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折手术高危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体会论文_赵美玲

摘要:目的:研究下肢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本次研究实验时间段设置为2018年3月至2018年9月,对我院创伤骨科中数据库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录入其中,下肢骨折患者72例作为研究样本,根据患者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样本量为36。对照组为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实验组为发生深静脉血栓,对两组患者个体资料进行分析,分析不同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本次实验结果中表明,实验组患者久坐卧、吸烟、静脉血栓史因素例数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多种因素都有可能引发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故而在临床治疗时需要规避这类危险因素,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恢复质量。

关键词:创伤骨科;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骨折;临床效果

骨折在目前临床上十分常见,属于一种多发性骨科疾病,患者在外力冲击、跌落或其他因素的影响下,会出现骨折现象,而患者在发生骨折后,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修养才能完全康复,在休养期间患者需要保持卧床休息,不可过多的进行活动,但这种状况就增大了患者发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1]。下肢静脉血栓是最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其可能引起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同时并发肺栓塞,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所以在临床中十分重视。而静脉血栓是如何形成的,其是因为体内血液滞缓,静脉壁受损、血液呈高凝状态,其中左下肢血栓形成发生率和右下肢相比更高[2]。本次研究中,研究下肢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现将成果整理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实验时间段设置为2018年3月至2018年9月,对我院创伤骨科中数据库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录入其中,下肢骨折患者72例作为研究样本,根据患者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样本量为36。对照组中男女性别比(19:17=52.78%:47.22%),患者年龄区段为27-70(49.5±4.2)岁;实验组中男女性别比(17:19=47.22%:52.78%),患者年龄区段为29-68(48.6±3.9)岁。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不患有其他全身性疾病或相关器质性疾病,可耐受本次实验中各项操作以及后续随访,询问患者相关病史以及基本资料后,确认患者可配合本次实验开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未见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由同组医务人员对本次研究中患者的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对所有患者进行研究调查,探究导致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1.3 评价标准

评价久坐卧、吸烟、静脉血栓史因素对患者血栓发生状况造成的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实验数据选择SPSS22.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收集校正。本次研究统计操作由同组检验人员开展,计量资料(年龄、评分值)选择T值进行检验,计数资料(治愈率、有效率、满意度)选择X2值进行检验,以P<0.05作为数据差异界限,说明统计学差异存在。

2结果

2.1 本次研究结果中表明,实验组患者久坐卧、吸烟、静脉血栓史因素例数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常见的血管疾病之一,其中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都是其主要病因,长期卧床、坐立、静脉曲张,都会导致静脉血流瘀滞,而静脉壁损伤可能由机械性损伤、化学性损伤、感染性损伤所导致,但其并不是某一种因素导致,而是几种因素共同作用使深静脉血栓形成[3]。临床研究中发现患者的手术应激以及有机械性损伤,都有可能引发患者出现血液凝血,促进的状况,引发患者在手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

1、针对可能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可对患者进行下肢按摩,使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液的进行流动,避免血液滞留,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2、合理的进行饮食指导,想要快速恢复身体还得摄入充足的营养和蛋白质才能,但同时需要保持清淡饮食,不食不容易消化的食物,此外还需要禁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不利于伤口恢复,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可适当进行调整。定期为患者更换舒适的体位,时刻观察其下肢的颜色和体温,尽量防止下肢被压迫,导致血液流动不畅[4]。

3、对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应当做好早期的被动训练,护理人员需要指导家属对患者的下肢进行自下而上的挤压按摩,并在患者睡眠时适当将下肢抬高,这样有助于静脉回流,避免出现血栓[5]。同时在患者康复期间,应当避免膝下加枕垫导致髋部过度弯曲,避免对静脉造成压迫而影响回流。患者在康复期间,应当尽可能选择上肢进行静脉穿刺补液,严禁对瘫痪患者进行下肢静脉穿刺和脱水疗法。

4、由于患者在发病后,其患肢疼痛难忍,并且手术后明显的肿胀以及创口周围的瘙痒感会导致患者在康复期间出现严重的焦虑和不良情绪。所以在这种状况下,护理人员应当详细解释在骨折手术后的各种注意事项,并告知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有助于加速疾病的康复。而患者若疼痛感较强,可以通过物理镇痛的方式降低患者的疼痛感。与患者沟通时尽可能理解患者的不适感与患者积极交流,并且做好相应的疑问解答,使患者心理障碍得到降低,主动积极的配合治疗工作的开展。

综上所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多种因素都有可能引发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故而在临床治疗时需要规避这类危险因素,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恢复质量 。

参考文献

[1]李怡,刘晶,张唯怡.预防高龄下肢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J/OL].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2

[2]王培霞,田亚明,李丹丹,刘琼.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患者压疮及静脉血栓的影响分析[J/OL].四川解剖学杂志,2019(03):153-154

[3]姜利花.围术期预见性护理降低下肢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效果探讨[J].双足与保健,2019,28(17):123-124.

[4]魏兴华.下肢骨折术后开展预见性中医护理干预对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双足与保健,2019,28(17):187-188.

[5]刘永娟.术后强化护理预防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4):155-156.

论文作者:赵美玲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5

标签:;  ;  ;  ;  ;  ;  ;  ;  

下肢骨折手术高危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体会论文_赵美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