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世纪的入口处,看着世界的风和云--解读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_中国崛起论文

站在新世纪的入口处,看着世界的风和云--解读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_中国崛起论文

站在新世纪的大门口看世界风云——读《世界正在发生什么丛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站在论文,新世纪论文,世界论文,大门口论文,丛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来,五彩缤纷的丛书接踵推出,我却没有读完过其中任何一套;然而,武汉出版社1998年推出的《世界正在发生什么丛书》却深深地吸引了我。我连续用40多天的业余时间,将整套丛书粗读了一遍。尽管我对书中的某些学术原理还未及消化,对有些论断一时也难以认同,但却深深感到,它所展示的风云变幻的现实世界,以及为认识这个世界提供的新的视角和广博的知识,有助于人们把握世纪之交的若干重大历史课题,还可能引发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

一、为21世纪作准备

这套总揽世界全局的丛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刘吉先生组织一批中青年学者,为站在新世纪大门口的广大青年和干部编写的科普著作。它将跨世纪的若干重大历史课题的研究蕴含于通俗的语言、恢宏的事件和变革的历史中,让高品位的学术文化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普及读物,使缺乏专业知识及理论训练的青年和干部也喜欢读。

这套丛书共8册,分别从社会主义、霸权兴衰、东亚崛起、 国际金融、跨国公司、农业基础、科学的今天和明天、信息高速公路等8 个方面多角度地回顾、概括了世界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展望了在即将来临的新世纪,世界及中国进一步发展变化的前景,从而有助于人们了解现状,探索未来,为迎接新世纪的到来作好准备。正如刘吉主编在丛书总序中所说:

世界各国各民族都在积极为争取自己的21世纪位置努力准备着。谁作好准备,谁准备充分,谁将是胜者。……苦难的中国终于在20世纪末获得一次大发展的机遇。现在站在新世纪的大门口,全民族都在深思:21世纪的世界将是什么样子?21世纪的中国又将是什么样子?我准备为这个世界和我们可爱的中国贡献些什么?

二、生死攸关的选择

苏东剧变,像20世纪末的一声晴天霹雳,震惊了世界,震惊了全人类!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面临历史转折的十字路口。这是一场生死攸关的大选择!在即将叩响21世纪大门的时候,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所有社会主义者和进步人士,都日益关注和思索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的前途怎样?马克思主义的命运如何?

这是一个宏大、严肃而现实的问题,不容回避。由杨双先生撰写的《生死攸关的选择——21世纪的社会主义》,正是围绕这一问题,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苏东剧变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和实践,探讨了21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比如,苏东剧变后,这些国家的社会和人民情况怎样?那里的社会主义运动趋势怎样?世界各国的社会民主党人当初对苏东剧变幸灾乐祸,弹冠相庆,可他们自己又搞得怎样?今后如何发展?亚非拉广大地区的民族社会主义在经历了一阵迷乱和嬗变后,目前的情况如何?令世界瞩目的中国、越南等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取得了哪些成就?遇到了哪些问题?今后的趋势怎样?在未来的21世纪里,社会主义大致会是什么样子?对于这一系列重要问题,作者都逐一予以说明。尽管有些观点笔者一时还难以理解和认同,但是,作者搜集了比较丰富的材料,提出了独立的见解,对于推动这一问题的深入讨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会有所帮助。

三、霸权兴衰与东亚崛起

在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美国兰德公司研究员弗朗西斯·福山断言:西方的自由民主已取得最终的胜利,历史终结了。正当西方人陶醉在福山营造的胜利气氛之中时,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却向人们发出警告:冷战的终结并不是历史的终结,并不就是资本主义和民主的必然胜利;在后冷战时代的地缘政治和思想的双重真空里,一只复仇的不死鸟正在幽灵般地翩然起飞……

那么,在这世纪之交,究竟怎样看待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呢?刘靖华先生撰写的《合纵还是连横——世纪末的霸权兴衰》和赵春明先生撰写的《从神话到现实——东亚崛起和现代化模式》,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世界格局变化的蓝图。

16世纪以来,世界的霸权兴衰就像四季更替,先是葡萄牙、荷兰,继之英国、美国,各领风骚百年左右。正如中国古语所云:“其兴也勃焉,其衰也忽焉。”那么,兴衰的原因和关键何在呢?当代许多国家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学者都认为:19世纪是欧洲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但要真正实现亚洲的复兴,又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所有这些引世人瞩目的问题,都是刘靖华先生在《合纵还是连横——世纪末的霸权兴衰》中论述的重点。他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展变化的图景,更具体分析了霸权兴衰的原因和关键,揭示了世界中心转移的主客观条件。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看清世界形势,明确自身的责任,以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赵春明先生著的《从神话到现实——东亚崛起和现代化模式》,则重点阐述了东亚各国在20世纪后半期迅速崛起的状况,获得成功的外部条件和内部原因,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和今后发展的前景,以及东亚崛起的巨大历史意义。

赵先生认为,东亚的崛起既受益于宽松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不可多得的良好机遇,也是东亚各国审时度势,采取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的结果。东亚的崛起,不仅改写了持续上百年的世界经济格局和国际政治格局,还打破了长期流行的东亚文明将阻碍经济进步的“神话”,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西方文明的现代化模式。然而,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近些年来,东亚面临的国际环境变得越来越不遂人意,内部的社会经济矛盾也不断地暴露和扩张,有些问题已严重危及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安全。

那么,在即将到来的新世纪里,东亚各国能否凭借自己的发展经验和文化根基,依靠政府的正确决策和人民的团结拼搏,真正圆上经济持续发展的理想之梦?历经磨难的东亚人民正在热烈地期待着、努力着!

四、主沉浮的金融业

自从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积累财富就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金融家们就像幽灵,徘徊在工商业和政府之间。在20世纪里,他们似乎登上了世界权力的顶峰,以其特有的方式控制企业,结交达官贵人,按自己的意志塑造世界。他们在紧闭的大门后面,经常做出足以改变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决策。今天,由货币和债券经营者组成的电子军队,更一次又一次地向众多国家的政府权威提出挑战。在他们的冲击下,许多国家的主权遭到日益频繁的国际游资的侵蚀,使政府无力保护本国的经济利益……

由王军、赵卫群合著的《谁主大地沉浮——金融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通过对“二战”以后国际金融领域的大事件、大震荡和大变革的描述,展现了金融业如何一步一步在社会生活中扩散,既改变着这个世界,又同时接受世界之改造的机理和规律。全书共分六章:前五章具体考察了国际金融、政治和经济相互影响的方式、场所和事件,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大致的世界金融版图;第六章则专门讨论在世界一体化的大环境下,中国金融改革和开放的问题,描述了我国金融改革的历史和现实,展望了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出现的变化,努力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的金融发展之路。

五、科学的今天和明天

人类正面临从现代向后现代的历史性转变,这一转变的实质是:从以财富为主导的“经济社会”转向以科学为主导的“智力社会”。科学在转变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因此,了解科学的今天和明天,是为未来作准备的头等大事。

由董光璧先生撰写的《静悄悄的革命——科学的今天和明天》,正是将目光聚焦于科学的现状与未来,阐述了科学成功中的潜在危险、社会对科学的挑战所造成的危机、为新科学开路的先驱者们的思想、新的科学理性产生的交叉点和当代大科学的系统结构,从而为我们透视出当代科学所蕴含的整体特征。

作者认为,在过去的几百年中,科学取得了改天换地的辉煌成功,由一代代科学家含辛茹苦建起了一座宏伟的科学大厦。然而今天,这座大厦的基础已出现了裂痕……当人类通过科学认识自然,并运用科学的衍生物——现代技术大规模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并取得辉煌成就之时,却导致了全球规模的大气、海洋、陆地的污染和环境生态的严重破坏,成了危及当代和未来最紧迫的问题之一。更需引起重视的是:由近代开始的科学与人文的分裂与对抗,以及由此引发出的东西方文化的隔阂、“地球村”的南穷北富等诸多问题正影响着世界的稳定和发展。面对这些由于社会对科学的挑战而造成的危机,使我们不禁想起了两千多年前我国智者老子的名言:“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依。”

如今面临困境的科学,正进行着静悄悄的革命。在不久的将来,这静悄悄的革命可能导致新科学的诞生。这新科学的内容必定会同解决人与环境的和谐、科学与人文的平衡、东西方文化的结合以及科学本身的系统整合等一系列科学难题紧密相联。如果日本汤浅光沼先生的“科学地理中心转移律”成立的话,这新科学的诞生地有可能在东方的中国。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奥地利知名物理学家卡普拉等探索新科学的先驱者们,不正是把孕育新科学的希望寄托于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论及人道主义自然观吗?1988年1月,世界上的75 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于巴黎时,不是以共同发表宣言的方式向全世界呼吁:人类在21世纪如要继续得到生存和发展,那么就必须汲取两千多年前中国孔子的智慧,重新认识和学习东亚文明吗?中国的科学家们应该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智慧,为未来科学的发展,为21世纪的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六、几点商榷

读完整套丛书后,我深受启发,但也感到一些不足和遗憾。

第一,这套丛书大部分写得如行云流水,深入浅出,晓畅通达,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指导性;但也有少数几册过于偏重于学术性,可读性、指导性较差。比如,《静悄悄的革命——科学的今天和明天》,涉及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广阔领域,引用了各学科的大量基本概念和原理,包含了许多科学前沿的难题,而作者对不少专门概念和原理又未作通俗的解释,这对于一般的青年和干部来说,恐怕就很难读得进。同时,此册和论述“东亚崛起”的一册中,对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论和人道主义自然观,在孕育新科学及实现经济腾飞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作了较为精到而富有启发性和鼓舞性的论述;但对东方传统哲学特别是儒学,在发展现代市场经济和实现科学创新中的消极影响却缺乏深入分析。笔者认为,对于正在探索东方式现代化道路的东亚各国来说,还必须清醒地认识东方传统文化的消极面,比如,因循守旧和轻视现代科技的思想,特别是阻碍个性发展而缺乏原创力等。因此,正向现代化迈进的东亚人民,必须以博大的胸怀,兼收并蓄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遗产,积极改造和克服东方文化中的消极因素,才能适应扑面而来的知识经济的新时代,真正圆上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理想之梦。又如,蔡昉先生撰写的《穷人的经济学——农业依然是基础》,应是一本最需吸引广大农村青年和干部阅读的书,可惜写得拘谨有余,活泼不足,较难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而且,对发达国家实施的保护性农业政策,只偏重于论述其今天对农业发展不利的一面,对其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曾经产生过的积极作用很少论及;对我国当前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途中,要不要建立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实施一些必要的保护性政策也未论及,似有一定的片面性。再如,王巍、马杰、张宇燕合著的《没有硝烟的战争——跨国公司·和平·发展》,十分详尽地论述了跨国公司诞生和成长的历程及其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促进作用,而对其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虽也多处提及,却未作深入的考察和阐述。上述数例,作为学术著作,作者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本无可厚非;但作为普及性读物,则有可能对读者产生误导。

第二,全套丛书标明的出版时间都是1998年3月, 我读到这套丛书是1998年8月下旬,而书中引用的资料却绝大部分截止于1993 年或1994年,很少部分延伸到1995年;1995年以后的统计资料和发生的重大事件几乎没有提及。这也许是因为这套书出版的周期较长,但作为一套反映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生急剧变化的丛书,这势必影响到信息的及时性。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丛书定稿早、出书慢、信息较陈旧的缺陷,金吾伦先生在《塑造未来——信息高速公路通向新社会》的“后记”中,对1996年以来,世界信息技术的重大进展作了概括性的说明,尽管很简略,读起来仍十分亲切,可惜其它各分册都没有这样做。当今世界变化神速,重大事件层出不穷。比如,1997年以来发生于亚洲的金融危机,不仅震撼了亚洲,还牵动了整个世界。对这样一个世界注目的大事件,本应在论述“东亚崛起”和“国际金融”的书稿正式付印前,改写或补写有关内容,或者像金吾伦先生那样,在“后记”中予以补充说明,为读者提供一些最新的信息,可惜都未做到。

以上只是笔者的一孔之见,写出来就教于各位专家和读者们。

(1998年10月写于宁静斋)

标签:;  ;  ;  ;  ;  ;  

站在新世纪的入口处,看着世界的风和云--解读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_中国崛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