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是新时期“六个结合”的重中之重_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爱国主义教育是新时期“六个结合”的重中之重_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重在“六结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时期论文,爱国主义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凝聚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共同振兴中华大业的强大的精神动力,我们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应当密切联系实际,在“六结合”上下功夫,以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主义教育相结合

邓小平同志说:“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页。)这是对我国现阶段爱国主义特征最精辟的概括,也指明了爱国主义的本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是在现今中国是三位一体、有机地统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之中。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论“十二大”关系、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庆香港回归祖国大会上的讲话等一系列重要文章、讲话中,把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相提并论,说明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之间既有同一性:有共同的追求目标,共同的历史命运;共同的价值基础——集体主义价值观,又有区别,爱国主义比社会主义有着更广泛的普遍性或群众性;而社会主义作为具有内在崇高价值的社会制度比爱国主义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要抓住其本质特征,让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发生、发展的历史,从爱国主义的角度使广大人民认识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二、爱国主义教育与弘扬民族精神相结合

我们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既要弘扬民族精神,进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教育”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深刻了解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大好河山、优秀文化,又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加以继承和发展。结合现实,我国的民族精神就其主要内容可归纳为:

1、抵御外侮,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团结和统一。 这方面的事例贯穿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如抗击匈奴、屡立战功的西汉大将霍去病,“尽忠报国”英勇抗敌的宋代名将岳飞;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虎门销烟、捍卫国家权益的林则徐;八年抗战中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激励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筑起我们新的长城”,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挽救了祖国的危亡。

2、改革内政,推动社会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改革政治、推动社会发展的典型人物数不胜数。古有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范仲淹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而发动的“庆历新政”等。近有康、梁的维新变法以及孙中山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的辛亥革命等,正是由于这些伟大人物勇敢肩负起历史的责任,推动了我国社会向前发展。

3、辛勤劳动,建设祖国。中华民族以善良、勤奋、自强不息、 开拓进取、富于创造而名闻于世。正是我国人民发扬艰苦奋斗、愚公移山的精神,才创造了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我国的四大发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等都是我国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这种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的无价瑰宝”(注:江泽民:《在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见《人民日报》1995年9月4日;江泽民:《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见《求是》1998年第19期。),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这种精神,同我国改革开放的现代化事业有机结合,赋予她新的内容,创造伟大的时代精神。1998年全国军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勇于胜利”的抗洪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她是“我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世世代代都要继承和弘扬这些精神,激励我们的广大干部和群众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注:江泽民:《在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见《人民日报》1995年9月4日;江泽民:《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见《求是》1998年第19期。)

三、爱国主义教育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相结合

在坚持爱国主义与“三观”教育结合的同时,应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1、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前途命运的关系。 祖国兴衰与个人前途命运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只有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正如江泽民所说:“当前爱国热情的具体体现就是振兴中华,花大力气把经济搞上去,把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搞好。”“最重要的是要把个人前途与国家的前途结合起来。”他还说“个人的抱负不可能孤立地实现,只有把它同时代和人民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为祖国为人民服务,才能使自身价值得到实现。如果脱离时代,脱离人民,必将一事无成。”

2、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要求我们树立国家利益、 人民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和国家利益的观念。个人利益服从于祖国利益这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内在要求,很难设想,一个缺乏对祖国深厚的感情、坚定的信念、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一个遇事总替自己打算、不把自己的知识和本领奉献给祖国和人民的人,能够成为真正的爱国者。

3、旗帜鲜明地反对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主人。我们今天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是决定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这充分说明了人民的利益与个人利益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是根本一致的,个人利益的多少,个人物质文化生活改善程度的大小,根本取决于国家的进步和发展。这是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一致性。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利益多元化的条件下,有的人公开宣扬“一切向钱看”、“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是一种腐朽的人生观,它把人生的全部意义、目的和价值归结为追逐金钱,为个人的利益而不择手段。在我们的社会,如果不反对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就无法抵制和消除腐败之风,就无法完成建设“四有”新人的目标,也不可能把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也就必然妨碍我们所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因此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正如江泽民所说,“绝不允许那种‘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金钱至上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泛滥起来,毒害人民。”

四、爱国主义教育与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相结合

维护和促进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反对分裂,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光荣传统。世界历史上有的民族也曾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后来却消亡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之所以生生不息,就在于我国各族人民有着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从孔子的“一匡天下”、康有为的“大同世界”、孙中山的“天下为公”,都是国家民族统一的思想反映。纵观中国历史,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人心所向。祖国的统一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重要条件。历史上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都是在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这个前提下取得的“治世”。近代中国人民更是为了捍卫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作出了巨大牺牲,付出了巨大代价。

今天我们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任务:一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始终不渝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珍惜今日的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致力于发展经济,努力实现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富裕,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二是在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思想指引下,积极推进祖国统一。香港已经回归祖国,澳门即将回归祖国,我们要以江泽民总书记对台湾问题的“八点建议和主张”为指导,以祖国的逐步和平统一为题材,以民族团结奋进为重任,切实搞好爱国主义教育。

五、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江泽民总书记最近在视察北京图书馆时指出:“要在全社会大兴勤奋学习之风”,“当今时代,是要求人们必须终生学习的时代。”我们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也必须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因为爱国主义既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同时也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一种崇高的信念,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感情、责任感、信念要靠培养,而培养离不开学习与实践。就爱国主义而言,应当学习的内容概括起来有以下五个方面:

1、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 我们过去革命之所以胜利,重要的一条就是有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靠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全面完成十五大确定的历史任务,最根本的仍然要靠邓小平理论的指导。”

2、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报效祖国的过硬本领。1993年4月江总书记与海南大学师生座谈时,他殷切地嘱托:“青年学生要利用大好时光好好读书。青年人思想比较解放,接受新知识、新事物快,这应该成为你们努力学习的动力。青年人最怕的是学业荒废,志大才疏。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现在我们要振兴中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大家都有知识,都有本事。今后世界的竞争,最主要的是知识力量的竞争!”江总书记还在1998年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讲道:“今后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接着他向全国大学生、青年提出四点希望和要求,第一点就是“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首先要刻苦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这是成才的重要前提。”

3、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优秀中华儿女的爱国心田,形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魂”和“国魂”。1991年江泽民在与厦门大学师生座谈时对学生讲到:对他们要经常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同时也要经常进行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教育。学习传统文化上,我们要吸收的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抛弃其糟粕,要反对狭隘民族主义、民族虚无主义两种错误倾向。

4、学习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1991年3月,江泽民同志给国家教委领导的一封信中明确指出,要对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孩子)、中学生一直到大学生,由浅入深,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的教育,这就成为后来经党中央批准颁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及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生加强中国近代、现代史及国情教育的总体纲要》的指导思想。这再次说明江泽民同志非常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及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渗透历史教育这一内容。

5、学习外国的优秀文化。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在吸收了外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之上形成的。今天我们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学习外国的优秀文化,它既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爱国主义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们明确了学习内容,但重要的还在于实践,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把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相结合,与工农大众相结合。江总书记讲到:“青年人要立志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磨炼意志,砥砺品格,把学得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

六、全民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

爱国主义可以把不同阶层、不同信仰,不同的爱国者都团结起来为祖国的“四化”建设贡献力量,沟通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民族感情,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因此,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向前发展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这也就决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全民性。我们在进行全民教育时,还要突出重点,这个重点就是广大青少年。江泽民非常精辟指出“青年是社会中最富有活力的部分,祖国和民族的希望寄托于青年。谁赢得了青年,谁就赢得了未来。”江泽民十分重视对广大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始终把它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他亲自布置在广大青少年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其内容、意义都作了明确地指示,数次与大学生、青年科技工作者座谈,强调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以上爱国主义教育的“六结合”,相互关联,又各自可作为教育的重点进行讲解,以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

标签:;  ;  ;  ;  ;  ;  

爱国主义教育是新时期“六个结合”的重中之重_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