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上海市 200092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小儿急诊惊厥的特点及临床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进行急诊的小儿惊阙患者纳入实验对象,随机抽取80例。按照年龄高低,将实验对象分为高龄组和低龄组,高龄组47例,低龄组33例。两组患儿在检查基础上均给予苯巴比妥钠、地西泮药物进行治疗, 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和惊阙发作时长情况。结果:高龄组患儿治疗有效率高于低龄组患儿,P<0.05;高龄组患儿惊阙发生时长短于低龄组患儿,P<0.05。结论:小儿急诊惊阙临床特点表现为发热、痉挛抽搐,年龄越小,病症越明显,治疗难度越大,死亡率越高。医师应在检查基础上为患儿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小儿惊阙治疗有效率。
【关键词】小儿急诊;惊阙;特点;临床效果
小儿惊阙是较为常见的脑神经疾病,其在婴幼儿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小儿惊阙是由于脑内神经细胞群异常产生的,发病具有突然性和频繁性特点。小儿惊阙临床病症表现为部分或者全身肌肉抽搐,严重者会出现神志不清情况。小儿惊阙疾病会给患儿造成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影响其日后的生活和工作。如何尽早发现并及时采取措施治疗该疾病,成为儿科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苯巴比妥钠、地西泮作为治疗该疾病的常见药物,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因此,本文抽取了80例小儿急诊惊阙患儿,观察并分析该疾病的特点和治疗效果,并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将2019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进行急诊的小儿惊阙患者纳入实验对象,随机抽取80例。按照年龄高低,将实验对象分为高龄组和低龄组,高龄组47例,男患儿27例,女患儿20例,最大年龄为6岁,最小年龄为3岁,平均年龄为(4.74±1.15)岁;低龄组33例,男患儿19例,女患儿14例,最大年龄为3岁,最小年龄为1个月,平均年龄(2.85±1.04)岁。经软件计算,两组患儿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可进行对比分析实验。
1.2方法
首先,医护人员应对急诊患儿进行身体检查,并详细记录患儿的过敏史和病史信息。然后,对患儿进行脑脊液、头颅CT检查,判断患儿惊阙严重程度和病情状况[1]。其次,应对患儿进行地西泮和苯巴比妥钠静脉注射或者肌肉注射。注射量分别为:地西泮5mg左右,苯巴比妥钠50mg左右[2]。如果患儿出现感染情况,可以对其应用抗生素疗法;如果患儿出现缺钙情况,可以为其进行补钙治疗;如果患儿出现癫痫状况,医护人员应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抗癫痫药物;如果患儿出现脑出血情况,医护人员应及时对其进行止血并采取相关措施降低颅内血压。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儿惊阙治疗效果,计算有效率。
(2)观察两组患儿惊阙发生时间情况,对比时间长短。
1.4统计学方法
SPSS17.0软件应用分析,x2检验数值,以(%)体现,t检验数值,以(±s)体现,若出现结果P<0.05,分析存在统计价值。
2.结果
2.1两组患儿惊阙治疗有效率对比
高龄组患儿治疗有效率高于低龄组患儿,P<0.05。
2.2两组患儿惊阙发作时间长短对比
高龄组患儿惊阙发作时间短于低龄组患儿,P<0.05。
3.讨论
由于小儿大脑皮层的不断发育成长,其大脑神经很容易发生异常放电现象,从而引发惊厥。惊阙是较为常见的小儿疾病,会使患儿产生呼吸急促、持续发烧、昏迷等情况。根据权威报告显示,颅内感染、癫痫等都会引发小儿惊阙[3]。为了更好的治疗小儿惊阙,需要医护人员在了解该疾病特点基础之上,采取相关治疗措施。
根据上述实验报告可知,高龄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已达到95.7%,远高于对照组的81.8%。可见,小儿惊阙的一个特点为:患儿年龄越低,治疗痊愈率越低。此外,高龄组患儿惊阙发作时间(7.07±2.18)分钟短于(8.23±1.15)分。可见,小儿惊阙的另一个特点为:患儿年龄越低,惊阙发作时间越长。
综上所述,小儿急诊惊阙具有患者年龄越小,临床症状越明显的特点。此外,小儿惊阙多数是由于颅内感染、癫痫等病症引起也是其重要特点。根据患儿病情状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是治疗该疾病的重要法则。
参考文献:
[1]陈文娟.分析小儿急诊惊厥的特点与治疗的临床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5):82+113.
[2]蒋文利.小儿急诊惊厥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23):94-96.
[3]梁文涛,吴燊.340例急诊小儿惊厥的临床分析[J].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2017,5(04):203-205+211.
论文作者:孙皎君,徐晶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5
标签:患儿论文; 小儿论文; 急诊论文; 高龄论文; 年龄论文; 有效率论文; 两组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