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现代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对于建筑所需技术的要求也不断增多。在实际工作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会出现大量的问题,最核心的是混凝土的裂缝问题,其会增大建筑的不良风险,危害社会公共安全;而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升级施工技术,找到合理、科学的办法对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进行控制,提高施工质量以及施工团队的工作效率。本文就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进行探讨,望能提供合理的依据提升施工技术的有效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1、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含义及主要特点
1.1、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含义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实际施工中主要有施工面积大、施工成本高、结构复杂等特点,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为了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避免产生施工裂缝,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需要保证浇筑时间短、准确性高,并且严格掌握混凝土原材料的配比,确保浇筑混凝土的质量;(2)在浇筑混凝土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地做好对应的养护工作,避免后期出现质量问题;(3)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对内外温差较为敏感,因此要严格的控制浇筑问题,避免产生混凝土裂缝问题。
1.2、主要特点
首先,由于混凝土材料本身的脆性,使得其拉伸强度与张力变形都相对较差,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其传热条件有限,由此会使得混凝土结构的内部温度高于外部温度,从而引起结构的温度变形。其次,施工规范性较高。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施工顺序进行科学的浇筑,才能避免由施工原因导致的施工裂缝问题。再次,原材料的配比与后期养护要求较高。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原材料的选择与配比方面,要保障其操作的科学合理性,在后期养护方面,要重点对混凝土结构的稳定进行科学的把控,才能保障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施工质量。
2、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技术
2.1、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原料配比
控制建筑材料的配合比是减少裂缝的有效方法,这就要求施工人员在工作时严格控制沙石的配合比,同时还要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粉煤灰或减水剂,来更好地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合理优化配合比设计对于配置大体积混凝土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很好地降低混凝土水热化,控制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同时还能有效减少大体积混凝土对水泥的需求量。
2.2、钢筋施工技术
钢筋施工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结构是决定钢筋结构质量的关键。若想提高并保证钢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就需要在混凝土结构中使用一定数量的钢筋。举例来说,在基础底部施工时,主要使用螺纹套对底板钢筋进行连接,在完成地板钢筋后即可设置墙与柱的插筋,这种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建筑物结构性能的提升。需注意的是,由于钢筋部分在混凝土浇筑后将埋藏在里面,若想再次对质量与安全进行检查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在这部分的钢筋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需要邀请监理单位对钢筋进行隐蔽验收,确保这部分施工符合质量与标准,以便开展下一步的混凝土浇筑作业。
2.3、大体积混凝土搅拌
为了提高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在前期施工中,就必须要重视混凝土的浇筑工作质量。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严格的遵守大体积混凝土搅拌要求,并且在搅拌过程中,需要实时监督搅拌质量和投料比,控制搅拌时间和顺序,最终得到达到施工要求的大体积混凝土。除此之外,施工人员在实际搅拌混凝土时,还需要根据工程不同环节所需要的数量进行搅拌,保证现做现用,并且在搅拌时,要控制第一次投放料的数量,对搅拌设备进行及时的清洗,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搅拌的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混凝土浇筑和捣注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期间,需要严格的控制浇筑范围的温度变化,因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分段浇筑方式。如果施工条件符合建筑要求,整段浇筑操作也符合建筑需求。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遵循分区定点、坡度浇筑、循序渐进等原则,并结合混凝土的特性,浇筑层设置不同振捣点,使其形成扇形流动模式,以此来提高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和承载力。在浇筑结束后,还需要对混凝土浇筑表面进行清理,通过压实设备将其中存在的积水挤压处出来,提高混凝土的紧密度,避免出现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裂缝。
2.5、大体积混凝土养护与验收
针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其重点不仅仅是混凝土的配比以及浇筑施工作业,还包括混凝土的养护与验收。而一部分施工单位多注重混凝土的配比以及浇筑施工作业,忽视了混凝土养护与验收重要性,若建筑中的混凝土养护与验收不到位,极易导致工程出现裂缝等严重问题,这不仅会降低施工质量,还会阻碍施工工期的进展。因此,在开展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要重视混凝土的养护以及验收工作,以确保施工质量。混凝土养护方面,浇筑施工完成后,施工人员严格进行混凝土压实作业,以排除混凝土中多余水分,随后对混凝土开展表层保湿作业,再使用塑料膜覆盖混凝土表面,从而预防混凝土内部水分过度流失;另外,施工单位要在浇筑体内部设置监测措施,以实时了解浇筑体内部的温度,避免温差变化过大而导致裂缝问题。验收方面,在施工完成后,首先,验收人员要严格检验内在质量以及外观尺寸,验收人员需拥有丰富的经验,同时要利用相关器械设备进行检验,以全方位的评估混凝土的机构质量;其次,验收人员要重视蜂窝、裂缝以及漏筋等检查,若发现混凝土出现上述质量为题,则需让施工单位进行加固处理,以确保浇筑施工的质量。
3、提高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质量的策略
3.1、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的降低
严格控制入模温度也是有效减少混凝土中裂缝数量的方法。一般情况下,相关的技术人员为了控制好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一般会采用砂表面覆盖和适当提升水温的方法,这些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都能有效减少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温度变化。除此之外,要尽量减少混凝土的运输时间,提升运输速度,避免在长途中经受温度大量升高的情况。但是要尽量延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五小时以上是最好的时间。在浇筑混凝土时,要尽量降低浇筑的速度,从而促进混凝土内部的热量在浇筑时得到散发,降低其水热化的程度。如果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的温度过高,就会严重影响浇筑质量和工程的稳定性。除此之外,相关的技术人员在混凝土入模时,也要严格控制温度的变化,尽量在十八摄氏度以下,五摄氏度以上的温度范围内进行混凝土入模,从而提升整个工程的质量。
3.2、合理控制拆模时间
拆模过程也是建筑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现场的施工人员在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拆模时,要严格测量和监控整个混凝土的温度变化。一般情况下,对混凝土的拆模工程要在混凝土内外温度差不超过二十五摄氏度时进行,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的完整性。因此,在拆模作业前,技术人员要对混凝土做好温度的保护工作,尽量缩短内外的温度差,这样就能加快拆模进程。
总之,结合以上所述结论,随着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促进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因此在其实际应用中,提出更高的质量要求。为了提高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应用效果,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搅拌质量、控制好混凝土材料配比、严格把控水泥用量、做好混凝土养护与验收等工作,提高大结构混凝土质量,从而提高工程建筑的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世军,付孟凯,刘洪飞.在建筑工程中关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技术的分析[J].智能城市,2019,5(08):161-162.
[2]王旭辉.土木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12):200.
论文作者:王晨飞,赵洪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3
标签:混凝土论文; 体积论文; 温度论文; 质量论文; 裂缝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钢筋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