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预期经济效益的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京论文,经济效益论文,奥运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研究目的
中国人的“奥运之梦”终于实现!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是中国的一件大事。举办2008年奥运会是北京也是中国在新世纪的一次重要发展机遇。毫无讳言,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必将对中国经济产生深刻的影响。那么,我们如何把握这一机遇,最大化地挖掘和发挥2008年奥运会的经济效益,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为此,本人拟就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预期经济效益进行分析,以便为各有关部门提供理论参考。
2 研究方法与对象
运文献研究方法,调查法,问卷研究法和经济分析法。在研究过程中,查阅了有关专著,有关论文,访问了数位体育专家、学者,并发放了问卷调查。
研究对象为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调查对象是有关单位和个人。
3 结果与分析
3.1 2008年北京奥运会直接经济效益分析
根据奥运会组委会的审办报告,主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有16.25亿美元的预算收入,与预算支出16.09亿美元相抵。估计至少可以盈余0.16亿美元。即1.2亿元人民币。(《中国信息报》2001.7.16.1)。2008年北京奥运会收入主要包括:(1)电视转播收入。组委会从2008年奥运会转播收入中,将得到8.33亿美元的分成。折成2000年的水平价值为7.09亿美元。(2)TOP赞助计划收入。组委会从TOP计划收入中将获得约2亿美元的分成。按照2000年的价值测算为1.3亿美元。(3)组委会赞助收入。北京奥申委已经同一些跨国公司和中国企业集团进行初步接洽,预计可以得到约10~15家企业集团以及生产专用技术产品的公司提供约1.3亿美元的赞助和服务。(4)标志特许使用收入:北京2008年奥运会将颁发标志特许使用证书,预计收入约5000美元。(5)正式供贷商收入:为了保证奥运会所需各类器材、设备用品等物资和相互服务,组委会将接受国内外专用产品厂家的供贷和服务,价值约2000万美元。(6)纪念币、纪念邮票收入: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将与中国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协商并合作,请其发行150万枚金银奥运纪念币,计划收入800万美元;将与国家邮政局协商并合作,请其发行奥运会邮票和纪念邮品。此外,北京奥运会组委会还将向政府部门咨询发行纪念钞票的可能性。(7)体育彩票收入:国家财政部已批准,2001-2008年将发行奥运会体育彩票,预计收入1.8美元。(8)门票收入:组委会将向国内外销售约700万张门票,预计收入1.4亿美元。(9)捐赠: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对北京奥运会的捐赠等,预计收入2000万美元。(10)财产出售:组委会的资产出售收入预计为8000万美元。(11)各级政府补贴:中国政府、北京市政府将给予组委会补贴1亿美元。(12)其他:奥运会会场空地商品零售的特许经营和出租,主新闻中心和国际广播电视中心房屋、设备、设施的出租,奥运村比赛前后的出租收入等,预计为4000万美元。值得说明一点,如果把中央政府与北京市政府给予的总补贴1亿美元,从预算收入项目中扣除的话,则奥运会就不是略有盈余或结余,而是赤字0.84亿美元(7亿人民币)。从本质上讲,各级政府给予奥运会的补贴是不需要偿还的债务,而债方收支是不应包括在财政收支中的。也就是说政府补贴不应列入收入项,应列入收支差额平衡项。在这里,依笔者之见2008年奥运会经济帐是赚大概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如何搞好承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一系列工作,使各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出色些,这是我们的目的。也就是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2008年北京奥运会投入主要有三个基本投向:①主办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扩充费,包括机场扩建费。②建立与完善比赛物质技术条件的费用,包括各比赛项目体育场馆建筑,改造费和配套设备费,大会新闻中心建筑及部分费用,奥运村建筑费等。③竞赛的直接业务费。如接待各国运动员,邀请外国裁判员,技术官员等费用。具体地说,2008年奥运会的开支,主要有以下几项资金投向:①2008年北京奥运会组行会的开支,主要包括建设奥运会体育场馆的费用和具体奥运会本身的开支。由于2008年北京奥运举办时需要37个比赛场馆和58个训练场馆,北京以外的比赛场馆有5个,它们是青岛的帆船、帆板和上海、天津、沈阳、秦皇岛的足球预赛场。北京的32个赛场中,有13个可以使用现有的场馆,计划再建11个大众性的体育场馆,另外再专为奥运会修建8个场馆。这些场馆都是按照国际各单项体育组织的要求来兴建和改造,突出“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学奥运”的申办理念。此外还需要修建像奥运公园、奥运村等配套设施。加上奥运会本身的举办费用主要包括奥运会的组织费、人员费、大型活动费和特殊费用。以上的两大项费用合计起来大约共需支出16.09亿美元。②非组委会费用。这些钱是由中央政府和北京市政府支出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它们是保证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所必需的,但又不是专门为奥运会支出的,而是带有公益性质的,所以不属于北京奥运会组委会的费用,而从北京市市政费用中开支。这些费用的投向主要有:道路机场地铁等交通设施建设费用,电话电视转播等通讯设施建造费用,水电热气等市政设施修建费用,还有控污治污绿化等环保费用。这些建设耗资巨大,仅仅改善和治理环境,保护环境的费用在未来8年中就需要大约122亿美元。按照奥申委的“窄幅估计”(即只计算完全与举办奥运会有关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北京要为举办2008年奥运会支出非组委会费用高达142.56亿美元。如果放宽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联系范围(即所谓“宽幅估计”),那就可能达到300亿美元。总的说来,奥运预算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直接用于奥运比赛场馆和服务配套设施的投入,以及组织工作的支出等,这一部分投资可以称为奥运的直接投资。另一部分包括为改善举办奥运城市的环境、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而进行的投入。这一部分投资可以称为奥运会的间接投资。相应地,奥运组委会的收入也包括直接收入和间接收入。直接收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如奥运会的纪念品销售,奥运赞助商及合作伙伴所提供的赞助,电视转播销售权,以及“TOP计划”提供的赞助金等。除了这几项直接收入外,主办奥运会的城市还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参加为奥运会举办的多种文化活动,游客停留期间的旅馆住宿费用和其他消费也给主办国家带来就业和收入的增加,这些因奥运效应而给主办国带来的收入可以称为间接收入。一般来说,这种间接收入很难有准确的统计。
在这里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就是历届奥运会主办国家的奥委会所宣布的有关举办奥运的盈亏报告,都是指奥运的直接投入与直接收入间的比较,并不包括大规模进行基础设施的投资及收益。由于发达国家的奥运主办城市,比如洛杉矶和悉尼已具备比较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的改造,因此这些国家的奥运直接投资占全部投资的大部分,总投资规模相对于发展中国家也要小得多。如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为组织和准备奥运会共投资3.2亿元,而用于悉尼城市改造的费用仅有1.9亿美元,洛杉矶奥运会总共投资5亿美元,而用城市改造的费用几乎为零。发展中国家为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所进行的投资规模则大大超过了发达国家,如1988年汉城基础设施所进行的投资近40亿美元,其规模则大大超过了发达国家,1992年巴赛罗那奥运会的投资更高达近96亿美元。按照2008年北京奥运的投资预算,北京将为举办奥运会进行1984年以来奥运史上最大规模的投资,总投资额预算为35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将用于改善城市的基础设施,用于奥运比赛场馆建设和运营费用等大约为35亿美元。对于这近35亿美元的奥运直接投资,按照其他国家举办奥运的历史经验,如果北京奥运组委会合理运作,收回成本甚至盈利是非常有可能的,也就是说,这笔奥运的直接投资已经具有了较明确的回报。对于规模为直接投资近10倍的用于城市基础设施改造以及美化环境的间接奥运投资,我们应当以一个客观的平常心来看待,那种夸大奥运经济的价值,认为举办奥运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将为北京和全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并将创造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似乎举办奥运会就可带来其他的经济利益是自然而然的结果。过分夸大“奥运景气”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对所有有关奥运的投资都报有过分乐观回报预期的想法,显然是不对的。我们应当警惕一种夸大奥运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的倾向,警惕再一次出现不计后果、不产生效益的盲目投资。要警惕奥运“泡沫”,对奥运的期待应保持谨慎。因为奥运经济不管怎么外延,总有一定的限度,其对经济整体的辐射能力仍然会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当然,这并不是说,目前为准备奥运所进行的大规模基础设施的投资是错误的。恰恰相反,在且前中国通贷紧缩状况还没有结束,中国经济面对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内需不足的情况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依靠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拉动内需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况且,1800亿元之中大部分投资实际上属于已经规划的北京城市建设资金。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还可以增加这些投资所得到的回报,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只是要提醒的是:盲目地不计后果地乱投资,肯定是错误的。为此,我们必须保持警惕谨慎地分析比较每一个不同投资项目的收益情况。并相应地调整以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尽量避免出现投资过热、经济过热及由此引发的通贷膨胀。过度的泡沫对经济的伤害是有目共睹的,日本因泡沫破裂导致了整个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萧条,至今还没有回过神来。从国际经验看,日本和韩国为举办奥运会,都进行了大规模基础设施的投资,在当时确实刺激了经济的增长,增加了就业机会,形成了经济发展欣欣向荣的所谓“奥运景气”。过后,这两个国家却都出现了较严重的经济问题。当然,这些问题不能简单地归因于举办奥运,但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因此,我们在谈论奥运景气时,仍要强调经济的稳健、防止出现大起大落,这样才能使奥运景气维持长久。才能节约成本,提高2008年北京奥运会投资的回报率。
3.2 2008年北京奥运会间接经济效益。
2008年北京奥运会直接经济效益不管是亏还是盈,如果换—个角度算帐,它对北京、甚至整个中国的间接经济效益将是不可估量的。从总的经济效益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肯定是盈。为什么呢?首先看一下,1990年北京亚运会,当时组委会支出亚运会开办费,包括接待各国运动员,邀请外国裁判员,技术官员等费用,和购置各种运动器材的设施等项费用,共3.3亿美元。加上组委会为设施建设花的25亿多元,两项相加共需近29亿元人民币。而北京亚运会的直接收入就是门票、广告和电视转播权等,这几项加在一起不到1亿元人民币。缺口多达28亿元。这其中国家拨款10.5亿元,北京市政府拨款6.5亿元,贷款2.2亿元,总计19.2亿元,补上资金缺口的大部分。亚运会共接到2亿多人次的捐赠,总额达2.7亿人民币。即便如此,最后还是亏空高达6亿元。但是如果换—个角度算帐,看一看亚运会的间接经济效益,情况就没那么可怕了:亚运期间,北京共接待了来自亚洲36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代表团5200余人,来自世界42个国家和地区的记者4858人,其中境外记者2643人,贵宾1315名,亚运期间来北京旅游的专程外国游客近20万人,仅算这些游客,他们在北京的住宿、餐饮、交通、观光、购物的消费共计5亿美元。仅此一项就可以抵掉30亿元的投资,还送给北京市价值21亿人民币的体育场馆设施和4亿元的基础设施。直到现在,我们还可以看到北京亚运会带来的经济效益。它们远远超过了当年投入的29亿元。由此可见,奥运会的直接经济效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间接经济效益。
其次,从近几届奥运来看。1984年9月,美国经济研究协会调查了洛杉矶奥运会对南加利福尼亚地区经济的影响后发现,奥运会对这一地区的经济促进作用高达32.9亿美元,远远超过1962年西雅图的世界博览会和1982年诺克斯维尔的世界博览会。这两次博览会各历时6个月,总经济效益分别为10亿和15亿美元。1992年巴赛罗那举办奥运会时,正处于西班牙从80年代全国范围的经济危机中开始复苏的时期。筹办奥运会明显地加速了经济复苏,给加泰罗尼亚地区带来了260.48亿美元经济效益。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给美国带来的经济效益在6年间(1991-1997)约51亿美元。2000年悉尼奥运会给澳大利亚和新南威尔斯州带来了63亿美元的收益。美国经济学家估计,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将给犹他州带来近20亿美元的收益,并使当地的餐饮业、旅馆业、汽车租贷业等行业的收入每年提高10%,直到2005年。根据经验,奥运会举办城市被确定后,会立即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人会蜂拥而至。比如:2000年悉尼奥运会,仅在奥运会举行的十几天里,就有25万名外国人来悉尼观战。如果算上1997年至2000年期间所有与奥运会有关的访问者人数将增加到150万,在旅游业方面仅此一项就为澳大利亚带来的经济效益就高达42.7亿美元。2008年北京奥运会,估计在奥运会准备期的十年中,每年旅游者将增加20%,旅游收入每年增加20亿美元,十年下来在140亿美元左右,接近1300亿人民币。奥运期间再增加50亿美元,相当于400亿人民币。由奥运会增加旅游总需求为1700亿人民币。当然,这个估计过于乐观。因为据有关资料显示,北京1999年旅游总收入为660亿元,比上年增长不到6%,2000年旅游创汇收入增长10%,2000年国际旅游者人均花费1000美元。因此,该估计明显偏高。另外把每年的旅游算到奥运帐上有点张冠李戴。如果要算也应是奥运期间与开完之后的旅游收入增加了多少,再一点就是计算上的逻辑矛盾:如每年增长20%,则每年增加额就不应是固定的20亿美元,若每年是20亿美元,则增长速度就是递减的,而不应是不变的20%。但不管怎么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肯定将给中国及北京带来巨大的间接经济效益,这是肯定的。
再次,奥运会还将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在筹办奥运会的六七年过程中,各种体育、交通、通讯、服务等设施的营建,需要投入大量劳力。因此,奥运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举办国,特别是举办城市失业人口的压力。如洛杉矶奥运会创造就业机会共2.5万个,汉城奥运会给3.4万人提供了工作。1992年巴赛罗那奥运会每年新增就业人数5.9万人;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带动7.7万人的就业;2000年悉尼奥运会创造了15万人的就业机会,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预计会增加2.3个全日制就业机会;有分析人士指出,2008年北京奥运会,大约将给北京创造200万个就业机会。
此外,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总投资是2800亿元,约300亿美元。其中2/3用于城市基建,而北京申奥的三大口号是“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这就意味着,能源、建筑、建材、环保、交通运输、高科技尤其是电子信息等产业将迎来赢利期。有一项研究调查报告表明,奥运将会成为未来七年贯穿中国经济增长的一条主线,每年为中国经济增加0.3%的增长,七年下来对中国经济累计的贡献率将达到1.38万亿元。约1700亿美元。如此巨大的“天文数字”必然催生“奥运经济”。并形成一种独特的经济现象,所谓“奥运经济”,是指举办国组委会的直接收益和对举办国其他产业直接或间接巨大的诱发效益的总和。比如:1964年日本政府在东京成功举办了第18届奥运会接待了近百个国家的运动员、记者、官员和游客。奥运会给日本刚刚开始复苏的经济注入强大的活力,国民生产总值由承办奥运前的年增长10.1%猛增到26.1%,被日本人称之为“东京奥运景气”。经济学家甚至认为东京奥运会是日本进入世界工业强国的里程碑。再如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目标之一就是带动经济起飞。1981年至1988年间的奥运工程,扩大就业人数33.6万人。据韩国官方宣布,七年中,筹备奥运会共带来了相当于70亿美元的生产诱发效果和27亿美元的国民收入诱发效果。对韩国这样一个小国来讲,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韩国就此发展经济,从而一举跃入亚洲四小龙的行列。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一些经济学家在分析该国经济起飞的原因时,高度评价奥运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景气,并称之为“奥运匹克生产效应”。
回顾一百余年来,亚洲虽只举办过上述两次奥运会,但这仅有的两次奥运会,就造就了两个经济强国。如今在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今天,第29届奥运会选择了中国,这无疑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可以说,自从1984年第23届奥运会以来,奥运的经济效益已被全世界所认识,获得奥运会主办权,实际上就等于把一块巨大的蚕糕拿到手中。举办奥运成为举办国经济攀升的机会。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这意味着未来几年,北京甚至整个中国都将面临一个巨大的奥运商机。一批经济学专家得出共同结论是:因为奥运的催化剂作用,中国在21世纪的前10年将高速发展。
事实上,奥运对北京,对中国的贡献很难估量,甚至没有可比性,在奥运史,还没有那个国家在承办奥运会,象中国这么大笔的投资。实际上这种投资的收益也远远不是2002-2008所能体现的,更多的贡献可能将在2008年后逐步展开。巨额基础投资拉动的内需,旅游、餐饮、运输等服务业的大幅增长以及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如果基于我们预测的2005年的物价水准,中国将得到320亿美元的收入,这还不包括由此带来的体育和娱乐消费。
奥运会还能有效地带动主办城市和地区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在拉动我国GDP增长的资金、技术和劳动力三要素中,资金的贡献率是最大的。这就是说分析北京地区未来经济增长的可能性,关键是看该地区在未来的投资规模,尤其是从北京地区之外流入的资金总量的大小。北京主办2008年奥运会预计总投资额将达到160亿美元左右,约合人民币1323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入的140多亿美元(主要由中央财政,市财政和国内外企业投入)的50%算作是北京市财政的投入,那么,承办2008年奥运将给北京带来90亿美元的新增投资(从北京地区之外流入的资金),约合人民币745亿元,这笔巨额的新增投资,再加上该投资所产生的乘数效应,将成为牵引首都经济高速增长的助推器。此外,从刺激消费需求看,奥运会的拉动作用也十分显著。首先745亿元的新增投资将主要用于购买北京地区的产品和服务。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其次,奥运会对大众体育消费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总之,“北京奥运”在未来的10年内至少每年拉动中国GDP增长0.5-0.6%,拉动北京GDP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在举办奥运会的前后两年内可能还会更高。中国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投资的2800亿人民币,根据“乘数原理”每投资增加100万元将可引起国民收入增加1000万元,那么七年下来对中国经济累计的贡献率将达到1380万亿人民币,约1700亿美元,如此巨大的“天文数字”,必然催生“奥运经济”。另据有关专家分析,每年470亿元奥运投资将使2002年GDP多增长0.5个百分点。进口增加至8亿美元。当然,我们应当警惕出现的后果,那就是银行增加新的坏帐,使本已脆弱的金融体系再趋恶化,或者企业盈利大大下降。亏损企业增加,修理业投资能力下降,职工收入增长放慢。在经历了盲目投资所带来的短暂繁荣之后,经济重新陷入低谷,从而使社会和经济发展出现大的波动。盲目投资将造成的这种恶果是我们不愿看到的,因此任何时侯都不能放松对盲目和无效投资的警惕。
举办奥运会还有许多间接的收益。比如:整个北京城市设施建好之后,即使奥运会结束了,我们还会继续利用。我们的经济还会持续高速发展十几年。在奥运期间还将增加居民收入,这无疑从消费角度拉动经济增长。还能促进西部开发,具体是在内蒙古,山西等省区实施的西电东送工程,将有力地解决当地资源的转化和群众生活的脱贫问题。有学者认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将会给西部带来大批国外旅游观光者,西部的旅游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4 结论和建议
4.1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直接经济效益帐。首先是必须算,对成本必须细算,对收入必须粗算。其次,是尽力争取不亏损,少亏损,少亏损就已经是成功,不亏损就是大成功。如果是盈余则是奇迹。
4.2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间接经济效益将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我们必须防止盲目乐观,盲目地不计后果地乱投资。建议我们必须谨慎地分析比较每一个不同投资项目的收益情况,并相应地调整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仍要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件工作,力争使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经济效益发挥到最大化。
标签:2008年北京奥运会论文; 奥运会项目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