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多年来汉语风格学研究的成就和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汉语论文,发展趋势论文,成就论文,风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H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030(2003)03-0035-06
汉语风格学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相当迅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并逐步向新的深度、广度和高度发展。
一、学术研究成果可观
1.探讨风格的论文大量涌现
据统计,独立发表的单篇风格学论文共有300多篇,数量大、涉及范围广,且有不少是颇有分量、有理论深度、富于开创性的。其中探讨基本理论问题的,如张德明《风格学的基本原理》、丁金国《语言风格学的几个问题》;探讨表达手段的,如黎运汉《语言风格表达手段初探》、郑颐寿《“格素”论》;探讨研究方法的,如林兴仁《风格实验法是风格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探讨风格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的,如唐松波《文体、语体、风格、修辞的相互关系》、王希杰《语言风格与民族文化》;研究风格学史的,如张德明《试谈“中国现代语言风格学史”的分期问题》等。这些论文在修辞风格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对汉语风格学的研究和发展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2.现代汉语教材和修辞学专著中大都有相当分量的风格论
20多年来出版的现代汉语教材大都有风格的内容。如胡裕树、张静分别主编的全国高校通用的《现代汉语》都讲了风格的定义、构成要素、民族风格、时代风格、功能风格、个人风格和表现风格。张志公主编的广播电视大学通用的《现代汉语》,陈垂民、黎运汉主编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通用的《新编现代汉语》,刘兰英等主编的高校外语院系通用的《语法与修辞》等也都有涉及风格的定义、成因、类型和功用等知识。
修辞学专著中的风格论,内容更丰富多彩,既注意风格的理论创新,又注意风格语料的佐证,并与修辞学的新探索相结合。如黎运汉、张维耿《现代汉语修辞学》、宗廷虎等《修辞新论》、王德春、陈晨《现代汉语修辞学》、郑颐寿《文艺修辞学》、倪宝元主编《大学修辞》、王希杰《修辞学通论》等,都有丰富的风格学内容,而且都有不同特色的创新性。以《大学修辞》为例,该书第8章《风格》,论述风格的含义、成因,风格学的对象、内容和方法,民族风格和时代风格、表现风格、作家风格,风格的多角度研究等共5万多字,论述相当全面、具体而深入,颇能给人以新的启示。
3.语言学专著、文学语言研究论著中研究风格的成果喜人
语言学专著中的风格论和语言学新学科的探索相结合,很有特色,从不同学科的角度丰富了风格学理论。如宋振华等《语言学概论》,专章讲授风格学的对象和任务,风格的本质、作用、形成、类型和个人风格等,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风格学理论体系;黎运汉等《公关语言学》专章讲公关言语风格与公关形象、公关言语的基本格调和多样化风貌;冯志伟《应用语言学综论》专章讲风格的定义,风格学的研究任务,风格的本质、形成和变化、类型、研究方法及《文心雕龙》的风格类型论等。
文学语言研究论著中的风格研究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如张静《文学的语言》论述了文学语言风格的定义、构成、类型等;张德明《文学语言描写技巧》论述了文学语言风格和文学语言技巧的关系,比较不同语言风格的语言技巧,作家语言风格与作品语言风格的关系,作家语言风格的主要类型及其语言技巧,语言风格分析应注意的问题等;黎运汉、李剑云《秦牧作品语言艺术》论述了其语言风格鲜明的主调和多姿的众调;周中明《〈红楼梦〉的语言艺术》论述了红楼梦语言的表现风格等,都颇有深度,见解精辟,对研究个人风格、作家作品风格和文学语体风格都很有帮助。
4.一批各具特点的风格学专著相继问世
1985年至1990年就有4本风格学专著问世:程祥徽《语言风格初探》,全书6万余字;张德明《语言风格学》,25万字;郑远汉《言语风格学》,28万字;黎运汉《汉语风格探索》,18万字。于根元等学者载文认为,这四部专著同传统的汉语风格研究有了质的分界,共同构成了汉语现代风格学的体系基本一致而各具特点的一组建筑群。
1993年至2000年又出版了5本。王焕运《汉语风格学简论》16万多字,回顾风格的研究历史,并论述了风格的一般理论问题及语体风格、表现风格、民族风格、时代风格等。郑远汉《言语风格学》(修订本)32.9万字,是作者根据一定的理论认识,具体深入地分析有关语言实际,将原著改成的修订本,比原著科学性更强了。郑荣馨《语言表现风格论——语言美的探索》21.9万字,论析了表现风格的定义、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形成原因,并划分了类型和具体分析了16种表现风格等,是一本从语言美的角度探讨表现风格的专著,颇有开创性。黎运汉《汉语风格学》是在《汉语风格探索》基础上作新的探索。全书42万字。丁金国、郑颐寿等教授评论,该书为汉语风格学构建起一个较为系统、合理的理论体系,系统地吸收、运用语言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思想,全方位、多角度地论析风格,科学地选择与运用多种分析原则和方法对风格事实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整理和归纳,是汉语风格学建立以来一部最具代表性的成果。程祥徽等《语言风格学》全书12.9万字,是程祥徽《语言风格初探》的充实提高和完善。其中从现代语言学研究的高度阐述风格学的理论基础,从宏观方面去梳理孔子、孟子的风格观,突出语体风格领先等内容,是该书的精华,有益于21世纪汉语风格学走向成熟。
二、学科建设成绩显著
学科建设成绩,集中表现为汉语现代风格学已具备了独立为“学”的四个基本条件。
1.构建了较为系统、合理的风格学理论体系
独自的理论体系是学科成立的首要条件。汉语风格学已构建了较为系统、合理的理论体系,包括风格定义、性质特点、成因、类型和风格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等。
(1)定义。风格是风格学的核心术语,对其理解关系到风格学研究的一连串问题,因此是风格理论研究的首要课题。学者们对风格定义的阐释,主要说法有6种:风格是言语的气氛和格调;风格是言语特点或语言、言语特点的综合表现;风格是语言的变异或变体;风格是运用语言表现出来的具有系统性的特征;风格是言语表现出来的区别性特征的总和;风格是言语作品的整体美学风貌。这些说法,内涵大同小异,都有风格是运用语言的综合表现这一核心内容,不同的是内涵所指对象有大有小,覆盖范围有广有狭。风格作为核心术语,其定义内涵和外延必须揭示所指对象的本质属性、特点、成因和范围。因此,拙著《汉语风格学》认为:“风格是人们言语交际的产物,是交际参与者在主客观因素制导下运用语言表达手段的诸特点综合表现出来的气氛和格调。”
(2)性质特点。任何学科的研究对象都有自己的特殊性质和特点,对其正确认识,对于研究这门学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几本风格学对这一问题都有论述。郑著认为风格的性质是语言——言语性、个性和社会性、系统性;王著认为风格是一种稳定的言语现象、创造性的言语现象、整体性的言语现象和具有统一性与排他性;张著认为风格的特点是整体性、特征性和综合性;黎著认为风格的本质特征是“类聚性”、“封闭性”、“开放性”。有同有异,都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风格的性质特点,有助于正确认识风格现象。
(3)成因。正确认识风格的成因,对划分风格类型和启迪人们创造独特的风格,都有重要作用,因而研究风格成因也是风格理论的重要内容。我国学者对风格的成因有4种看法:程祥徽、丁金国、袁晖、林兴仁和黎运汉认为风格的形成因素是制约因素和语言因素;郑远汉、郑颐寿、王希杰认为是语言因素,但也强调非语言因素的制约作用;王焕运认为是语言美学观、个人才学、时代政治和社会风气;张德明认为是语言系统本身因素和言语因素、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内容因素和形式因素的完美统一。看来,大都认为风格形成不可缺少制约因素和语言因素,而哪一因素是最主要的,哪一因素包括哪些成分,看法则有分歧。本人认为风格的形成是制导和物质因素的统一。前者起引导、控制和影响作用,后者是物质基础,二者互相依存,互为因果,缺一就不能形成风格。
(4)类型。风格依什么标准分类,分多少类,学者们主要看法是:按言语功能分类,程祥徽依此分为:日常交际、公文程式、科学论证、文艺作品的言语风格;根据外观形态分类,郑远汉分为:民族、时代、交际风格和功能变体;从多角度分类,张德明分为:民族、时代、语体、流派、表现和个人风格。本人认为,风格分类应依成因标准,从多角度不同层面来概括。因为形成风格的制导和语言因素都有独特的个性,这个性使不同的类型区别开来,所以依此可分为:表现、语体、民族、时代、地域和个人风格等。
(5)风格学的对象。独特的研究对象是学科之间相互区别,各自独立的根本条件。因此,一门学科的建立,明确研究对象是至为重要的。风格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程祥徽认为是语言使用中产生的风格现象;张德明说是民族语言本身的特点及其运用中各种特点的综合表现;郑远汉认为其核心是语言——言语;黎运汉认为是风格现象,即交际主体运用语言所形成的话语的气氛和格调。大体看来,风格学的研究对象是言语风格现象,而不包括语言系统中备用的风格现象,这是比较可取而又为较多学者所认同的。
(6)学科的性质。学术界有四种说法:程祥徽、郑远汉认为是语言学的分支学科;吕叔湘、丁金国认为是语言学与文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张德明认为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也带边缘性;王焕运认为是美学范畴的一种观念形态。本人认为学科的性质决定于它的研究对象与主要的理论基础。风格学的研究对象是言语风格现象,在阐明风格现象及揭示其规律时主要是运用普通语言学和语用学理论,但也借助美学、文艺学、心理学和哲学等学科原理,而且与文艺学、文章学有明显的交错性,同时风格现象又带有美学形态,因此风格学是言语学中的一个带有边缘性、特殊性的分支学科。
可见,近20多年来,我国学者研究风格学理论所取得的成就是很显著的,从风格定义到风格学性质的方方面面都有比较广泛而深入的论述,虽然还有分歧,但也有很多共识,已基本上建立了一个比较科学而合理的理论体系,这就为汉语风格学在21世纪走向成熟打下了比较坚实的理论基础。
2.建立了较为系统、完整的风格规律体系
风格学要成为独立的学科,还必须有其研究对象风格现象本体内部规律的体系。汉语风格学对风格本体规律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建立了风格手段规律体系。风格手段是生成风格的物质因素,是体现风格特点和气氛格调的语言标志。我国古代的一些语文论著,如刘勰《文心雕龙》关于风格的论述都比较空乏,让人感到玄虚,难以捉摸,主要是忽视语言因素。汉语现代风格学被认为具有科学性,叫人感到可以意会,可以言传,主要是因为使风格现象物质化了。程、张、郑、黎的风格学都有专章或专节论述了风格手段规律体系。以黎著《汉语风格学》为例,该书第五章首先从理论上概述风格手段是一个系统,包括语言三要素表达手段及其语用变体中具有风格色彩的表达手段和没有风格色彩而在一定语境中与具有风格色彩的成分配合也能体现风格功能的风格手段系统,以及非语言要素的风格手段系统,如修辞格、话语组织的手段和体态语以及符号表格等;然后又对风格手段系统中的各种风格手段,如语音、语汇、语法和修辞格风格手段等的生成规律与机制作了具体、细致的论述,郑颐寿认为相当精辟,颇有深度,使人耳目一新,也富于科学性,丁金国认为极大地提高了风格的可操作性,为风格学的“现代”品格提升了价位。
(2)建立了风格的类型系统及各类风格生成的规律体系。风格手段构成风格特点,风格特点形成风格类型,各种类型的风格体现出各自的气氛格调,这是风格规律体系的又一重要内容。汉语现代风格学研究,在这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单篇论文如袁晖《试论语言的民族风格》、黎运汉《论语言的时代风格》、王德春《论语言的个人风格》、宗廷虎《试论广告语体的风格特征》等都对各自的研究对象的生成规律作了深入的剖析,很有创见。面世的几部风格学著作都建立了有同有异的风格类型体系。其中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以程著为代表,广义的以张著为代表,郑著处于狭义、广义之间。(三著的类型体系已如前所述,这里从略)几本专著也都在不同程度上揭示和描写了各类风格的生成规律和机制。例如,郑著研究汉语的言语民族风格,严格区分语言与言语,以汉语使用中的民族特点为本体,从词汇、句法、话语章法表现等方面,对形成汉言语民族风格的物质手段进行条分缕析,揭示其生成规律,相当深入、细致,对深入研究言语民族风格很有启示。又如黎著研究语体风格严格区分语体和语体风格,从风格手段入手,归纳风格特点,揭示各种语体风格的气氛格调,体现了语体风格研究的最新成果。郑荣馨的专著对16种表现风格的类型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剖析,归纳各种类型的特点,每一种类型的特点都选用大量典型的资料,从词语、句式和辞格运用等方面加以论证,很有说服力,代表了学术界研究表现风格的最新水平。
3.构建了较为完备的风格学方法论体系
一门学科的建立与研究方法密切相关,学科的进步与发展有时也要依靠新的方法来解决。因此,风格学要成为独立的学科也跟其他学科一样,要有自己的方法论体系。汉语风格学研究方法论也取得了好成绩。单篇论文中,林兴仁的《风格实验法是风格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对风格的研究方法作了很有价值的探讨。文章认为风格学的方法论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哲学方法论,即从哲学的角度上看待风格的问题;第二层是范畴论,即从范畴、网络系统的角度来研究风格的方法;第三层是具体方法论,如比较法、归纳法、演绎法、描写法、概率统计法、动态和静态结合法等,而风格实验法是最根本的具体方法。文章对实验法的基本做法和要求、应用范围和功用等都作了全面深入的论述,对风格学的研究颇具方法论的指导价值。丁金国《语言风格分析的理论原则》、张德明《论风格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等,对于探讨建立方法论体系是很有价值的参数。
几本风格学都有专章研究方法论。程著论三种常用的研究法:统计法——感受、理解、描写,归纳法——从作品归纳风格特点,比较法——从比较看风格系统的一致性;张著论风格的研究法:比较法、分析综合法、统计法和动态研究法,论风格的概括法:抽象概括法、形态概括法、综合概括法;郑荣馨将方法论概括为:直观判断法、分析综合法、比较鉴别法和统计研究法;拙著《汉语风格探索》概括为:分析综合法、比较法、统计法;《汉语风格学》没设专章讲述方法论,但如丁金国教授所评论:全书中无处不散发着作者方法论上的自觉,成功地将描写与阐释、共时与历时、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等,相互对应的方法论原则辩证地统一贯穿于其风格理论体系和风格现象的分析中,从而使具体的风格现象上升到一般的风格理论,使全书达到新的理论高度。
4.勾画了风格学史的轮廓
成熟的学科都有其发生、繁荣、发展的历史过程。本体论、方法论和学科史是学科成熟的标志。近20多年来,汉语风格学史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袁晖《中国古代语言风格研究的回顾》比较全面概述了清代以前的风格研究史。文章认为,我国的风格研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先秦典籍中就有了风格的论述,可以看作研究风格的萌芽。汉代风格研究有了一定的发展,杨雄《法言·吾子》,王充《论衡·自纪篇》等对风格均有所论述,魏晋南北朝风格研究进入了繁荣时期,魏曹丕《典论·论文》是一篇风格专论,晋陆机的《文赋》论述文体和作品风格,比曹丕进了一大步,梁代刘勰《文心雕龙》的许多篇章是以前风格研究的科学总结,它涉及一般的风格论、文体、时代、个人和表现风格等众多领域,可堪称古代风格研究之奠基作。唐宋元明清,风格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如司空图《二十四诗品》、陈骙《文则》、吴讷《文章辨体》等关于风格的论述进一步丰富了我国风格学史的遗产。这些论述,能使人粗略地看到古代风格研究史的概貌。张德明《试谈“中国现代语言风格学史”的分期问题》根据大量有关史料,认为从本世纪初到建国后90年代至世纪之交,中国现代风格学史应分为:初创期(20世纪初~1949年)、建设期(1949~1966年)、复兴期(1978~1984年)、繁荣期(1985~1994年)、发展期(1995~2000年)等,能使人清晰地看到汉语现代风格学史的轮廓。黎运汉《建国以来汉语风格理论研究综述》、《1994年以来语言风格定义研究述评》和于根元《汉语现代风格学的建筑群——读四部有关的新著》等都为风格学史的建立提供了有益的信息。
郑子瑜、宗廷虎等主编的《中国修辞学通史》和袁晖《二十世纪的汉语修辞学》中,都有对主要的风格论和风格学进行历史的评价。尽管是从修辞学史的角度进行评价,而且论析古人的风格论又多是跟文体或文章风格论混合一起,缺乏系统性,但也可从中看出风格学发展史的主要承传关系,有助于风格学史的建立。
拙著《汉语风格探索》简介了古代风格论的概况,概述了现代、当代风格学研究简况。对此,《中国修辞学通史》认为:“对自汉至清以及现当代汉语语言风格的研究进行了第一次较为系统的历史回顾与总结,提出了其间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有些论述相当精辟,富有启发意义。……对现代语言风格学的建立具有启发与促进作用。
三、风格研究趋势明显
美国社会预测学家约翰·套斯比特在《大趋势》中说:预测未来最可靠的方法就是了解现在。总观汉语风格学发展的轨迹和现状,可明显看到其发展趋势。
1.朝着继承、吸收、创新开拓的方向发展
继承、吸收、创新开拓,是学科创立和繁荣发展的基本规律。汉语风格学跟其他学科一样,也是在继承自身学科的优秀传统,吸收别的民族、别的学科的精华的基础上,不断革新创造而构建和发展起来的。
汉语风格论萌芽于汉代杨雄《法言·吾子》,其后曹丕《典论·论文》提出了8种文体的4种风格特点和作家风格论。陆机《文赋》继承、发展了曹丕的风格论,成为汉语风格论的滥觞。刘勰《文心雕龙》总结前人的风格论,并创新开拓,提出了时代风格、语体风格、表现风格和个人风格等较为系统的风格论,成为古代风格研究之奠基作。宫廷璋《修辞学举例·风格篇》吸收前人风格论的精华,并借鉴外国修辞风格论,从语言学的角度探讨风格问题,初步建立了现代风格学的理论体系。高名凯继承风格传统,引进前苏联风格论并有所创新,在《语言风格学的内容和任务》中构拟了现代风格学的新体系,发出在中国建立风格学的呼吁。程、张、郑、黎在继承、吸收国内外风格学精华的基础上创新开拓,构建了风格学专著。其后,程的《语言风格学》、拙著《汉语风格学》都是在原著的基础上,吸收同行新成果,引进现代语言学理论,努力创新开拓的成果,都比原著有所前进、有所发展,代表了我国风格学研究的最新水平。
汉语风格学传统历经不断生成、革新发展,有着丰富的内容。例如,视人自身的内部因素为风格生成的内核,视表现风格为风格的根本范畴,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为风格的原则范畴等等,都是一脉相承、古今相通的优秀传统。我国风格学就是循着继承诸如此类的优秀传统并吸收外国的、别的学科的成果,循着不断创新开拓的规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21世纪的中国风格学必将继续沿着这一规律向前发展,走向成熟,走向科学化。
2.朝风格理论和风格规律研究日趋深化、体系日益完密的方向发展
我国风格理论的研究是逐步深入,逐步构成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的;风格规律的揭示由少到多、由分散到集中,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规律体系。这些成果的获得进程,展示了风格理论研究日趋深化、风格规律体系日益完密的走向。目前,我国风格理论研究仍是一个薄弱环节;然而,不仅学科的建立必需有理论作为基石,学科的发展和成熟更需得到新的理论的滋补。新世纪学术界必将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抓住风格理论的关键问题,深入研究,展开争鸣,逐步取得共识,使其体系更加合理,更加科学。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对风格现象认识的深化,21世纪的汉语风格学在风格规律方面的研究必将有大的进展,或深入发掘已开拓的领域,或开垦处女地带,使风格规律体系愈益完密。世纪之交面世的程、黎的专著,以及黎运汉、肖沛雄主编的《迈向21世纪的修辞学研究》中的一组风格学论文,如程祥徽《迎接语言风格学的新世纪》、张德明《语言风格学理论的应用价值》、宗世海《论语言风格的定义》、郑颐寿《“格素论”》、曾毅平《论语言风格的美感元素》、林兴仁《论电视新闻主持人的口语风格》、吴土艮《文字要素与幽默言语》等大都是更新了风格观念、深化了理论体系、揭示了新的规律、开阔了领域、展示了风格学发展走向之作。这代表了学术界对风格理论和规律问题研究的最新水平,预示着中国修辞学的理论和规律研究在新的世纪必将走向更加深化、完密。
3.朝全方位、多元化方向发展
相互借助力量,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而又愈益分工精细,是现代语言学及修辞学、风格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往风格学大都囿于对风格现象本身研究,近似自我封闭,研究领域狭窄。近20多年来,外国语体学、风格学、语用学、言语交际学、认知语言学以及传意学等学科的传入,使我国风格学研究者大大扩展了视野,打开了眼界,自觉地吸收和运用现代语言学与相关学科的理论,来研究风格理论,探讨风格现象规律、特点。例如,运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原则观察、分析语言要素进入语用环境而成为风格的构成手段;运用系统论原理来研究风格生成系统和风格类型系统;运用美学理论审视风格的美学风貌;运用接受理论,研究接受者在生成和审视风格中的作用;借传意学理论来阐释表达者和接受者在风格生成中的相互制约关系;受文化人类学的启示,把风格现象纳入民族文化体系中进行考察等等。这样全方位多层面跨入风格领域,展示出风格学研究由封闭转入开放的走向。风格现象是一种交织着多元因素互相影响的复杂现象,随着对认识的深入,风格学界考察风格现象必定会从全方位多角度介入。因此,21世纪的风格学势必继续沿着引进新的理论,多方面开拓新领域的趋势发展,逐步生成一系列分支学科,例如,表达风格学、接受风格学、语体风格学、作家语言风格学和风格学史等。
以上发展趋势预示着汉语风格学在新的世纪必将有更较大的发展空间和美好的前景,它必将在现有的基础上日臻完善,走向成熟。但是,任重道远,这需要几代风格学研究者为之共同努力奋斗,美好前景才会到来。
收稿日期:2003-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