对照者分别用多聚酶链式反应分析基因组DNA的突变等位基因 ,用Stafforini等的方法测定血浆PAF乙酰水解酶的活性。结果 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突变基因型及突变等位基因的频率显着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不同危险因素间基因突变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浆PAF乙酰水解酶基因突变所致的酶缺乏可能是我国脑血管病的遗传学危险因素之一。

吴健[4]2005年在《血浆型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基因突变与江苏省汉族人脑血栓发病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血浆型PAF-AH基因4、7、9、11外显于是否存在基因变异或多态性,进而探讨其与中国江苏藉汉族人脑血栓易患性的关系;并观察血浆型PAF-AH活力与江苏省汉族人脑血栓的相关性。 第一部分: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基因突变与江苏汉族人脑血栓的关系 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在中国江苏汉族人群中分析血浆型PAF—AH基因4、7、9、11外显子变异的多态性。 结果: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出7、9号外显子多态性。7外显子Ile~(198)Thr (593位点T→C突变)在脑血栓组出现频率12.67%,在健康对照组出现频率11%。9号外显子Val~(279)Phe (994位点G→T突变),在脑血栓组G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为18.67%、10%,在健康对照组为8%、4%。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未检测出4、11号外显子多态性。 结论:9号外显子994位点G→T突变可能是中国汉族人脑血栓的易患基因标志,7号外显子593位点T→C突变是多态性位点,与脑血栓无相关性。 关键词:脑血栓,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基因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等位基因特异扩增法(AS—PCR)。 第二部分:血浆型PAF-AH活力在江苏汉族健康人及脑血栓患者研究方法:卡门(Caymen)分析试剂盒测量PAF-AH在中国江苏汉族人群中活性。 结果:脑血栓病人血浆GG和GT基因型PAF乙酰水解酶活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不同危险因素间基因突变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杂合子或纯合子中血浆乙酰水解酶活性显着降低增加了脑血管病的危险性。

陈蓓蕾[5]2005年在《细胞型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Ⅱ酶活力及基因变异与脑血栓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脑血栓发病率和致残率较高,对其发病机制尚无明确结论。目前认为,体内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与脑血栓的发生发展有关;同时,脑血栓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有必要进一步寻找候选基因变异并明确其与脑血栓的关系。 实验证实,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参与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与脑血栓的发生有一定关系。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催化PAF的2位乙酰基水解,导致PAF活力丧失。体内PAF-AH活力的下降使PAF降解减少,可间接导致脑血栓的发生。PAF-AH有两种存在形式:血浆型和细胞型。研究推测,血浆型PAF-AH 9号外显子错意突变Va1279Phe是脑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细胞型PAF-AH Ⅱ与血浆型PAF-AH氨基酸序列有同源性,有相同的底物特异性,并且,有实验证实细胞型PAF-AH Ⅱ能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及炎症细胞的趋化性。目前国内外对细胞型PAF-AH Ⅱ的酶活力及其基因变异的检测分析尚无报道。 本研究采用Cayman公司PAF-AH酶活力检测试剂盒检测脑血栓组及健康对照组细胞型PAF-AH Ⅱ酶活力,以了解脑血栓发生后酶活力的变化,进而推测细胞型PAF-AH Ⅱ与脑血栓发生发展的关系:采用PCR扩增细胞型PAF-AH Ⅱ活性中心所在部位的7至10号外显子并通过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分析寻找杂合突变,以了解该酶活性中心部位编码基因是否存在变异,以及所存在变异与脑血栓是否可能有关。 实验结果发现:

陈蓓蕾, 袁成林, 张雄[6]2008年在《细胞型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Ⅱ基因变异及其与急性脑梗死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了解细胞型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Ⅱ活性中心部位编码基因是否存在变异,以及所存在变异与急性脑梗死是否可能有关。方法采用PCR-变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检测细胞型PAF-AHⅡ活性中心所在部位及其周围的杂合突变。结果在急性脑梗死组发现8号外显子上Thr241Ser,在健康对照组中未发现该变异。基因变异标本酶活力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结论细胞型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Ⅱ8号外显子上存在Thr241Ser,该变异与急性脑梗死可能有关。

胡中扬, 杨期东, 张乐[7]2007年在《脑出血的遗传学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脑出血是受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影响的多因素疾病。近年来,随着脑出血家族聚集现象的发现[1,2],遗传因素在脑出血发病中的作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成为研究的热点。现就近年来有关脑出血的遗传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

马永盛[8]2016年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基因R92H和V279F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易感性及其亚型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背景缺血性卒中的发病原因较多,除了传统的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肥胖等因素外,遗传因素在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分析人群中遗传因素对脑卒中的作用对于开展卒中早期预防,指导脑卒中的治疗等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已经发现,炎症及氧化应激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性刺激,如吸烟、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后可以发生质的变化,被称为“内皮活化”,这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最早发生的事件。活化后的内皮分泌粘附分子及趋化因子,导致内皮对大分子的渗透性增加,从而出现内皮下细胞外基质的结构变化。因此,低密度脂蛋白(L DL),特别是那些较小较密集的L DL,具有更强的促动脉硬化作用,深入血管内皮,聚集在内膜下,并在那里发生氧化。氧化后的L DL导致血管内单核细胞聚集并促进其转化为巨噬细胞。后者吞噬氧化后的L DL并转化为泡沫细胞,这也是动脉硬化斑块的最本质成分。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导致临床症状出现,如导致动脉管腔狭窄出现器官供血、供氧不足表现为心绞痛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间歇性陂行等,或者不稳定斑块破裂、出血并出现局部血栓形成,出现急性心肌梗死、脑梗塞等。许多研究发现,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密切相关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并不与动脉斑块导致的血管狭窄程度完全一致,而更主要是与斑块的性质有关,更具体的讲,是与局部的炎症程度,斑块纤维冒的厚薄,斑块降解相关的炎症细胞因子、金属蛋白酶等相关。这可以解释为什么许多动脉斑块程度较轻的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动脉缺血性事件。发现对预测缺血性脑血管病有价值的循环标记物是目前脑血管疾病研究的热点之一。C反应蛋白、胆固醇水平等既往研究的标记物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测价值较小,寻找动脉斑块稳定性有预测价值的新型循环标记物在临床研究中非常必要。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 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是磷脂酶A2蛋白家族中的一员,在氧化型L DL等促炎磷脂酶及促动脉粥样硬化性代谢产物如溶血磷脂酰胆碱(l ysophosphatidylcholine)及氧化型脂肪酸(o xidized free fatty acids)的产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Lp-PLA2基因多态性的研究,目前发现位于9号外显子的V279F位点与日本人冠心病及脑卒中的发病相关,位于位于11号外显子上的A379V多态性位点与韩国冠心病及中国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相关,但目前尚没有关于位于4号外显子上的R92H位点及V279F位点与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性的研究。因此本研究主要对R92H及V279F位点与中国大陆地区缺血性脑卒中及不同亚型的发病风险进行了相关研究。目的1、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正常对照人群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 p-PLA2)基因R92H和V279F两个多态性位点的分布特点进行研究,并比较缺血性卒中患者与正常对照者两个位点基因型和基因频率的分布差异;2、对L p-PLA2基因多态性R92H和V279F两个位点与中国汉族人群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危险因素、脑卒中T OAST分型、血脂分析、预后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对L p-PLA2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发展中的作用进行评价。方法1.收集经颅脑M R或C T证实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正常对照者,收集缺血性脑卒中传统血管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饮酒病史。2.空腹抽取前臂静脉血,应用血液基因组D NA提取试剂盒提取白细胞DNA。3.应用P CR及基因直接测序法测定L p-PLA2基因R92H和V279F两个位点的多态性,并对两个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缺血性卒中组及对照粗中的分布进行比较。4.对两个基因位点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病及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共有386名缺血性卒中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经T OAST分型后分为L AA组254例与S AO组132例,L AA组平均年龄62.1±9.89岁,男性68.9%,SAO组平均年龄24.8±2.64岁,男性69.7%。对照组386例,平均年龄61.9±9.84岁,I S传统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既往T IA病史等在I S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缺血性脑卒中(I S)组血清L p-PLA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L AA组、S AO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L p-PLA2水平均升高,有显着性差异。3.缺血性脑卒中组A po A1、HDL-C平均水平均明显较对照组降低,而空腹血糖(F BG)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甘油叁酯(T 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 DL-C)平均水平在脑卒中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4.R92H位点的G A、GA+AA基因型频率在I S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28.8%,p=0.006;30.8%,P=0.009)。而R92H的A等位基因频率在I S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16.5%,P=0.001)。V279F中的显性模型V F+FF基因型在I S组表达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性(30.0%,p=0.007)。V F基因型在I S组表现率较高(28.0%,P=0.004)。而V279F中的F等位基因频率在I S组明显高于对照组(15.8%,P=0.002)。5.R92H位点的G A+AA基因型、G A基因型与L AA型I S明显相关,而S AO型脑卒中与各基因型关联性不明显,V279F位点的V F+FF基因型及V F基因型与L AA性卒中显着相关(c2=10.837,p=0.003;c2=9.366,p=0.006),而S AO性卒中与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无显着相关性(P>0.05)。6.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R92H位点G A、AA+G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与IS相关性高(叁者分别为O R=1.43,95%CI=1.03-1.98,p=0.032;OR=1.47,95%CI=1.07-2.02,p=0.027;OR=1.42,95%CI=1.07-1.89,p=0.024),V279F中的V F+FF基因型及F等位基因与I S显着相关(两者分别为OR=1.42,95%CI=1.03-2.04,p=0.028;OR=1.42,95%CI=1.07-2.24,p=0.031)。7.Cox回归分析显示R92H基因型与I S患者复发相关。其中G A+AA基因型与I S复发关联性强(O R=1.75,95%CI=1.03-2.29,P=0.041),V279F基因型与I S患者复发相关。其中V F+FF基因型与I S复发关联性强(O R=1.72,95%CI=1.01-2.35,P=0.039)。结论1.血清L p-PLA2水平与缺血性卒中发病密切相关,缺血性卒中组L p-PLA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Lp-PLA2基因R92H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缺血性卒中发病密切相关,GG+GA基因型,G 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在缺血性卒中组明显升高;R92H基因多态性与L AA型脑卒中有较明显的关系,而与S VO分型无明显关系。3.Lp-PLA2基因V279F位点的F F+VF基因型,V F基因型和F等位基因频率均与中国汉族人群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相关,V279F基因多态性与L AA型脑卒中有较明显的关系,而与S VO分型无明显关系。4.R92H和V279F位点与缺血性卒中复发相关,与L AA性卒中关系更为密切。

参考文献:

[1]. 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基因突变(Val~(279)→Phe)与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D]. 孙淑云. 青岛大学. 2003

[2]. 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基因突变(Val279-Phe)与急性脑出血的相关性研究[J]. 孙淑云, 李江, 张晨.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3

[3]. 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基因突变与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J]. 孙淑云, 周畅, 张晨.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2

[4]. 血浆型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基因突变与江苏省汉族人脑血栓发病的相关性研究[D]. 吴健. 扬州大学. 2005

[5]. 细胞型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Ⅱ酶活力及基因变异与脑血栓相关性研究[D]. 陈蓓蕾. 扬州大学. 2005

[6]. 细胞型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Ⅱ基因变异及其与急性脑梗死相关性研究[J]. 陈蓓蕾, 袁成林, 张雄.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8

[7]. 脑出血的遗传学研究进展[J]. 胡中扬, 杨期东, 张乐.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7

[8].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基因R92H和V279F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易感性及其亚型的相关性研究[D]. 马永盛. 青岛大学. 2016

标签:;  ;  ;  ;  ;  ;  ;  ;  ;  ;  

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基因突变(Val~(279)→Phe)与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