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舆县中医院骨伤科 463400
摘要:通过分析腰椎手术常见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研究其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其预防和治疗的策略。为临床工作降低腰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腰椎手术的治疗效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腰椎微创;手术;并发症;原因;对策;分析
引言:近年来由于腰椎患者的手术适应证逐渐扩大,手术病例日益增多,各种腰椎手术的并发症和翻修病例也呈逐渐上升趋势。而腰椎疾病的发病率非常高,可达,最常见是原因是退行性病变引起,其次为外伤引起,大部分患者经卧床休息、改变不良习惯、加强功能锻炼等保守治疗后明显好转或治愈,一部分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则需行手术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获得完整随访资料行腰椎手术的56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的资料进行分析,男性352例,女性216例,年龄16岁76岁,平均46.8岁,其中按疾病分类腰椎间盘突出症276例,腰椎管狭窄98例,腰椎滑脱症52例,腰椎骨折脱位伴截瘫83例,腰椎结核21例,腰椎肿瘤26例,强直性脊柱炎12例,按手术方式分类单纯髓核摘除术86例,经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209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131例,椎板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83例,经椎弓根楔形截骨术12例,病灶清除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47例等。
1.2入组及排除标准
一是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病例;二是不包括腰椎前路手术的病例;三是不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病例;四是不包括椎间盘镜等微创手术病例。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对所有腰椎患者术后的内置物失效率、硬膜外血肿发生率、脑脊液漏发生率、感染发生率等各个参数间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
2.1硬膜外血肿并出现脊髓压迫症状
本组中共发生4例,发生率为0.7%,其中男性3例,女性1例,腰椎肿瘤术后2例,椎管狭窄术后1例,腰椎滑脱术后1例,均在术后同时出现双下肢无力,不能活动,体检发现双下肢肌力下降,严重者双下肢肌力为0级,且伴有脊髓神经功能进行性恶化;ASIA分级,A级1例,B级3例;均于8小时内急诊行血肿清除引流术;术后ASIA分级,B级1例,C级1例,D级1例,E级1例;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C级1例,D级1例,E级2例。
2.2内固定物失效
本组中共发生18例,发生率为2.3%,其中椎弓根内固定物松动、断裂例:椎弓根螺丝钉断裂者12例,连杆断裂者3例,内固定松动者6例,螺帽脱落者1例,其中5例无明显症状者经卧床、制动等对症治疗后愈合,7例出现明显症状者给予翻修手术治疗。椎间融合器移位6例,发生率为1.9%,其中男性患者4例,女性患者2例;初次手术时年龄35-76岁,平均51.3岁。例患者在初次手术后0.5-3个月,平均2.2个月发生椎间融合器后移;2例患者在初次手术后13-35个月,平均2.2个月发生后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中3例患者临床表现为腰痛不伴或伴轻微下肢症状,3例患者表现为明显下肢症状或不伴鞍区症状或大小便功能障碍。3例以腰痛症状为主不伴或仅伴轻微下肢症状患者给予卧床休息、限制活动、腰背肌功能锻炼及口服消炎止痛药物等保守治疗后腰痛症状明显好转。
3.研究结论
3.1硬膜外血肿并出现脊髓压迫症状
本组发生率为0.5%,任何手术后术区均会有或多或少的出血,研究发现,腰椎术后约有一半以上的患者术区会形成硬膜外血肿,甚至有28%的患者会在相邻节段硬膜外形成血肿,只是压迫不重,未引起明显临床症状。本文讨论血肿压迫引起脊髓神经受压症状的病例。本组568例腰椎手术病例中,凝血功能正常者为498例,其术后发生硬膜外血肿的发生率为0.6%;而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为例69,其术后硬膜外血血肿的发生率为1.4%,后者远远大于前者。本组病例平均出血量为范围880ml,平均输血量为范围530ml,而14例术后发生硬膜外血肿患者平均出血量为1426ml,平均输血量为740ml,后者远大于正常情况下手术的患者。本组病例中例病4例中发现切口内血肿中存在明胶海绵组织,明胶海绵组在硬膜外形成一层类似封套的凝血膜,引流管被阻挡在外,不能充分引流。本组出现术后硬膜外血肿并脊髓神经功能进行性恶化症状4例,均急诊行血肿清除引流术,术中证实2例为术后引流不畅,2例为术中止血不彻底。
3.2内固定物失效
3.2.1椎弓根钉内固定物失效
本组中发生椎弓根钉内固定物失效共例,回顾病例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一是由于置钉位置不佳或骨质疏松造成内植物失效3例;二是长节段固定(跨个椎体以上)造成内植物失效4例;三是没有植骨融合2例;四是术后没有佩戴支具保护3例。因此,提高置钉位置的准确性,避免跨长节段固定,常规行椎间或横突间植骨,术后行必要的辅助支具保护是减少椎弓根钉失效的有效措施。出现椎弓钉失效后如无明显症状可先行卧床、制动等保守治疗,有明显症状或经保守治疗后症状加重则需行翻修手术治疗。
3.2.2椎间融合器移位
本组资料显示,融合器后移发生时间的不同对后移原因的判断具有明显的提示意义。本组中出现早期椎间融合器移位的4例患者均存在多种操作不当因素,其中2例行翻修术中证实初次融合术中椎间隙处理不当,软骨终板刮除不足,髓核残留过多;1例融合器植入位置偏后、靠近椎体后缘;1例固定强度不足。因此椎间融合器早期后移的发生与术中术者操作缺陷及术后早期稳定不足有关,应提髙手术操作水平,早期辅助以腰围等支具保护以减少发生率。本组中出现晚期椎间融合器移位的2例患者均存在椎间融合失败征象,其并存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糖尿病、多节段融合、严重的骨质疏松以及腰椎滑脱等,这在相关节文献中也得到支持。
总结:通过本文分析可以得出,首先是腰椎手术中内置物异常的出现几率较大,术中严格操作及内置物固定稳固是预防此类并发症的首要任务;其次硬膜外血肿危险率极髙,处理血肿压迫时间越短,血肿清除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越好;最后腰椎术后各类并发症出现不尽一致,内置物及其软组织相关性并发症较多见,及时处理和完善操作是应对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措施。
参考文献:
[1]方国芳.下腰椎微创手术的应用解剖及临床应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4.12(24)120-124
[2]陆声.腰椎前路微创手术及椎体成形术的相关应用解剖、生物力学及临床应用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12(24)147-151
[3]李超.单、双侧入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12(24)158-162
论文作者:邓要伟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9月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8
标签:腰椎论文; 血肿论文; 术后论文; 手术论文; 患者论文; 症状论文; 发生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9月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