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邓小平理论论文,发展史上论文,地位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03)08-0020-03
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推动了欧洲 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实现了社会主义的革命化发展,实现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 次飞跃。列宁创立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理论,取得了社会主义在一些经济文化不发达地 区的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区域化发展,是社会主义史上的第二次飞跃。邓小平理论 把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有机结合起来,开创了社会主义低潮时期的新 局面,实现了社会主义的民族化发展,完成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
(一)从社会主义产生以来五百年的发展历史看。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社会主义理论 由“空想”到“科学”的突破,列宁完成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突破,邓 小平完成了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和具体实践的真正结合。
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如果从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在1516年托马斯·莫尔发表《乌托邦 》一书起,已经有了将近五百年的历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一个时期大约经历了32 0多年,空想社会主义由于其历史的局限性,决定了它只能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经济 状况和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不成熟的社会主义理论,但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 主义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美好设想,“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1] ,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来源。
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二个时期,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创立和无产阶级革命 运动迅猛发展的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在亲自参加阶级斗争和科学实践中,批判地继承了 前人的思想,完成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伟大发现,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 学的飞跃,把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感性阶段提高到理性阶段,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 论体系,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两大历史必然性,设想了未来社 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一些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创建了无产阶级政党,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这个过程持续了70年,其间国际社会 主义运动经历了三次大的发展和三次大的挫折。
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三个时期,是社会主义在一国实现的时期。从1917年俄国十月 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20世纪40年代末,大约30年。列宁依据帝国主义发展的规律,创立 了无产阶级能够在一国取得胜利并建成社会主义的学说,建立了布尔什维克党,成功地 领导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了现实。
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第四个时期,是20世纪40年代末社会主义在欧亚十几个国家胜利 的时期。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到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东欧剧变,大约40年。在第二 次世界大战取得胜利的基础上,经过各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斗争,产生了有十几个国 家组成的社会主义阵营,使社会主义由一国的现实变成了十几个国家的现实。这一时期 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另外两种形态,即社会民主主义和民族社会主义,也呈现出不同的 特点和表现形式。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国家没有真正独立自主地探索本国社会主义发展的 道路,到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了空前严重的危机和失败。
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五个时期,是以中国为主要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继续坚持和推 进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的时期。在苏东剧变、社会主义遭受大挫折的形势下,中国的 社会主义不仅没有倒下去,反而蓬勃发展,并影响和带动了现存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在危难中挽救了世界社会主义。这深刻地说明了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因为正是由于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 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解决了世界社会主义面对的历史难题,完成了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 的真正结合,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把社会主义推进到一个新时期。
(二)从社会主义近百年的实践来看。邓小平理论开创了社会主义低潮时期的新局面, 实现了社会主义的民族化发展。
20世纪一百年是社会主义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开辟人类历史崭新时代的世纪,也 是社会主义从无到有、从一国到多国胜利,既取得辉煌成就又遭受严重挫折的世纪。社 会主义在近一百年的发展中经历了两次高潮、两次低潮。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极大地鼓舞了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民主解放运动,形 成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第一次高潮,然而20年代后逐渐转入低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一大批人民民主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深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形成了世界社会主 义运动的第二次高潮。60年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分裂,又逐渐进入第二次低潮。80年 代末90年代初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使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了更大的困境之中,然 而由于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世界社会主义并没有彻底失败,反而出现了另一番景象。
20世纪社会主义百年实践最重要的经验教训,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各国 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邓小平理论对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意义就体现在此。马克 思恩格斯明确指出:“我们不打算把什么最终规律强加给人类。”[2]“在将来某个特 定的时刻应该做些什么,应该马上做些什么,这当然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 动的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3]情况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而各国的国情又有不同 ,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里的实际运用,必然会有所不同。正 如列宁所说的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 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4]然而在世界社会 主义百年实践中,一种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长期束缚着人们的思想,把苏联的经验神圣 化,把权力过分集中的体制与社会主义制度划等号,严重损害了社会主义的发展。许多 社会主义国家因为照搬苏联模式而陷于困境,最终导致失败。而中国在邓小平理论指导 下,正确对待历史形成的模式,既否定苏联模式,又不照搬资本主义模式,通过改革, 创造了新模式和新体制。邓小平指出“固定的模式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5]“中 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我们只能按中国的实际办事,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 。”[6]“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 训。”[7]邓小平在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以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是探索、开拓社会 主义发展道路的一条基本原则。
正是在邓小平这些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党在处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统一性与社会主 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普遍性和中国具体国情的特殊性的相互关系 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开创了一条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 路。
(三)从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历史看。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 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又领导人民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要 把中国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这两次伟 大革命的进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 理论成果,这就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两次历史性飞跃,一次解决了中国革命的 基本问题,一次解决了中国建设的基本问题。
中国革命的第一次飞跃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完成的。它结束了旧中国 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 的历史,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而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毛泽东为代 表的中国共产党,历经种种曲折终于找到了一条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 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 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并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 东思想。
中国革命的第二次飞跃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完成的。1978年十一届三 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始了一场 新的革命。这次革命的实质和目标就是,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 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同时相应地改革政 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次飞跃找到了在中国这样的 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次飞跃的理 论成果就是邓小平理论。
如果把中国革命比作一篇大文章的话,可以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 上下两篇。上篇已经由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完成了,下篇已经由以邓小平 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开了好头,正在进行中。从这样的视角来看邓小平理论对于中 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的历史地位一目了然。
(四)从共和国成立五十多年来的历史看。邓小平理论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彻底 转移,真正搞清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既不同于马克思的设想,也不同于苏俄、东欧的实际,而走 出了一条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独特转变之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过渡理论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完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 色的社会主义改造,成功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使社会主义在占世 界人口1/4的国家确立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了东西方世界两大阵营的力量对比,对国际 共产主义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宣布,过渡时期结束,我国已经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然而 ,尽管我们召开了正确的会议,也做出了正确的决议,但是这一时期特定的历史背景, 使得我们刚刚开始的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出现了失误,许多正确的理论和策略在 实践中未能坚持贯彻下去,有些地方仍然处在感性认识阶段,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 有极大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随着形势的变化,对许多问题的认识发生了逆转,从50年 代末到70年代,毛泽东社会主义理论和策略由正确走向错误。主要原因在于:(1)战略 转移的不彻底性;(2)缺乏国家民主和党内民主的政治体制;(3)阶级斗争的惯性作用; (4)在工作指导上的急躁情绪;(5)理论上的简单化、教条化和附加;(6)国际环境的恶 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作为毛泽东开创的事业的主要推进者,率先提出了要完 整准确地理解、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的工作。一方面批判了“两个凡是” 的“左”倾教条主义,另一方面提出郑重对待毛泽东的失误,不要仅仅从消极方面来看 待毛泽东的错误,应当以辩证的观点来对待。从实践上说,正确地总结和吸取教训,可 以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从理论上说,对毛泽东的失误进行正确的理论分析,有助于提 高党的思想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邓小平在纠正毛泽东晚年错误的同时,又根据新情况 ,发展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和策略。邓小平通过回顾和分析建国以来毛泽东的 探索历程,提出必须纠正过去“左”的错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重新转移到经济建 设上来,但这次是战略决策的根本转移。邓小平基于基本国情,经过深入思考和精心设 计,逐步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那么,如何才能 顺利实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呢?邓小平认为,必须采取改革开放政策,并强调这是最重 要的新政策。在提出改革开放的同时,邓小平又重申了四项基本原则。他认为,无论经 济建设和改革开放都要有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根本的还是改革开放,它和坚持 改革开放是相互依存的,最终都是为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这个中心服务的。只有实现“一 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才能使中国的社会生产力逐步得到发展,从而逐步 摆脱贫穷落后。在现代化和改革开放的基本过程中,邓小平还强调,必须大力发扬社会 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坚持和 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 步。邓小平正是沿着以上这个思路,在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中,逐步酝酿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策略思想。
总之,邓小平理论无论是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发展史上,还是在世界社会主 义运动中,都具有极为特殊和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来说,邓小平 理论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时期,完成了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真正结合,解决了 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难题,挽救了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对于中 国来说,邓小平理论完成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真正实现了中国社 会主义发展由“革命”向“建设”的转换,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 程中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标志着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标签:邓小平理论论文; 邓小平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世界主义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社会主义阵营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历史地位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毛泽东论文; 革命论文; 时政论文; 实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