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随平[1]2000年在《在线红外酸值(度)分析仪的研制与应用》文中指出酸值(度)是炼油工艺中相当重要的控制指标之一,随着原油稠油的增加,酸性越来越大,急需一种在线测量石油产品的酸值或酸度的产品。 本文首先回顾了在线分析仪器的基本概念、发展概况及红外光谱分析,说明了本项目研发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总结了本项目的技术创新点和特点。然后,根据工程需求和相关技术标准,提出了项目最终的技术标准、性能指标及其测试手段。 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研究。对分析机理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从红外光谱学到石油化学等方面对红外吸收光谱与石油产品酸性大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最后找出酸性大小的表征机理。然后有针对性的对馏出油进行了谱图分析,最后通过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方法研究确定了适合在线分析的方法,根据油的酸值谱图确定了量程。 最后,根据工程化的要求,选择了分光系统及嵌入式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设计了信号放大电路和Win95应用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后用基于径向基的人工神经网络和非线性函数分段逼近两种方法建立了数学模型,分别设计出应用程序。 在完成理论研究和工程设计后,组装了两台样机分别用两种数学模型进行了试验定型式试验,结果说明人工神经网络具有优越性,但同时也提出了工程化方面的一些问题。最后将一台安装与现场进行了用户试验,另一台进行了测试试验。最后以分析快速、运算准确完满地通过了测试。
漆随平, 邹洪波, 杨智[2]2001年在《新型石油产品酸值(度)在线分析仪的研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针对石油组份及结构的变化,采用基于改进的红外光谱技术及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技术,研制了适用于炼油厂测量石油产品及其中间产品中有机酸的在线智能光谱分析仪,经一年的工业现场运行表明该种仪表具有运行稳定可靠、分析快速准确和维护操作简便的优点.
刘建芳[3]2014年在《废润滑油分类再生方法及再生油的摩擦学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石油资源的紧张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我国润滑油需求量和消耗量逐年激增,无论从资源节约还是环境保护的角度,废润滑油再生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废油生成量大,而废油再生技术相对较落后,不但造成资源浪费,废油的不当处置也给环境保护带来较大的压力。针对我国废油的特点,结合发达国家成熟的废油再生经验,研究润滑油失效变废的本质,探索新型的废油再生方法,开发实用的废油再生技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在对20种废润滑油进行全面的失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分类再生添加剂”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废或在用润滑油(包括工业润滑油、车用汽油发动机油和船用系统油)研究了相应的再生处理方法和关键技术,通过理化和摩擦学性能指标测试评估了润滑油再生效果。采用仪器分析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分析探讨了润滑油的氧化过程机理、废润滑油失效以及再生油润滑恢复的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在常规理化性能检验、红外光谱分析、元素分析、颗粒污染度测试以及摩擦学性能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废液压油和废发动机油的失效特征和再生可能性。无论是液压油还是发动机油,在使用过程中,润滑油都发生了一定的氧化,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内部污染和外部污染,添加剂都有一定程度的损耗和降解。润滑油的氧化导致润滑油的酸值增大改变了部分添加剂的化学环境,使得功能下降;与摩擦表面金属、环境中氧的化学反应不断消耗添加剂,造成摩擦表面的摩擦化学反应保护膜无法形成,从而导致边界润滑的极压、耐磨和减摩功能下降;金属磨屑的增加导致叁体磨料磨损,也对润滑油氧化的起到催化作用;外部的液体和固体污染物加快了润滑油的氧化以及添加剂的失效。这四者的共同作用导致了润滑油的失效。不同类型或同类型不同等级的润滑油由于使用工况不同,发生氧化、添加剂损耗以及污染的程度也不相同。其失效的具体表现为某种或某些理化性能严重衰退,超出使用标准;废润滑油的摩擦学性能较新油亦有不同程度的衰退。但废润滑油仍普遍具备一定的润滑性能,废液压油和发动机油还具有潜在的使用价值。(2)基于废润滑油失效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分类再生添加剂方法对废液压油、废油膜轴承油、废汽轮机油以及废齿轮油等10种工业润滑油进行再生处理,解决废润滑油的失效问题,实现了其摩擦学性能的改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和拉曼光谱对磨痕表面的微观分析证实,再生油由于经过了再净化和补充添加剂的处理,所包含的添加剂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分解,分子中的活性元素与摩擦表面发生摩擦化学反应,生成含有FeS、磷酸盐和无定形碳等的保护膜,从而具有优良摩擦学性能。研制的再生添加剂具有优异的再生功能和较强的适应性,种类不同、存在相同问题的润滑油可通过特定的再生添加剂进行功能恢复和再生。(3)针对工业润滑油使用条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评价了再生油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如不同摩擦副(钢/钢,铜/钢)、不同载荷、不同滑动速度等。再生油在不同的载荷和滑动速度下润滑不同的摩擦副都具有优良的抗磨、减摩性能,且超过新油水平。再生油具有与常规润滑油系统的摩擦学系统特性,即摩擦学性能受到摩擦副、载荷、滑动速度等各因素的影响,不存在一成不变的影响规律。(4)针对车用汽油发动机油的报废特征,提出合适的再精制处理工艺,研制出再生添加剂,并通过“分类再生添加剂方法”对废发动机油进行再生处理。试验结果证实,再生汽油发动机油的典型理化性能、抗氧化性能和摩擦学性能显着改善,趋近甚至超过新油。分类再生添加剂方法可以对正常更换的发动机油(衰变程度不是很严重)进行有效再生处理,使其使用寿命延长。(5)探讨了船用系统油再生并升级为气缸油的再生添加剂方法。在系统地对船用柴油机系统油与气缸油的理化指标、性能要求、基础油种类和添加剂类型等对比分析基础上,确定了改进碱值、粘度、清净分散性、润滑性能的主要添加剂类型及其含量,采用复配添加剂对在用系统油进行再升级处理。再升级气缸油的理化性能、总碱值、摩擦学性能与市售的新气缸油(粘度等级为SAE50,总碱值为70mgKOH/g)的参数指标相近。(6)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以直链烷烃、带支链的烷烃、环烷烃以及芳香烃为对象,探讨了润滑油的热氧化规律。不同结构矿物基础油的氧化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发现,矿物基础油在氧化过程中,发生脱水、氧化缩聚、氧化分解以及裂解等反应,生成了不饱和迭合物、环状物、醇、酮、醛、羧酸以及分子质量小、易挥发的有机物等。分子动力学模拟矿物基础油的高温氧化过程证实了润滑油的自由基链反应机制。
杨智, 漆随平, 白万红[4]2001年在《一种新型石油产品酸值(酸度)在线智能分析仪》文中研究指明采用基于改进的红外光谱技术及计算机控制技术 ,研制了适用于炼油厂测量石油及其中间产品中有机酸的在线智能光谱分析仪。现场运行表明 ,该仪表具有运行稳定可靠、分析快速、准确及维护、操作简便等优点
陆亦彬[5]2008年在《基于XRF技术的航空发动机油液在线监测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航空发动机的结构非常复杂,且工作在恶劣环境下较易发生各种机械类故障,作为飞行器的“心脏”,其运行状况直接影响飞机的正点飞行和安全。因此,航空发动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一直是国内外专家研究的热点之一。油液分析技术又是常用发动机状态监测中较为先进可靠的方法之一。其中,XRF分析法又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油液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XRF分析法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源发出的γ射线照射样品,使样品受激后发出X射线荧光,然后通过对X射线荧光强度的测量,确定样品中待测元素含量的一种分析方法。本文首先在对航空发动机油液分析传统技术和最新技术及其传感器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预测了该项技术的发展趋势;其次,对XRF技术的基本原理做了详细介绍,进而构建了航空发动机油液XRF在线监测系统;接着结合实例运用传统金相显微镜和最新的XRF技术对某型民航发动机的滑油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其携带故障信息油液的能谱图,并与正常油液进行对比分析,制定出相应的界限值,来区分发生故障与正常两种状态;最后设计出一套实用的基于元素分析的航空发动机智能诊断系统。XRF分析法通常是用在固体和粉末的检测,本文将XRF方法引入到油液分析领域是一次新的尝试,并且由于采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放射源,使之在航空发动机在线监测上的应用成为了可能。本文的航空发动机油液XRF在线监测系统可以对航空发动机的故障进行早期预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全寿命周期费用,这些优势是离线检测无法很好达到的。因而,该项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何江川[6]2012年在《光致抗蚀剂用阳极电泳树脂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微电子工业的迅猛发展,印制电路板(PCB板)用光致抗蚀剂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阳极电沉积光致抗蚀剂结合了水性紫外光(UV)固化技术的优势和阳极电沉积工艺的特点,前景广阔。本文合成了光敏水性聚氨酯,并对其在阳极电沉积光致抗蚀剂和阳极电沉积涂料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另外,还合成了光敏丙烯酸共聚物并考察了其在阳极电沉积光致抗蚀剂上应用。本文开展了如下几个方面工作:1、以异佛尓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二异氰酸酯单体、聚碳酸酯二元醇(PCD)或者聚四氢呋喃二元醇(PTMG)为二元醇单体、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作为封端单体,采用线性缩聚合成了光敏水性聚氨酯W-PCD和W-PTMG。考察了不同催化剂DBTDL的用量下的反应过程,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仪(GPC)研究了其结构和基本性能,热重分析(TGA)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其热稳定性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果显示:合成了目标产物,光敏水性聚氨酯的数均分子量为5.20×103~11.5×103g/mol,W-PTMG系列呈现了两步热分解,Tg随相分离程度的不同而略有变化。以不同中合度配制阳极电泳乳液,用粒度分析仪考察了乳液粒径,不同条件下的粒径分布在50nm~500nm之间。同时探索了阳极电沉积成膜过程并对固化膜的相关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了W-PCD和W-PTMG在阳极电沉积光致抗蚀剂和阳极电沉积涂料中的应用。结果表明:W-PCD和W-PTMG作为光致抗蚀剂的性能不能达到应用要求,而作为光固化电泳涂料则能够得到综合性能较好的固化膜。2、采用自由基溶液共聚合成了羧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聚(丙烯酸异辛酯-co-苯乙烯-co-丙烯酸)(PESA),利用共聚物分子链上的羧基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上的环氧基团进行反应,得到了光敏丙烯酸共聚物G-PESA,用FTIR、1H-NMR、GPC、DSC和TGA对树脂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成了目标产物G-PESA,其分子量为2.44×104~3.89×104g/mol,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27.1~49.0℃,热分解温度(Td)为421~429℃。以不同中合度配制了阳极电泳乳液,用透射电镜(TEM)和粒度分析仪分别考察了乳液的分散情况和粒径大小,不同条件下的乳液粒径在10~400nm之间。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控制电位电解法(CPE)探索阳极电沉积成膜过程,同时以G-PESA为基体树脂制备阳极电沉积光致抗蚀剂,曝光显影后使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图像,分辨率最低可达到40μm,各项性能可以满足印制电路板(PCB)用光致抗蚀剂的要求。
王志宽[7]2018年在《乘用车机油品质劣化与预测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油液分析技术及机械设备状态监测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对乘用车不同性能等级的机油进行劣化规律试验研究和换油期的预测模型研究。研究内容对乘用车按质换油和发动机摩擦学设计及状态监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对乘用车维护和修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为商用车油液分析研究奠定基础。本文选用叁辆SVW71612BS型上海大众新桑塔纳轿车为研究对象,使用CSI5200叁向量油液分析仪,对乘用车每隔1000 km抽取一次机油,从磨损、污染度、油质叁个维度对乘用车机油品质进行快速检测。检测机油的粘度、介电常数、含水量、颗粒数等性能指标,从油质、污染度、磨损叁个维度研究乘用车机油品质劣化的规律;分析灰色线性回归组合模型的原理,将其运用到乘用车机油品质劣化的评判中,通过模型预测乘用车机油的换油期,为机油的按质更换和避免发动机出现异常磨损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乘用车行驶里程的增加,机油内不含有水分,介电常数和粘度略有增加,但变化不大;5~15μm颗粒含量变化较大且明显,可作为监测发动机磨损的重要衡量指标以及机油是否需要更换的主要指标,其他尺度的颗粒含量变化趋势与5~15μm颗粒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变化规律有所不同;清洁度分析表明,机油目前是清洁的,达到22/19就需要进行机油的更换;磨屑分析样片表明,机油内颗粒粒径较小且数量较少,说明发动机没有发生严重磨损。通过建立灰色线性回归组合模型预测乘用车机油内5~15μm颗粒含量的变化,与单一模型预测值相比,灰色线性回归组合模型的预测值更精准,与实际更符合,可以将其应用于研究乘用车机油品质劣化的规律中。通过清洁度等级与ISO 4406污染度等级分析,结合组合模型预测,1、2、3号乘用车行驶到5000 km时,未达到换油标准,此时换油会导致机油的浪费,应根据机油品质劣化的程度适当延长换油期,实现按质换油。
于海燕[8]2007年在《黄酒品质和酒龄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研究》文中认为黄酒,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它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糖和维生素等,被誉为“液体蛋糕”。近年来,我国黄酒产业呈现快速发展之势,但其产品质量状况却不容乐观,主要存在质量不过关、标签乱贴和虚报酒龄等问题。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利用物质的透射或反射光谱分析物质分子结构和化学组成的一种分析技术,具有快速、无损、绿色等优点,因而在酒品质检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以绍兴酒为研究对象,利用傅里叶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和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开展黄酒品质检测和酒龄鉴别技术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黄酒各品质指标和酒龄鉴别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本文还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结合光纤传感技术构建瓶装黄酒品质和酒龄实时、不开瓶检测试验台,并建立相应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基于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黄酒品质分析和酒龄鉴别部分的研究结果和结论为:(1)探索了不同光谱采集参数(仪器信号能量、参比材料、光程长度、光谱采集分辨率和扫描次数)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得出了进行黄酒品质分析的优化匹配参数:仪器信号能量为5 V、参比材料为石英比色皿、光程为1 mm、扫描分辨率为16 cm~(-1)、扫描次数为32次。实验证明该匹配参数能够满足基于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的黄酒品质分析的要求。(2)研究了基于Dixon检验和杠杆值与学生残差T检验进行异常样品剔除的判别原则,并将其应用到黄酒品质分析建模样品集的优化中。首先,利用Dixon检验和杠杆值与学生残差T检验进行初步筛选,进而,通过逐一回收比较确定各品质指标定量分析中的异常样品。通过逐一回收异常样品所建模型的性能比较表明:学生残差值在异常样品剔除中的作用较大,学生残差差异显着的样品可直接剔除。(3)对比分析了全波段、短波近红外区800~1100 nm、长波近红外区1100~2500 nm,以及两个主要吸收峰所在区域1300~1650 nm和2200~2400 nm对酒精度、糖度、pH值和总酸模型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全波段范围所建酒精度、糖度、pH值和总酸模型的性能最优。采用全波段光谱范围建立了酒精度、糖度、pH值和总酸的最优模型。研究得出:偏最小二乘回归结合原始光谱用于酒精度、糖度、pH值和总酸分析的结果最优。其中,校正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9、0.992、0.969和0.979,预测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6、0.986、0.955和0.970,RMSEC分别为0.106%(V/V)、0.049%、0.014和0.058 g/L,RMSEP分别为0.112%(V/V)、0.061%、0.017和0.068 g/L。由数据分析可得,上述4个模型性能稳健,说明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用于黄酒中酒精度、糖度、pH值和总酸的快速、准确分析。(4)对比分析了判别分析、SIMCA和判别偏最小二乘法结合不同波段范围以及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所建酒龄鉴别模型的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判别分析结合原始光谱(长波近红外区)所建酒龄鉴别模型的性能最优,校正集和预测集的样品正确分类的百分比均为100%。SIMCA结合5点平滑光谱所建酒龄鉴别模型校正集和预测集样品正确分类的百分比分别为99.4%和98.8%。判别偏最小二乘法结合原始光谱所建鉴别模型的校正集和预测集样品正确分类的百分比分别为98.2%和93.8%。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瓶装黄酒品质分析和酒龄鉴别部分的研究结果和结论为:(1)分别构建了方瓶装、圆瓶装黄酒品质和酒龄实时、不开瓶检测试验台。方瓶装黄酒品质指标和酒龄实时、不开瓶检测试验台采用透射方式进行光谱采集。试验台选用线性光源布置方式,光源为钨卤光源。光谱仪为即插即用微型光纤光谱仪,采用固定光路的光栅分光系统和基于CCD的Si检测器,波长范围为600~1200 nm。圆瓶装黄酒品质指标和酒龄的实时、不开瓶检测试验台采用环形光、漫透射方式进行光谱采集,包括光照箱、检测支架、接收透镜、接收光纤、光纤光谱仪和电脑6部分。两套检测系统无移动部件,检测速度快,为后续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2)建立了方瓶装黄酒酒精度、糖度、pH值和总酸的偏最小二乘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得出:①偏最小二乘回归结合原始光谱用于酒精度、糖度和总酸分析的校正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3、0.902和0.859,RMSEC分别为0.127%(V/V)、0.218%和0.106 g/L,预测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2、0.908和0.840,RMSEP分别为0.147%(V/V)、0.215%和0.112 g/L;权重偏最小二乘回归结合原始光谱用于pH值分析的模型最优,校正集和预测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34和0.767,RMSEC和RMSEP分别为0.024和0.028。②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多元线性回归结合原始光谱的7个波段组合用于酒精度分析的结果最优,校正集和预测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5和0.808,RMSEC和RMSEP分别为0.135%(V/V)和0.217%(V/V);结合13点平滑光谱的7个波段组合所建糖度模型性能最优,校正集相关系数为0.908,预测集相关系数为0.891,RMSEC为0.210%,RMSEP为0.233%;结合标准归一化处理光谱的12个波段组合所建pH模型的性能优于权重偏最小二乘所建模型,校正集和预测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6和0.787,RMSEC和RMSEP分别为0.023和0.027;结合5点平滑光谱的7个波段组合用于总酸分析结果最优,校正集和预测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39和0.723,RMSEC和RMSEP分别为0.113 g╱L和0.148 g/L。偏最小二乘回归所建立的各模型分析精度较高,但其模型复杂、不易理解。多元线性回归所建立的模型具有结构简单、计算速度快的优点,可用于方瓶装黄酒品质的实时、不开瓶检测。建立了圆瓶装黄酒酒精度、糖度、pH值和总酸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偏最小二乘回归结合原始光谱用于酒精度、pH值和总酸分析的校正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1、0.838和0.864,RMSEC分别为0.178%(V/V)、0.036和0.160 g/L,预测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9、0.833和0.848,RMSEP分别为0.187%(V/V)、0.037和0.176 g/L。偏最小二乘回归结合标准归一化处理光谱所建糖度的模型性能最优,校正集和预测集相关系数分别为0.806和0.794,RMSEC和RMSEP分别为0.155%和0.154%。建立了圆瓶装黄酒品质指标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其性能(除糖度)明显差于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所建模型的性能。多元线性回归结合标准归一化处理光谱的7个波段组合用于酒精度分析的结果为:r_(cal)=0.723,RMSEC=0.284%(V/V),r_(val)=0.559,RMSEP=0.341%(V/V);结合标准归一化处理光谱的6个波段组合所建糖度模型的校正集和预测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8和0.823,RMSEC和RMSEP分别为0.134%和0.143%;结合原始光谱的6个波段组合用于pH值分析的结果为:r_(cal)=0.827,RMSEC=0.037,r_(val)=0.803,RMSEP=0.040;结合一阶微分光谱的7个波段组合用于总酸分析的结果为:r_(cal)=0.840,RMSEC=0.172 g╱L,r_(val)=0.724,RMSEP=0.216g/L。(3)对比分析了判别分析、SIMCA和判别偏最小二乘法结合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所建的方瓶装和圆瓶装黄酒酒龄鉴别模型的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判别分析结合原始光谱和SIMCA结合25点平滑光谱所建方瓶装黄酒酒龄鉴别模型最优,1、2、3、4、5年陈样品集的校正集和预测集正确分类的百分比均为100%。判别分析结合原始光谱、SIMCA结合21点平滑光谱所建圆瓶装酒龄鉴别模型最优,预测集中1、2、3、4、5年陈样品集的样品正确分类的百分比均为100%。
王景霖, 李艳军, 陆亦彬, 毛国强[9]2009年在《航空发动机健康监测技术研究》文中提出介绍了几种目前油液分析技术常用的方法以及它们在航空发动机健康监测中的最新应用,重点介绍了涉及显微图像技术的磨损颗粒检测系统,并对未来健康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阐明了在航空发动机预防性维修中应用此项技术的重要意义。
黎朝[10]2011年在《脂环族环氧树脂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涂料的研究》文中指出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和环氧化合物是紫外光(UV)固化涂料基体树脂的重要成员,传统的环氧化合物或聚氨酯丙烯酸酯(PUA)紫外光固化涂料固化后漆膜的耐黄变及耐候性能不佳,这是由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和环氧化合物中的苯环结构造成的。基于上述不足,本论文以脂环族环氧树脂和脂环族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为出发点,制备了基于脂环族环氧丙烯酸酯(CEA)和脂环族聚氨酯丙烯酸酯(CPUA)的光固化涂料,并研究了涂料的性能。论文分为以下叁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丙烯酸(AA)与脂环族环氧树脂的开环反应合成了脂环族环氧丙烯酸酯树脂(CEA),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表征了产物的结构,研究了合成条件对CEA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酸与环氧基团摩尔比为1.03:1,在120℃下,反应25.8h,反应转化率可达96.58%,用活性稀释剂与CEA制备了紫外光固化涂料预聚物,研究了活性稀释剂对预聚物黏度的影响。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仪、综合热分析仪和铅笔硬度计对树脂固化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EA固化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4℃,初始分解温度为314℃,活性稀释剂的加入增强了固化膜的耐热性,固化膜铅笔硬度可达6H。第二部分:用不同分子量的聚酯二醇和聚醚二醇、脂环族二异氰酸酯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制备了脂环族聚氨酯丙烯酸酯(CPUA),采用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仪表征了产物结构。将CPUA与活性稀释剂配制成紫外光(UV)固化预聚物,并进行固化,采用红外光谱研究了固化漆膜结构。对固化漆膜进行了热分析和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聚二醇种类、二异氰酸酯种类均会对固化漆膜性能产生影响。第叁部分:将脂环族环氧化合物和CPUA配制成双组份光敏基体树脂,并与活性稀释剂配制成自由基型紫外光固化涂料和阳离子/自由基双重紫外光固化涂料。研究了基体树脂结构、含量和活性稀释剂种类对固化漆膜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聚酯型脂环族聚氨酯丙烯酸酯(CSPUA)配制的预聚物固化漆膜耐热性好于用聚醚型脂环族聚氨酯丙烯酸酯(CRPUA)配制的预聚物的固化漆膜,用叁官能度活性稀释剂配制的预聚物固化漆膜的硬度和耐热性均优于用二官能度活性稀释剂配制的预聚物,体系固化漆膜的耐温变性能优异。最终,通过比较得到了综合性能最佳的涂料配方。
参考文献:
[1]. 在线红外酸值(度)分析仪的研制与应用[D]. 漆随平. 甘肃工业大学. 2000
[2]. 新型石油产品酸值(度)在线分析仪的研制与应用[J]. 漆随平, 邹洪波, 杨智.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 2001
[3]. 废润滑油分类再生方法及再生油的摩擦学性能研究[D]. 刘建芳.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2014
[4]. 一种新型石油产品酸值(酸度)在线智能分析仪[J]. 杨智, 漆随平, 白万红. 自动化仪表. 2001
[5]. 基于XRF技术的航空发动机油液在线监测系统研究[D]. 陆亦彬.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8
[6]. 光致抗蚀剂用阳极电泳树脂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D]. 何江川. 江南大学. 2012
[7]. 乘用车机油品质劣化与预测模型研究[D]. 王志宽. 聊城大学. 2018
[8]. 黄酒品质和酒龄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研究[D]. 于海燕. 浙江大学. 2007
[9]. 航空发动机健康监测技术研究[J]. 王景霖, 李艳军, 陆亦彬, 毛国强. 飞机设计. 2009
[10]. 脂环族环氧树脂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涂料的研究[D]. 黎朝. 华东理工大学.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