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职高教育应解决的问题:就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结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高论文,终身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对就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结合的认识
(一)就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结合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
面临世纪之交,我们必须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加快了知识更新的频率和新技术的应用。科研成果的转化十分迅速,有些技术还没有选入教材,就已经非常广泛地使用起来。学校为学生的一次性“知识储备”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的学生有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新事物和学习新技术的能力,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论终身教育》强调:1.终身学习是打开21世纪光明之门的钥匙。2.终身教育是战胜机会不平等的一种手段。3.终身教育是人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构建、是人的判断能力和行为的不断构建。它把正规学习和非正规学习融合在一起,把发展潜在能力和获得新技能融合在一起。终身教育将促使21世纪成为学习的社会。
美国在过去10年中,成人教育的年增长数一直保持在100万人以上,现在每年有2300万人参加。德国每年约有650万19岁至64岁的就业人员每年接受各种形式和内容的继续教育,占就业人员总数的25%。中国要赶上世界发达国家,也必须抓人的终身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新技术的不断引进,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加快了知识的老化。目前,企业对员工的素质需求普遍提高,迫使职高的很多毕业生不得不离开第一次就业岗位,去参加各种培训,或进入成人高校继续深造,以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看到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对人才素质要求在不断变化。从就业的角度看,它要求人才的素质和技能与需要对口,必须满足社会生产水平及发展的需求。从人的一生发展的角度看,要求人必须具备四种能力,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发展,以便能充分适应和改进生存环境并求得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在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时,不能单纯站在学校办学的立场仅仅满足于毕业生一时能出得去、用得上,而要站在一个时代的高度,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同时考虑社会发展与学生发展两个需要,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后劲,把就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结合,对学生实施职业高中教育。
(二)就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结合是职高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
职高不同于普高的选拔教育,也不同于短期技术培训的单一的就业教育,而是具有学历教育性质的成才教育。
职高与普高比较有两点不同:第一,办学宗旨不同。普高肩负着为高一级学校输送生源的重任,而职高则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就数以亿计的工业、农业、商业等各行各业有文化、懂技术、业务熟练的劳动者为主要任务,属于就业教育范畴。第二,教育的内容不同。普高以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为主,职高则是科学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育并重。职高教育与短期技术培训区别在于一是教育的内容不同。职高针对一个职业类群确定教育内容,具体岗位的需求只是其中一部分,而短期技术培训,仅限于根据某个劳动岗位的需要来确定培训内容。二是教育所用的时间不同。从继续教育的角度看,普高与大学教性学习,职高与大学教育或今后的就业教育是间断性学习。但二者都有一个确保人才规格,为学生终身教育创造条件的任务。职高教育与短期培训的相同之处在于都属岗前(就业)教育范畴,教育必须使学生的专业素质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对口,才能真正为毕业生通向劳动岗位架起一座桥梁。
因此,职高教育必须突出自己的特点,把就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结合,才能切实完成职高教育的任务。
(三)就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结合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全面发展”是国家教育方针的核心,是对教育的整体要求,“个性发展”就是要使学生形成个体特色。只有把就业教育与终身教育有机结合,职高才能真正成为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择业观也在发生变化。人们从过去的“干一行爱一行”,向“爱一行干一行”转变。随着用人制度的改革和“双向选择”的逐步实施,人才规格与岗位需求始终处于不断寻求新的平衡的动态过程中。当人才规格高于岗位需求时,劳动者往往重新选择岗位,这就出现二次就业、三次就业,乃至更多次的就业。当岗位要求高于在岗人员规格时,用人单位也要进行人员调整,重新选择上岗人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与不断完善,企业的兴衰乃至破产所造成的编制的增减、人员的更换、下岗,都会使劳动者在选择就业富的同时,也要一次次地接受社会人才市场的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新的用工制度给青年一代实现“自我”价值、个性发展提供了机遇,也促进了他们就业观的转变。转岗与择业的关键是通过再学习来完成。这就是说一个人的再学习能力,就是终身教育的关键性能力。职高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就业后能够适应岗位的需求,而且要使他们能够根据个人的爱好和表现出来的特长去干自己喜爱的工作。如何使学生通过职高教育获得再学习的关键性能力,恰恰是就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的结合点。尽管学校不可能一次性完成学生的终身教育任务,尽管终身教育的最终目标要由学生个人自己来实现,尽管除去学校教育的一段时间外,终身教育的大部分是不能强制参加的,但学校教育对一个人一生发展的作用是决不可忽视的。
蔡元培先生在一次演讲中谈到学校教育和继续教育时指出,继续教育好像一所房屋,内分教室、寝室等,各有用处,学校教育则像一所房屋的地基,有了地基,便可把楼台亭阁等建筑起来。我们必须看到现今的学校教育实际是一种平均化普及教育,现今的公众大都受过普及教育,可以阅读和书写,都已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素养,所缺的是个人性情的陶冶和专业知识的深化。因此,继续教育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二、就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结合的实施
(一)职高教育必须遵循两个规律办学
首先,职高要遵循市场规律办学,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以行业标准为专业课教学的基本标准,培养的学生必须供需对路。第二,要按照教育规律办学。教育有一个周期过程,它所产生的效果,很多情况下不可能“立竿见影”,有时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够显现出来。终身教育决不是只依靠学校教育就能够完成的,因此必须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看待就业教育与终身教育二者的结合。职高教育的任务不仅要使受教育者具备较强的第一次择业竞争的实力,同时,还必须具有再提高、再学习、再就业的基本能力素质。因此,我们不应单纯地从用人单位或具体岗位的现实需要上看问题,而是要从对受教育者未来发展负责的角度、对社会负责的高度来实施职业教育的素质教育。
(二)从课程改革入手,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复合型中等专业人才
长期以来,有的职教工作者认为,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专业课为技能课服务,这是单纯就业教育的认识。这种认识下的课程设置的缺点是:1.注重了某一岗位需求,而忽视了职业类群需求。2.注重了眼前市场的需求,而忽视了人才市场变化的需求。3.注重了对学生专业技能素质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其结果是以岗位需求为本,放弃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近年来,朝阳区开发的“集群模块式”课程模式,将就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结合。这一课程的特点是:针对一个职业类群的需要设置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针对具体劳动岗位需求进行相应的技能训练。具体做法是:3年学制,前两年学习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第3年根据具体岗位需求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即所谓“两年打基础,一年定方向”。同时,采用主干专业课、基础专业课、专业理论课相对稳定的办法为学生打下较宽的知识基础。根据专业和学科的特点,结合新技术的发展把一些新知识融入教材,以更新的知识、更大的信息量,使学生不但有较强的就业、择业竞争能力,而且“一专多能”,具备较强的再学习和转岗能力。
实践中,职高毕业生往往是沿着所学专业的方向发展,他们多是发挥接受专业教育的自身优势,在所学专业类群覆盖的劳动岗位间横向转岗,因此课程的专业特征必须突出。
这里我们首先强调一个问题,职高培养的是一线操作人员,这种人才横向转岗尚且不易,跨行业的择业就更难了。职高毕业生如果没有较强的专业技能素质优势,在如此激烈竞争的人才市场恐怕连立足之地都难以保证,又何谈持续发展呢?
其次,专业劳动岗位覆盖面不能太窄。专业课程设置如果只针对某一个岗位,就会造成学生再就业的困难。“集群模块式”课程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基础面较宽,避免了职高毕业生的择业面过窄的问题,这里要强调一点,不是专业基础知识面越宽越好。有的学校在课程设置上脱离了职业类群,所设课程横跨两个专业,这就失去了专业特点。因此,职高教育既要为学生的一生着想,又要突出自身具有就业教育的特点,不能顾此失彼。
再次,必须重视职高的素质教育。这是将就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结合的核心。李岚清副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给职教毕业生经过一段工作实践后开辟继续学习和深造的途径。为他们创造多次选择的机会”。这就是说,中等职业教育应该成为就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结合的一种教育形式。职业教育除了要让学生掌握某些职业技能之外,还必须为学生毕业后继续学习或深造奠定基础。必须做到专业课和文化课“双达标”,把培养高文化素质、精专业技能、宽职业基础的复合型实用技能型人才作为职高教育的总目标。
(三)坚持文化课与专业课并重,确保人才规格
就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结合,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要保证按专业教学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这里要强调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关系问题。专业基础知识的积累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应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在校期间的形成阶段,另一个是走上劳动岗位之后的逐步完善和提高阶段。一个人的能力水平是动态的,文化素质高,学习和接受新就快,学习成本就相对低。反之,则学习和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慢,学习成本就相对高。文化课与专业课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呈现出来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如果过分地强调哪一类课程,就改变了人才规格。如果把技能教育(包括校内的专业课教育)看成是劳动者通向具体劳动岗位的临时性浮桥,那么,一个人的文化素质是连接这些浮桥的永久性的引桥。职业学校要不断地提高教育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确保人才规格。
(四)完善质量标准,不断提高教育水平
实施素质教育是职高将就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结合的途径。职高毕业生必须是这个专业的合格的毕业生。学生经过几年的正规教育,要切实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然后再去考虑进一步掌握其它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使毕业生做到“一专多能”。“一专”是“多能”的基础,它为学生横向换岗做了相应的准备。
职高必须有自己的质量标准,没有标准就很难谈质量。近年来,朝阳区提出了“限低不限高”的职高教学质量评价思路。所谓“限低”,就是要保证人才规格,低线是教学质量的警戒线,低于这腐戒线就不合格;所谓“不限高”,是鼓励各校根据具体实际办出特色。要积极推行两种证书制,把行业的初级标准(政策只允许职高在校生考初级)作为专业课教学的基本标准。要把专业培养目标进一步细化,制定出明确的人才规格。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到2000年全国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和在校生占高中阶段学生数的60%左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在城市,可达到70%。我们要努力使中等职业教育中就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相结合,造就一批又一批高质量的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中等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