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京市溧水区水务局 211200;2.溧水区永阳街道水务站 211200
摘要:当下,科技发展、技术革新速度很快,各项工程事业建设都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作为民生工程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将新的技术、管理理念应用到水利工程管理中,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目标。本文对溧水区水利工程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总结,指出现有的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需转变管理理念,提升技术水平,实现现代化管理目标,保障人民的生活稳定,社会健康发展。
关键词:溧水;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
溧水区,总面积约1067平方公里,为低山丘陵地形,有秦淮河和石臼湖两大水系。由于复杂的地形地貌和气候因素,全区容易爆发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所以,溧水区通过不断加强水利建设,来抵御自然灾害,保证民生。经多年来的建设发展,目前初步建成了防洪、排涝、抗旱、供水、灌溉等水利工程体系,在保障全区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水利工程管理是对水利工程建成后使用过程中的运行、维护等工作进行的管理,通过水利工程管理保障水利工程正常的运转,确保发挥其设计效益。在当代的发展背景下,水利工程管理模式也在转变,只有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才能确保更好发挥效益。本文对溧水区现有的水利工程管理模式进行总结和分析,指出,只有转变管理模式,才能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目标。
一、溧水区水利工程管理现状
溧水区境内的水利工程类型多、各类等级都有、较为复杂,见表1。
水利工程在溧水区境内数量多、分布广、管理难。建国后,溧水区开始大规模开展水利工程建设,由于各工程的作用不同,规模不一,加之技术含量和操作难易程度不一样,所以,溧水区境内的水利工程呈多样化的特点,很难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此外,部分老的水利工程,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养护和维修。
目前,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溧水区水利工程管理,主要有以下三种管理模式。
1、国有管理单位管理:区域范围内的中型水库、中型水闸等骨干工程由区成立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进行专门日常管理。工程日常养护由专门的服务企业进行专业管护,实行了管养分离,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实行日常监督并进行年度考核,区财政根据考核情况,对管护工作实行奖补。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为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对辖区内国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进行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
2、镇水务站管理:区境内各镇(街)范围内的河道堤防、小型水库、辖区内重点排灌设施等水利工程由镇(街)水务站负责管理。镇(街)人民政府为主管单位,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为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业务指导。全区镇域范围内的小型水库及骨干河道堤防的日常养护,也基本实行了管养分离,由镇(街)水务站委托养护公司进行养护。
3、行政村管理。对行政村辖区内的小型水利工程,特别是小型抗旱站、灌排沟渠等村集体所有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由每自然村聘请一名水管员进行日常管护,并接受行政村、自然村监督,镇水务站实行监管,建立责任制度、签订管护协议、健全考核制度,行政村根据考核结果对管护人员落实奖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或不足
1、工程管理责任划分不明:长期以来,由于水利工程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均属公益性民生工程,基本由政府财政资金或政府补助兴建,其他单位和个人很少投资兴建水利工程,且常规水利工程都是由水利部门负责兴建,自然而然,社会普遍认为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日常管理都是水利部门的事,缺少水利设施应由水利部门负责兴建,受损毁应由水利部门负责维修,日常管理也是水利部门的事,因此,形成了水利工程设施使用的人不管,管的人不使用,有人用没人管、出了问题相互扯坡的局面,因此,水利工程遭受侵占、损毁的事时有发生。
2、工程技术管理水平低:多年来,由于机构编制和地处偏僻等原因,我区国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人员存在老化现象,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如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后各项观测设施设置都较齐全,但目前管理单位日常只能进行简单的水位观测,其他位移、渗漏等观测都不能正常进行,洪水预报更不能开展,设立的大部份观测设施成了摆设,日常管理全凭手动和经验。其他镇(街)水务站和村级负责管理的工程更是管理粗放,丝毫不能体现水利工程管理的技术性。
3、工程管理经费缺乏。近年来,国家增加了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但建成后的运行管理却难以得到重视,重建轻管的现象依然存在。经多年来的建设,目前我区已建成了防洪、排涝、灌溉、调水等较完善的水利工程体系,各类工程设施较完备。如今,我区中小型水库等骨干工程管理经费区级财政能配套相应的资金,但河道堤防、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等,管理经费严重不足,工程管理步履维艰,导致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工程设施被人为破坏和失修,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
三、加强全区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模式
由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水利工程管理模式也在快速的变化,现代化的管理没有固定的管理模式和标准,都是新的,需要摸索。因此,要根据现有的水利工程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特点,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管理模式,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标准化、市场化的目标。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是为了顺应新时期水利现代化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先进的管理技术方法,对水利工程的后期运行及维修养护进行管理。随着新的技术与设备不断出现,并且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得到应用,所以工作人员要熟练运用新的设备技术,对水利工程进行日常管理。在当代背景下,需要制定现代化的管理标准制度,来约束、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来保证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
为了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标准化、市场化的目标,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1、加强现代化管理机制的建设。高效有序的水利工程管理机制是正常工程管理工作的基础。通过对现有的管理机制进行完善和创新,将新时期的管理理念融入到水利工程日常管理中去,实现现代化的管理目标。首先,根据日常工程管理的内容,科学设置管理单位内部管理岗位,明确各岗位工作的内容和职责。其次,要建立管理单位内部科学的工程日常管理工作线路图,以方便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与配合,同时,也相应建立内部岗位的监督、预警机制,一旦日常管理中出现异常现象,确保内部各部门各司其职,及时有效的进行协调解决。第三,按照管理要求,制定日常各管理环节的具体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提高日常管理工作的技术水平。
2、加强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从水文预测预报的信息化传输,到运行调度和日常管理的集成化系统等。充分依托现代的信息通信技术平台,将信息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水利工程相关的分析计算、专业观测结合起来,推动工程管理设施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提升各项工程观测、分析的信息化、自动化水平。
3、加强工程管理队伍建设。大力引进水利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充实现有管理队伍,保障工程管理新技术的有效应用,同时,还要加强对现有人员的理论和技术培训,整体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从而有效保障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工作的开展。
四、结束语
要对原有的水利工程管理模式进行技术革新,改变管理理念,运用现代的技术与设备,要加强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建设,推动溧水区水利工程的发展,保障民生生活,社会健康安全,才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加强对溧水区水利工程的管理机制、管理方式及人才队伍方面进行现代化建设,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平, 曹勇,王元.从溧水区的现状分析谈加强水工程管理的必要性和途径[J].江苏水利,2013,(12):36-37.
[2]姜艳.浅议如何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J].科技展望,2015:(1):63.
[3]潘玉杰.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发展目标分析[J].科技展望, 2016,26(29):175.
论文作者:曹勇1,王宸1,许贤平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
标签:水利工程论文; 溧水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水利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工程论文; 设施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