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_终身教育论文

成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_终身教育论文

成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教育论文,理论研究论文,成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了分析2005到2007年间,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状况,以成人高等教育为关键词,以关键字为检索项,以核心期刊为检索范围,从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出864篇论文。去除一些无关信息(如学者介绍、学校介绍、教育信息通告、招生简章等),有效的论文为803篇。

一、成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文献数量、研究的主要领域和研究方法

论文的数量:三年来总共有803篇文章发表,其中2005年213篇,2006年275篇,2007年315篇,呈递增趋势。

研究内容:地位和作用54篇占所有论文的7%;改革和发展313篇占所有论文的39%;课程教学98篇占所有论文的12%;管理199篇占所有论文的25%;国际比较35篇占所有论文的4%;其他104篇占所有论文的13%。

研究方法:624篇采用的是定性研究法,占论文总数的77.7%;采用比较法的有45篇,占论文总数的5.6%;采用文献法的有30篇,占论文总数的3.7%;采用调查法的有23篇,占论文总数的2.9%;采用个案法的有64篇,占论文总数的8.0%;采用统计法的有17篇,占论文总数的2.1%。

二、成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热点

(一)成人高等教育的科学定位

刘冰认为成人高等教育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提出了加快发展终身型、素质型、开放型、创新型的成人高等教育。徐元善从伦理学的视角出发,也认为成人高等教育是向学习型社会迈进的必由之路,应当从公正、平等、质量和人文关怀等方面确立成人高等教育的伦理视点。

周佳玲认为终身学习的理念将原来一次学习的传统思想转变为终身学习,而成人高等教育是终身教育思想的最好体现,作为普通教育的继续和延伸,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洪琦从教育公平的角度出发,认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求各种社会资源在全体社会成人之间合理而平等地分配,所以要求成人高等教育必须权利平等、机会均等、过程和质量的公平。施亚贤、顾健辉从成人高等教育为农村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的角度,谈如何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李东方从社会学、经济学角度出发,揭示目前我国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了成人高等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成人高等教育应致力于人力资源建设和储备。宋立平、郭彦斌从人力资本理论视角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成人高等教育作为生产知识的主战场和重要组成部分,其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必将会进一步凸显,其自身的经济价值也相应得到提升。

赵峻岩、夏庆海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出发,认为在促进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中,成人高等教育有着重要作用。

冯明放认为成人高等教育在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大环境下,必须适应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加强区域性经济文化人才的培养,为区域性经济文化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

生佳根认为,国家创新体系建立不仅需要普通高等教育为之服务,也迫切需要成人高等教育对其有力支持。成人高等教育应该根据自身特点,积极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作贡献。

张瑞芳、左桂云、冯正奎从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来定位成人高等教育。

(二)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1.存在的问题

胡宏斌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分析方法,对成人高等教育的“稀缺性”和“经济人”主体进行了假设,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成人高等教育中主体的各种博弈关系及其博弈结果,最终提出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中过多地注重于学历教育,而非学历教育发展不足。学历教育的弊端体现在学生在应试能力的不断提高而社会实际业务能力却得不到真实反映和锻炼。这对于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能准确地做出评价。

崔铭香认为成人高等教育在办学模式上有着普教化的倾向。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和现实的、思想的和行为的、制度的和文化的原因。

文锦着眼于教学理念,提出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缺乏应有的特色,这既有政府的政策导向、社会的认同程度、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性等客观的原因,也有成人高等学校自身的主观原因。

李盛聪认为当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在管理体制上暴露出的问题,已严重制约成人高等教育进一步的发展。表现为缺乏针对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只是简单地照搬普通高校的管理体制。

王莉颖认为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基本概念尚未廓清,研究对象认识肤浅,研究边界泛化,研究方法简单,研究队伍薄弱等。未来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在克服自身问题的同时,必须依托传统社会学科和教育学学科的发展与支撑。

王加林把学生、教学、管理这三方面作为成人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原因。他建议应当树立创新意识,提高质量意识,加强服务意识,注重自律意识,保持发展意识,为成人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找到正确的努力方向。

陆婕把成人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归结为成人学生缺乏学习自觉性、教学针对性和应用性不够、缺乏素质教育和人格教育。通过明确培养目标、改善办学条件、改革管理体制等措施来提高教育质量。

在具体的运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有:吕莎莎提到的考试作弊问题;肖福莲提到的成人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韩金玲提到的成人高校学生欠费问题;杜秋虹提到的成人高等教育生源下滑问题;彭移风提到的成人高等教育学员低龄化现象;曹俊军提到的成人高等教育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身份之间、性别之间的不公平问题。

2.改革创新

(1)理念创新。孙文旗分析了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机遇和挑战后认为首先必须转变观念,提高对成人高等教育的认识。要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各种形式,加强对成人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宣传和引导。

王书芳认为成人高等教育改革要体现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体现成人教育特殊性。

郑宝华认为应转变成人高等教育是学历教育的观念,它的基本职能应是为社会提供服务,把“服务”作为自己的核心办学理念之一。为人才强国战略、为“四个建设”、为社区开发、为学习者提供服务。

林朔认为成人高等教育应该具有开放式,服务社区、企业,“个人制教育”的理念,同时也要体现教育公平及终身教育的思想。

陈阳认为成人高等教育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以满足学员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需要为根本目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员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管理人员的疏导性,促进成人个体的全面发展的理念。

(2)模式创新。谢枭鹏通过对我国目前成人高等教育存在非学历教育力度不够,办学模式相对封闭,时代感和成人教育特点体现不足的现象揭示,提出探索多元化、开放的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学分制、弹性学制实施进程,建立符合成人教育特点、具有时代感的办学模式。

林朔提出构建成人高等教育自身特色的教育模式。以特色求生存、求发展的观念,形成“人无我有”的优势。重构反映学科发展前沿动态的内容课程结构,树立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技能的教学观念。人才培养模式应体现职业性、生产性,主要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的职业性较强的应用型人才,要朝着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主的方向发展。

贺修炎指出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要从目前一元化转向多元化:一是把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结合起来;二是把全日制教育与业余教育结合起来;三是把理论教育与技能培训结合起来。在办学体制上,要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承办成人高等教育,把社会力量办普通高等教育的强劲势头,引导到成人教育尤其是成人高等教育上来。同时要构建在全面质量管理思想指导下的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吴健从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从行业的实践需求出发,提出建立以校企合作为载体,以终身教育和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双向互动的个性化培养为主线为原则的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独有模式。创新管理体制,建立院务委员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通过完善教学规范、加强教学督导、监控教学运行来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俞涛从培养目标、课程模式、专业结构、教学模式、办学模式等方面出发,认为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应该从岗位实用型人才变为复合应用型人才。课程模式应该从知识本位变为能力本位、人本位。专业结构应该从普通高等教育专业模式变为成人高等教育专业模式。教学模式应该从传授知识变为传导方法,从以教师或学生的单主体教学模式变为双主体教学模式。办学模式应该是校企合作、校际间联合办学、中外合作办学等多元化的办学模式。

杨永欣从建设学习型社会角度提出了成人高等教育应顺应学习型社会中学习全面性、终身性、主体性、开放性和多样性的趋势要求,切实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不断推进管理创新。通过适当进行机构调整,建立运转灵活、效率较高、功能较强的成人教育管理体制;建立责、权、利相结合、激励与约束互动的管理机制;加强制度建设,修改、补充和完善成教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实行科学化、程序化和民主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三)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

1.教学改革

楼一峰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背景下,提出了构建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导向的、柔性的、现代的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形成以教师及其教学行为与学生及其学习行为为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管理内容的运行机制。

赵卫军根据知识化、信息化时代的特点提出了“网络化学习为基础+协作式教学+学分制管理”的模式。

白浔在突出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和谐教学体系。

刘学浩提出了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学导式:自学并求得恰当指导、学在导前、学导结合的教与学、工作与管理及生活方式。

贺建祥依据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提出了成人高等教育多元教学模式的组成及其设计原则,并探讨了多元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

任春亮认为教学改革首先必须树立新型的教学观念,还要建立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调整课程结构和更新教学内容,加大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力度及建立发展性的教学评价体系。

张立华结合成人学生的特点,分析论述了成人高等教育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创新。

蔡美丽认为应该运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成人教育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实施各个环节的教学过程。

王平在深入分析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现状后,提出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的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体系,就专业结构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教法创新等方面进行探讨。

2.课程建设

滕金芳认为当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着体系求全与针对性差、内容陈旧与实用性弱、理论研究与操作实践脱节、课程服务与前瞻性不足等诸多实际问题。提出采取全面性与针对性结合、新颖性与实用性并存、实践性与理论性并重、现实性与前瞻性兼顾的实用对策,从而达到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建设整体优化的目标。

祝爱武认为对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解和认识,不能再仅仅局限于“学会生存”的视域内,而必须置于“学会发展”的终身教育视野中。具体表现为走向成“人”,走向主体,走向多元。其中成“人”是目标,主体是思想,多元是手段。

牟映雪在基于终身教育的理念和人文教育等哲学观的理论基础上,认为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理念的创新应包括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目标观创新、内容观创新、结构观创新、资源观创新、评价观创新。

吴彬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已经不能适合成人教育发展的要求。特别是终身教育思想的引进,要求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必须要有终身教育的思想,遵循课程体系设置的原则,处理好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的问题,使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能够适应终身教育的要求。

杨洪林认为新世纪的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应满足实际工作需要,适应时代变革要求,适应培养复合型人才需要,适应人才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

孙姚同就新技术条件和新教学模式下的高校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建设体系进行了探讨,就建设原则、开发模式及流程、管理与应用、质量保证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四)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

1.管理改革

廖胜文认为在市场经济下,成人高教管理的改革关键是要把握市场经济下成人教育改革的方向,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市场化的成人教育管理格局。通过建立与市场经济需求互动式的人才培养机制、动态管理机制、现代化的管理机制,实现成人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王红红、孟庆梅认为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必须树立效益意识,运用效益原则,加强管理,从效益原理的内涵、必要性、存在问题入手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的策略性要求。

杨福章、张成涛认为构建现代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体系是当务之急。在管理目标上追寻人本;在管理主体上走向校本;在管理评价上关注成本。

冯铁臣认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应贯彻到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中,这对于现代成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王其和、张序余、张彤针对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中所出现的伦理困境,提出应努力构建一个基于公正、平等、人道、民主等伦理关怀原则的成人教育的共同体。

胡晓荣分析了当前成人高等教育的状况,提出把ISO9000引入到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中。

周洪娟认为成人高校面对急剧发展变化的社会和多样化的教育市场,在管理方法中必须添加一些新的元素以适应时代的变化。成人高校必须增加自主决策的权力,主动适应社会与市场的变化,在办学规模、专业设置、课程厘定、教学方法、信息反馈等方面自我调整,由直接管理转为运用立法、经济、评估、信息进行科学管理。

2.质量建设

夏建如认为影响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因素有认识、教师、学生、教材、课程设置、评价标准和管理。周春儿从宏观因素、社会因素、生源因素、微观因素方面分析了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

管延俊联系了成人高等教育的实际,就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在动机、内容、方法、特色、管理和评价等方面所存在的一系列影响教育质量的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以期构建成人教育美好的蓝图。

施德东认为影响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主要有机制、体制、软件建设、管理者方面、学习者个体和硬件建设等因素。并从成人高等教育的满意度入手,提出构建成人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在此基础上,引进了全面质量管理思想。

王文祥认为教学质量管理关系到成人高等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其中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教学的软、硬件环境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周春儿从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出发,认为主动建立质量自控体系是保证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

王其和提出了以教学质量监控为主的成人高教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以此来提高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

张亿钧提出了确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教学内容、搞好自学面授教学管理、严把考核关、注重硬件建设等保障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

刘伟辉认为观念和制度创新是保证教学质量的起点,全面质量管理模式是保证教学质量的系统方法,规范的教学质量督导和评估职能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保障,严格的管理和有效的实施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杨述对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中盛行的“管理主义”进行了反思和批判,提出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中心在于学习,并就如何确立以学习为中心的质量保障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三、成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特点

(一)时效性强

三年来成人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把成人高等教育置身于学习型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建设、高等教育大众化、人力资源储备等社会大背景下,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寻求成人高等教育发展与创新的渠道。

(二)实践性强

在这三年里,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研究占据了主导地位。内容大都是围绕着教学实践和教育管理中的具体情况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展开的。研究的重心偏在应用理论的研究上,有很多是来自成人高等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在教学实践和教育管理中的实际感受或经验总结。研究成果突出了实践性、时效性和针对性的特点。

(三)针对性强

三年来对成人高等教育的研究注重中国特色,从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具体情况出发,根据成人高等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应用已有的科学理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并以此去指导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实践。在关注国外的先进经验和理论成果时,很少出现简单的套用和照搬,不再是机械比较中的自我否定,而是冷静地立足本土,结合我国的国情,重在发展和创新有中国特色的成人高等教育。

(四)跨学科研究

三年来成人高等教育研究视角横跨了教育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诸多学科,大大拓展了研究视野,并且应用了各学科的研究方法,使定性研究的方法与比较法、文献法、调查法、个案法、统计法等结合,从而把成人高等教育研究放在了更加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和深入到更加广泛的学科体系中,获得的研究成果富有更加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四、对未来成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展望

纵观三年来成人高等教育的研究状况,不难发现,成人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但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必然会出现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针对三年来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几年乃至更长时间内成人高等教育研究进行展望。

(一)研究内容由现象向本质深入,研究方法将呈多样化

三年来,虽然在研究成果数量上有了很大突破,但就理论深度而言还有较大欠缺。虽然一些研究来自成人高等教育的一线工作者的实际感受或经验总结,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应用性,但缺乏科学系统的研究方法运用。即使已经出现了把其它学科的研究方法应用于成人高等教育研究,但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方法主要还是较多地采用归纳、演绎等定性研究方法。所以要进一步摆脱目前成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对经验简单归纳总结的现状,不断提高个案研究、调查统计、比较研究在成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中的比例,未来成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在方法上会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二)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视角将进一步拓展

从三年研究状况看,虽然已经有学者从不同学科的视角来研究成人高等教育的问题,但与从成人高等教育自身领域的视角研究相比,其内容还相当缺乏。成人高等教育不仅是教育学的一个子系统,同时与哲学、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管理、心理等学科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此,把成人高等教育的研究嵌入更加广泛的学科领域之中,在注重研究本体的同时,不断扩大研究范围,由本体研究向相关学科拓展,必将成为一大趋势。只有既研究成人高等教育自身的规律,使自身得到不断完善,又研究成人高等教育与其他社会子系统的互相关系,才能为成人高等教育更好地促进人和社会发展进行更科学地理论指导。

(三)成人高等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将不断加强

很明显,三年来对于成人高等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明显不足,一些基础理论的研究也只是机械地照搬教育学或成人教育学的基础理论。这就导致了与其他学科相比,其学科的地位逊色很多。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是学科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随着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实践的深入发展,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基础理论研究和成人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将更加受到关注。

标签:;  ;  ;  

成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_终身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