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已经确立了以清洁和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思路,逐步提高替代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风能作为技术最成熟和经济可行的清洁能源,逐渐成为人们在寻求替代能源过程中的焦点,风力发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飞速发展。
关键词:风电工程;项目管理;项目支持
一、管理要点
(一)着眼宏观形势编制战略规划并适时调整
1.定期到政府主管部门、设计单位、科研院所走访,随时了解国家有关政策,为规划的编制提供政策依据和理论依据;
2.定期参加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研讨会、展览会,随时了解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最新发展方向和动态;
3.定期组织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相关专家到公司进行座谈或举办讲座,为规划的编制出谋划策,确保规划目标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二)宏观选址、测风和风资源评估工作管理
1.项目收资清单编制和资料落实。充分利用地方政府的资源,通过详细的现场调查和对多方资料的研究,结合类比工程的经验,尽可能在充分理解区域地形条件和风速成因前提下进行选址,特别要落实地形条件、风电场场址范围、区域气候条件、接入系统和交通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和规划情况、矿产分布、国家级保护区、军事设施等情况。
2.加强测风资料的管理。对测风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加强测风工程验收,确保测风数据的完整、准确、可靠。加强设备故障处理和定期维护,采用报修单、故障初步判定、报修计划单等方法,及时书面通知厂家问题数据和相应测风设备,并督促厂家提出处理意见和处理时间,尽可能使故障及时排除,确保测风数据的完整率符合相应标准要求。
3.对测风数据定期进行分析。根据6个月以上资料分析同一区域各测风塔数据的一致性和不同区域测风塔数据差异,一方面验证测风塔的代表性,另一方面对目标区域做出基本判断和比较,及时提出需要补立测风塔的区域的测风方案。对测风满一年的项目全部进行风资源初步分析,重点项目委托咨询单位编制风能资源评估报告,为企业项目开发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及评审的管理
1.充分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进行沟通,交流项目宏观选址和测风塔选址的情况,进一步优化项目首期和规划场址的位置,应在可研阶段规避风险、整体规划、专题研究实施整体规划的电网等条件。注重与下游的建设、运营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充分听取各方对可研报告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各技术指标合理可靠,具有指导性和可控性。
2.委托风电行业技术归口管理单位组织审查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聘请业内专家进行内审,这样问题能尽早暴露、尽早解决,避免非专业化的主观局限性,有利于正确地判断项目的优劣和可实施性。
(四)项目核准工作管理
1.在项目核准过程中要紧跟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项目核准的相关政策动向,应根据主管部门的要求编制相关文件和材料,确保项目核准的成功率。
2.在项目核准报告及所需的各种支持性文件编制过程中,要与咨询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合理安排时间,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各种报告,确保报告质量和项目核准进度要求。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前期开发阶段项目评估的局限性
1.重视项目宏观选址和风能资源评估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跟踪全国及区域风资源评估、风电规划成果,以较优的风能资源为项目布局和评价的基础。选择权威咨询公司,结合风场短期测风和附近气象站长期测风资料进行规划区域风能资源评估,提出优化的开发规模和场址范围。
2.尽可能落实风电场上网条件和电价水平。收集风电场所在地区电网现状和规划、电网现状和规划地理接线图等资料。走访主管部门,提交待开发风电项目的选址、规划资料,了解项目可能的接入电网方式和容量,了解区域风电电价水平,从而调整开发计划。
3.国内主流风电机组调研。根据企业风电发展规划和建设计划,尽早对国内主要风电设备生产企业进行调研,了解风机市场的供应情况以及主流风电机组的运行情况,考虑企业项目布局、场址和风能资源特点,对项目评估、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机组选型及后期风机采购工作提出指导意见。目前风电项目近80%的投资用于采购风电机组,因此开发企业选择批量大和技术相对成熟的风电设备对减少投资风险是至关重要的。在采购风电设备时,不仅要考虑设备价格,还要综合考虑制造企业的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设备质量、运行业绩、服务能力和成长性等,并与综合实力较强的风机制造企业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以保证供货数量和时间,获得较为优惠的价格。
4.项目初步投资估算和经济评价。对转让、合资及风能资源较差的项目,通过初步经济测算判定项目是否可行。依据行业相关定额、收费规定、地方工程材料价格水平、拟选风电机组等主要机电设备价格,进行初步投资估算,根据项目风能资源评估、上网发电量估算结果和区域风电电价水平,按照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和行业规范,对项目进行初步经济评价,考察项目清偿能力、盈利能力等财务状况,以判断在财务上是否可行,通常项目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达到行业基准收益率8%时,项目在财务上是可行的。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脱节于项目建设
1.通过设计招标确定设计咨询单位。采用公开招标或竞争性谈判方式,通过对投标单位的资格、业绩(特别是类比项目)的审查和技术方案、投标报价的对比,按相应的权重(技术方案的权重应体现投标人实力)打分,选择综合评分的前三名进入谈判程序。
2.合同中工作范围、质量、进度和费用要求验收方式应界定清晰。一般采用建设部颁布的《建设工程设计合同》为合同范本与中标人进行谈判,合同中的工作范围应按项目规划容量体现项目整体性和衔接性,应分项列出工作内容、相应进度和报价,应明确可行性研究报告所需基础资料的清单、深度要求及费用,对纯技术性资料要求中标人收集并明确完成时间,合同中应规定对所提交成果投标人应接受审查并按时修改。投标书中的关于项目技术方案、人员组织机构、质量保证措施等文件应作为合同附件。合同签订后应及时组织由项目主要管理和技术负责人员参加的启动会,落实和细化双方接口事宜,特别是影响工程投资概算精度的场址地勘、地形图测量、风资源评估和机型选择、征地费用、并网方案设计等工作,并对这些问题实施过程控制,这样可行性研究设计才可能真正到达科学评价项目、规避项目投资风险的目的。
3.风电并网条件对项目开发的制约性。当前,风电的发展规划超前于电网的建设和规划,风电并网成为风电规模开发建设的瓶颈之一。风资源较好的地区往往是电网薄弱区域,如风电装机容量居首位的内蒙古地区,一些已核准的项目因无法并网而缓建,已投运的项目因电网调度所需而发电量受到限制,这不仅制约了风电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影响了风电开发商的投资计划和合理利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发改委调整战略,提出建设百万千瓦、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思路,在风资源丰富的内蒙古、甘肃、新疆地区编制百万千瓦、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发展规划和配套电网的规划;建设高电压等级输变电工程,进行大型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稳定性研究,实现风电的跨区域输送,促进风电的大规模发展。
结束语
风能是一种潜力非常大的新能源,风力发电现已成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个热潮,其原因在于开发风能不仅能够有效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问题,还可以借此来应对和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齐百乐.输变电工程质量管理探析[J].价值工程,2014(7):96~97.
[2]张凯.风力发电项目建设成本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
[3]宫靖远.风电场工程技术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论文作者:侯小力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6
标签:项目论文; 风电论文; 风能论文; 电网论文; 区域论文; 资源论文; 资料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