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三大选择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共产党论文,三大论文,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成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505(2011)03-0009-05
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发展历程中,作出了三次历史性选择:制度选择、道路选择、模式选择。这三次选择使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征途上实现了三次历史性转变: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从以量的增长为主的发展模式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如果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概括,就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
一、制度选择的实践与毛泽东思想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推翻“三座大山”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发展前途作出的制度选择。要回答这一选择是否正确,是否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实际上是从理论层次上回答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为什么这一选择符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实际。
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符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能够回答和解决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课题:一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前,中国的许多仁人志士也都在寻求各种思想和途径,试图解决这两大历史课题。无论是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洋务运动,还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或者是通过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制,建立民国,走西方式的资本主义道路,其结果无一例外地都失败了。根本原因是这些思想和途径不能为中国民族独立、国家强盛、社会进步和人民富裕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正确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以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找到了科学的理论和埋葬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的正确途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中国革命的历史证明,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才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对于这一点,历史已经作出了回答,这也是尊重历史得出的必然结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制度,而不是资本主义制度,这一选择的依据仍然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告诉我们,要使最广大人民群众真正能够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的主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基本保证。因为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上的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这一制度使人民群众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从根本上摆脱被剥削的地位。在政治上的特征是由人民群众掌握国家政权,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摆脱被压迫的地位。只要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把解放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使他们从根本上摆脱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作为自己历史使命的政党,都会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作为自己的唯一选择。也只有这样的党,才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才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从根本上说,选择社会主义制度是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符合中国实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实际包括两大方面:一是中国社会的实际,二是中国革命的实际。从中国社会的实际看,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资本主义在中国并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附于帝国主义、具有封建性的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官僚资产阶级不是具有先进性和革命性的阶级力量。而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并不占主导地位,民族资产阶级也始终没有发展为独立的阶级力量,它只能依附于国际资本主义来寻求生存和发展,中国没有能够发展成独立的完全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国社会的这一实际决定了中国革命的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设一个新中国。中国在近代之所以落后,人民之所以贫穷,根本原因是深受这“三座大山”的剥削和压迫。革命胜利以后,封建主义被埋葬了,帝国主义被赶出了中国,官僚资本主义被打倒了,中国的现实又不具有选择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经济、社会条件。因而只有选择社会主义制度才是可能的和现实的,才符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才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一致。
从中国革命的实际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目标。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现实可能性和政治、经济基础。党的理论、路线、政策得到了包括各民主党派在内的全国人民的认可和拥护。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其他政党能够取代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功能,没有任何一个其他政党有能力承担领导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任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领导这一革命的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决定了我们选择的必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制度。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新中国建立,在中国现代史发展过程中具有的历史意义,就是从此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改变了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解决了社会主义救中国的问题。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形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这一理论成果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具体化、本土化,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科学理论。正是因为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再是抽象的,而是具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具体内容。没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没有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发展的制度选择,没有党领导人民立足于中国实际为实现这一选择目标而奋斗的革命实践,就不可能形成毛泽东思想。当实践证明,毛泽东思想是指导中国革命的科学理论时,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体就是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构成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内容,不仅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也包括产生于中国革命实践的创新理论。这一创新理论就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中国基本国情和社会实际出发,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策略和政策。或者说,正是由于毛泽东思想中包含了经典马克思主义中没有的理论内容,才体现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才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二、道路选择的实践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命运。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在国际上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人民群众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变化,中国具有了走上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条件和可能性。但是,怎样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该走怎样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又面临着重大选择。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该走怎样的发展道路,我们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并不十分清晰。原因在于:第一,对于这一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并没有提供具体答案;第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还刚刚开始,不可能有现成的经验。在没有现成答案和经验的条件下,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之初,选择已经取得初步成功的苏联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逻辑的。但是,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的实践很快就出现了问题。为解决存在的问题,我们也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进行了改革和探索。但探索的过程是曲折的,我们有过失误、有过折腾,实践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使我们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该走怎样的道路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成为中国发展的主题,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作出了新的历史性选择。正如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所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为什么中国的发展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根本原因是这条道路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
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社会主义性质这一点说,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这个“脉”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社会主义性质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而是具体的、实际的。社会主义必须以一国为载体才能成为一种现实制度。当社会主义与不同国家的实际相结合时,就会形成不同特征的社会主义模式和道路。社会主义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选择社会主义制度,解决的是社会制度变革的问题,是为中国的发展奠定基础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解决了中国发展的全部问题。实现中国的发展,更重要的是选择发展的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经过长期探索和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得出的深刻认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要回答的实质问题是我们该选择怎样的发展道路才能实现中国的发展。如果说,制度选择是中国发展的基本条件,那么,道路选择就是中国发展的具体途径。相对于制度选择来说,道路选择要解决的是更具体、更实际的发展问题,是以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为出发点,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选择一条既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符合中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初级阶段实际相结合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初级阶段的国情融为一体,从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各个方面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性质和中国实际。经济上,我们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上,我们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文化上,我们坚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意识形态上,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的这些特征,是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又是中国化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同时又是中国特色的。
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实践,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的理论成果,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理论成果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应该走怎样的发展道路以及相关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作出了马克思主义的阐释。与时俱进是这一理论成果最突出的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源”,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是“流”,这“源”和“流”的汇聚和统一,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基本态势,它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发展、随着实践的深化而不断丰富的理论品质。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又不简单地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的所有结论;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又大胆地吸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既始终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又根据实践发展不断实现理论创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的阶段性特征告诉我们,中国目前还不是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基础上生产力水平、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社会,而是不成熟、不完善的社会主义。离开了这一实际,就不符合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马克思主义精髓。这一实际也告诉我们,经典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理论和结论在今天并不具有完全的实践基础。我们的理论、选择的道路、制定的政策都必须以中国实际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才有现实性和可行性。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时代发展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解决好的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以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具有的历史意义,就是从此改变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使中国从传统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道路”转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而改变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解决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国的问题。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充分验证了这一道路选择的正确性和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性。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0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30年所不能相比的,也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这30年的发展所不能相提并论的。这已经不是一个需要用数字才能说明的问题,而是一个凭直觉就能够得出的结论。就是从世界范围看,中国今天的国际地位是30年前不能想象的;从全国范围看,中国今天的综合国力是30年前不能比拟的;从人民的生活水平看,今天人民群众已经实现了基本小康,正在向全面小康迈进,而30年前人民群众的基本温饱还没有完全解决。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所取得的成绩,为世界所瞩目,全世界都为中国发展的奇迹感到震惊。所有这一切,归结为一个不可动摇的结论就是: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三、模式选择的实践与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使中国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中国的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极大地提高,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大国。但是,中国还不是一个世界经济强国,与发达国家还有明显的差距。同时,中国的发展又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如何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如何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如何使经济发展切实建立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基础上;如何使经济发展的成果真正落实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如何使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真正落到实处等。实践证明,靠传统发展模式是不能解决好这些问题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持续获得30多年高增长的中国,不能再延续传统的发展模式,而是再一次面临发展模式的重大选择。中国共产党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上,选择了科学发展模式,目标是实现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这一主题不仅体现为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同时也体现为发展是我们一切工作围绕的中心。发展是硬道理,这一简单朴实而又内涵深刻的话语,引领着中国数十年的高速发展。发展是硬道理,首先硬在只有发展才能使中国的各种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只有发展才能缩小我们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只有发展才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只有发展才能提高我们的国际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表现的特征,已经被概括为“中国模式”而引起世界的关注。但也就在中国发展创造了“中国奇迹”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对发展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发展不只是经济发展速度的问题,也不仅仅只是经济发展的问题。发展是全面的发展,经济发展本身并不是目的,而只是实现目的的手段或途径。只有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才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的和要求的发展。我们对发展的观念、发展的目的、发展的模式、发展的实质等问题的重新思考取得的成果,最终归结为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认识。这一认识进一步深化了对发展是硬道理的理解,使其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发展是硬道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就是经济发展,或只是经济高速度发展,坚持发展是硬道路的本质要求是坚持科学发展。与这一认识相联系,对当代中国主题的理解,也从“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深化为“科学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十七届五中全会的重要思想,这一思想充分体现了在发展问题上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质是实现改革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基本要求是在发展过程中协调好经济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这些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发展模式上的具体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从中国共产党的制度选择、发展道路选择,进一步发展到发展模式选择,这三次选择的不断深化,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更加具体化。如果说,社会主义制度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选择,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革命、建设上的具体体现,那么,科学发展模式的选择,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现代化发展中的具体体现。它显示了我们党在发展模式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科学发展模式也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作出的科学选择。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的这一特殊国情决定了我们的发展既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又不能简单地模仿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老路,而是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选择体现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地探索既遵循发展的一般规律,又从中国实际出发的发展模式。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深刻的教训,从中积累了对发展问题的深刻认识,并由此制定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实际的战略方针和政策措施,使中国在复杂多变和充满各种矛盾的国内外环境中克服各种风险和困难,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离开了中国的实际和发展的实践,就不可能形成科学发展模式。
在中国选择科学发展模式的实践中形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是科学发展观。这一最新理论成果,立足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从理论上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模式。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核心,把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发展的基本要求,把坚持统筹兼顾作为发展的根本方法,就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重大战略思想,必须得到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但又是与时俱进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不同的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理论成果,因而具有不同的理论内容。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关于中国制度选择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关于中国发展道路选择的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是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关于中国发展模式选择的理论成果。从中国共产党90年的发展历程看,以中国共产党作出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发展模式这三次选择为依据,把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概括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这三大理论成果是符合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进程的。这与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括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概括的角度不同。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又一理论成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基本方法运用于科学发展的实践,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革命和建设阶段转变到科学发展阶段。在今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内容就是实现中国的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是面对中国全新的实际,探索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它具有的新内容,使之构成一个独立的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国由大国到强国的转变。大国与强国的差别在于综合竞争力的不同,强国一定表现出强大的综合竞争力,这种竞争力是通过科学发展获得的。当我们不再满足于只是做大数量和规模的时候,就必须把发展的模式转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只有科学发展,才能提高我们的发展质量,才能提升中国的综合竞争力,才能真正使中国成为世界强国。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理论贡献。我们必须用发展的观点来对待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因为这一理论成果不是凝固的,不是停留在某一点上的,它一定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正是这一特征,才使中国共产党在三次选择的伟大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充分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发展特征。
标签:中国共产党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科学发展观论文; 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 中国模式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 社会主义道路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历史地位论文; 科学论文; 时政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