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卫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宁夏中卫 755000)
【摘要】目的:探讨产妇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抽取抽取的380例产妇进行分析,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产后抑郁的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产妇;产后抑郁症;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8-0009-02
【Abstract】Objective Of maternal postpartum depression and the related factors analysis an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Methods 380 cases of maternal decimation analys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to implement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clinical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By comparing the observe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For the patients with postpartum depression implement effective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has good clinical value.
【Key words】Maternal;Postpartum depression;Mental nursing
目前,伴随医学技术的进步,临床工作越来越重视孕妇的心理护理,特别为产后抑郁症的护理,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产褥期产生抑郁,具有病程长的特点[1]。不仅会造成子宫的收缩功能降低,助产率与产后出血率明显提高,也会对胎儿健康与母乳喂养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婴幼儿的思维情绪,智力,行为等发育。同时还使产妇产生严重的心理负担,降低其生活质量,不利于家庭与社会关系的和谐[2]。现抽取380例产后抑郁产妇分析致病因素,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获得了良好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抽取收治的380例产后抑郁的产妇进行分析,孕周为38~41周,212例为顺产,168例为剖宫产。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选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通过对比两组产妇的年龄,病情及文化水平等基本资料,差异不大(P>0.05),具有对比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选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具体如下:
1.2.1相关因素:(1)心理因素:产后抑郁的产妇多数为心理接受能力差,内向,情绪不稳定者。分娩过程中发生并发症,疼痛,害怕情绪均会导致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症[3]。如发生产前焦虑对其产后心理造成不良影响,所以评价产后抑郁的重要指征即为产前抑郁,产前焦虑者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正常的3.6~4倍。同时产妇在妊娠期生理,激素,身体均会变化,情绪波动,尤其对分娩的害怕,焦急情绪极易导致产后抑郁。(2) 精神内分泌因素:妊娠后期孕妇体内黄体酮,雌激素明显提高,甲状腺素、皮质类固醇也不断提高。分娩后,产妇的雌激素及黄体酮降低,会导致产妇内分泌细胞,脑组织内的儿茶酚胺含量迅速减少,对产妇的脑活动造成不良损害。分娩后,体力消减,神经机能下降,导致内分泌机能的变化,此时产妇依赖性强,心理脆弱,极易出现心理改变。(3)社会因素:社会,家庭因素等外界因素也会导致产妇产后抑郁,产妇心理情况受经济,家庭社会支持等因素影响。(4)遗传因素:引发精神疾病的潜在因素是遗传因素。一旦产妇具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为抑郁家族史,其出现产后抑郁率更大。一旦产妇具有情感性障碍史、经前抑郁史等均会导致产后抑郁症。若产后抑郁,再次妊娠分娩复发产后抑郁症率高达50%[4]。
1.2.2护理干预方法:(1)营造良好环境:为产妇提供优质的住院环境,创建舒适安静的休养场所,保证病房的清洁卫生。此外,护士应告知产妇注意休养。(2)构建和谐的护患模式:护士应指导产妇保持稳定的心理,做好基础生活护理,主动与产妇进行交流,掌握其具体情况与心理问题,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解除其不良心理,保持良好的心态,建构和谐的护患模式。(3)围产期护理干预:①产前护理干预:产前护士应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实施科学的心理指导。若产妇产前情绪波动,有家族史,精神疾病史等应实施预防干预方法,进行心理指导,解除其不良情绪,并且严格监测其心理情况的变化。②产时护理干预:创建优质的分娩氛围,应用全程陪伴的方式,缓解产妇焦急,害怕,孤单心理,改善护理质量,促进产妇自然分娩。③产后护理干预:为产妇提供健康指导,加强产后陪护,随访力度。进行产后练习改善心情。护士进行心理疏导,给予精神支持,解除其不良心理。加强健康知识宣教的力度,促进产妇康复。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进行分析,以P<0.05为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比两组病人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观察组显著强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
表 两组孕妇的产后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
对照组190 31(16.32%) 87.96±1.99
观察组190 5(2.63%) 96.79±3.18
P<0.05<0.05
3.讨论
产后抑郁为分娩后的多发症状,主要是因为产妇分娩后72h 内体内激素出现巨大的改变,进而会发生一定程度的精神障碍,例轻度抑郁,焦急,害怕,部分会出现绝望,自杀等心理,对产妇的身体健康产生损害,降低生活质量[4]。因此,针对产生抑郁的因素,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十分必要。该报告结果显示,通过对比两组产妇的产后抑郁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观察组显著强于对照组。总的来说,针对产妇采用心理护理,能够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改善的活质量,适合临床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晓丽.产后抑郁与产妇功能失调性态度自动思维的关系[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4,2(28):713-714.
[2]彭博畅产后抑郁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4,4(18):2991-2996.
[3]任菲菲畅对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按摩护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14,3(17):2692-2699.
[4]劭波,郭军.产科抑郁症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疗养医学,2014,7(16):1253-1255.
论文作者:陈进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7
标签:产妇论文; 产后论文; 心理论文; 抑郁论文; 抑郁症论文; 因素论文; 产前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