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转型经济运行的双层性对宏观调控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宏观调控论文,经济运行论文,论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正由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于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轨,所以,经济运行的微观主体构造、资源配置方式、主体利益动力、决策与信息传导机制、政府的作用形式等都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整个转轨过程中,政府要改革体制,同时又必须维护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在改革中求发展,所以没有宏观调控是不行的。近几年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运行的调控还是很有成绩的。
但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要发挥得更好,还要考虑转轨中各个领域的参差不齐、相互交错和碰撞以及转轨时间的长期性、艰巨性,特别要关注转轨经济中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磨擦。按“经济人”的假定,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为了经济利益最大化,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当然是达到了自己目的,但未富人(或穷人),怎么办?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来致富,是靠辛勤劳动依法致富,还是钻法规空子、打擦边球甚至违法犯罪来致富?同时先富的人也还有一个如何继续致富的问题,这种先富后富的差别对经济的稳定运行非常重要,因为对经济运行来讲,如果先富的人和未富人的思想、行为只是单个人的思想、行为,当然无关紧要;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大量的富人与未富人的思想、行为趋同的话,就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本文认为,我国转轨经济运行中富人与未富人已经形成一种既相对独立,又互相影响的两个层次的运行。由于这个问题对我国宏观调控的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有必要认真进行一些研究。
一、我国经济运行的双层表象
对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双层性的现象,人们不需要高深的经济理论素养和很强的分析问题能力,随便在哪个地区的市场里观察一下,便可看到有许多商品与服务明显是只供富人们使用,一般人不敢问津的高消费,例如,豪华宾馆、高档商场、高档住宅与别墅、高级餐饮饭店、娱乐城、高尔夫球俱乐部、保龄球馆、出国旅游、高级私人轿车、高级服装、高级家具、高档电器、高价教育、艺术珍品、私人医疗保健、高额储蓄等。而另一方面市场上,也有许多商品和服务,大家都知道这是只供工薪阶层和大部分农民消费的。例如,普通服装、一般家具、普通电器、日常低档用品、粮油食品、集贸市场的蔬菜、普通住房(包括租房)、自行车、公交车辆、普通教育等。
人类的生产是社会性的,消费也是社会性的,现在一些富人已经达到的生活条件与水平对社会经济的微观主体具有很大的示范性。从“食、衣、住、行、用、玩”来看,高消费阶层的人,几百元、几千元甚至几万元一餐饭并不算稀奇,但对月最低工资只有200元的另一些人来说,一顿饭决不敢吃掉一个月的工资。1993年初,北京东方商厦一件标有产地的皮革大衣标价60万元,王府饭店的“杰尼亚”商店出售的皮夹克1万多元(注:王雅林:《繁难的超越》,128页,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这决不是一般工薪阶层所能穿着的。从“住”上说,几十万元一套的住宅如果光靠工薪阶层的工资积累不可能买得起,更不谈百万元以上带游泳池、花园的豪华别墅。但由于房改是势在必行,所以只要价格为工薪族能够承受,人们就只能倾其所有。在一些大城市一套100平方米的住宅价格若在10万元左右,用争先恐后来形容购买的盛况不为过。从“行”来讲,买一辆桑塔纳轿车,一年内各种费用加总只有年收入10万元的人才能养得起。这当然也是只供富人消费的。至于小孩上学一年学费几万元、玩高尔夫球、出国旅游等则更不是低收入者所能做的。
以上表象的简要描述、分析并不是要从两极分化或者阶级的角度去研究问题,而是认为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出现的这些现象是由双层运行机制造成的。这些经济表象背后的内在机理是:与高消费相适应的必然是有高收入,高收入者形成的有效需求,必然会产生满足其需求的生产,市场经济的分配制度和转轨经济管理制度的漏洞很容易造就部分高收入者。本文把这种高消费和为高消费进行的生产、投资及获取高收入,再进行消费、储蓄的运行过程,称作为中国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一种“高层运行”。而把另外生产普通消费品,广大一般工薪阶层普通农民所进行的生产、分配、消费、投资与储蓄等称作为“低层运行”。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高”与“低”,是指单位商品与服务的生产、消费所需要的货币量的高与低(大与小或多与少),而不是进行“好”与“坏”、“是”与“非”的价值判断。
二、中国转型经济的运行双层性理论分析
1.经济根本主体(自然人)的行为模式界定
中国转型经济已经开始实行以市场调节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经济根本主体各自为了自己的独立利益可以进行经济决策。这种分散的决策,使他们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由于资源配置的条件各异,经营方法各有千秋,机遇与风险又各自不同,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自然是一些人富了,另一些穷了。而这一现实条件又决定了穷、富不同的两种主体又在新的起点上再进行经济活动,根据各自的经济预期,进行决策;同时他们经济活动所交往的方式和伙伴也在发生变化,这就是所谓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同一经济地位的人其行为模式逐渐趋同:进入高层运行就必然力求巩固、强化自己的运行条件;而低层运行中的经济主体一方面力争进入高层运行中,另一方面是起码维持目前的运行条件,否则就只有退出市场经济的活动,被市场竞争淘汰。正如前面表象中断说的一方面是富人高消费,另一方面是工薪阶层过的日子。这两种行为模式都会在社会经济运行的生产和经营、交换、分配、消费和投资、储蓄这些再生产环节中表现出来。这就是在转型经济的运行中,经济主体凭借自己各自的条件经营(生产劳动)来获取相应的收入,收入差异产生不同的消费水平、方式,在市场经济中不同层次的有效需求必然会有不同层次的生产。由此形成它们相对独立的的经济运行。
这种以物质利益获得的多寡不同而形成的行为模式,并不仅仅是中国转轨经济中的特有现象,实际上也是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必然结果,发达国家是这样,发展中国家也是这样,原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只要采取市场经济体制,也必然是这样,只不过是转轨经济的国家这类行为模式所带来的问题更多一些而已。国家的宏观调控通过先富带后富,逐渐摆脱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但由于中国的自然、社会和历史的特殊国情,这类行为模式就具有中国特色。我们研究它将有助于转轨经济稳定运行和体制转轨的最后成功。
2.中国转型经济运行的双层性形成的原因
第一,从系统论的角度看,系统都存在层次性。特别是社会经济,它更是一个非常庞大、复杂的系统,众多的子系统具有多样性、层次性的特点。我国社会经济正处在运行机制转轨阶段,各种要素与运行情况更为复杂,系统运行中的特殊主体必然会出现类似相同的特征,类似性之间会表现出层次性。由此从中抽象出双层运行的特征及规律。
第二,我国的富民政策实施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不是贫穷的代名词,必须让人们富起来。但是对每个个体怎样致富?全国12亿多人,绝不可能同时富、同步富、同等富,必然是一部分人和地区凭借自己的特殊条件先富起来。然而按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先富起来的人们必然会力求保持自己的“已得”,决不想再退回贫困,据此而进行他们的经济活动。因此高收入者阶层在市场经济的整体运行中必然会尽量从事有利于自己经济地位的活动,一般来说不会作出有利于“穷人”的决策。一个千万、百万富翁或月收入万元的人与一个月收入几百元的人所进行的经济决策和预期是完全不同的,因而他们对社会经济的运行的影响就有很大差别。但另一部分没有富或不怎么富的人们虽然暂时所获得的低收入还不能进行高消费,可他们的生存、致富的权利也要得到尊重,何况他们还有一定的有效需求,社会生产中自然会有符合其收入水平的消费商品。而且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最后达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这两个层次的运行又必然会长期并存。
第三,我国人均资源非常贫乏,在目前的科技和管理水平下,若按发达国家的消费示范,现有的资源的大部分只够高生活水平的一部分人消费。比如说土地(别墅与高档住宅)消费、轿车消费(包括道路空间和汽油的耗费)等,现在的富人凭借经济实力及其他方面的优势,先一步获得,而后来富起来的人就已经没有或很少有资源了,即使资源能转化商品,生态环境也难以承受。且可供高消费的资源价格会起着保护高收入者消费的作用,使低收入者的消费、生产难以进入高消费、生产的运行层次中,因而双层运行现状就会固化。
第四,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由于法律、制度、思想意识和道德等诸多方面的重大变化、甚至无序,使得社会经济活动中普遍信用不足,经济交往中不讲信用,眼前获利、马上发财成为唯一的原则。一些胆大、无所顾忌者,用欺骗、虚假等手段,坑国家,害百姓,很快把许多人手中的一部分货币转移到自己的利润中,率先在不健全的转型经济中获得高额收入,享受高消费好处,这种行为模式的“示范效应”不断扩张,出现一批“富人”。
第五,高层运行主体有意识地形成运行的封闭圈。经济地位决定人们的意识,意识又反过来强化经济地位,一般来讲富人们的个人交往范围都在富人的圈子里。他们的消费偏好在交往中不断得到强化、固定,同时他们又具有为消费偏好实现的生产能力,有条件和有意识地形成相对封闭性的运行层次。
第六,推动双层运行主体的动因和追求的目标的差别。在经济的高层运行中,推动主体是私营业主、部分个体户、三资企业的老板、经理(也包括其他生产高档商品和劳务的股份制企业经理、董事们)和科教文卫体行业中的高收入者以及其他自由职业者(如律师、私人医师、厨师、美容师、涉外导游、暴富的股民),等等。其推力(投资动机)一是受满足高收入者消费需求的拉动;二是从事高额利润或大面积快速获利的行业。他们的目标是高利润率的回报和享受生活。而在经济的低层运行中,推动主体是工薪阶层、绝大部分农民、部分个体户和作为政权组织的各级政府官员及国有企业的领导(不能包括“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贪污、读职的官员、领导。他们职务所体现的职能应该是为低层运行服务的,但个人所追求的目标和职务消费则不能列于低层运行主体,他们是借管理低层运行实体谋个人进入高层运行的目的)。主要的推力是现实的微薄利润,目标是维持生存、力求进入富裕阶层。
3.转型经济中双层运行的性质特征
(1)自发性。根据中国转型经济中经济运行的一些表象,抽象为双层运行的理论表述,并不是说政府提倡这种双层运行,而是说这种双层运行是转轨的过渡时期,或者说发展中国家转型经济的一种自发的、客观的、非常明显的、又是必然的特殊经济现象。
(2)关联性。双层运行虽是众多微观主体在整个经济运行中所表现出来两种不相同特征的行为模式,但它们之间不是完全没有往来、两种单独的运行。它们之间有各种各样的联系,例如从高层运行中多余出来的高额储蓄就可通过融资为低层运行所用,而低层运行中的一些劳动者则有可能在建设高档住宅、高级宾馆等行业从事劳动和劳务中获取工资收入,维持自己的低消费。从活动主体来说,在低层运行中生产经营得特别好便可进入高层运行中,而高层运行的主体经营破产则要退回低层运行中。
(3)相对独立性。双层运行显然又有很强的独立性,如有的企业、农户就是专门生产中低档产品,许多小商小贩、一般百货公司与小商品批发市场则是专门从事低档商品交易的。广大工薪阶层、农民就消费这一类产品,这种低层运行中的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基本上是适应的。而另一方面有的企业则是专门生产高档商品、进行高级服务的(其中也包括奢侈、甚至是腐化的消费),当然能进行这一类消费的必然是高收入阶层。
需要说明的是高层运行所追求的生活水平应该是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的,但由于现阶段它又有一些不健康的因素,所以,还亟需积极规范、引导。一般说来,高层运行的速度快,频率高,低层运行的速度慢,频率低。前者容易造成很大的起伏波动,可以快速增长,有很大示范效应,而后者平稳,但显呆滞,单个主体需要扶持、帮助,特别是人力资本的投资上需要国家和社会的资助。如果有正确的制度和提供技术创新的保证,低层主体才能逐渐稳定地发展、分化进入高层运行。
(4)传导性。这是指高层运行具有拉动、吸纳和示范、吸引低层次运行的性质;低层运行主体有为获取更多的利润传导到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上的特征。高层运行的致富方法及消费方式极易为低层运行主体仿效。高层运行中的主体的投资与消费在一定的条件下会拉动低层运行,但往往造成,低层运行中生产、经营(及消费)的剩余被吸纳到高层次运行中去(因为高、低层运行主体所依据的经济、社会条件和机会不同,低层主体的部分或大部分剩余被高层主体以市场机遇,用利润与其他货币的形式吸纳了)。
在低层运行出现萎缩或者运行主体为获更多利润力求进入高层时,由于他们比较难以获得社会资源,就只能向没有主观意识的自然界索取,加大耗竭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来获取利润。倘若自然资源及环境一旦无法维持低层运行,其主体就难以在运行中获得生存,如果又受到高层运行的过度吸纳与示范就极有可能引发社会动荡的问题。
另一方面传导的力度是变化的。例如高层运行中逐渐因竞争激烈或者政府的加强管理(如打击走私、反垄断、反暴利)等,市场萎缩,对低层运行的吸纳和拉动的力度大大减弱。高层运行主体在经营困难、亏损加剧的时,投资动机必然变小,就会退守,只为高层消费主体生产经营。这时高层传导力度便自然趋弱。低层运行也会因为政府加强对自然资源的管理和环境保护,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传导。
(5)可调控性。这两个层次的运行都是可以调控的,他们的经济活动不能离开国家的法规和经济、行政手段的制约,也要受社会道德和舆论的约束与影响。政府可以通过经济手段调控运行主体的损益使其内在动因积极主动地变化。但对它们运行的不同特点,在调控方式、手段、方法及方向上应该有所区别。高层运行中的经济主体是推力大,压力小,而低层运行中的主体则是压力大于推力。对高层运行宜引导、规范而不能强堵。主要用经济的手段,如税收、货币政策制约,加上道德说教、文学作品、舆论批评等引导他们的消费观,使他们的高消费向精神文明方向发展。对低层要扶持、帮助,但不能硬拉。偏重于加强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的约束,同时在财政政策上多给予扶持,以便他们能够维持运行,同时还要使他们能够尽快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于竞争,并进入高层运行中。
三、我国转轨经济的双层运行中宏观调控应考虑的问题
1.双层运行对我国转型经济大幅度波动有重要影响。从改革开放以来,允许非国有经济成分发展,让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使追求致富的动力一下子释放出来。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几次大的经济过热,都是由追逐高利逐渐形成高层运行并加速运动的结果。先是因经商有高额利润,就出现了“全民经商”的热潮,大量的“皮包公司”涌现。尔后是股市高利的神话,使许多投机资本进入有限的股市,掀起“炒股”热潮。在可以获得暴利的房地产市场里,高层主体许多人不惜铤而走险,大量的资金涌入房地产投机中。经济“泡沫”不断膨胀,若不是中央政府及时进行宏观调控,国民经济造成大的动荡就不可避免了。将来某个时期,若政府宏观调控一旦不当或不到位,大的波动也不是没有可能。
2.双层运行是我国近些年来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由于高层运行有加速运动的特性,它吸纳低层运行中大量资金,使低层运行发生困难,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造成损害,所以,必然会受到政府强有力的抑制。但他们不会就此打住。因为高层运行主体在追逐高利润时,既有经济实力,又无竞争失败而带来的生存压力。他们的高额储蓄总要寻找发财致富的条件和机会,在房地产、股票和期货火爆的时候,他们就竭力炒“地皮”、炒股票、炒期货。受到扼制后,又大量涌入走私、炒卖外汇,甚至贩毒等容易获取高利的活动之中。而在各方面受阻时,则进行“内部”运行,即高层内部进行高消费、高档商品的生产经营。如果政府一旦放松抑制的力度,它的吸纳能力很有可能再次释放出来,导致新的大幅度波动。在没有发财机会的条件下,他们就会守住自己的“钱包”;没有高利又不担心生计问题,所以不会增加投资(当然更不会去大量地购买低档商品)。而低层运行的大部分剩余被高层运行吸纳去了,他们缺乏资金,又没有其他的经营条件,如人际关系等。再加上对养老、医疗、教育、住宅等方面的改革预期,必然有意抑制自己的消费开支。所以。市场有效需求自然就会显得不足。高层、低层运行的两种主体在这段时期的行为说明了,为什么我国中央银行二三年内连续七次下调得率,而这期间始终难以全面启动市场;而到1999年11月开征利息税和2000年4月实行储蓄实名制时,市场才有起色,物价和经济增长率都有明显的回升。其中原因关键是利率下调,富人不在乎,未富人只得存;利息税与实名制对富人触动很大,不得不启动投资与加大消费,或者流出国门。
3.在转轨经济的未来发展中,应特别注意低层运行向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传导的不利影响。这是转型经济中最容易直接导致经济混乱的问题。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非常之少,又遭到严重破坏(注:曹家骧:《中国荒漠化警示录》,载《文汇报》,2000-04-18。),低层运行中的经济主体占绝大多数,追求富裕、发财是人之欲也。如果提高生活水平,靠科技的力量,就会使产品中的自然资源含量减少,但发展科技需要的时间很长,同时还少了下大力气提高劳动者素质,正确地引导、规范。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时间积累这既决定了低层运行存在的长期性,又说明低层运行主体很难短期依靠科技致富,他们最现实、有效的是向自然资源要财富,而不顾及生态环境的后果,如捕藏羚羊、采天山雪莲、挖甘草、搂发菜(注:《经济日报》,2000-05-15。),等等。因此,若对低层运行的性质特征没有足够的重视,就很可能在自然灾害过大或其他突发事件出现时,造成社会经济的混乱或其他的恶性事件。当然认真防范、妥善处理、积极化解各种自然和社会的突发事件,也可以保持经济的有序性,不过这只能是暂时的权宜之计。治本的方法是使低层运行主体逐渐过渡或者有希望过渡到健康的高层运行中。
4.双层运行对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的影响。由于在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客观存在双层运行的现实,所以,政府在制定各项经济政策时有必要考虑它们对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产生的影响。比如说国家实施财政政策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时,就需要注意利用高层运行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当然也要防预他们追逐高利而肆无忌惮,贿赂管理者和监督者,造成质量隐患的问题。而对低层运行则要注意由于它运行速度较慢,又没有大量的、高素质的创业者(即使有也很容易被高层吸纳去),想很快地稳定发展进入高层运行是很难的。如果只简单地主张放松银根、减免税收以及财政扶持政策,再增加财政投入加强基础设施,虽然也可能启动市场,使经济增长加快,但是低层运行加快极易过渡吸纳自然资源、破坏环境,使资源的消耗和环境保护的压力大大增加,危及可持续发展,最终难以实现增长的目的——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