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丹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江苏 丹阳 212300)
【摘要】 研究数据表明结核杆菌培养的阳性率高于直接涂片,且对结核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用于指导临床用药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加强结核杆菌培养质量控制,提高结核杆菌培养的阳性率。
【关键词】 痰结核杆菌;培养;关键点
【中图分类号】R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4-0348-02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全球已有20亿人感染结核菌,1993年WHO宣布“全球结核病处于紧急状态”,把结核病列为重点控制的传染病[1]。痰结核杆菌检查包括直接涂片和培养。我们认为要做好结核杆菌培养,以下几个关键点显得尤为重要。
1.人员的管理
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过硬的检验水平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条件;检验人员必须有扎实的与其工作任务相适应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工作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人员要保持稳定,经过结核病参比实验室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2.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是检测工作进行的重要依据,实验室应严格按照《分枝杆菌分离培养标准化操作程序及质量保证手册》进行罗氏培养基的制备或购买、储存,痰标本的收集、储存和运输,痰标本结核菌分离培养,结核菌株的鉴定、保存和运输,以及废弃物处理等[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痰标本质量
痰标本的正确留取与送检是保证痰标本质量的前提,而痰标本质量直接影响检验结果。临床上常由于患者对正确留取痰标本主观意识不强、不能正确掌握留痰方法、部分患者痰标本获得困难、医护人员宣教督导不够、痰标本未做初步筛选等诸多因素,导致痰标本不能及时、正确留取,影响了培养的阳性率。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在留取痰液的前、中、后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送检痰标本的质量。
4.痰标本的前处理
痰标本前处理(目的是杀灭或抑制杂菌生长)目前主要采用碱处理法。取痰液1~2ml,根据痰标本的性质加1~2倍的4%NaOH,涡旋震荡30秒,室温静置15分钟,使痰液充分液化[3]。整个前处理时间从加4%NaOH到接种完成不得超过20min,这一步骤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培养的阳性率,4%NaOH加入量过多,标本被稀释,破坏了结核杆菌;太少,消化不完全,不能杀死杂菌,容易造成污染,均能导致培养的阳性率降低,一定要根据痰标本的粘稠程度适当增减碱液的加入量,标本数量较多时,应分批处理。提高培养阳性率,就要控制污染率,污染率必须控制在2%以下,污染率高,提示培养基灭菌不佳、被污染或标本前处理不当,无菌接种操作不当,应采取相应措施,查找和分析原因。
5.接种量
接种量控制在0.1~0.15ml,并且均匀铺在培养基的表面,量少影响阳性率,量多培养基缓冲不过来也影响结核杆菌生长。
6.培养基评估
商业提供的培养基需要评估,实验室不得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培养基[4]。合格的罗氏培养基的外观为斜面颜色新鲜、表面光滑无气泡、质地均匀无变形、具有一定韧性和酸碱缓冲能力,所用培养基必须是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每批培养基的购买使用都要有相应的记录并且用已知标准菌株H37RV进行质控,对其的性能进行评估,自配的培养基使用前还需做无菌实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7.设施和设备
实验室布局要合理,办公区和实验区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的标志,制定切实可行的生物安全制度并严格执行,加强实验室内务管理,防止交叉污染。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因素,培养箱和冰箱等恒温设备每天进行温度监控,温度必须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定期清洁消毒和化霜(冰箱),培养箱每年一次温场检定,生物安全柜在安装和使用中需定期检定,及时掌握环境设施和仪器的工作状态,当不能满足检测要求时,应立即停止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整改,直至满足要求。
8.室间质量控制
通过室间质控可以有一个纵向比较,了解实验室在本地区的技术地位并找出不足和差距有利于实验室水平的提高。实验室应积极参加室间质控活动,制订实验室质量控制计划并组织实施,参加各级结核病参比实验室组织的质量评估活动。
结核杆菌培养实验室只有对影响检测质量的所有相关因素尤其是以上八个关键点进行有效控制,并且在工作中获得持续改进,才能保证痰培养结果的准确、可靠。
【参考文献】
[1]张勇棋.等.临床标本结核菌涂片检查的质量控制[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5,20(6):82.
[2]赵雁林,等.分枝杆菌分离培养标准化操作程序及质量保证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2013:16-47.
[3]张佩英.提高痰培养标本质量的研究进展.解放军护理杂志[J],2009,26(5B):33-35.
[4]黄薇,蔡炯,黄剑屏等.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与评价[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1):134-136.
论文作者:薛春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8
标签:标本论文; 培养基论文; 结核杆菌论文; 实验室论文; 结核病论文; 质量论文; 结核菌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