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东[1]2016年在《层级互动式教学模式及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文中研究表明未来社会国家间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核心是拔尖创新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竞争。世界各国都逐渐认识到教育的重点应该是让能力突出而且天赋出众的孩童可以获得自己潜力被充分挖掘的机会。中国在创新人才的培养、建构和渴求方面,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关注地步。一代又一代的领导人强调对于民族的进步来讲,创新是灵魂,也为兴旺发达源动力,更是民族不断前进的基本保障。在信息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彻底变更了人类传递信息、沟通交流的方法,无论是知识的获取,还是信息的掌握,人们的渠道都愈加的多样化,教育原本在空间上所受到的限制已经被彻底打破。学习模式也日益多样化,可以确信的说教育界原本所采取的班级授课的教学模式必将迈入革命性的巨变时代,教育模式将和网络、信息技术等诸多的新科技结合在一起,不断突破传统的限制,快速前行。现有教学模式过于陈旧,长期注入式教学使得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课堂效率低下,教学忽视创新,尤其是在中国文化传统底蕴、背景下缺乏国际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创新,即缺乏培养学生方面的方法创新。因此改变陈旧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一种新型有效的教学模式,提质减负,解放学生,让学生高效学习,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凸显重要。本文围绕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构而展开,主要包括:(1)层级互动式教学模式创构的相关研究(2)层级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创构假设(3)层级互动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研究会有如下几点结论:(1)对于层级互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探索在逻辑上的起点主要是提质减负与解放学生。解放学生,让学生个性飞扬;解放课堂,让学生主宰课堂;解放教师,让学生学的有效。(2)层级互动式教学的思想构建于社会学和哲学,还有教育学与心理学等有关学科的基础上。“问题导引、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层级互动、课堂展示、学习报告、问题解决”与马克思主义所建立的认识论高度符合,也和我国的知行学说相符合。无论是自主,还是合作,都与知识建构这一基本理论相符合。“展示突破”与多元智力理论彼此符合;“学习报告、问题解决”符合发现学习理论以及有意义的相关学习理论。分析“层级互动”这一模式,其对社会学所倡导的民主、平等和自由的教育理念予以了充分的体现。(3)对问题导引、学案导学所对应的生产方式予以综合化的运用,借助于此,帮助师生减负,帮助学生实现素质的提升。该模式的主题可以描述为对课堂教学的整体产出效益予以提高,借助于此,达到提升创新能力的教育目的,在理论上,其建构的基础包括了哲学、社会学,还有教育学与心理学,其依托于层级互动模式的教学实践展开。(4)层级互动式教学实验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都是提质减负,而层级互动这一教学模式不但关注学生对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学习,也关注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不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师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有没有互动共做。在教学的过程中,其强化的是训练学生的逻辑和实验思维两种模式,对教学环节注重展示和探究与发现。这一教学模式可以说不但与数学教学的学科特征相符合,同时也和新课改的理念是一致的。所以,从理论层面上,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选择层级互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数学授课,极具可行性。(5)在新课改背景下,运用教学实践对层级互动这一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予以检验。实践前后实验班与对比班成绩差异显着,课业负担减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初步验证了层级互动式教学模式可运用于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层级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所应该遵守的基本策略之一。分析本研究,其主要的创新点可以描述为(1)模式创新:层级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全新尝试,具有可操作性;(2)管理创新:为学校、班级管理模式提供了一种全新模式,即学生自主管理模式。
朱敏[2]2008年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文中认为新课程改革呼唤新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我们应该对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本文对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量表作了初步探讨,以期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激励、诊断等功能,促进高中数学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育行为。笔者通过文献研究,在分析课堂教学评价发展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以及后现代主义理论,将教师课堂行为和学生课堂行为作为评价的对象,着重分析了新课程对高中数学教师、高中数学课堂以及课堂教学评价的期望和要求,以此作为评价体系的理念指导。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研制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量表为主线,第一步采用访谈法结合问卷调查法,收集专家、高中数学教师和学生的意见;第二步采用内涵分析法和关键要素调查法相结合,初步确立评价标准及评价指标,并通过咨询专家和结合调查的结果最终确定一级指标2项,即教师课堂行为和学生课堂行为。二级指标7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师角色、教师基本功、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水平、学习效果。叁级指标23项,其中教师方面的指标13项,学生方面的指标10项。随后采用特尔斐法,通过征询专家意见并进行统计处理,得出各级指标的相对权重系数,至此形成评价量表。通过修订和试评,对本评价量表的科学性进行了检验。评价者信度的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65,说明本评价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采用内涵分析法保证了指标的内容效度;在指标的筛选过程中采用关键要素调查法保证了较高的结构效度。本评价标准强调以学论教,注重学科特点,并对学生的非学业方面给予了一些关注,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本文只是从标准和评价量表这两个侧面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问题作了探索,但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内核之一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重构也并非易事,需要在观念上、实施策略上、具体实践上加以变革和统筹,并不断完善。
陈晓峰[3]2017年在《高中“课堂教学信息化”的现状与改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信息化"在教育教学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教育部于2012年3月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同年10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教育信息化"受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的高度重视。本文以高中"课堂教学信息化"的现状与改进为研究主题,基于上海市CY高中的实践,针对现阶段课堂教学信息化中存在的不足,探究问题的成因,寻求改进的途径与策略。本研究也反映了当今教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一些普遍的问题,具有其代表性。笔者作为CY高中主管"信息化"与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从CY高中多年的实践基础出发,采用行动研究方法,结合笔者在学校具体管理工作中的实践体会与思考,辅以调查、访谈以及对比研究等手段,分析总结了现阶段CY高中课堂教学信息化中的主要问题:"信息化"资源在日常教学中使用率较低;师生对"信息化"功用认识不足,缺乏共识;"信息化"在课堂教学方式的改进中作用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从课堂教学中师生主体视角、管理者政绩观视角和学校内部管理视角探寻问题的成因。基于对问题及其成因的思考,开展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与学习,借鉴国内外学校的成功经验,研究国内外政府的相关政策与举措,并学习了"信息化"相关理论与研究成果。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笔者设计并组织了 CY高中的"课堂教学信息化"改进行动,并在2014-2016开展了两轮实践与研究。通过对CY高中两轮改进行动的反思,结合典型案例的分析,从"效用"角度反思与分析学校改进行动中的不足与问题,提出现阶段"课堂教学信息化"效用提升的四个要素: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结合;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的优势互补;技术更新与日常便利性的平衡;学生体验反馈机制的完善。总结了现阶段"课堂教学信息化"进一步改进的主要途径:明确分布式领导绩效责任,形成行政、教学、技术叁方的合力;完善综合集成评价结构,应对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s,师生是主动的、有适应性的主体,适应产生复杂性);丰富供给途径,打破信息化教学资源封闭系统;从集中到分散地投入学校资源,支持日常课堂教学改进。期待以此作为学校后续改进的新起点。
邵丹[4]2016年在《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的应用现状调查分析》文中认为传统教学法一直是高中数学课堂上使用的普遍教学方法,老师占有主导地位,主要是老师进行讲解,学生负责记录,学生们经常会出现上课感觉听的很明白,但是课后做题却不会的现象,这种现象让学生们十分苦恼,特别是碰到论证题更是不知道从何下手。在传统教学已经不能满足需求的时候,探究式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不仅如此,在探究式教学中加入情景教学也可以对普通教学方法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情景教学以其固有的特点,可以使探究式教学过程更加生动灵活。本文为了掌握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课堂的应用情况,了解探究式教学方法是否能提高高中生数学的成绩,了解高中生对探究式学习的看法及喜爱程度,以及探究式学习法在高中课堂中应用起来的难易程度,是否可以将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快速推进。设计了一个1000份的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应用的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得出以下几条结论:(1)探究式学习法有利于改进传统教学的缺点。(2)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3)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4)对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很大帮助,在对数学题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动脑,思考,观察,还需要很大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信心以及攻克难题的毅力,同时,在解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品质。
曹志强[5]2009年在《探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世界各国倾向于通过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美、英等国纷纷倡导“主题探究”与“设计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注意力集中到探究上,坚持进行探究”;“同时教师要创造一种灵活的、有助于科学探究的学生学习环境”。论文的写作从两个方面展开:首先对蒙自高级中学学生学习现状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探讨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意义。其次运用理论探讨法,构建适合蒙自高级中学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并通过实验研究对比分析检验所构建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采用思辨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在文献分析和调查的基础上,先明确界定“探究性学习”;揭示探究性学习的意义和探究性学习教学规律的内在要求。然后,运用理论探讨法,结合案例研究,构建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论述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并制定了相应的课堂教学策略流程,探析策略流程对教学实践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检验,并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教学案例。研究主要取得以下的一些结论:1.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是可行的、有效的。虽然高中教育面临着升学压力,很多时候都以学生学业成绩为主要评判标准。教学改革在高中进行得往往很谨慎,但论文实证了在高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成效。2.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3.检验了构建的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刘云[6]2016年在《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使用研究》文中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践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但如果学生一直以被动接受的方式来获取知识,那么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必然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转变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教科书编写“应把‘数学探究’等活动恰当地穿插安排在有关的教学内容中”,让学生通过数学探究活动,“初步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的产生过程,体验数学研究的过程和创造的激情,提高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在该标准指导下编写而成的各套高中数学教科书,与传统数学教科书相比,在内容、体例、结构、组织等方面有较大变革。尤其是人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在教科书正文及附录中设计了众多的数学探究内容,为高中数学探究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课程资源。这种在教科书中设计探究内容以顺应知识转型社会背景的教科书编写新方式,给习惯了传统讲授式教学的高中数学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与实施者,教师的教学方式往往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使用教科书来教学的活动中教师同样居于主导的地位。面对课程改革中教师对新课程提倡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误解,所带来的用“学生通过记忆和练习接受导学案上的数学知识”来替代“学生依据教科书设计进行知识探究”的错误做法,研究教师主体对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使用具有了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论文围绕“高中数学教师是否会使用教科书中的这些探究内容?会如何使用这些探究内容?哪些因素影响了教师对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使用?应该如何促进教师使用教科书中的探究内容?”等问题,以教师为主要对象,兼涉学生,对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使用进行了系统研究,一方面可揭示高中数学教学方式改革的推进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为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提供来自实践和实证的考量。本研究将教科书视为课程的载体,亦为教学的工具,兼具课程文本和教学活动文本的双重身份,其本质属性包括内容属性和教学属性,内容属性侧重的是教科书的编制取向、内容选取、内容编排与组织等方面的特征,关注的是教科书内容的课程价值取向;教学属性则指向教科书在教学设计、学习评价和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属性,是教科书所体现或潜在地有助于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特性。借鉴教科书分析及使用研究的已有成果,本研究认为探究内容作为教科书中的一类特定内容,其亦具有特定的内容属性和教学属性。本研究从探究内容的教学属性出发,借鉴教学设计“教什么、怎么教、达到什么目标”的叁维度架构,建构了探究内容的分析框架,并将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使用操作化界定为:教师选取探究内容、执行探究内容教学策略、实现探究内容教学目标的活动。本研究视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使用为微观领域内的课程实施,故而以TIMSS(国际数学与科学趋势研究)课程框架为理论基础,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导下,采取文献法、内容分析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了人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编写特点及教师使用活动中对这些特点的践行,并探查了影响高中数学教师使用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因素,提出了促进高中数学教师使用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策略。具体而言,研究首先对课程文件、教科书中探究内容已有研究成果以及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进行综合研究,以构建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文本分析的框架。其次采用该框架分析了人教版(必修和选修2系列)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在内容呈现和探究对象、教学策略和教学目标等侧面的编写特点。再次基于内容分析的结论,使用课堂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收集样本教师使用探究内容时对这些特点的践行情况及影响因素的相关数据,并在数据叁角检证的基础上归纳出样本教师使用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促进高中数学教师使用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建议。研究主要获得了如下结论:其一,探究内容文本分析框架由3个维度(探究内容、教学策略、教学目标)8个类目组成,包括:呈现探究内容的栏目、探究的对象、探究的主体、探究的组织、探究的技能、探究的水平、探究目标的类型和呈现。其中多数类目分为若干子类,如探究的对象分为陈述性知识探究、程序性知识探究、知识创造性应用探究和知识模仿性应用探究,而探究的水平则分为问题起始型、论据起始型、结论起始型和论证起始型。其二,文本分析发现,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编写具有如下特点:在内容方面,教科书中设计了众多的探究内容,主要有两种呈现方式,章节正文中的思考、观察和探究小栏目,以及章节附录中的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信息技术应用和实习作业大栏目;它们以引入数学新知识为主要意旨,72.4%的探究内容以数学知识的探究为对象(其中以陈述性知识居多,占58.7%,程序性知识仅占13.7%),余下27.6%以数学知识的应用为探究对象(其中创造性应用占11.8%,而模仿性应用则占15.8%)。在教学策略方面,教师用书中对探究内容的指导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62.2%的目标设计陈述及39.0%的探究内容教学建议陈述主体包括学生);强调应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探究内容仅占18.1%,强调给予学生充足时间来探究的仅占2.0%,明确标注多人探究的仅占4.2%,其余则未指出学生探究的组织方式;探究技能以基础技能为主(占总技能频次的84.1%),综合技能为辅(占总技能频次的15.9%),接近半数(48.0%)的探究内容训练的探究技能超过2种,在基础技能中推理、观察、比较最受重视,分别在50.1%、20.3%、18.1%的探究内容中需要使用,最不受关注的是控制变量、下操作性定义和形成假设的探究技能,分别在0.6%,0.6%和1.5%的探究内容中受到使用;探究开放水平以结论起始型最多占81.5%,证据起始型次之占10.2%,论证起始型第叁占6.0%,问题起始型最少占2.0%。在教学目标方面,73.1%的探究内容教学指导中陈述了教学目标,其中陈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比例最大,占到57.8%,陈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比例次之,比例为26.1%,陈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相对最少,占到了13.3%;探究内容目标在陈述时以内部过程为主,占52.7%;其次是既不陈述内部过程也不陈述外显行为的,占10.0%,仅陈述外显行为的排第叁,占6.4%,余下的则为既陈述内部过程也陈述外显行为的,占4.0%。其叁,样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使用具有如下特点:探究内容的选择与改编方面,正文中的探究内容选用比例较高,观察课例中89.6%的探究任务得到了选用,问卷调查中64.8%的样本教师反映选用了教科书中多数探究内容,相对而言附录中的探究内容选用较少;教师较少对探究内容进行改编,观察课例中58.0%的探究任务未经过教师的任何改编,且教师的改编往往弱化了课堂上的学生探究(占58.6%),教师访谈中有5人改编弱化学生探究,有2人改编加强了学生探究。探究内容的教学策略执行方面,学生主体性地位获得了一定体现,问卷调查中仅5.8%的教师喜欢选用教师讲解的方式,其余94.2%的教师倾向于给予学生一定探究机会,课堂观察中比例相当;教师倾向于师问生答的师生互动方式,问卷调查中84.7%的教师喜欢采取师问生答的方式来进行探究,课堂观察中这个比例为81.5%;学生更多运用基础探究技能来进行探究,问卷调查中教师选择让学生提问创造的比例最小,课堂观察中则综合技能使用频次仅占到9.8%;探究开放水平维度的考察则发现,学生的探究空间较小,课堂观察中探究任务的平均开放水平为2.23。探究内容的教学目标凸显方面,接受访谈的9位教师,叙述了自己在使用教科书中探究内容时所关注的教学目标,有7位(77.8%)谈及知识与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有4位(44.4%)谈及过程与方法领域的教学目标,另有5位(55.6%)谈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目标。其四,样本教师对探究内容的使用,受到来自教师自身、学生、教科书、学校环境和社会文化五个方面的影响:教师自身方面,65.6%的教师认可探究内容的编写意图是提供师生开展探究教学的素材,但仅52.4%的教师认可探究内容的探究任务应由学生来完成;72.4%的教师认同高中数学教科书中的探究内容,且对教科书中探究内容内容属性与教学属性的认同均值超过对配套资源的认同均值;处于5个探究内容关注阶段(信息、个人化、管理、结果、合作)的教师比例分别为39.8%、77.3%、58.0%、73.3%、86.5%,表明教师主要关注探究内容对自身带来的影响,探究内容使用对学生带来的影响和与其他教师就探究内容的使用进行合作等叁个方面;另外教师的个体能力水平和经验亦会对探究内容的使用带来一定影响。学生方面,学生的认知和能力水平、学生的参与性、学生的已有经验与兴趣分别有71.1%、64.2%、61.1%的教师认同会对其探究内容使用带来影响,另有81.3%的教师反映班级人数太大,影响了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实施。教科书方面,探究内容对考试的重要性、探究内容是否符合教学的需求、探究内容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探究内容的难度、探究内容的启发性与必要性、探究内容的生活性、探究内容的可操作性等均会对教师使用教科书中探究内容带来影响。学校环境方面教学时间紧、硬件条件缺乏、教学以知识为取向而非能力为本位及政策制度层面的文化如是否提供给探究内容使用有利政策和教研制度支持等,亦是制约探究内容使用的重要因素。社会文化方面,对探究内容使用的影响则来自于科举制度的考试文化传统、实用主义的功利文化环境和精耕细作的农业文化传承。其五,在上述研究基础上,从教师内在提升、教科书编制、学校环境改善以及社会整体文化等四个侧面提出促进教师使用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策略:教师提升策略方面,对探究内容的选取与改编,教师应依据探究主线来取舍教科书中探究内容、依据“探究的流畅性”来增加探究内容、依据“探究的明确性”来改编探究内容、依据“教学的现实性”来创生探究内容;对探究内容教学策略的执行,教师应树立合理的教科书使用观、从数学本质和数学探究的特征以及数学探究的方法技能出发来引导探究、正确认识数学探究过程与结果的双重性、并分清教师和学生在探究中的角色地位;对探究内容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应正确认识并合理呈现探究内容的教学目标。教科书的编制方面,应通过广泛调研来确定并明确指出探究内容编制的目的,并正视不同教科书位置中探究内容编制目的的差异;探究内容的选择应遵循价值性、探究性、操作性、趣味性、层次性、文化性等原则;探究内容的呈现则应遵循集中性、完整性、问题性、阶梯性、阅读性、指导性等原则。学校层面应转变仅围绕高考的教学取向并在教研活动中关注探究内容使用。社会文化层面则应做到全面认识高中数学教育培养目标、家长和社会大众切勿给予学校教育过多外部干涉、高考命题应转向关注问题解决能力。论文分为8章,绪论、文献综述、研究设计、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编写特点分析、高中数学教师使用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现状透视、高中数学教师使用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影响因素、促进教师使用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策略、研究的结论与思考。本研究的创新之处:1)研究首次对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编写特点和使用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主题新;2)研究着眼于教科书的教学属性,将高中数学教师对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使用视为探究内容教学设计意图的实施活动,从探究内容的选取、探究内容教学策略的执行和探究内容教学目标的凸显叁个维度对其进行了探查,研究的视角新;3)研究采用TIMSS课程框架作为理论框架,通过研究证实了其对探究内容使用这一微观课程实施领域的解释力,亦发现了课程、教师、学生、学校和社会文化各个层面因素对教科书使用及教学实践活动影响的交互性,揭示了教科书使用是一复杂的教育现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提出了促进教师使用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策略,研究结论新。本研究的不足之处:1)研究仅涉及TIMSS课程框架中叁个层面课程中的两个——预期课程与实施课程,且仅关注教师主体对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使用,未能够揭示探究内容使用的效果;2)研究采取多种工具收集数据,原始资料非常庞杂,掌握不易,故不排除数据分析时忽略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的“整体意义”,而只作了片面推断的可能性;3)研究受取样局限,故而更追求理解性和建设性的结论,而缺少一般量化研究的确定性、普遍性和推广性。
闫沛莲[7]2002年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世纪之初,知识经济初显端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而其根本在于创新人才的竞争。社会的信息化、经济的全球化,使创新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水平成为影响民族生存状态的基本因素。在我国,为改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普遍较差的教育现状,国家教育部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要求将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在基础教育阶段,落实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已是适应时代要求的当务之急。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必将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成为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积极思考、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作者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对教学班进行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实验,实验表明:在基础教育阶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切实可行的,并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学生学习成绩都是有利的。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实验,参考相关教育文献资料,在对有关创新能力的理论探索的基础上,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研究,具体提出以下主要实施途径和方法:一、实施过程教学,诱导创新(创设情境;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鉴赏数学美;发展问题链;暴露思维);二、实施开放题教学,探索创新(条件开放题;策略开放题;结论开放题;综合开放题);叁、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创新(实验教学;概括总结;拓广创新;体验生活);四、运用数学技术,开拓创新。实施创新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首先必须更新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数学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正确的教师观和教学观,关注学生的全面的可持续性发展,从而有效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寻找传统与创新的有效结合方式的同时,努力探索并构建创新型的整合教学模式。其次必须以课程与教材的改革为基础,充分发挥学业评价的教育功能,进而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切实落实创新教育。总之,只有落实于素质教育之中的创新教育才是有效的,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真正人才。
王林凤[8]2013年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叁疑叁探”教学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知识与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各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已从知识型向能力型、创新型转变。因此对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基础教育不得不进行改革,而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满堂灌”、“添鸭式”的单一、被动的教学模式与社会发展越来越不相协调。如何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是新世纪每一位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在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开放题——数学教学的新模式》开始,全国教师纷纷展开了探究式教学的探索。“问题—探究—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其中之一,该教学模式于1993—2000年在天津第四中学进行了实验,并取得了显着效果.2005年以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河南省教研室主任杨文普在完善这种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叁疑叁探”教学模式。它主要通过疑问与探究结合等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品质和习惯。这种教学模式至今已经实验七年了,西峡县整体教育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教学成绩由全市倒数第一变成正数第一。目前西峡的小学和初中已经推广了这种教学模式,高中还在实践当中。异军突起的成绩,轻负高效的课堂效率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旨在对“叁疑叁探”教学模式在高中阶段可行性进行实践论证。采用了文献分析,教学实践,问卷调查,考试考查等研究方法。论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分析文献的方法对“叁疑叁探”教学模式进行了全面的理论阐述。第二部分是对叁疑叁探”教学模式的内涵进行研究。第叁部分对“叁疑叁探”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第四部分对“叁疑叁探”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第五部分通过实验数据分析、问卷调查、考试考查方法对“叁疑叁探”教学模式的实施结果进行分析。并且得出了可靠的结论。即:“叁疑叁探”教学模式能使学生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习惯和品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各自的潜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它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第六部分对“叁疑叁探”教学模式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后续工作作了阐述。
刘君红[9]2013年在《“几何画板”应用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文中认为摘要:各种教学软件的不断出现,使教师们应接不暇,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已成必然趋势。几何画板凭借其简单的操作和强大的功能等优势成为数学教学的首选。如何将“几何画板”的教学价值真正体现和发挥出来,使它不仅仅作为教师的教学工具,而且能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是本课题研究的中心任务。通过实践研究和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将论文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先介绍国内外关于几何画板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提出论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及目标。第二章,将论文用到的一些理论知识进行阐述和说明。第叁章,通过对几何画板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相关概念和内容的理解,指出在高中数学课堂开展几何画板教学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探讨了其意义和作用。第四章,通过对教育实习期间的教学实验过程的设计及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到几何画板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有很大帮助。第五章,对研究结论进行反思总结,并指出在此基础上可以开展的工作。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是:将几何画板应用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及学习兴趣,能培养学习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对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形成有效的突破,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杨春花[10]2007年在《高中数学班级教学与个性化教学互补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传统的班级教学过分注重教师的“教”和追求教学目标的高度一致,却忽视了教育对象的存在,没有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目前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我们依然普遍沿用着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这是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素质教育倡导的是个性化教学.于是笔者提出将传统的班级教学与个性化教学结合起来,采取互补的办法进行教学,期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个性、创造性和广泛适应性的一代新人.本文首先界定人的个性,解读个性化教学,并系统回顾了国内外个性化教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进展;说明了学校教育中进行个性化教学的必要性及数学个性化教学的意义,总结了个性化教学在数学学科中的研究进展.其中概括了个性化教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思想: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基础,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明确了个性化教学理论的基本目标: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生活.接着探讨了个性化教学的理论基础,包括认知风格、多元智能理论、掌握学习原理、系统的自组织原理、建构主义理论等.在这些理论的支撑下,提出关于高中数学班级教学与个性化教学互补的研究构想,详细讨论了个性化教学中对学生的分层和对教师的要求,以及个性化教学的目的方法,实施原则和优化策略,常用模式和具体措施.最后在教学实践中做了实验并进行了教学效果分析.虽然个性化教学理论已经逐渐成熟,但在实践上方兴未艾,同时也受到其他方面的限制.对正确处理个性化教学理论与客观存在的应试教育的关系、正确处理个性化教学理论条件要求与教育资源短缺的关系、正确处理个性化教学内容要求与基础教育教学内容要求的关系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明确了个性化教学应实现学生的社会化与个性化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 层级互动式教学模式及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D]. 闫东. 西南大学. 2016
[2].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D]. 朱敏. 华中师范大学. 2008
[3]. 高中“课堂教学信息化”的现状与改进[D]. 陈晓峰. 华东师范大学. 2017
[4].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的应用现状调查分析[D]. 邵丹. 贵州师范大学. 2016
[5].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曹志强. 云南师范大学. 2009
[6]. 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使用研究[D]. 刘云. 西南大学. 2016
[7].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 闫沛莲. 西北师范大学. 2002
[8]. 高中数学课堂中“叁疑叁探”教学模式研究[D]. 王林凤.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9]. “几何画板”应用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D]. 刘君红. 延安大学. 2013
[10]. 高中数学班级教学与个性化教学互补的实践研究[D]. 杨春花. 河北师范大学. 2007
标签:中等教育论文; 数学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探究性学习论文; 高中数学论文; 教育信息化论文; 教学技能论文; 教学过程论文; 互动教学论文; 教师技能论文; 课堂管理论文; 几何画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