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工培训_培训开发论文

浅谈职工培训_培训开发论文

浅说职工培训,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说论文,职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自从七十年代以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几乎形成了与正规学校教育并驾齐驱的局面,我国的职业培训,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这是现代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迅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现代社会高度社会化的商品生产对劳动者提出的实际需要。九十年代,是我国发展非常关键的时期。在这一关键时期中,职业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力争有一大的突破。

一、职业培训的指导思想和政策措施

职业培训的对象和包含的内容,涉及面广,培训的要求也千差万别。因此,在开展职业培训中,必须具有明确的指导思想,采取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保证职业培训事业蓬勃发展,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要发挥各地方、各部门、各行业、各单位的作用

职业培训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统筹安排,明确分工,又要多方面配合,鼓励企业、社会参与,发挥各部门、各地方、各行业、各单位的作用。

职业培训的经费来源

1、国家和地方预算拨款

国家和地方政府、各级教育系统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在职职工的文化、技术水平,以国家经费投资于职业培训教育。

2、各级主管部门投资

这是由各级产业或职能主管部门进行的在职教育投资。

3、企业单位投资

企业单位对在职培训的投资是在职教育经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来源。这部分投资不仅用于支付职工的部分或全部学费、住宿费、实习费、交通费、教材费等,而且还要负担接受培训的职工在学习期间的工资、奖金、福利、补贴等费用,这些都应计入企业单位的教育直接投资成本。除此之外,职工参与脱产或不脱产培训其间必然对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产生一定影响,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应算作是企业对在职培训的一种间接投资。

4、职工个人投资

职工也要对接受职业培训承担费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力属于劳动者个人所有,劳动者把财力投入到自身智能与技能的培养中,“花钱买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后,就业前培训学费将大部分由个人负担。对于在职培训,职工可能负担部分学费,付出由于参加培训而增加的生活费以及因参加培训造成的个人收入减少的间接费用。

(二)要紧密围绕发展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进行

生产和流通的社会化,促进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要在商品经济中生存竞争、发展,必须依靠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而职业培训是直接有效地为生产经营服务的最好形式,所以职业培训要从实际出发,围绕发展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对职工进行提高工作能力、生产技能和职业道德为重点的教育,在对职工培训决策时,必须进行培训成本与收益的分析:

培训的成本包括接受培训者单位为他支付的直接货币开支以及为培训活动所需物质条件的成本。还有受培训者的机会成本,也应计算在内。在职职工参加培训需花费一定时间,有的需要全脱产学习,有的半脱产,也有一些是业余的,但受训职工也往往要提前下班或请假去复习参加考试。此外,参加培训的员工迫于学习的压力常常不能全力工作。所有这些,都会给单位正常工作或生产带来一定的损失,这些损失便是培训的机会成本,它们必须计算在培训成本中。

培训的结果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种提高有时比较明显,如各种技术培训,有时则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表现出来,这主要体现在某些技术性不强的培训如文化培训上,它在短期内效果不明显,但受训者的劳动生产率可以通过工作思路的开阔、思维能力的增强而慢慢得到提高。

如果企业开发了职业培训,那么它对成本与收益的考虑,就必须兼顾到现时的收支与未来收支之间的关系。培训会降低企业现在的收入,但是,现在的损失可以期望将来用培训后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加以补偿。

企业推行职业培训后,培训收益应大于培训投入和职工因提高工作能力而增加的工资,这样开展培训才有意义。

此外,还有一个通用性培训的问题。通用性培训,是指对一切企业、单位或部门都共同适用的职业技术培训。某一企业为职工提供了这种技术培训,到另一个企业也同样适用,例如汽车驾驶员这一技术就是通用性技术,到另一个企业也适用。

职工通过培训提高了自己的劳动技能,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上,他一定会要求企业将来各个时期支付给自己的工资等于自己提供的劳动生产率。职工受培训后到其他单位工作,调入单位没有支付过培训成本,显然,受训职工本人受益。一般来说,企业有两种处理办法:第一是让受培训者承担全部培训成本,这样,在培训后,企业可以提供给受培训者与他本人收益相等的工资率,职工就不会跳槽调走。第二是在提供培训之前与受培训者签订合同,规定由企业支付培训成本,但是培训必须为企业工作若干年,在这若干年中,受培训者的工资将低于他的市场工资,使企业从他的劳动产出中扣除培训费。否则,受训者必须赔偿培训费用,后一种办法是我国企事业单位普遍采用的。

(三)要重视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职工提高了知识技能,固然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职工对工作的主观努力程度,也可以极大地影响劳动生产率。因此在培训内容的安排上,既要重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又要重视政治思想、职业道德的教育。这方面的教育,要根据不同层次确定各自的要求。

政治思想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的客观要求,政治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胜任岗位工作必须具备的政治思想素质,是本岗位职工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应当有的认识和态度。

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岗位中的具体体现。职业道德方面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职工自身职业特点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包括事业心、责任心、工作作风、协作精神、劳动纪律、服务态度、质量观念等。

(四)要与劳动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配套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全国普遍把劳动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在用工制度方面,推行重点是劳动合同制和上岗合同制;在分配制度方面,执行以岗位技能工资制为主要形式的工资制度。职业培训的政策和措施要与上述改革有机结合,调动职工学习的积极性,推动职业培训顺利开展。

一是制定职工岗位规范。在搞好定编、定岗、定职、定员的基础上,制定岗位规范,作为企业用人的标准,也是培训的要求和考核的依据。应包括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文化程度、工作经历、专业知识、实际技能等方面的要求。

二是经过培训、考核上岗。根据职工岗位规范的要求,开展岗位培训,按照“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对培训考核合格的,择优组合;对培训考核不合格的,进行补考,补考后不合格的,应降低其技术等级或者调离工作岗位,直至试岗、待岗。

三是建立和实施培训、考核、使用相结合的用人制度。要作出规定,把经过岗位培训,取得上岗资格作为聘任职工、晋级晋职、择优组合的必要条件。

四是逐步完善岗位技能工资制。按照所在岗位、技术等级和贡献大小进行分配。

二、职业培训的改革发展目标

职业培训的现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始终强调,科技发展、经济振兴,乃至整个社会进步,根本上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必须用极大力量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和在职继续教育。在这一指导思想的指引下,我国职业培训有了很大的发展。1988年劳动部组建后,职业培训工作与劳动制度改革联系更加紧密,改革了技工学校招生分配制度,开始建立正常的工人培训、考核和技师、高级技师评聘制度,加强了全国工种分类的工人技术等级标准,修订了师资教材等基础工作。总之,职业培训的工作面在拓宽,条件在改善,政策也在进一步深入,一个多方办学、多种培训形式,初、中、高层次结合的职业培训体系已初步形式。

但是,我国目前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术工人奇缺的现状十分严重。五、六十年代技术工人令人羡慕,“车钳铣,没有比”。可是今天,“车钳铣,没人理”。体制的禁锢,技术与个人利益的严重脱节,使工人学技术的欲望之火难以燃烧;第二职业的失控,分配不公造成的心理失衡,使许多技术工人“弃艺经商”,技术工人严重流失;急功近利,一些企业对技术培训投入的吝啬,使经济增长无法进入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许多地方、许多工种青年工人技术接不上,老工人到了退休年龄不得不仍顶在一线生产岗位,迟迟不能退休;上海素有“高级技术工人摇篮”之称,可是近年来,技术工人流失严重。机械行业23万职工中,技师仅100人;高级技工只有11000余人。1993年9月,我国举行首届青年工人奥林匹克技术竞争,竞赛组委会要求各省、市、自治区选拔车、钳、木模各三名选手参赛,可是30个代表队中。有18个代表队选手名额未满。

根据职业培训的现状,特提出职业培训的改革思路如下:

当前我国改革劳动制度,逐步形成劳动力市场,要把开发利用和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作为发展劳动力市场的出发点。职业培训即职业技能开发,它已经从原来按劳动力计划指标安排培训任务向按市场需求确定培训任务的转变;从原来单纯培训城市劳动者向统筹城乡劳动力开发的转变;从原来注重管理企业内部的微观活动向劳动力社会化管理转变。

职业技能开发工作要紧紧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这一中心任务,以全面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改善劳动力结构、促进就业、发展国民经济为目的,力争在本世纪末初步形成职业技能开发体系的基本框架,主要任务是:

1、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法规建设,逐步建立职业技能开发的法律、法规体系。政府部门要加快职业技能立法和分类,制定职业技能标准,要加强职业技能竞赛提纲、标准、组织程序等制度以及训练、竞赛场地等基础设施和建设。国内职业技能竞赛应该经常化、制度化,还要组织推动国际间技能竞赛活动的开展,以促进和交流职业技能开发。

2、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培训。要逐步调整计划经济体制下由政府为主的封闭式的教育培训的格局,面向市场,充分发挥企业办学的积极性,利用各类专业技能学校、社会团体以及私人办学的力量开展培训,当然,政府主管部门不能放弃主导作用。在培训形式上作到长期正规培训与短期培训并重,就业前培训与在职培训并重。根据市场发展和政策深化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失业人员转业训练,还要为乡镇企业培养技术工人。

3、根据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调整培训结构

职业培训的规模、专业(工种)设置和内容,必须适应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各类教育培训机构要接受市场的检验和选择,正确把握市场供求关系,及时调整专业结构,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在竞争中谋求发展。目前,国家已经逐步取消了技工学校指令性招生计划和包分配的办法,由办学单位根据市场需要自主决定招生数量及专业设置。各地区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变化情况,预测劳动力供求结构,以便调整各类职业培训学校的教学计划和专业设置。例如,上海市的成人高校、高等职业学校、中等职校与技校要考虑上海经济发展需要,上海市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原来的一、二、三产业的发展顺序改为三、二、一,各类高、中等职业培训的专业规模、数量、质量教育应适应现实的情况。

4、逐步实行社会化的职业技能资格鉴定制度。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我国国情出发,同时借鉴学习国际先进经验,进一步完善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技能标准体系,在贯彻《工人考核条例》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由国家制定职业技能标准,社会确认劳动者职业技能资格,用人单位决定用人的待遇的三结合模式。过去职工的技术等级由企业或部门自行考试,标准不统一,也不够科学。今后建立社会化的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机制,并实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许可证》制度。持有《许可证》的考核中心考核就是社会公认的职业技能鉴定权威机构,可以自主承担面向社会劳动者的技术等级及技师的鉴定(考核)工作。建立社会统一的职业技能鉴定制度是统一的市场经济需要,是劳动力管理社会化的需要,有利于劳动者的公平竞争。社会统一的鉴定考核公证、科学、具有权威性。今后,劳动者可以持有双证:各类成人高校或高等职校、中等职校、中专、技校毕业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双证制”可以作为劳动者求职、上岗的凭证。

5、强化服务措施,为我国职业技能开发事业的发展创造条件。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是十分重要的,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教师的管理、科研人员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的专职和兼职结合的管理、科研、教师队伍。要加强教学研究,深化教材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要建立起以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融必要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为一体的新模式及配套教材。要加强培训实体生产实习基地的规划与建设,突出技能训练。要建立职业技能开发需求预测,统计信息网络,开展经济交流和咨询服务活动。此外,还要积极开辟经费渠道,本着国家、社会、企业、个人共同分担、共同投入的原则,努力拓宽经费来源,保证职业技能开发事业的发展。

标签:;  

浅谈职工培训_培训开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