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十堰 442000
摘要:新形势下,高职大学生的就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和压力,必须更新就业观念,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本文首先指出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了“双创”视域下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最后阐述了具体实施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双创视域;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路径
“双创”指的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提出的,成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一个关键。将“双创”理念应用在高职大学生的教育体系中,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素质的高技能人才,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从而解决高职生的就业问题。以下结合实践,探讨了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路径。
1.目前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1.1 自我认知不足
不少高职生对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只有片面认识,这种认识处于理想化状态,择业时自我定位不准确。例如:一些学生自我评价过低,容易错失机会;一些学生自恃清高,白白浪费机会。此外,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调查数据显示约有60%以上的学生,对未来发展没有清晰规划,单纯知道生涯规划这一概念,却没有付诸实践[1]。
1.2 教育机制缺失
从高职院校来看,针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机制缺失,体现在以下几点:①将职业规划等同于就业指导,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组织招聘活动,重结果轻过程,导致学生的职业规划不科学。②师资分配不合理,文化教育课程教师数量多,职业规划课程教师数量少,甚至是由行政、转岗教师担任,缺乏专业性和实践性。③教育体系单一,在课程安排、教学方式上没有科学的指导思想,将职业规划设置为选修课程、第二课堂,并没有融入高职教育体系中。
1.3 择业心理问题
高职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面对诸多就业机会,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一是存在依赖心理,自己不能做主,表现出等、要、靠的行为。二是存在盲目从众心理,只顾追求热门职业,忽视了自身的需求和能力。三是存在焦虑、困惑心理,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影响就业和择业。
2."双创"视域下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2.1 拓宽就业渠道
就业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目前劳动力市场上,依然存在普通大学生过剩、技能型人才缺乏的现象。基于“双创”视域下,有利于引导高职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目标,加入创新创业队伍中[2]。如此,能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拓宽就业渠道,发掘新的就业点。例如,鼓励学生参与“互联网+”行动计划,到中西部地区就业创业,从而缓解劳动力配置压力,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2.2 深化教育改革
对高职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能提高学校的就业指导能力,纠正错误的认知偏差,从结果导向转变为过程导向。随着“双创”的实施,高职院校会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职业规划教育课程,将技能培训和创业教育相结合,实现人才和市场的无缝对接。如此,高职院校的职业规划课程,不再是就业指导,而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课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把控职业方向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应该将文化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结合,和创业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理念。高职生采用互联网+就业、模拟训练+情境训练的学习模式,能树立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实践行动能力,为高职生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实现全面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双创教育”和职业规划的结合,有利于高职生把控职业方向,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2.4 落实创业政策
国家颁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3],明确指出要普及创新创业教育,遵循分类施教、强化实践、结合专业的原则。具体操作上,要求高职院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职业规划教育中,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真正服务于就业择业和国家建设。此外,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的实施,对人才需求量增加,其中就包括优秀的高职毕业生。通过职业规划教育,有利于落实国家的创业政策,推动产业升级转型。
3."双创"视域下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路径
3.1 创新职业规划理念
站在高职院校的角度,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泛化,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在此思想指导下,贯穿在职业规划教育的全过程。第一,通过课内、课外衔接,教育、实践结合,明确职业规划的培养定位;第二,加强学校和学校、学校和企业、学校和政府之间的沟通,建立协同创新创业机制;第三,以创业型高职院校为核心,学习成功的经验,实现创业教育的本土化。站在高职生的角度,应该正确理解创新创业职业规划理念,一方面将专业教育、职业规划教育相结合,积极学习大学生就业创业相关政策,正确认识自身优势和劣势,能主动对接社会需求;另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创业项目、校园大赛,及时调整职业定位和目标,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职业规划教育中,教师扮演着实施者、培养者、开发者、引导者的角色[4]。教师兼具专业素质、文化教育、职业规划教育的水平和能力,才能推动职业生涯规划顺利开展。考虑到现有教师存在不足之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开展系统化的教师培训工作,采用动态聘用模式,落实绩效考核,既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能指导创新创业活动,建立双师型团队。第二,在课程设置、教学、实训、评价等方面,要求企业代表、技术人才参与,培养出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第三,在职务评聘、晋升中,考虑到双师型教师的工作性质和业绩,适当给予政策倾斜,增强教师的教学动力。
3.3 完善职业培养体系
将创新创业职业规划教育,作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在培养方案、过程、方式上,加大投入力度,形成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人才培养以实践为导向。具体操作上,其一将理论学习、课外实践相结合,构建创业平台,积极开展和创新创业相关的竞赛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其二建设完善的科研基地,提供充足的技术支持,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成绩进行展示,促使创新创业成果顺利孵化。其三从不同途径筹集资金,除了政府支持以外,还包括校外合作、风险投资等,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充足的财力资源。
3.4 形成联动助力机制
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中,除了高职院校的努力,还应该获得企业、政府的配合[5]。对政府来说,第一要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法律政策,鼓励大学生进入微小企业、基层工作,鼓励自主创业;第二要提供创业补贴、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降低大学生创业门槛。对企业来说,一是要加强校企合作,鼓励企业走进校园,为职业规划教育提供意见和建议,提高人才和市场的契合度;二是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参与实践,开展企业项目实训,实现资源信息共享。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双创”视域下,对高职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拓宽就业渠道、深化教育改革、把控职业方向、落实创业政策。针对目前职业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应该创新职业规划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职业培养体系,形成联动助力机制,推动高职生顺利创业就业。
参考文献:
[1]蒋晓川,刘杨.基于高职院校大一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路径研究[J].价值工程,2018,37(6):183-184.
[2]姚晓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取向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8,(20):81-83.
[3]钱坤.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路径[J].现代交际,2018,(14):122,121.
[4]姜庆华,陈洁.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困境与路径优化——基于供给侧改革视域[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4):89-92.
[5]姜进,俞婷.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本土化路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10):140-142.
论文作者:张琦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6
标签:职业规划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高职论文; 视域论文; 高职院校论文; 高职生论文; 大学生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