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社会主义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小平同志对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有自己独到的、系统的见解。这些见解,对于我们在风云变幻的形势下,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自觉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
现实社会主义在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历史进程的同时,也提出了如何继续完善和发展这一崭新社会制度的新课题。社会主义各国在经历了一个较快的发展时期之后,相继出现了经济停滞、社会发展缓慢的状况,促使人们对社会主义进行认真的再思考。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有问题,还是社会主义实践有缺欠?作为马克思主义者,必须严肃、认真地做出回答,以便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继续前进。小平同志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思考。这一思考的首要问题,是如何看待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时,主要任务是揭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内的不可克服性,证明社会主义革命的不可避免性,由于他们历来反对凭空臆造新社会蓝图,他们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极为简略。后来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者和发展者,大都对这些设想做了教条主义的理解,给这一新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难题。解决这些难题的根本办法,是把科学社会主义推向前进。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当然不会由科学的社会主义退回到空想的社会主义,也不会让马克思主义停留在几十年或一百多年前的个别论断的水平上”。(2.165)①“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列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列主义者。”(3.291-292)
小平同志思考社会主义问题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善于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进而上升到理论高度加以阐述。早在1962年,针对50年代未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教训,他就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我们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同志们不要以为建设社会主义没有问题了。……如搞得不好,……社会主义也是可以变质的。”(1-285)这一认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十分难得的,表明小平同志已经感到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明显的距离,需要认真研究和对待。由于稍后全党工作“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提了出来,并发展成“文化大革命”,小平同志的这一可贵探索中断了。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歪曲了的各种关于社会主义的认识,仍然禁锢着人们的头脑,使实际中的社会主义建设处于徘徊状态。重新恢复领导工作的小平同志,果断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口号。这一口号直接提出的问题,是如何看待“文化大革命”,如何看待毛泽东思想。进一步看,则是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的问题。也就是说,在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需要解放思想。
“四个现代化实现之日,就是资本主义复辟之时”;“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这是“文化大革命”中最为流行的社会主义观。小平同志认为。是要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把被“四人帮”颠倒了的意识重新颠倒过来。他在1978年春明确提出:“‘四人帮’的所作所为,从反面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不搞现代化,科学技术水平不提高,社会生产力不发达,国家的实力得不到加强,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不到改善,那未,我们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就不能充分巩固,我们国家的安全就没有可靠的保障。”(2.83)这里强调了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国家巩固的物资条件,也就提出了社会主义从空泛的词句变成实实在在东西的客观要求。
在这一基本思想下,小平同志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断,如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社会主义,等等。在他看来,经济停滞不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快,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仅仅提出一些空泛的社会主义口号,不可能把人民引向富裕和幸福之路。继续这样搞,只能越来越脱离群众,使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窄。他强调指出:“你不抓住四个现代化,不从这个实际出发,就是脱离马克思主义,就是空谈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2.149)这样,社会主义在小平同志那里,已经变成实实在在的东西了。
小平同志认为,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不以能只看现象,要把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方针政策区别开来。他说:“社会主义制度并不等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2.214)这就是说,把社会主义变成实实在在的东西,不是要把社会主义庸俗化。为了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事业,有必要进一步从根本上抓住社会主义的特性,即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
在关于社会主义的问题上要解放思想,社会主义应当是实实在在的东西,社会主义制度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不同,这些既是小平同志探索社会主义问题的思路,也是我们研究这一问题的思想方向。
二
社会主义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有自己的论述。这些论述大都与他们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有关,也往往是就特定的问题或问题的某一方面而言的。综合起来看,他们都肯定,社会主义社会的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特点就是高于的和优于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产物,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一定阶级后,其基本矛盾不可克服的直接后果。在已经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基础上,通过变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新的社会控制和管理,使社会主义社会更高的速度发展,为全体社会成员谋福利。不如此,社会主义就建立不起来,勉强建立起来了,也不可能长久地生存下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必须首先坚持这一条。
现实社会主义由于大都是在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在自身发展中必然表现出许多不同于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的特点,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如果我们因此放弃或回避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准,即高于和优于资本主义,那就不是真正坚持了社会主义。
在这个原则性问题上,小平同志表现了严格的科学精神。针对过去一个时期我们曾经忽略或回避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空谈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做法,他反复强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科学标准。他认为,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同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那种社会主义相比,还是很不成熟的。这种社会主义还只是处于它的“初级阶段,即“不发达的阶段”(4.27)。严格地说,它还是“不够格”(3.225)的社会主义。他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如果老是穷的,它就站不往。”(2.176)“社会主义优越性最终要体现在生产力能够更好地发展上。”(3.149)
小平同志多次明确指出,如果中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力能够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并接近世界发达国家,那么,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在中国就得到了科学的证明。他从1979年起就反复设计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逐步完善了被称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三步走战略,其中第二步是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是在下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他特别强调第三步目标实现的重大意义,认为这一目标的实现,将使中国的年国民生产总值进入世界前列。“这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3.225)
这样,在社会主义最基本、最根本的特点上,小平同志解决了我们长期没有解决好的认识问题。过去我们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由于考虑到生产力水平不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往往回避生产力发展这一根本方面,只是片面地讲其他非根本性方面。即讲生产力的发展,又讲社会主义制度的作用,把二者结合起来,就使我们从理论上弄清了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标准和界限,同时也使社会主义成为人们能够亲身体验到的实实在在的东西。这是小平同志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贡献。
三
社会主义除了高于和优于资本主义这一根本性特点之外,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特点。马克思恩格斯在粗略描述社会主义特征时,指出社会主义要实行全社会范围内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消灭剥削制度。这些方面,多年来我们曾努力去做,并力图做得完满。但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以及我们认识上的局限性,这样做所产生的效果并不理想。实践证明,勉强做到了,也未必能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怎样在现实社会主义中坚持和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的上述思想,即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又有利于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前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小平同志通过总结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总结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教训,认为在现有的条件下,把社会主义社会看得纯而又纯,不仅不符合客观现实,而且也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他提出,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决消灭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但允许剥削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这样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当然也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前进。实践中我们这样做了,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但从理论上讲,它们是否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呢?
马克思恩格斯根据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实践特点及其向垄断发展的趋势,认为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之后,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相应地实行全社会范围内的按劳分配,从而彻底消灭占有他人劳动的可能性。以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把这些看作社会主义社会得以建立起来的不可或缺、不可改变的要求。
事实上,即使当今世界最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也不存在全面社会化大生产的局面。多层次的生产力,始终是一个不可否认的现实,从而必然要求生产关系也表现出多种形式。
小平同志根据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现实,把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消灭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看作反映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方面,认为它们作为社会主义的基础,构成社会主义社会的主体,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这些方面。同时,对其他一些非社会主义性质的方面,考虑到它们适应多层次生产力的状况,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利,可以让它们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存在和发展,作为社会主义主体的有益补充。这样,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反映了现实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显然也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一大贡献。
与上述社会主义社会的特点相适应,运用什么方法使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协调发展,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思路,由于存在全社会统一的社会化大生产,在全社会范围内实行公有制的条件下,只能通过统一的计划来调节全部生产和消费活动,而且只有计划调节才能克服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矛盾性,使社会主义在发展生产力方面优于资本主义。与之相适应,生活资料实行按劳分配,也采取非商品化的劳动证书制形式来进行。简单地说,实行计划经济,消灭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这一点,长期以来,人们也是从不怀疑的,并一直朝这个方向努力。但事实证明,这是很难做到的。
小平同志通过总结国内外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经验教训,把计划和市场都看作调节经济生活的方法,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是实行商品经济的社会,必须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思路。他指出,从历史上看,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就有了萌芽,到资本主义社会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但资本主义调节经济生活并不仅限于市场手段,它同时也使用计划控制这一方法。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等同起来。同样地,社会主义在搞计划调节时,也应当而且可以搞市场调节。从已有的实践来看,“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4.96)。社会主义社会既然存在着不同的所有制经济形式,各种所有制经济内部也存在着多种经营方式,那么,经济关系就必然是商品关系,按劳分配仍要采取货币形式,从而必然要求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统一于市场经济体制之中。同时,计划调节方法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仍然适用,也必然要发挥作用。
这样,把计划和市场同样看作是调节经济生活的手段,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灵活运用,就能有效地促进生产力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步伐,必将大大加快。认识到这一点,同样是小平同志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一大贡献。
四
如果说,小平同志上述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思想,对于我们科学地认识现实社会主义,正确对待现实社会主义,自觉建设现实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由于从更高的层次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特点,抓住了社会主义的质的规定性,对于我们全面把握社会主义的历史和未来,意义更为重大。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崭新课题。历史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都没有直接涉及这一问题。从根本上说,这是由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所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社会只做过极为简略的描述,自然不可能去阐述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极为有限,他在自己的思路尚未充分展开的时候即与世长辞。从斯大林创建社会主义制度开始,各国共产党人都把社会主义看成是一种固定的模式,并把这种模式理想化,因而不可能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重要理论问题。
现实社会主义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之后。各国程度不同地出现了一些困难和挫折,社会主义模式因而出现了多样化趋势。在中国,改革开放使社会生活迅速变得丰富多彩,同时也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趋于多样化。这就必然地提出了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的要求。
小平同志提出了区分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政策的认识方法,为阐明社会主义本质指出了思路。他多次明确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最根本的一条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问题长期以来没有解决,因为社会主义优越性最终要体现在生产力能否不断发展。实践证明,要发展生产力,光靠过去的体制不能解决问题,需要对过去的体制进行一系列的改革。进一步看,我们搞社会主义革命,就是要通过变更生产关系,使生产力获提解放,为人民谋幸福。搞社会主义建设,采取某种体制,也是为了发展生产力,使人民达到共同富裕。这种或那种体制,都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解决和发展。同时也不能产生两极分化,进而产生出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如果我们的各项制度、政策能够保证或有利于这些要求,就算从根本上坚持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做了精辟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373)这一思想告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就是坚持这些具有本质属性的东西,其他非本质的方面,可以随着实践的需要而不断改变形式。就是说,凡是有利于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凡是能保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的制度和体制,都是反映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的,都应大力倡导和推行。反之,则都应予以反对或改变。
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其中也有不少疑问和议论。他的这一思想只是一种偶然的、个别的提法,还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提出的?它只是一个一般性的提法,还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范畴?
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小平同志的专门论述并不很多。但从他的整个思想发展来看,他在这方面的思想是一贯的,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经过深思熟虑后郑重提出的。早在改革开放实行初期,人们对社会主义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时,小平同志提出了社会主义制度不等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的重要论断,就是要说明,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和实践,可以有许多种,但如果出现重大失误,就会背离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他看来,我们所见所干的社会主义实践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外部表现。在这些纷繁复杂的表现后面,肯定隐藏着社会主义的本质。1985年8月,他在谈到改革开放政策时指出:“对内搞活经济,是活了社会主义,没有伤害社会主义的本质。至于吸收外国资金,这是作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种补充,不用担心它会冲击社会主义制度。”(3.135)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日益巩固,小平同志更加明确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在著名的1992年初南巡谈话中,郑重、简炼地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过去我们在理解和阐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时,往往忽略或回避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状况,仅仅把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等看作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而且往往把这些东西理想化,实际效果只能是使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从根本上解决了我们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问题。首先,它抓住了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社会主义社会为了走向共产主义,其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并不断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其次,它从最高的层次上使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区别开来。“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3.123)因此,在小平同志那里,社会主义的本质决不是一个一般性的提法,而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的重大贡献,对推进实践中的社会主义事业。必将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小平同志关于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他从发现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问题,到对社会主义解放思想,最后实现理论上的突破,把什么是社会主义搞清楚,经历了一个过程。小平同志对这一过程曾有明确的概括:“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但没有解决好。”“过去我们满脑袋框框,现在突破了。……什么叫社会主义的问题,我们现在才解决。”(3.261)从小平同志关于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思想本身来看,也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系统。他提出了认识社会主义的思想方法,进而运用这一方法分别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和一般特征,在此基础上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历史地、科学地把握小平同志关于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思想,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时代价值和理论价值。
注释:
①本文所引邓小平论述原文,分别出自《邓小平文选》1938-1965年本、1975-1982年本、第三卷本和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专题摘编》,注明出处时按上述顺序标明序号1、2、3、4,序号与页码用圆点隔开。
标签: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 本质主义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