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小博物馆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论文_曹馨

探析中小博物馆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论文_曹馨

广东金融学院广州货币金融博物馆 广东 广州 510521

摘 要:博物馆志愿服务工作日渐兴盛,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教育效果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分析了中小博物馆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中小博物馆志愿服务发展策略,以期指导博物馆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发挥志愿者的作用,促进博物馆的社会化服务。

关键词:博物馆;志愿服务;存在问题;发展策略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众素质的提高、以及人们对社会服务意识的加强,参与志愿服务的人越来越多,志愿服务领域也越来越广。博物馆作为社会公益性文化机构,自然也是志愿服务的一个重要的领域。志愿者服务是博物馆讲解系统高效运行的有效保证,也是联系博物馆与观众的重要纽带。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博物馆志愿服务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探析中小博物馆志愿服务工作发展策略。

1志愿服务对博物馆文化建设的意义

志愿服务是指: “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其特点是自愿性、无偿性、公益性,是一种传递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的行为,体现了一种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积极的价值取向。19世纪初,志愿服务在西方国家出现。它直接渊源于宗教性慈善服务。经过200 多年的发展,西方国家的志愿服务活动已比较成熟和完善,服务也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博物馆的志愿服务也早在1907 年就已在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开始。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大陆地区规范化、制度化的志愿服务起步较晚。1980 年代才建立正式的志愿服务组织,而博物馆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是在1990 年代之后。虽然中国博物馆志愿服务活动起步晚,但2000 年之后,博物馆志愿服务发展非常迅速,各大中博物馆的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地开展起来,志愿者的身影几乎遍及博物馆的各个工作岗位。志愿服务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博物馆人手不足,服务水平不平衡等实际问题,扩展了博物馆公共服务范围,提高了服务质量。志愿者也会把他们参与博物馆公共服务工作所了解的博物馆日常信息、藏品所蕴藏的传统文化知识、博物馆文化理念在社会上进行更为广泛的传播,起到了博物馆沟通社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对扩大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和宣传力,更加充分发挥其社会公共职能有着积极的意义。

2中小博物馆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志愿服务队伍是有志于社会公益事业的义务工作志愿者,是一只义务奉献、不计报酬的工作队伍,其自发性决定了队伍人员流动性相对较大这一特点。当前中小博物馆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2.1 结构单一,流动量大

虽然每年招募很多志愿者,但在实际服务过程中能坚持下来的志愿者是极少数,不断招募,不断流失,难以形成良性循环。报名时非常踊跃,但最终能通过考核坚持到馆进行服务的志愿者只有报名人数的2 /3,到第2 年往往不足1 /3。从调查中可以看出,中小博物馆志愿者大多数是大学生,大学生的流动性强,容易出现服务经验断层的问题; 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是为了完成某一项任务而不得已参与活动,是走过场,并非自愿参加志愿者活动。

2.2 管理制度不完善,志愿力量待凝聚

当前,博物馆自主报名的人员自觉服务意识较低,常常不能满足1 个月至少2 次不少于2 个小时的志愿服务。对博物馆而言,志愿者多为社会教育部门兼管,管理者往往人手不够,志愿者分配没有专人专项进行管理,负责人员难以固定,这使志愿者管理较松散,志愿力量有待凝聚。

2.3 服务形式单一,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部分志愿者顺利通过岗位考核之后,就忽略了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服务水平与质量无明显进步,基本处于原地踏步状态。考核上岗的志愿者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全部展厅通讲,而绝大部分的志愿者只能够讲解1 个展厅或几件重要的文物,长此以往,会影响服务质量,降低参观者的参观热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中小博物馆志愿服务的发展策略

3.1 发展专业的志愿服务队伍,建立流动博物馆,让志愿服务队伍更加专业

中小博物馆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通常是基于对地区文化的热爱,对文博事业的热爱,期望通过活动的参与学习更多相关知识,了解地区文化。文博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要结合志愿者的服务意愿和心理需求,通过展览的筹备活动、讲解活动的参与,帮助他们积累知识,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组织能力。

在中小城市,因宣传不到位,以及文化意识觉醒程度等原因的限制,并不是每位市民都能走进博物馆参观文物。博物馆志愿者可以通过文物复制品,宣传展板等资源,把文物知识信息带给市民。还可以通过文物复制品的制作介绍、修复说明等操作性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文物、保护文物。流动博物馆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志愿服务人员将自己的才华和专业同服务工作结合起来,还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将本土居民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汇集起来,通过志愿者传递出去。

3.2丰富文博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目前,不少地方性博物馆志愿服务工作以讲解为主,但讲解工作开展的基础是具备一定的文博知识,因为只有充分了解博物馆内的文物,积累相关知识,才能更好的传递文物知识。简单机械的背解说词给观众留下印象很困难。可以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志愿服务人员融入文博工作。通过专家培训课堂,提供相关学习机会,引导志愿者深入了解展览中的文物和其背后的历史意义。还可以开展“文物知识周末课堂”等讲座,普及本地区历史文化知识,文物发掘知识,和《文物法》等各方面的知识。

3.3完善对博物馆志愿服务者的管理工作

(1)志愿者的培训。志愿者在正式提供服务前必须接受岗前培训。首先,要对志愿者进行博物馆馆情、志愿者工作职责等知识的培训,使志愿者对博物馆整体情况、工作流程以及自己的权利、义务、职权范围、福利待遇等有清晰的了解,使志愿者在自愿的基础上,能自觉地遵照博物馆的各项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其次,必须对志愿者进行博物馆知识的系统培训,其内容包括文物基础知识、文物法规、博物馆概论、博物馆教育等。此外还有针对陈列专业知识的培训,志愿者须掌握陈列的大纲、线索与要点等,使其具备从事博物馆基础工作的能力。在整体培训完毕后,结合每个志愿者自身的特点和选择,为志愿者确定合适的服务岗位。在具体的岗位上,可指派博物馆工作人员根据岗位要求,再对志愿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博物馆工作人员要随时为志愿者提供耐心的指导,帮助他们树立面对新工作的自信心,不断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

(2)志愿者的考核。考核是对志愿者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表现做出评价的过程。考核不仅可以帮助志愿者认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不断改进工作方法,还可以为博物馆管理者甄别志愿者工作表现的优劣提供标准。博物馆应建立完善的考核标准和制度,对志愿者工作给予恰当的评价。考核标准应主要包括志愿者参加志愿活动的次数、服务观众的数量、从事志愿活动的时间长短等要素。考核方式则可以综合采用管理者评估、自我评估、同事评估、观众评估的方式,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使考核可能出现的偏差最小化,确保考核结果既客观,又不伤及志愿者的积极性。

(3)志愿者的奖励。志愿者的工作是建立在自愿、无偿的基础上,但是对志愿者进行奖励,与志愿精神并不违背。一方面,有激励,才有动力。另一方面,奖励也体现了博物馆对志愿者服务和付出的认可与肯定。由于志愿者在博物馆义务提供服务本身就是一种享受,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不以获取报酬为目的。因此,对于志愿者来说,对尊重的需求多于对物质的需求;对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高于对金钱的追求。所以,对志愿者的奖励要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博物馆志愿服务在近年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正在为推动博物馆事业及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要充分认识到博物馆志愿者的重要性,重视博物馆志愿服务者的培养、管理机制的建设,强化业务培训,搭建志愿者交流平台,提升志愿者的服务能力、服务水平等;同时也应该正视博物馆志愿服务在发展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提出一条适合我国中小城市博物馆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方向,从而为志愿者服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志愿者为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何红梅.志愿者服务对博物馆发展的作用[J].神州旬刊.2013(18):247-248

[2] 苏静,赵娜.我国博物馆志愿者服务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6 (1)

论文作者:曹馨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0

标签:;  ;  ;  ;  ;  ;  ;  ;  

探析中小博物馆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论文_曹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