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我国图文学科与专业建设的探讨_情报学论文

加强我国图文学科与专业建设的探讨_情报学论文

关于加强我国图情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科建设论文,关于加强论文,若干问题论文,国图论文,专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development CLASS NUMBER G250)

90年代初,我国图书情报界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改革”运动,其中值得一提的是:1992年国家科委决定改“科技情报”为“科技信息”[1];1993年北京大学将“图书情报系”改为“信息管理系”,国家教委将原有的四个与“情报”有关的专业合并为“信息学专业”和“科技信息专业”[2]。由此引发了80年代初“图书情报一体化”大讨论以来的第二次大讨论,它给图情工作,特别是图情理论研究和专业教育带来一定程度的“混乱”。术语、系名、专业名称的变更有可能使我们几十年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学科体系被摧毁,从而不得不去营造一种新的学科体系。按照“图书信息一体化”的要求,必须重构教学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而各教学机构对这种变化明显准备不足,以致有人认为,今天的改革是外部压力促使的结果,是一种无奈之举。不管改革的动力来自何方,图情界的改革毕竟已经启动。几年来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它的艰巨性。改革中尽管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最终还要靠改革来解决。目前我们应该审时度势,抓住一些带共性的重大问题积极探索解决的办法。以下是笔者的一些看法。

1 加强图情理论研究

近年来我国图情领域的改革,最初是以“改名”的形式出现。但由于改名是在没有经过充分酝酿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显得仓促,令整个图情界措手不及。改名只是形式上的变化,而更重要的是如何做到名符其实,因此改名后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解决。目前应该鼓励人们对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各抒己见,营造自由探讨的学术气氛。

从目前国内刊物上发表的文章来看,我们的理论研究还存在不少问题。归纳起来,大致有四个:第一,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足。有些文章从内容到形式给人以千篇一律的感觉,既没有对已有理论做新的探索,也没有提出新的见解或是方法上的改进。比如“市场经济与图书馆”这个问题,绝大多数论文中讨论的仅是:市场经济对图书馆的影响及对策,却几乎见不到探讨“图书馆对市场经济的影响及其实施途径”的文章。这样的研究很难深入下去。第二,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为理论而理论”的研究过多,不仅对实际工作起不到指导作用,甚至还使一些人的思想变得模糊以至造成错觉。比如有些文章一再阐释“情报”与“信息”的英文对应词不同[3],以此来证明“情报”改“信息”的合理性。事实上,我国改“情报”为“信息”是基于管理上的需要,而不是基于学术上的需要。因此,仅从词本身的含义上说明名称更改的正确性是不必要的,也是没有意义的。第三,理论研究难以保持连续性。目前在图情界,有许多人是新中国图情事业的开拓者。他们对图情事业的执著追求已转化成为一种强烈的情感融入到“图书馆”和“情报”之中。在“信息热”中他们始终坚持用理性的态度对待学术问题,坚持要在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的框架下进行理论研究。但是,另一方面,我国图情界的中坚力量基本上是“文革”后培养出的图情专业毕业生。图情事业的困境、改革开放的形势迫使他们要按照“大信息观”的思路来发展图情事业。为此就要在信息学或信息管理学的框架下进行理论研究。由此看来,图情理论研究要保持连续性是很困难的。第四,不少文章论调悲观,对图情学科及其教育和事业失去信心。这可能和近年来国外图情刊物对本学科科学性质怀疑的文章有关。近年来国际上出现了一种新的思潮,主要是质疑学科的科学性,经济学、法学、新闻学等学科都名列其中。因此,图情学科建设中出现这些问题是完全正常的。事实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个学科是完美无缺的。我们不应苛求我们这个学科,更不要对其失去信心。当前最重要的是排除各种人为干扰,静下心来做些扎实的研究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发展我们这个学科,才能繁荣我们的事业。

2 制定学科发展战略

图情学科建设应该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它包括确定重大课题、资金分配、人才培养等。就学科本身来说,目前至少有以下几个问题要优先加以解决。

(1)确立我们的一级学科。文献信息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至少有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学和档案学等学科,但哪一个是上位学科,至今未有定论。这就导致了以文献信息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地位难以明确。事实上,图书馆学和情报学已被列为理学一级学科[4],但在其下面仅有图书馆学和情报学两个二级学科,而档案学和文献学则难以涵盖。目前文献学国家承认的只有在历史学科(属社会科学)类下的二级学科“历史文献学”,而档案学属史学类,是历史文献学二级学科所含的三级学科(亦即其研究方向之一)[5]。但在我国,它们与图情学科从学科管理上看似乎关系不大,因此要以文献客体为依据将它们纳入到图情学科之中,就有必要构建一个它们共同的上位学科。这既是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管理上的需要。

(2)确立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学)、文献学、档案学与信息管理学之间的关系。信息管理70年代末开始在国外兴起,90年代初国内开始对它的研究。现在需要研究的是信息管理与传统的文献管理为基础的学科群之间的关系。目前对这一问题存在着四种观点:其一,认为信息管理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和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文献学等属于同位类;其二,认为信息管理学就是原来的情报学或现在的信息学,或是它们的某种变体;其三,认为信息管理学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一个学科群的统称,是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学和档案学的上位学科;其四,认为信息管理是与计算机、电子、通讯等有关的学科,与以文献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无多大关系。对这些不同看法应认真研究,否则将制约我们的学科建设。

(3)确定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的学科性质。所谓“学科性质”包括两种含义:它们是理论性学科还是应用性学科;它们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对前一个问题几乎所有图情类书籍均认为图情学科既属于理论性学科又属于应用性学科。如果图情学科属于理论性学科,那么应有严密的概念和完整的理论体系,不会出现变更一两个术语就措手不及,更不会出现改变学科名称的“改革”。现在有很多学科都引入了“信息”的概念,但它们却未改变学科和专业的名称。对后一个问题图情界自己也说不清楚。图书馆学最初是从人文学科中派生出来的,情报学则是从自然科学中分离出来的,二者相互吸收,形成了两个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学科。我国最初是将图书馆学放在社会科学门类中,属语言文学所含的三级学科,而将情报学放在自然科学门类中,属管理科学所含的三级学科[6]。后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它们合并列到自然科学门类中作为理学一级学科[7]。但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指南中却没有图书馆学和情报学,仅将科技情报列到管理科学类下;在国家教委的本科专业目录中图书馆学和信息学又被放在历史门类下,成为和历史学并列的学科;1996年国家社科基金委又将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文献学作为社会科学中的一级学科。这种学科管理上的政出多门,已经引起了许多不应有的混乱。

(4)规范学科和专业的名称。国家教委已将原来的社科情报专业改为信息学专业,放在历史学门类的图书信息与档案类中;将科技情报、医药情报和农学情报三个专业合并成科技信息专业,放在理学门类的科技信息与管理类中。但又在理学门类中的数学类设立了信息科学专业、在经济学门类中的工商管理类设立了经济信息管理专业[8]。这些专业设置反映了我国在专业的管理上还不很规范,同时反映了在学科管理上存在着类似的问题。一般说来,专业名称应以学科名称为基础,在同一个专业目录中同时出现“信息学专业”和“信息科学专业”就不尽合理,因为信息学和信息科学在我国不是两个规范的学科名称,况且它们之间也难以区别。

3 建立优胜劣汰的办学机制

80年代初,我国图情部门和图情职业成了受人尊敬的行业和职业,图情专业也成了高等教育中的热门专业。全国许多高校及一些非正规教学机构不管有无条件,都争着上图情专业。最多时全国此类教学点达100多个。没过几年,市场法则就开始发挥作用。随着传统的图情专业人才市场渐趋饱和,许多仓促拼凑起来的教学点很快消失了,这就是盲目上马的结果。教育必须要为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目前我国教育资源虽然十分短缺,但是只要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就可以让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因此,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应该以自身的实力和人才市场的需求为依据,决不能搞攀比。对我国的图情专业教育来说,当务之急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应成立一个权威性的组织,负责对全国图情专业的地理布局进行规划,对专业教学水平进行评估。现在全国的图情正规教学点仍有50多个[9],相对于图情人才市场的需求来说明显偏多,而许多系科招生规模偏少,结果是学校对其投入亦少,系的规模难以扩大,教学科研上不了水平。要改变这一状况,就要转变观念,重视图情教育的规模效应,努力使教学实体达到一个适度的规模。当前应采取的措施是,由国家教委和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科技情报学会联合成立一个图情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建立图情专业教育的各项标准,并据此对全国图情专业教学点的办学情况进行评估,建立一种优胜劣汰的办学机制。在这方面,美国图情教育管理的经验可供我们借鉴[10]。

目前,图情教育应重点扶持两类教学实体:一是全国性的,如北大、武大等;二是地区性的,通过评估来确定,一经选定后应在科研项目的审批、学位点建设、学术交流等方面对其实施倾斜政策。评估合格的地方性教学点,有条件的可以继续下去,或与其他院系合并。

4 确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的图情教育和英美等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异:他们以硕士教育为主体,而我们主要是本科教育;他们主要招收非图情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我们招收的基本上是普通高中的毕业生;他们培养的是复合型的学科专家,我们培养的则是“单科型”的专门人才。按照不同模式培养出的人才在知识结构、适应能力上都存在着很大区别。实践证明,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有缺陷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图情用人单位宁愿放弃本专业的毕业生而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中挑选人才。出现这一情况,主要是因为我们培养出的人才在知识结构上确实不适应现代图书馆要求,现代图书馆更需要的是既有某一学科背景知识又有图情专业知识的“双料”人才。从其他专业中挑选人才,让他们从实践或培训中获得图情专业知识,比起让图情专业毕业生去学其他学科的知识要更容易、可靠。以往我们培养出的不少优秀毕业生到图情部门工作后,真正有作为的不多见,许多图情部门有丰富的文献资源无法开发,因为他们的人才总体素质和知识结构均不能胜任。目前的办学方式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首先应重新确立我们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复合型人才(或称“学科专家”)。其次,根据培养目标,重新设计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因为我国的图情专业教育以本科为主,因此要达到上述目标,必须要在4~5年的本科教育中,用2年或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其他专业的课程。为此现有的一些图情专业课程应合并压缩。还应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比如可以吸收国外的经验,用核心课程和专题讲座的形式来代替原有的图情专业课程设置。这样既能让学生学到扎实的图情专业基础知识,又能了解图情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至于背景知识的学习,可由图情教学机构直接组织授课,也可按照学生的兴趣将他们分散到有关系科去听课。还可尝试采用“专升本”的形式招生,即直接从其他专业的专科毕业生中招收学生,学习2左右的图情专业知识。当然,从长远来讲,我们应该着眼于提高办学层次,使图情教育从以本科教育为主转向以硕士教育为主。在办学上也应该向国外学习,做到分工明确,即综合性大学主要培养到公共图情部门工作的人才,师范院校培养到中小学校图书馆工作的人才,而农学院和医学院等专科性院校负责培养相应图情机构所需的人才。还应建立图情人才专业资格证书制度,规定只有取得相应资格的人才能从事图情专业工作。

5 加强专业系列教材建设

一门学科能不能成为高等教育中的一门专业,首先要看它是否具有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其次还要看以该学科理论为基础的社会工作是否能形成一个特定的行业。但即使具备了这两个条件,也并不意味着该学科将能在高等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因为还有一个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系列教材的问题。没有一套自成体系的教材作后盾是不可能建立一个专业的,而一个专业建设成就不仅取决于师资水平,还取决于教材质量。对图情专业来说,目前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教材内容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最新科研成果,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比如,象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政策、信息法、信息营销、信息市场、计算机网络资源的分类、获取与开发、市场信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就未能及时地充实到教材之中。一般来说,教材的体系与内容应保持相对稳定,这是总的原则,但若以此为借口抑制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则是对这一原则的曲解。教材是科研和教学相结合的产物,它只有不断地从科研和教学中汲取营养才能充实和完善自己。

目前,图情专业教材建设中首先要解决概念问题。由于“信息”取代了“情报”,各高校图情学系也已基本上在系名中加进“信息”一词,那么教材中的术语和内容是否也要采取相应的变化——引入“信息”这一概念并据此重构教材体系?笔者认为,信息的概念涉及到信息的本质,这个问题现代科学技术还未能完全解决。但对学科来说,关键是运用,因此其定义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是纯理论性的,而应该是从图情学科的实际需要出发下一个适合我们使用的定义。事实上,许多学科对目前尚难定义的概念,都采用了类似的方法予以处理。对图情学科来说,目前可以考虑使用“文献信息”作为一种过渡,以此来替代原有教科书中的“情报”一词,并以“文献信息”与“非文献信息”来构建教材体系,确定专业的发展方向。要反复修订,精益求精。目前,我国出版教材的情况,往往是同一种教材你编我也编,力量分散,教材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由于种类增多、印数减少,许多教材出版后就绝版,这给专业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由于绝版,有些教材征订不到,又促使授课教师另起炉灶,重新编写所需教材,浪费很大。为此,建议成立国家图情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制订长期教材编写规划,并根据各校的特长进行分工,每个参编学校应集中力量抓1~2种教材建设。为了避免出现教材编写上“垄断”,对同一种教材可同时组织专家评比,向各校推荐较好的教材。这样不仅避免了教材编写上的粗制滥造,也可为教材的修订再版创造条件。教材一定要注重系统性、知识性和启发性。教材应是深思熟虑的产物,不仅要能体现图情学科的知识体系,还要符合教材自身的特点,因此,要在审定、试用、修改后才能正式出版。

6 重视引进国外研究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图情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与国外相比还相当落后,缺少深度研究的力作,且重复研究现象严重。比较一下我国的一些专业刊物和《美国信息科学学会会志》及其他国外重要期刊中的文章,就可看出我国图情研究的水平与国外的差距。我们的研究人员过多地把精力花费到编辑、编著、写综述和经验介绍上去了。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很多,如社会风气不正、理论研究上的急功近利等等。但笔者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信息不灵。我国财力有限,拿不出许多外汇去订购外文期刊。有的大学图情学系甚至连一本图情类外文期刊也订不起,更何谈外文专著了。同时,由于研究人员自身的水平有限,许多人即使得到了原版资料也难看懂,所以国外同行的研究成果很难为国内研究者所了解。处理这一问题应该向日本学习,着力培养一些高素质的翻译人才,积极购买国外优秀著作的版权,翻译后在全国发行。这样既节省了外汇,也便于人们迅速了解和掌握国外的最新科学文化成就。

目前,我国图情界的研究成果,仍有不少处在译介、解释、编译、综述、评介国外成果的水平上。不少学术专著也是在消化、吸收国外研究成果基础上写的。既然如此,不如认认真真地翻译一些国外文献,并进行深入的研究。现在应该是我们吸取教训转变思路的时候了。

7 稳住一头,放开一片

目前,由于国家财力有限,对文化、科技、教育事业的投入不可能大幅度增长,图书情报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着不少困难。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国家对上述三个领域的投入将会逐步增加,在未来5~10年内,我国图书情报事业将会进入一个新的繁荣时期,事实上,这种情况在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已经出现。图书馆事业的繁荣,可以显示出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只要人类文明继续存在、发展,图书馆作为一种文化设施就永远不会消失。作为一种社会分工,图书馆需要有自己的专门人才,而这正是其他专业教育不能完全替代的。因此,对我国的图书馆专业教育我们应有一个正确的估计。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已进入了调整时期,现在需要的不是数量上的增加,而是质量上的不断完善和提高,要集中力量办好一些水平较高、力量较强的图情院系。

对情报类专业,要允许探索不同的教学形式和办学模式。目前存在着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改名前就已设有情报类专业,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可以继续按原有的模式办学,培养(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开发专门人才;另一种是在改名后新设的信息学专业,由于没有任何积累,因此应积极探索以文献信息和非文献信息相结合,甚至以非文献信息为主的办学模式。可以去试办一些社会上有需求、与信息工作有关但高校中目前还没有相应专业的专业。比如计算机信息管理、信息咨询、信息经营、EDI、广告信息、市场信息、信息调查、政务信息、教育信息、新闻信息、企业信息等专业方向。但一定要办出自己的特色。现在社会对非文献信息人才有很大的需求,但图情院系的传统优势是在文献信息方面,因此要实现从文献信息向非文献信息的转换会面临许多困难,对此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在探索办学的过程中,有关院系之间应加强合作,努力使教育资源能实现校际流动,通过资源的共享来减少各院系面临的压力。建设一个新专业(方向)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应该以对学生和社会负责的态度谨慎从事。我们所说的“稳住一头”就是指图书馆学专业和重点高校的图情院系要保持稳定,“放开一片”则是指对信息学专业和地方院校的图情学系要放手让其进行探索。

标签:;  ;  ;  ;  ;  

加强我国图文学科与专业建设的探讨_情报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